登陆注册
6737000000007

第7章 创业篇——长风破浪会有时(1)

春风激荡的日子

云敛雾收,彩虹乍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给神州大地注入了勃勃生机。进入20世纪80年代初期,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人民开始反思曾经的“辉煌”,他们不满现状,渴望改革,尤其是中国农村“大包干”政策的尘埃落定,巨大的成功在带给农民空前喜悦的同时,也给古老的土地带来了躁动与不安。人们曾经厮守的村落和熟悉的农事,已变得没有了田园牧歌式的醉人风情。农民宁可忍受孤独、屈辱和歧视,也要涌进城里去打工赚钱,即使被他们曾经视为生命的土地,蒿草丛生,满地凄凉,也阻挡不住他们向往城市的匆匆脚步。

对于国人们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变革,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千载难逢,惊心动魄。不可否认这突如其来的时代,就像汹涌澎湃的波浪,撞击着我们每个人的思维神经,人们甚至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对于迎面而来的机遇,正应了拿破仑曾经的一句名言:“卓越的才能,如果没有机会,就将失去价值。”拿破仑是世界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官,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他就是很好地把握住了机遇,五破反法联盟的入侵,沉重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所以其言也善。中国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给有“卓越才能”的人创造并提供了机遇,关键是我们是否是有才能的人,是否能够抓住迎面而来的机遇。

崔云山创业之路表明,发现机遇,赶上机遇,只是一个偶然现象,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握机遇,运用机遇,否则也只能是空怀良才,枉对机遇。按照崔云山的理解,只有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全身心交给了这个时代,他才能够抓住不可多得,甚至是昙花一现的机遇,并且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来。应该说,崔云山是一个幸运者,机遇向他走来,尽管是蹒跚着恰如百岁老太一样,但最终还是被他捕获。机遇也没有辜负他:1976年10月6日,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我们国家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适时提出抓纲治国,大干快上,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于是乎,全国到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高潮,机遇铺天盖地而来。

春潮涌动的中国大地上,阳光灿烂,冰雪融化,饱受“文革”压抑的人们,赶上了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新形势。更为激动人心的是,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无疑是无声中的一声巨雷,炸响在中国的上空,人们载歌载舞,奔走呼号,在经过一段日子的兴奋、诧异和沉默后,大家似乎隐隐约约感觉到,华夏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壳里,地火在急剧地运行着。真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有思想的人们都在思谋着:春雷过后,预示着一场暴风骤雨将席卷全国。

也许是幸福的突然降临,常常让我们感到惊慌失措,这是因为中国人始终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革风暴,使中国人进入了一个振奋、疑惑、反思、觉悟的阵痛时期,经历了“文革”的浩劫,祖国大地需要脱胎换骨,百废待兴,然而人们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却仍然受到“左倾”思潮的禁锢,大家提心吊胆,瞻前顾后,如同雄鹰捕食前的观望。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兴起,思想解放运动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改革开放的大潮才东方袭来,在东南一角的深圳掀开巨浪。

一石惊浪起,万顷荡碧波,在国人眼里,改革开放是一个多么壮丽的景象,又是一个多么辉煌的事业。睡醒了的东方雄狮,充满了旺盛的斗志与活力,开始了自身的改造与创新,沿着不曾开辟过的戈壁荒漠,披荆斩棘,迈向了一条自我探索的道路。冲破思想枷锁的中国人情不自禁地惊呼道:“天变了!”人们带着欣喜与疑惑的心情,向着新的时代走去,这种气势磅礴的变革巨流,整个世界也被搅动得天翻地覆,曾经傲慢而自以为是的欧美国家,也顷刻间惊慌失措起来:“中国东方睡狮醒了!”

