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王在政变中的作用,主要是他的政治影响,这一点,恰恰是李隆基无法做到而又十分重要的事。相王早年当过皇帝(虽然无实权);中宗复位初,他为皇太弟。中宗刚死时;“遗制”原先规定相王参谋政事;但韦后临朝称制,“深忌相王。”当时处境之险恶,正如睿宗后来所说:“韦温、延秀,朋党竞起;晋卿,楚客,交构其间。潜结回邪,排挤端善,潜贮兵甲,将害朕躬。”在这种情况下,相王成了各种反对韦后专权的社会势力的旗帜。例如,有个叫严善思的,曾对姚元之说:“韦氏祸旦涂地,相王所居有华盖紫气,必位九五。”而且,“善思此时,乃能先觉,因诣相(王)府,有所发明,讲论圣躬,必登宸极。”这是为相土登基大造舆论。又如,“及立温王(重茂为帝),数日,天下之心归于相(王)府。”可见,相王是众望所归的人物。
李隆基在策划政变的过程中,是以“立相王”作为目标的。中宗死后,有人劝说立即举兵,隆基则说:“今谋此举,直为亲,不为身。”发难前夕,他又强调:“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福归于宗社,不成身死于忠孝。”这些表白,当然不能视为李隆基没有政治野心,只是说明他打着为国为父的旗号,利用相王的声望与影响进行活动。
六月二十日夜战禁宫时,十六岁的重茂即少帝,也在太极殿里。刘幽求建议:“众约今夕共立相王,何不早定!”隆基连忙阻止,叫他别多说。第二天,向相王汇报后,就迎接相王人宫辅佐少帝。
这样部署,是很得体的。过早地废少帝,拥立相王,在舆论上是不利的,可能被视为篡夺。而迎相王,辅少帝,这正是中宗“遗制”的原旨。同日,以临淄王隆基为平王,兼知内外闲厩,押左右厢万骑;薛崇简为立节王,钟绍京守中书侍郎,刘幽求守中书舍人,并参知机务。这样,实权仍操在李隆基手里。
六月二十三日,太平公主传少帝命,请让位于相王。相王故意推辞一番,后经隆基等人劝说,才答应下来。同日,以平王隆基为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六月二十四日,少帝坐在太极殿御座,相王立于中宗灵柩旁,太平公主故意发问:“皇帝欲以此位让叔父,可乎?”刘幽求跪奏,表示拥护。太平公主接着说:“天下之心已归相王,此非儿座。”于是,把少帝提了下来。二十六年前当过皇帝的相王,如今重新登上御座。睿宗即位这场戏,是李隆基政变的最后一幕。
应当说,李隆基是推翻韦党的六月政变的策划者与总指挥。他借此机会抢占大宝,并非没有可能。但他审时度势,暂时拥父即位,虽说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但也表明青年时代的李隆基颇有政治远见。待到水到渠成之时,他也绝不客气。
3.以退为进、以奸制奸的皇子李豫
唐肃宗是在安史之乱空前严重之际,迫其父皇唐玄宗将皇位禅让给他的。当时国家形势险恶异常,宫廷内部的斗争也是波谲云诡。这一点,作为皇太子的李豫(肃宗即位后就立他为太子)早已耳濡目染,烂熟于心。一方面,他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将带兵与叛军在战场厮杀,另一面,他也着意与着力于宫廷内部斗争,并且终于白热化了。
唐肃宗宝应元年(1763年),太上皇唐玄宗和皇帝唐肃宗相继病重,张皇后弄权,想借太子李豫的手,除去另一弄权的宦官李辅国,便找太子李豫商量,说李辅国和另一宦官程元振阴谋作乱,要李豫诛杀这两个宦官。
李豫和他的异母弟弟建宁王李倓关系亲密,两人都不是张皇后所生。张皇后一度和李辅国相勾结,在唐肃宗面前进谗言,害死了李倓,当时太子李豫就想为李倓报仇,只是因为听信谗言的是自己的父亲唐肃宗,投鼠忌器,被李泌力劝而止。他对张皇后和李辅国是同样痛恨的,怎么会参加他们之间的权力斗争呢?他对张皇后哭着说:“陛下病危,这两人都是勋旧之臣,一旦不告诉陛下而诛之,陛下知道后必然震惊,恐怕陛下经受不住。即使要除去他们,也要慢慢来。”
张皇后见李豫不从,便叫他先回去。李豫走后,张皇后即召见唐肃宗次子越王李系,对他说道:
“太子仁弱,不能除奸贼,你能做到吗?”
