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8200000002

第2章 故事还要从我说起

一九七六年五月。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带着胶轱辘车深压过的痕迹,清晰地穿过茫茫无际的沙海。

远古时期的两道“边墙”(即:长城,有人曰秦、明二代所建,有人言魏、明二朝、也有人说隋、明时期,无需证)的轮廓如两条饱尝历史沧桑的“卧龙”,各自折射着时代变迁的烙印,挣扎着黑黝黝的长躯,俯卧在沙海中央。累了,该喘息喘息啦!

小路在向前延伸着。

一座土城郭,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冲刷后显得残缺不齐,绵绵的沙尘几乎要吞没了城墙的根基。城门早已没了,只有那渐宽的路从城墙坍塌的豁口穿过,形成了一条不太规范的街道。

学校紧挨着商店和公社卫生站。隔路相望,一个较有派头的砖砌大门,如鹤立鸡群般的置立在街道的显眼处,其模样就是过去地主老财家的庄院。一块引人注目的白底红字大木牌挂在门侧,上书:“边城县红井子公社革命委员会”。院内两排齐整的砖瓦房是公社的办公地,旁边一墙之隔,是一座破旧的天主教堂,教堂的顶尖已被打掉,“天主堂”三字被刮的没了模样,只能依稀地看出门口挂着“红井子公社革命委员会粮站”的木牌。

正值农忙季节,街道上的行人并不太多,偶尔有几个行人从商店或公社的大门进出。

在公社中间的办公室里,我作为《塞上柳》报的记者受到了公社书记兼革委会主任的接见。

这是一位三十来岁很有气质的男子,长得眉清目秀,只是在白净脸庞的右眼皮下那颗黑痣,多少给俊俏带来一丝美中不足。

“先锋队不愧是我们的先锋啊!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牢牢掌握阶级斗争新动向,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等方面确实是走在斗争的最前线。”书记认真地向我介绍着:“你还是重点采访一下先锋队的支书姜卫东同志,他会向你介绍的更具体。”

“早有所闻,我也正想见见他。”我答道。

“本来应该有人陪你去,不巧这两天公社的人都驻队去了,就我一个人留守机关,实在抱歉。”

“没关系,我也正好摸摸路,这本身也是一种锻炼。”我显的信心十足,背上那个印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黄帆布挂包和主任握手告别。

渐渐地太阳快要落山了,堆积在天边的云层,泛起五光十色的金辉,给浩瀚无际的大沙漠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盛装。我无心欣赏这别具一格的诗画景致,只是疾步沿着弯曲的沙漠小路向前走着。

太阳向西方沉去,云层已由红色变成了灰色,又由灰色变成了暗灰色,再变成黑色,渐渐地消失的无踪无影了。而后出现的是嵌在天边的星光,一会儿比一会儿明亮,漫漫沙海之路却越来越模糊不清了。

这条路怎么这么长?我暗自想着:不是说只有五里路吗?然而,漫长的沙海似乎根本就望不到尽头,弯曲的沙漠小路早已和沙漠混搅在一起。加之,透过三百度的近视眼镜,眼前黑黝黝的一片,辨不清路究竟在哪里。

“糟糕,迷路了!”我掏出手帕先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又擦了擦眼镜片,再戴上,眼前仍是一片模糊不清。“倒霉!”我独自抱怨着,一屁股坐在沙梁上,靠着旁边的一棵歪脖子柳树歇息起来。

突然,在离我不远处的一座沙梁上,似乎有一个黑影闪了一下,待仔细辨认时,却又什么也不见了。

“呀!是什么?在漫无边际的沙窝里,不会有狼吧?”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袭上心头,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顺手折断了身后的柳树,胡乱地捋掉了枝叶,用早已渗出汗水的双手紧紧地握着刚刚到手的“武器”,两眼直盯着前方。

黑影又一闪,待仔细看时,呀!又没了。

“快走,此处并非久留之地!”我暗自想着,慌忙挂起挂包,拄着柳棍,急急忙忙的窜下了沙梁。

也不知过了多久,翻了几座沙梁,精疲力竭的我再也没有力气行动了,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浑身都让汗水浸透了,冷风袭来,凉透了心。我平躺在沙梁上,索性由它去吧,是祸躲不过,抱着一种破罐子不怕摔的态度。