这个汹涌澎湃的浪潮余波,也冲击和荡涤着千百年宁静而封闭的河东,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老百姓,曾经崇尚而向往“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小农经济意识,被扑面而来的改革开放无情地击碎了。被击碎梦想的万千人群中,就裹挟着勇立潮头的“弄潮儿”崔云山,此时已被调任镇社队企业办会计。所谓社队企业,即现在的乡镇企业,由当初人民公社与生产大队所办的企业,其前身应追溯到农业合作化时期。当时农村集体副业、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成为以后中国社队企业兴起的基础,但是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社队企业一直步履维艰,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快速发展,并为新时期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社队企业虽然已成为历史名词,但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忘却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改革开放的脚步声中,每一个有思想准备的中国人,都开始在机遇的感召下“蠢蠢欲动”。尤其是富有狡黠目光和侥幸心理的农民们,更是用充满着疑惑的眼睛,来认真地审视中国社会,并希望从中寻找出各自所需要的东西,借机走出农村藩篱。崔云山所在镇社队企业办,下面管着几十家社队企业,他又担任着“财神爷”的角色,在一些人的眼里,无异相当于机关干部,喝喝茶,看看报,手中握有财务大权,许多人都得看他的脸色,真是一个求之不得的美差。

虽然我们通常都喜欢说到淡泊名利,但这句话说起来轻而易举,然而真正做到却并非一件易事。这是因为我们大都活在人情世故中,要想挣脱固有世俗的牢笼,岂是谈何容易的事情。譬如大家都说是看破红尘淡如水,但是有谁能够真正将红尘看破?而且又有谁即使看破了红尘,却又能够真正做到船过无痕,淡定如水呢?当时的崔云山,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心里却觉得很不舒服。在他的意识里,这个工作虽然充满了闲情逸致,却缺少了创造激情,也缺少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他不想永远做一个没有生命、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螺丝钉”。

他找到领导,请求让自己到工厂里去,但是领导觉得离不了他这个“管家”,所以不管他好说歹说就是不同意。无奈之下,他想到了一位高僧的话:如来并不住在西方极乐世界,他就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拜佛不如拜自己。而寻找成功的许多路径,并不在于千山万水中,而在于咫尺之间。于是他三番五次的找领导,软磨硬泡,也算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崔云山的“香火”终于感动了“上帝”,不久后,他被派去了运城镇造纸厂,当一名副厂长,第一次有了一个行政的“官衔”。

崔云山是从机械厂出来的,知道铸钢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作“淬火”,就是把滚烫的钢锭放到凉水里,使它急骤降温然后成型。可见人生的许多辉煌,不在于狂热地自我宣泄,而在于冷静地修炼凝结,所以崔云山也不管这个“头衔”是副的正的,有权没权,反正来到工厂后,先向厂长报了到。造纸厂的工艺也不复杂,崔云山很快就掌握了它的原理,无外乎就是通过机制流水线,将适合于纸张质量的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页。然后再经过压榨脱水,烘干成用作制造纸箱上的面纸,就成了出厂的正式产品。

崔云山分管供销,负责销售工作。大约在1980年,来了一位浙江钱库的人,说要买一车纸,总共30吨,货款却要不回来。崔云山催了好多次,也没有什么结果,实在没有办法,他叫上税务局的张时珍、王金凤,一道去了钱库,找到当地税务局帮忙,住了十多天。经过讨价还价,最后找来一辆大卡车,把纸卖给了另一家企业,总算挽回了损失。就在崔云山与厂长举杯庆贺,准备大干一场时,他却接到一纸调令,到运城镇西城农场担任场长。

敢问路在何方

《敢问路在何方》是19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也是崔云山平生最喜欢唱的一首歌曲:“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首主题歌,已经成为《西游记》的标志性音乐,旋律高亢苍凉,意境恢宏深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取经路上的艰难和师徒四人百折不回的风貌,使人不禁闻之动容。

那么路是什么呢?鲁迅先生曾经精辟指出: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崔云山喜欢《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正是因为该主题曲音乐昂扬向上,突出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途中,不畏艰险,踏平坎坷,战胜种种磨难,最终修成正果的感人情景。不经历一番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回首崔云山的人生之路,不就是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世上本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而最远的路途就在自己的脚下,不论多么伟大而遥远的旅程,都是从此开始。