越王李系也很痛恨李辅国的骄横,便回答说:“我能。”
说罢,李系即去命内谒者段恒俊,在太监中挑选精壮有勇力者二百人,令他们在长生殿内披胄带甲,手持武器,想挟持太子李豫一起诛杀李辅国等人。
准备就绪后,张皇后即假借唐肃宗的命令召太子李豫入宫。内射生使程元探振知她的举动,密告李辅国。李辅国伏兵于陵霄门,等待太子李豫的到来。李豫来到陵霄门,李辅国、程元振便将张皇后、越王李系的阴谋告诉他,李豫说:
“绝无此事。皇上病危急召我,我岂可怕死而不去呢?”
程元振阻拦他说:“这是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大事,太子万万不可入内。”
说罢不由分说,派兵送太子李豫到飞龙厩暂住,并派全副武装的兵士看住地。
这天晚上,李辅国、程元振带领禁兵搜捕越王李系和段恒俊等人,被捕的有一百多人,都被关押起来。他们借用太子李豫下令的名义将张皇后从长生殿关押到别殿里。当时唐肃宗正卧病在长生殿内,李辅国带领的兵士到殿堂上捉人时,太监们惊吓得四处奔逃,宫中乱成一团,唐肃宗听到声响,又惊又急,一命呜呼。李辅国当即将张皇后、越王李系等人杀死。然后去请太子李豫穿着素服与宰相相见,报告唐肃宗驾崩的消息,并继承皇位,是为唐代宗(762—779年在位)。
李辅国自以为唐代宗能当上皇帝,全靠他的支持,自此更加骄横跋扈。一天,他当面对唐代宗说道:
“大家(指代宗)但居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分。”
一语道破天机,他是想架空唐代宗,一手遮天。历经沧桑的唐代宗,当然不甘心大权旁落,加上原已对李辅国不满,便设法分散他的权力,首先是分散兵权。唐代宗便用另一宦官程元振来牵制他,于是将己任内飞龙厩使的程元振,提升为左监卫将军,掌握一部分军队。
程元振这一类太监,没什么治国平天下的本事,但对争权夺利却颇有心计,对皇帝主子的心思,也窥探得十分清楚。他窥测到唐代宗对李辅国的不满,觉得这正是取代李辅国的好时机,于是向唐代宗密告李辅国的劣迹,要求唐代宗对李辅国稍加制裁,这正合唐代宗的心意。宝应元年(1762年)六月,唐代宗下诏解除李辅国行军司马和兵部尚书的职务,让程元振代判行军司马之职,迁李辅国出居外第。李辅国被解除兵权的消息一传开,京城里的宫员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李辅国开始害怕了,他以退为进,上表请求辞职。唐代宗顺水推舟,没过几天又罢免他中书令的职务,晋爵博陵王。李辅国有爵无权,还得进宫称谢,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太监满怀委屈,悲愤哽咽着对唐代宗说道:
“老奴事郎君(指代宗皇帝)不了,请归地下侍候先帝去。”
唐代宗安慰他几句,让他出去。不久,李辅国在家里被刺客砍掉脑袋和一只手臂。据说刺客就是唐代宗和程元振派去的,唐代宗因李辅国拥立有功,不便当面公开地判他死罪,故而用刺客杀了他。李辅国死后,唐代宗还下令捉拿刺客,并派了使者去慰问他的家人(这个太监娶妻,有家室),封他为太傅。一些封建帝王们很善于耍弄这种阴一套阳一套的把戏。不过,这一来,唐代宗当太子时最担心的两个人,一个张皇后,一个李辅国,总算全部除去了,弟弟李倓的仇也报了。
李辅国被杀之后,唐代宗开始依凭另一宦官程元振。这时,他感觉郭子仪、李光弼一伙战功赫赫的名将威胁自己的统治,又疏远了他们。最后导致吐蕃入侵之际,国家受损。程元振又成为天下共讨之的罪人。唐代宗于是又抛弃了他,将他流放到边远之地,客死异乡。事实上,这是他当太子时诛杀李辅国的余绪:有用时用之,无用时弃之。这确实亦是历代皇帝与皇子们的拿手好戏。
4.辅佑三朝,不图帝位的皇子宗干
历朝历代的皇子们有着各个不同的个性。为夺皇位,为一己之私利而策划了密室,杀戮于沙场者大有人在;但也有虽未亲皇位,而安邦定国做出重大贡献者。完颜宗干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完颜宗干,本名斡本,是金朝开国皇帝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庶长子。一生处在金朝立国和初步发展的时期,身经太祖、太宗、熙宗三朝。太祖时,他以副都统身份协助父亲统一各部,进行灭辽战争;太宗时,以国论勃极烈身份辅政,采用汉制,进行改革;熙宗时,以太师身份铲除异党,巩固王权,后来积劳成疾,重病缠身,仍随熙宗,以备顾问,真是鞠躬尽瘁,为金朝的建立和巩固贡献了一生。