不知过了多久,那个黑影不知什么时间就站在我的眼前,我“腾”地坐了起来,脑皮一阵阵发紧,但还是看清了,是人,还是一位姑娘。千真万确,绝不是做梦。

姑娘没有言语地望了望我,然后一声未吭地朝沙梁下走去。

“喂,等等!”我已顾不了许多,对于一个在荒沙中迷路之人而言,是人是鬼都成了救星。

姑娘立住了脚,不吭声,也不回首,双目似乎直愣愣地望着黑漆漆的远方。

“同志,是这么回事。”我说:“我是报社的记者,要到先锋队采访,迷了路,能不能……”

姑娘仍不说话,只是迈动着步子向前走去。

究竟咋回事,难道她是哑巴?还是……管她呢,她走哪儿,我跟哪儿,我暗自思量着。

翻过几道小沙梁后,前面不远处有微弱的灯光在闪烁,不时地还传来几声狗叫,姑娘已经给我领路了。

“你是哪个生产队的?”出于感激我问道。

姑娘仍不吭声,只是默默地向前走着。

她难道真是个哑巴?我这样想着,也不好再问什么,只是跟着走吧!

穿过一片小树林,又穿过一块庄稼地,最后停在了一个砖门楼前。院子里的狗早已嗅出了生人的气息,气急败坏地狂叫着。

姑娘还是不说话,只是用手指了指门。

我上前用力敲了敲门,过了一会儿,大门“吱吜”一声开了,从门里闪出一个青年男子。一边揉着眼睛,一边打着呵欠:“寻谁呢?”一口地道的方言。

“找支书!”我掏着介绍信。

“我就是!”支书用手电筒照了照介绍信:“噢,是记者同志,请进!”支书显得十分热情。

“好!”我点头应诺着,刚准备迈步,忽然想起了那位姑娘,再回首,眼前只是一片夜幕,姑娘早已不知去向。

“你寻甚?”支书问。

“刚才那位姑娘!”

“姑娘?”

“不说话!”

“哑巴?”支书也向前走了几步,看了看周围,什么也没有。“你肯定是看花眼了,咱这达根本就没有哑巴。谁家的媳妇,谁家的女子,我清楚着咧!”

“这不真是活见了……”话未出口,但心里却直犯嘀咕。只好带着一脸的迷茫跟着支书走进了院子。院中央,一棵木桩上拴着一条黄狗,又声嘶力竭地狂叫起来。

“悄些,瞎叫甚咧!”支书呵斥着,黄狗果然听话不再叫了。

我随着主人走进屋里,这是个两间一套空的房子,旁边接一耳间(耳房)。洁白的墙壁上贴着几副户县农民画,地上靠墙处放着一个刚油漆过的大立柜,房子正中间的五兜橱上一个带穿衣镜的“凤凰戏牡丹”图更衬托出了房子的整洁和主人的爱好。

从炕上下来一位四十来岁的妇人,一边系着上衣扣子,一边趿拉着鞋,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咱乡下人,起得早,睡得也早。”女主人十分好客和热情,忙着泡茶、递烟。

“噢,真对不起!迷路了,深更半夜的打搅了。”我连忙道歉着。

“怂地方,不要说生人容易‘转脖子’(迷路),就是本地人遇到冬春的沙暴天气,走丢的也是常事!”支书操一口本地腔:“那家伙,黄糊糊的一片,刮得人眼睛都睁不开,走个面对面也难看清眉眼。”

我暗自庆幸,没有遇上那样的天气。

“不要只顾拉话,还没有问记者吃过饭了没?”女主人很是客气。

“吃过啦!在公社已经吃过啦!”我连忙答道。

“可要老实呀,来到咱乡下可不能饿着肚子搞工作!”女主人笑嘻嘻地张罗着:“我收拾收拾,让记者早点歇着。”说完,进耳间去了。

我站了起来,环视着整个房屋,后墙壁上贴着毛主席的画像,像两旁一副对联,一边是:“听毛主席话”,一边是:“跟共产党走”。几张红色奖状,有农业学大寨标兵,有限制资产阶级先进个人,大多数表彰的是姜卫东,其中有两张是姜红梅。

“那是我妹妹,在公社供销社搞收购,算是亦工亦农。”姜卫东介绍着,脸上露出一丝自豪神色,因为贴在墙上的不只是自己的名字,而是他工作实绩的最好反映。那一枚枚鲜红鲜红的政权印章,不是吗?