昔日的运城西街,可没有现在这么繁荣,出了西门,便是一望无际的盐碱滩涂,白花花一片。再往远处望去,如波浪汹涌的芦苇荡,翻滚在盐碱滩上,西城农场就坐落在这片芦苇荡里。说是农场,却也是够破败的了,几间场部的房子,就像几叶颠簸的扁舟,孤零零地漂浮在万顷雪浪中。如果这也算是一个企业?那么这种企业,也真是俗话说的娘有残疾胎儿穷的那样:因为靠近盐池一带,自古就形成了运城有名的盐碱地,地形凹凸不平,芦苇丛生。而且地下水很浅,稍微落上几滴雨,盐碱水淹了地面,根本就不生长庄稼。

1982年,农历壬戌年,崔云山36岁,本相年,其生命的年轮,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圈,介于到而立与不惑之间。一个成熟者的表现,就在于他能够吸取别人长处,发现自己短处,并且加以扬长避短,从而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崔云山自从走出校门,20年的风雨历程,已将当初那个毛头小伙子,磨炼成了一位善于思考的成年人了。这一次接到调令后,他并没有急于去报到,而是独自来到运城的西郊,默默地望着眼前无边无际的芦苇荡。刚开始看到时,崔云山心中还窃以暗喜,因为那情形却也好看,就像是刘白羽先生笔下的白洋淀一样。

时值元月时分,正是运城数九寒天的季节,凋零的芦花无力的伏在枝头上,有风吹过来,就好似雪浪翻滚一般地分外壮观。夕阳下,农场中间崎岖不平的小路上,两头骡子拉着一辆胶轮车,慢腾腾地向场里走去。据他所知,这就是农场唯一值钱的固定资产。崔云山明白了,他这个未来的场长,其实就是一个光杆司令,除了几位职工,和一位村里退下来的老干部做支部书记外,大约就是那十几万元的外债了。也许正是如此,领导在自己赴任的时候,才郑重其事地说道:眼下只要将那几个人养起来,发了工资就行,至于其他问题,等稳住了阵脚再说。

看得时间长了,崔云山就渐渐地感觉出它的荒凉来,一股钻身风吹来,他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也让他想起“艳丽好看的蘑菇往往有毒,苦涩的野菜常常败火”的谚语。这是一个辩证法的问题,是不是也算给自己一个“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告诫?崔云山正在思考着,突然又一阵西北风吹过,卷起地上的盐碱尘土,嘴里顿时变得咸苦起来,他顾不上欣赏什么“白洋淀”了,只好打道回府。从西城郊外回到家里,崔云山变得沉默了,一连几天茶不思,饭不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白天迷迷瞪瞪,望着天空中的太阳出神,自言自语地自己都不知道说些什么。晚上躺在简陋的床上,听着窗缝隙里丝丝哑哑的声音,看着床前白霜似的月光,翻煎饼一样的睡不着。

这是否就是所谓的黎明前的黑暗,是否就是大战前的思想较量?崔云山也说不出个道道来。事实上,对于我们人生过程中的许多酸甜苦辣,不在于你的处境,而在于你如何看待境遇的角度。去还是不去?两种想法就像两只斗架的公鸡,在崔云山的脑海里你来我去,交织地浮现着:去吧?明摆着一个烂摊子,闹不好是鸡飞蛋打一场空。不去吧?领导希冀的眼光,自己从不服输的性格,还有那个农场生存的命运。崔云山知道,尽管有时候我们说出的话可以收回去,但是人生不能这样做,正所谓村里说的话:君子一言,白布染蓝,开弓没有回头箭呀。

崔云山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对于人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几天来的沉默思考,使他想了很多很多,最后还是想到《西游记》主题曲中那句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们的人生道路,总要靠自己双脚向前去走,不管我们出身高贵或者贫贱,都应该自强不息地前行,开垦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去享受创业带给我们的快乐。要知道美丽的花虽然会凋谢,可是盛开的时刻值得欣赏,只有自己创造出美好的东西,人生才会充满意义,自己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

