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2200000008

第8章 皖南行

那一年,到皖南,上黄山,游太平,逛屯溪,看牌坊,串古镇,访农家,吃徽菜,品新茶。一路上,彦周和他的老伴张嘉,全程陪同,送往迎来,殷勤照顾,着实辛苦。

我这个人,比较不那么爱动。也许当“右派”的二十多年里,修铁路,当苦力,两只脚走过大半个中国,这以后,便总想歇着。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了,再好的名胜,再美的景色,看又如何,不看又如何?抱着这样想法的我,这些年来,闭门索居,卧看浮云,老猫打盹,清茶一盏,也颇怡然自得。

况且,出去了,麻烦主人,应酬客人,还需要打叠起精神,不停地点头,不断地微笑,然后,欠下一屁股两肋巴的人情和文债,不知将来如何答对?所以,抱定宗旨,谢绝外出。不过,老鲁是属于例外的,他在电话里说,你来吧,加之,我好久没同他见面了,他也不大有机会到北京来。于是,我也记不得是坐火车,还是乘飞机,先到了合肥,后到了皖南。

一行人,总有二十来个人,来自四面八方,说话南腔北调,口味酸甜苦辣,兴趣各不相同,然而,同乘一辆面包,同住一家宾馆,同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同聚一个会场里交谈,十几天里,在主人的妥善安排,在老鲁的精心照料下,虽然行色匆匆,日程满满,但是这支小分队却始终游兴浓烈,情绪高涨。可谓极其和谐地,也极其怡悦地,足足饱览了皖南秀色、黄山风光,也大大领略了人文江南,鼎盛风流。记得大家乘兴初来时,合肥那里总是潇潇细雨,凉意飒然,尽兴而回时,黄山这边已是春风送暖,阳光和煦。

好一个不虚此行,大家都为此次难得的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还记得在那次旅途中,一个重头项目,便是登黄山。正当大家摩拳擦掌,作跋山涉水之准备之时,我在崇山峻岭里劳改多年,对于步步登高的攀登,两只脚有一种本能的拒绝,遂打了退堂鼓,宁可在人字泉的宾馆里,看云雾升腾,听流水淙淙,也不去登顶了。老鲁见我说到这里,当然理解,也就听便。其实,他的哮喘,不适宜登高,更不适宜在山顶过夜。我很钦佩老鲁舍命陪君子的义气,只见他拄着竹杖,渐行渐远而去。

省公安厅的《警探》杂志,是这次笔会的东道主。兼管这份刊物,时为副厅长的尹曙生同志,因为我未上黄山的缘故,便留下来陪我,这让我很是过意不去。于是,在苍茫的暮色中,听泉声,听松涛,天南海北,上下古今,作长夜聊,倒也是不亦快哉的事情。老鲁,这位不仅在安徽文学界享有极高威信,在整个中国文坛上也具有很高声望的老作家,是我们断不了说到的话题。

他和老鲁,同住合肥,自然交往要多。我和老鲁,相距甚远,难得有机会见面,不过,隔三差五,总有电话联系,所以也并不隔膜。因此,谈起这位文坛宿将,共同语言就很多了。应该说,鲁彦周这个名字,几乎贯穿着新时期文学过程的全部。从他的《天云山传奇》起,声名鼎沸,奠定他在文学界的威望,一直到今天,人们提到了他,无不以一种尊敬的口吻,论及他的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前不久,他的创作生涯五十周年的研讨会,在合肥举行,那“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场面,用得上“盛况空前”一词来形容。我在想,这样众口一词的褒誉激赏,一是由于他的作品成就,二是由于他的人格魅力。而后者,正是一些老朋友不远千里出席会议表示祝贺的原因。

历史在评价一个作家时,其言,其行,均在关注之中,不可偏废的。老鲁这半个世纪以来著作等身的同时,他持正不阿的风骨,傲霜凌雪的风节,严己宽人的风范,江南文士的风雅,在这样一个多是非,多口舌,多纷扰,多麻烦的文学环境里,他始终保持着清醒冷静,坦然开朗,谦逊谨慎,清高自介的君子风度,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如果没有记错,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一次活动中。我不知道他那时是否在上影写电影剧本?从那以后,我们就如同多年相知的老朋友来往着。怎么说,二三十年过来,也算得上是跨世纪的友谊了。我认为,他无论为人,其真诚,其热忱,其正直,其宽容;无论为文,其精致,其深刻,其完美,其认真,可以说是达到一个相当精彩的境界。