“被子铺好了,请记者歇着吧!”女主人从耳间走出招呼着。

“你好福气呀!”我夸奖着:“瞧你儿女多争气。”

“这都是托毛主席老人家的福呀!”女主人乐呵呵地打着官腔,“要不是党培养的好,能有今天?”

姜卫东端着煤油罩子灯领我走进耳间,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一个大红“囍”字。

姜卫东说:“我是今年刚娶的媳妇,回娘家去了。”说着将灯放在炕边离枕头不远的地方:“你歇着,我到外边炕上睡。”

我抬手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午夜十二点。屁股一沾炕,浑身酸困,两条大腿更是抬不起。熄了灯,便“呼呼”大睡。

至于那个曾领路的姑娘究竟怎样?回家了吗?早已被姜家母子二人的热情和身体的困乏的驱使的无踪无影了。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院内的黄狗又狂叫了起来,不时地还夹杂着人的跑步声。一个急促的女人呼叫声传了进来:“不得了啦,姜支书,翠翠上吊死啦!”

“在哪达?”姜卫东高声问。

“西沙柳树林。”门外那个女人的声音。

“咋出逑这种事!”姜卫东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嘴里嘟囔着向外奔去。

我猛地想到她,也急忙穿好衣服,走到外间。

女主人也正在穿衣服。

“出了啥事?”我急切地问。

“一个反革命分子的女子寻了短见!”女主人似乎很平静地说。

我仿佛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推开了房门就向外奔去。慌乱中却忘了院子里的那条黄狗,它“呼”地向我扑来,吓得我一屁股坐在地上。还好,没咬着,铁链和木桩很牢靠地拽着它。等到二次又向我扑来时,女主人已经赶了出来,并一把拽住了狗链子。

“瞎眼货!”女主人骂着,并用手拍着黄狗的脑门。

我已顾不了那么多,从地上爬起,急忙走出院子,看见有几个人向西方奔去。我也快步跟着那几个人跑着。

天已经亮了。

穿过了一片树林,又翻过了两架沙梁,在一架较高的沙梁下面是一片茂密的柳树林。树的长势还真不错,一棵一棵足有碗口粗细。真是天大地大,无奇不有。上面是寸草不生的荒沙梁,下面沙窝窝里却生长着翠绿的柳树。

一棵柳树下,围着一群人,姑娘已经被卸了下来,挂在树枝上的那根要命的麻绳随着微风还在摆动着。

我心上“咯噔”了一下,“啊,是她!”

她为什么要走这步路呢?真像支书妈说的那样是反革命分子的女子?还是另有缘由?迷茫,费解。

微风透过人群的缝隙吹动着她额前的头发,她静静地躺在沙窝窝里,这似乎是她早已选择好了的归宿。

有人在叹息着。

有人在暗自抹着眼角的泪水。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在哭叫着:“翠女子,你不该走这条路呀!”

……

同类推荐
  • 红狐

    红狐

    血、鲜红的血、点点滴滴、若断若续地在凝着薄霜的草丛中蜿蜒曲折而去,地哑屏息蹑足循着血迹一路跟踪而行。其时林中还不甚明晰,丝丝晨雾梦幻般在阔叶株树林间萦绕。地哑因兴奋而颤抖的大脚把覆地的腐叶碾出一阵的春寒,喉管有些发痒却不敢咳。地哑不想让恐慌逃命的猎物再受惊吓。捕兽夹是昨日傍晚下的,下夹子时那种期待的喜悦一直延续了整晚的梦境。地哑却始终没有料到运气比做梦还要令人惊喜:夹住的绝不是只野兔。钉夹子的竹桩很深,野兔是没有这么大的力气拔起的,只有像狗獾子一类的小兽才有拖走兽夹的体魄,何况还是在被狠狠夹咬了之后。
  • “北漂”族的男男女女

    “北漂”族的男男女女

    一个事业不顺,一个为情所困,同居的日子使他们暂时忘记了各自的烦恼。低低的音乐声像埋在梦里,埋藏在这深夜的霏霏细雨中。万家灯火已在雨夜中一盏盏熄灭。只有白金汉宫夜总会的门口闪耀着辉煌的灯光。沿着雕龙画凤的朱红墙垣,许多汽车像水蛇一般滑溜溜地来来往往,它们的主人忙着追求感官刺激,追求脂粉的馨香和醉人的笙歌。脂粉场中,唯有钱黛是寂寞的。原因很简单,舞客掏腰包是希望从伴舞的女郎身上得到安慰和快乐;而钱黛,却使每一个与她接近的舞客,满怀的希望一触即灭。
  • 创造