晚清中兴大臣曾国藩曾经说过:“人生最大的资本,不能靠别人送来,而是要善于用自己的力量挣来。人生的大气势,善于用智能去纵横、挑战,才是成功的硬道理。人生是个大课堂,惟智者,方能悟透玄妙。”而佛家的教义则认为,人类从生到死,就是一个受苦受难的过程。按照我们常人的理解,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种救赎,救赎自己这一生的身体,救赎自己上一世的灵魂,然后为了下一辈子修来幸福,即所谓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崔云山是共产党员,当然不会去相信佛家的道义,但是他却时常记起毛主席曾说过的话,我们共产党员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克服困难,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感情这种东西发自于内心深处,不是随意能够产生并且坚持长久的,词义的解释为: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动作流露,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等。感情也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在崔云山所处的时代,对共产党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对毛主席也是发自内心的崇拜,他们从心底认为,毛主席的话,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不论是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还是现在的改革开放时期都是如此。崔云山至今依然这样认为,似乎从来就没有怀疑过的,也许这就是感情的魅力所在。

在人生的道路上,用一颗平常的心去正视生活中的功名利禄,兴衰荣辱,淡薄欲望,是一个行走在红尘旅途中的人,应该坚守的底线。而只有淡泊欲望的人,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分清自己的得与失。我们没有必要去为崔云山这种感情世界的正确与否,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只是崔云山在毛主席语录的感染下,不再犹豫不决。他决定尽快就去赴任,担起那副重任,去做人生的拼搏,实现人生的价值。也就在这个时候,机械厂、造纸厂,还有他在社队企业局的几个铁哥们,找到他家里劝阻道:人家把牛牵走了,你替人家拔橛去?言外之意就是说,你是不是想当官想疯了,什么烂摊子你都敢去收拾?

同类推荐
  • 世纪回声

    世纪回声

    《世纪回声》内容简介: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
  • 简单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

    书的题记中说:“小时候,幸福很简单;长大后,简单很幸福。”诗集以一个平凡的“我”为主角,以城市为背景,用清新的诗笔,抒写平淡的日子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抒发了对民生的关注及对生活的热爱。简洁的文字,简短的篇幅,简单的表达,是本书在写作上的特色。抒情,哲理,内在音乐性,充分展示了散文诗之美。
  • 深夜谈吃

    深夜谈吃

    可以下饭的疗愈美文,献给食物的赞美诗。胃舒服了,心才能安定下来;肚子美满了,一切便都美满了。每天奔波于都市的钢铁丛林,紧张了一天坐下休息的时候,吃,是最温情的疗愈;在失恋的伤口还隐隐作痛,忧伤的情绪还不能够释怀的时候,吃,是比借酒浇愁或深夜痛哭都更治愈的神器。很多人都有一颗自由的心,却仍不幸纠缠于凡尘琐事。很多食物,它可以填饱你的胃,却无法满足你的灵魂,很多人的伤痛记不清,记住的反倒是分手的那一道菜。无处安放的情绪,都能在细细品尝中找到它应得的归宿。如果心情找不到倾诉的耳朵,那么请打开《深夜谈吃》,在这里为心灵寻得一处柔情似水的安慰吧!
  • 上海因为想念谁

    上海因为想念谁

    《上海因为想念谁》是一本诗集,它包括50多首清丽的小诗,过去与现在、梦想与现实、春风与明月……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化成了一首首诗与歌的爱恋。
  • 烙印的灵魂

    烙印的灵魂

    一个漂泊者的内心独白一段异乡人的情感历程一幅人性善恶的风俗画以此书和亲人朋友道声问候,与父老乡亲打个招呼。这辈子你一直作客他乡,睡梦里都在遥远的地方在漂,在流浪着……一个漂泊者的内心独白,一段异乡人的情感历程,一幅人性善恶的风俗画。作者将多年流浪闯荡的经历、沉淀蓄积于心的情感不时诉诸笔端,在花甲之年把三十多年来写成的感悟随想收集整理,完全透明地呈现了生活的真实感受、心灵的彻底表白。
热门推荐
  • 灭运图录

    灭运图录

    修真,去假存真,照见本性。能达到这点的,则被称为“真人”,他们成就元神,超脱生死。灭运图录,灭运道种?一个偶得上古仙法的穿越客在这诸天万界、亿兆大千世界的修炼故事。群号:一群:二一三九三三零四八(已满)二群:一四零零三三九六零
  • 末世之馨云