做文,做得精彩者,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是不乏见的;但做人,做得精彩者,环顾我所熟知的,和虽不相识但有所知悉的那些同行,能与之相埒者,为数寥寥。我对老尹说,为什么我要以“精彩”二字来形容他,因为,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很多被打成右派的作家,还不甚了然,或者,还不甚把握,或者,更想不到会成为“重放的鲜花”,还在惶惑之际,老鲁已经在执笔写他那部脍炙人口的《天云山传奇》了。

第一声燕子的呢喃,表示着严冬的过去,春天的来临,而第一只布谷鸟的叫声,意味着播种的季节开始,果然,随后不久,文学新潮就像决堤春水,冲决而出。因此,鲁彦周对于我们这一批基本命运相同的作家而言,他的作品,是起到一种标杆作用,信号作用,是应该在当代文学史上大书一笔的。

正因为这样,我对他,一直怀有很亲切的感情。

现在回想那次黄山笔会,仍是记忆犹新,但留在我记忆里的最深刻的画面,就是随便找了根竹杖拄着的这位老朋友,陪同走累了腿的我们,到一家农户庭院里,讨壶茶喝的那夕阳西下的小憩了。

原先没有这个安排,是我说,老鲁,找个地方歇歇脚吧!

他说好,我们到老乡家去讨杯水,润润嗓子。于是,我们走过一片绿油油的秧田,走过一片黄灿灿的菜地,来到一家农户。院子不大,不多的几张竹椅,几条板凳,顷刻间我们这些外来的客人坐了。论年岁,他最大,但他站在那里,背景为青砖黛瓦,绿树红花,一切都在绚丽的晚霞映衬之下,他那神态,矍铄中有一种飘然物外的恬淡,潇洒中有一种人生参悟的从容,睿智中有一种沧桑岁月的历练,举止中有一种江南秀士的风流。我觉得,斯情斯景,斯土斯乡,斯人斯文,真是最完美的配合了。

可惜,我不是画家,这张印在脑海里,我老友的精彩肖像,就不是笔墨所能形容得出的了。

同类推荐
  • 解读阎府

    解读阎府

    本书共分为沧桑阎府和魅力民俗两个部分,分别从阎锡山及其家族、阎府的主要建筑、阎府的建筑风格、阎府的雕刻艺术等方面解读阎府。
  • 火车上的中国

    火车上的中国

    本书作者留学英伦,在毕业与求职间这段“空窗期”,决定以铁路环线旅游的方式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眼中的中国。一节火车车厢,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在旅途中遇见了形形色色、揣着各种各样目的的人,或亲切,或憎恶,或喜悦,或悲愤,或开朗,或阴郁,或成功,或失意。本书以火车上的真实故事为背景,特地选取了18个城市或地区的18辆火车,通过平实的语言,以期向读者反映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启发更多的中国年轻一代学会独立思考,了解什么是民主和科学,团结起来去为改变我们的国家尽心尽力。
  • 花间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清词中的别样风华

    花间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清词中的别样风华

    本书选取了从清代顺治年间到道光年间的十三位词人的传世佳作加以评析。“不辞冰雪为卿热”的纳兰性德,“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的张惠言,“花开不合阳春暮”的龚自珍,“青衫弹泪入琵琶”的蒋春霖,是本书写作的重点。作者以醇雅深秀的语言解读清代词人的儿女情、风云气,充分展示了清词倾城倾国,不逊两宋的风华。品读清词,了解从顺治到道光年间最具性情、最富才华、最有特色、你最想知道的十三位词人的传奇人生。
  • 偷闲斋闲笔

    偷闲斋闲笔

    赵健老师是四川出版界备受推崇的一位导师和前辈。赵老策划、编辑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图书,撰写了上千篇杂文、书评和学术论文。20世纪80年代,赵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身体力行,严格把关,把一些“信口雌黄”以及伪科学的作品挡在出版的大门外。他引导科普作家端正创作态度,让科普创作规范有序,并亲自策划、编辑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受到出版界和读者的欢迎。
  • 从维熙文集(全14卷)