    创造

    闺密们都说理惠是个奇迹,不光说理惠是个奇迹,说理惠的外婆也是个奇迹。九十岁的人了,耳不聋眼不花,一餐还能吃进去半个肘子,你说是不是奇迹?而且外婆还不糊涂,不光眼面前的事情,更远的,很远的,十几年、几十年前的,甚至民国的事情她也一样说得出来。但是外婆有个毛病,说起以前的事情,她是只说事,不说人,故事说得脉络清晰,精彩绝伦,里面永远缺少一个人物。一当外婆唠叨起来,理惠总是半听不听,打不起精神听完她的故事。外婆也不气,仍然唠叨她的,就像念一部永远念不完的经书,不管有没有听众,她是一念到底。
  • 憨二

    憨二

    我相信,光明就是一粒鸟语,它可以唤醒整个冬天,也可以唤醒你和我的良心。许多的时候,光明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但是,一个人的心中只要有了光明,那他的世界,一定就是光明的!——作者。每天,憨二都起得很早。憨二起来后,简单地洗把脸,就穿着他那身早已洗得看不出颜色的迷彩服,带着他特有的微笑,匆匆拿起两个馒头,一边大口吃着,一边大步流星地向工地走去。憨二已经四十岁了,但从面上看,憨二却并不显老相,猛一瞅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憨二个子挺高,留着一头很少打理的长发,看上去十分粗犷,特别是走路的架势,总是意气奋发的,显得挺有劲道。
  • 上市赌局

    上市赌局

    本书作者为财经杂志高级记者,对国内财经界事件了如指掌。本书将有关上市引发的种种离奇事件、疯狂后果,以及因一场上市赌局而导致的各种扭曲人性、疯狂心理一一曝光,揭露给普通读者。每段故事都透露出中国企业、财经市场的核心内幕,每个人物都投射出资本大佬、金融巨鳄的惊人原型!
热门推荐
  • 现代周公解梦180例

    现代周公解梦180例

    人的一生始终都在与梦相伴,也始终被梦困惑。其实,梦是我们潜意识的表露,是人类情感、意象、欲求等内心活动的特殊表现形式。只要我们遵循心理学规律,运用心理学原理,就可以轻松地找到梦的成因与规律。吴长坤编著的这本《现代周公解梦180例》不依从迷信盲目解读,而是从科学和心理学等多角度解梦,涵盖人物、动物、植物、食物、器物等十几个方面的梦境,在给您解梦的同时为您出谋划策,力图助您避开航行的风险,达到和谐幸福的彼岸。此外,《现代周公解梦180例》在形式上采用词条的方式,便于您节约时间,让您在第一时间找到答案。
  • 慕先生,您好!

    慕先生,您好!

    林沁十分狗血的被同父异母妹毁容销骨,折磨至死,意外重回15岁。家徒四壁一穷二白还要面对渣爹,继母一群牛鬼蛇神!林沁虐渣打脸绝不手软,还开创一片新天地。可却在救了一个军界痞少后,开始失控,从此再也跑不掉。“军哥哥好粘人哦?”林沁揉着自己的腰说道。“媳妇快跟我回家!”兵哥哥邪魅道,可是人家只想安静的做个逆天改命的学霸好不好?
  • 冷王毒宠:王妃驾到,统统闪开

    冷王毒宠:王妃驾到,统统闪开

    她狂傲不羁,肆意张狂;他冷酷邪魅,手段狠辣。当他遇到她,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慕笙歌,23世纪古武世家继任家主,在晋级的时候被天道劈死了。穿越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王朝,成了第一世家慕家大小姐。但是悲催的是,爹不疼,姥姥不爱的。还被冤枉勾引皇子,扔到深林自生自灭。当她再次回来的时候,左手虐白莲,右手打渣男。身后还有一只甩不掉的小尾巴。当权倾天下的摄政王遇到狂傲不羁的慕大小姐,钢铁化为绕指柔。“娘子,你说为夫好不好看吗?”“你最美了。”“那娘子喜不喜欢为夫啊?”“最喜欢你了!” “那娘子我们就寝吧。”“…现在是白天。” 本文1v1~,男女双洁,宠宠宠~
  • Ninepercent之小助理

    Ninepercent之小助理

    通过《偶像练习生》出道的ninepercent撞上勤工俭学的林柚会发生什么碰撞呢?林柚:“对不起我要辞职!”某九只:“你敢走我们就敢把你活捉回来。”此文无玛丽苏,一切不为真实,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接受借梗抄袭转载!不接受!!!原地花式爆炸!
  • 一念已千年