    末世之馨云

    女主重生。上一世的莫名死去,这一世发现自己连末世初期都没有活过。所以这一世我一定要活得更久。
  • 江天暮雪

    江天暮雪

    室内暖气融融,伊人满怀心事,鹅蛋脸却扑扑地泛出桃红。她叫慕容雪,天生一副能与百灵鸟比歌喉的好嗓子,不过也难怪,她娘家在湘西古丈,那一方山水不但养美人,还养歌唱家。慕容雪就是湘西音乐学院毕业的,如今在长沙开福区的清水塘附小当音乐教师。她原本天真无邪,就如她的名字一样,有雪一般的纯洁。然而命运却捉弄人,年纪轻轻就被当老板的丈夫给抛弃,也给她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但正如这季节与气候的变化,慕容雪也又有了新的生活和新的期待。
  • 凤凰蛊一生只有一蛊

    凤凰蛊一生只有一蛊

    终究不过一场离别,到头来都是一场骗局,我恨你
  • 天瑞

    天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敌战魂

    无敌战魂

    本是人尽可欺的普通少年,备受歧视十数年,可,终有一日,他遇云化龙。手提破魔灭神剑,身燃无尽吞噬火,举手之间,吞噬天地。有无敌战魂,管他什么天才。有无敌神剑,管他什么神佛。从小小宗门崛起,诸天神佛避让,无尽仙帝颤抖!
  • The Deputy of Arcis

    The Deputy of Arc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少狂妻:逆天嫡女

    邪少狂妻:逆天嫡女

    上一世,她一心为了天下苍生,却被冠以祸事妖星之名,死于平生挚爱之手。这一世,她是顶尖世家唯一的嫡女,本以为能得到幸福,可等着她的却是宠妾灭妻的父亲,冷血势利的家族。污蔑诋毁,用刑追杀,最后被逼得跳崖求生……哼,且看浴火重生的她,如何坐拥第一杀手组织,炼得了绝品丹药,布得出惊世阵法,搅动大陆风云!
  • 侠心圣魔录

    侠心圣魔录

    时下强权当道,盗贼横行。朝政被丞相王源把持,皇帝如同傀儡。王源贪婪残暴,纵使手下为自己搜刮民脂民膏,更甚者,有将皇帝取而代之的狼子野心。吴泽本是生活在山林中的平凡人,自幼跟随父亲吴远习得一身武艺。然而15岁那年,父亲吴远无故失踪,下路不明。十年后,吴母病逝,吴泽手持父亲唯一留下的侠刀,从此踏上了寻找父亲的道路,只是他没想到,父亲失踪的背后,竟牵扯出无数令人惊骇的秘密。血狼曾是十二年前,江湖上被人谈之色变的杀人狂魔,后他被天山圣尊点化并收为弟子,退隐了江湖十几年。如今的他,奉圣尊之命再次下山,似乎要寻找某个答案。两人的相遇即是缘分,又是命运。侠者,既可成圣,亦可成魔。秉持本心,如此足矣。
  • 西游八十一案:西域列王纪

    西游八十一案:西域列王纪

    贞观三年的冬月,一匹瘦马驮着一名僧人,踉踉跄跄地倒在沙漠边缘。玄奘,终于来到了西域。此时的西域,动荡不安。庞大的波斯帝国,深陷拜占庭与西突厥的围攻,引来西域诸国群狼环伺。危急时刻,波斯不惜以秘宝“大卫王瓶”换取大唐的援助。而在丝绸之路的起点,玄奘遇到了他的第二个弟子——高昌王子麴智盛。作为西游里“猪八戒”的原型,麴智盛早已深深陷入情网,爱上了敌国公主,日趋癫狂,竟截走波斯秘宝,以偿夙愿。卷入是非的玄奘浑然不知,他的到来正是大唐的一着妙棋,意图扰动四方。一时间,大唐、突厥、波斯、焉耆、高昌,诸多势力汇聚,劫杀、复仇、叛国各种罪案接踵而来,彼此纠缠,互为因果……茫茫大漠,一场颠覆西域格局、左右丝绸之路的阴谋诡局,离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