    从维熙文集(全14卷)

    本文集所收十四卷,收录从维熙自文学创作以来,纵贯文坛60余年的整个创作生涯最有价值最有力度最有思维含量的作品作品。包括小说卷10卷,纪实文学、散文4卷,是从维熙先生一生创作的集大成。在20世纪50年代的文坛,从维熙与王蒙、刘绍棠、邓友梅并称为“四只小天鹅”。
热门推荐
  • 某美漫的炉石系统

    某美漫的炉石系统

    扯淡的漫威之旅,毒点满满,谨入。看请勿喷。
  • 星河至尊

    星河至尊

    一个天外来客,携带天地大劫匪系统,来到这洪荒世界,成为一只猴子,占山为王,在大劫匪系统下,不断抢占山头,抢地盘,向大地主奋斗..........
  • 行素斋杂记

    行素斋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小幸福

    重生之小幸福

    重生是个意外,幸福却一直都在。今子本想做一个旁观者,只要静静地重新感悟一遍人生就好,谁知到头来她却成了那个入戏最深,最难割舍情怀的人。
  • 骑士少年:十字架的约定

    骑士少年:十字架的约定

    她本是只自由的小麻雀,却被圈进了金笼子里的成了金凤凰,她拥有别人仰慕的一切,却不能拥有自己最渴望的自由。尹楚陌对她说:“我可以等你到十八岁,十八岁那天,你会成为我真正的女人。”以为一切都是宿命时,她却认识了无忧无虑的季歌,宿命与渴望的纠缠,梦中的那个骑士,究竟是谁?
  • 正一醮宅仪

    正一醮宅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小姐的贴身僵尸

    大小姐的贴身僵尸

    谁都不敢想象,堂堂一个红眼僵尸,世界杀手之王的存在,居然给一个普通大小姐当保镖。蒋辰亲身经历之后才知道,自己不仅是保镖,更是保姆,司机,家教,甚至有时候还会成为大小姐拒绝别的男生的挡箭牌。“大小姐,我自认很有魅力,但是你再这样,可要加工资的。”“你看本小姐缺钱么?”新书《都市之全能美术生》连载中,作者正在疯狂码字。征文新书《我真不是魔王陛下》起点阅读连载中
  • 她是限定的草莓圣代

    她是限定的草莓圣代

    【※甜宠度爆表!!】当红女爱豆竟和圈外小鲜肉夜里私会?!爆炸似的惊天大消息屠遍热搜榜,可两位当事人却是泰然自若地谈情说爱。“我说慕之淮,你大半夜拉我去超市也就罢了,找狗仔好歹也找专业一点的嘛。”栀子抱怨,“你看看这张偷拍,把我拍的丑死了。”慕之淮把叽叽喳喳的小丫头收拢入怀,眼底难掩温柔笑意。“下次不会了,小朋友。”青梅竹马的喜欢,在长大以后就不再单纯,如果能拥有她,他费点心思又怎么样。对粉丝而言,她是唯一的本命爱豆。对他而言,她是限定的草莓圣代。【☆外冷内热白切黑竹马X七窍玲珑正能量青梅☆】
  • 八十述怀

    八十述怀

    自从1999年2月11日老伴儿萧乾去世以来,我只身回到复外木樨地这座单元房里的家,生活了将近八年半。我是个从小就很会安排生活的人。1941年6月,我三姐常韦患骨髓炎住进东单三条胡同东口的日本同仁医院,足部动手术。妈妈原先是让四姐和我轮流陪床照顾病人,然而四姐只值了一天班,三姐就不要她了。四姐天分高,擅长弹钢琴,没看她怎么用功就通晓了英法德日文。她亲口对我说过:“我能一目十行。”但压根儿不知道该怎样护理病人。于是,由我当全职护工,一直陪三姐在病房里住到八月底出院。当时我在圣心学校读英文,学校就坐落在三条胡同西口。
  • 天厨禁脔

    天厨禁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