    一念已千年

    一念起,则缘生!一抹执念,残存千年,寻的是你?是正义?亦或者是那真相?打怪什么的,都不是主题。这是一个有关守护和成长的故事……
  •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福女降农门之痞夫来缠

    福女降农门之痞夫来缠

    唐家庄的唐甜甜家一门子的克星,克死了亲爹,克病了爷奶,克坏了地里庄稼,克糊人家锅里的饭,克傻了村头的翠花,克丢了隔壁二大爷家的狗!是活该被欺压挤兑,挨骂受苦的一窝子,更没资格有吃有穿有钱花!不过这都是村子里的传言,唐甜甜咬牙切齿,她娘是温柔善良,不是心思恶毒的扫把星!她大哥敦厚老实,不是没头没脑的丧门星!她自己活泼睿智,不是有娘没爹的小克星!唐甜甜握紧拳头,致富挣钱把糖造,日子红火添热闹!关起门,悄悄的发财,打枪地不要!——————哪知道,寡妇门前是非多,极品亲戚鼻子灵!红火日子刚冒头,各方极品来驾到!七大姑八大姨齐声嚷嚷:“你们家以前日子过不下去,全靠我们帮忙才活了下来,现在要点银钱,不过是小小的回报一下,都是你们家欠我们的!”“你哥文海和他表妹从小就感情好,青梅竹马,天生一对!文海太老实,就该找个厉害的撑门户!”“女大三抱金砖,这如花表姐才是你哥文海的良配,实在不行,就把甜甜嫁过来吧!大八岁不算大,大了知道疼人!”无耻爷奶一声吼:这个家里我来做主!都得听他们的!——————唐甜甜拿着扫把还没发飙,某男死皮赖脸凑上来,“这些刁民,本大爷帮你摆平!滴水之恩不要涌泉相报,在你家住几天就行!”谁知道几天几天又几天,竟然撵不走了!还吵着要她负责!
  • No Water Cleaner than Tears 没有比泪水更干净的水

    No Water Cleaner than Tears 没有比泪水更干净的水

    “在云南红土高原的西北,有绵延千里的小凉山,奔腾喧嚣的金沙江,直剌青天的玉龙雪山,还有美丽动人的泸沽湖。我就出生在那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诗人来自普米族,一个只有三万多人的民族,他的家在云南小凉山脉的斯布炯山下、泸沽湖边的一个叫果流的村庄里,他的父亲是茶马古道上的赶马人,他的母亲是果流村里的“女王”,“她会唱的民歌如星星一样多”。他说,他是那片土地上千万个孩子中最普通的一个。他还说,作为行吟在那片土地上的歌者,他是幸运的宠儿。他幸运,是因为他深深爱着的那片神奇美丽的土地给了他生命,也给了他诗篇。
  • 红楼梦断:曹雪芹家的故事(全10册)

    红楼梦断:曹雪芹家的故事(全10册)

    红学经典!讲述《红楼梦》中贾母、贾政、贾宝玉、王熙凤、袭人等人物原型的真实命运。历史小说大师高阳30年心血力作!了解《红楼梦》,必读《红楼梦断》。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的亲信,祖孙三代担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曹府盛况一如《红楼梦》中的贾府。雍正五年末,曹雪芹13岁,其家人因罪革职,家产抄没,曹雪芹随母迁回北京居住,曹府从此败落。曹雪芹以家族兴衰为线索创作的《红楼梦》,大量故事及人物原型来自从小耳濡目染的家族生活,除了以他自己为原型的贾宝玉,精明泼辣的王熙凤,风流灵巧的袭人,口齿伶俐的晴雯,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并为作者所热爱的人。虚构角色的命运,多与人物原型相重合,也有被刻意隐去的现实悲欢。
  • 近代侠义英雄传

    近代侠义英雄传

    小说内容所涉及时间大略以晚清“戊戌六君子”殉难之际为坐标,上下各推十年左右,个别人物事迹延伸至民国初年。本书以大刀王五为引,带出大侠霍元甲本传,穿插介绍清末各路英雄豪杰,演绎神拳霍元甲“三打外国大力士”的传奇,最后以霍元甲被毒害为结束总结全书。本书结构严谨绵密,情节跌宕起伏,文字波翻云涌,呈现了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