(1)虽系庶尘,地位殊异
宗干出生于女真完颜部,父亲是后来当了金朝开国皇帝的完颜阿骨打。生于辽大安十年(1094年)左右。当他来到人世的时候,女真社会正从分散趋向统一,由部落制走向奴隶制;与此同时,毗邻的辽朝处于道宗、天祚时期;北宋处于哲宗、徽宗时期,两个王朝都走到了穷途末路。女真这时名义上虽受两朝节制,实则逐步独立起来。如此特殊的历史时代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
宗干的父亲太祖有皇后四人,妃子二人,娘子一人。他是第二个皇后光懿皇后裴满氏所生。裴满部在唐朝已存在,金立国前就已依附于世祖,这一家族的人有的当皇后,有的授大将,地位较高。而这位裴满氏,在皇后中的地位也不低,因为她拥有一个庶长子,特别是后来嫡长子——太子早逝,她实际上与正宫皇后差不多。宗干有这样一位母亲,对他以后的成长和走上政治舞台是十分有利的。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皇子有嫡庶之分,皇帝正宫所生为嫡子,其他妻子所生为庶子。宗干非正宫所生属庶子。他的兄弟很多,仅《金史·宗室表》所列就多达十六人,其中他与异母兄太子宗峻,异母弟副元帅宗望、大将宗弼等较有名气。他位于表首,庶子中属最长,封建社会长兄如父,地位非同一般,特别是年轻的太子天会二年(1124年)过世后,他实际上就处在皇太子的地位上,地位更高。
(2)新朝初立,勋劳卓著
《金史》卷七十六的赞语称宗干“经始之功多矣”。此言不谬。如果把金朝的缔造者看成一个领袖集团的话,那么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女真政权的建立自然有他的一份功劳。
女真政权确立时,他风华正茂,年轻有为,跟随父亲进行了一系列的反辽战争。辽朝末年,天祚帝内政不修,荒淫奢侈,暴虐掳掠,压迫外族。女真族与其他各族一样深受其害,表示强烈不满,至阿骨打时发起全面的反辽战争。史载宗干参加的最早一次战斗是宁江州(今吉林夫余县东石头城子)之战。那是在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准备反辽的消息被辽人闻悉,辽便在边城于江州增加了驻军。阿骨打遣人探知此事,即派宗干率先头部队,直指宁江州。他身先士卒,填平壕沟,为后续部队铺平道路。辽派渤海军来战,其势甚猛,斜也、哲垤仓促迎战。阿骨打现此,以为“战不可轻举”,派宗干前往制止。他冒着如蝗的箭矢,飞马至二将前传达命令,避免了一场恶战,减少了损失,争取了战争的主动权。不幸在归途中,宗干却陷入辽军重围。阿骨打率军奋力抢救,免胄而战,士卒勇气倍增,辽军大奔,宗干脱险。随后战机成熟,女真发起进攻,大败辽兵,占领了宁江州。这次战斗,宗干以其执行父命,身先士卒,英勇奋战,不怕艰险,取得了胜利,赢得父亲的称赞。
宗干在此后的反辽战争中继续做出了不少贡献。收国元年(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国正式登上皇帝宝座,是为金太祖。随即亲自率军进攻辽重镇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县),至达鲁古城,辽守兵众多,多次攻坚,未能奏效。于是,宗干率疑兵诱走辽军主力。金军趁机而攻,辽军大溃,不久攻下了黄龙府。
宗干既善战能征,奋力厮杀,又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天辅元年(1117年),金兵连年反辽,已感精力不足,宗干便劝说太祖在对辽用兵时要休息士卒,养精蓄锐,这就当时整个形势而言无疑是正确的。但当他获悉辽春州(疑为长春州,今吉林农安北)泰州(今吉林洮安县东北城四家子)方面防务虚弱,感到机不可失,时不可待,便毫不犹豫,改变主意,亲自率军前往,一举攻取了春州的金山县,后来又占领了泰州。他在前线战场上还改变以前一味攻战的形式,招抚名士仁杰,使得女因、脾室四部及渤海人不战而来降。正是这样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保证了战略和战术的正确,他的建议也自然容易被父皇接受。天辅四年五月,金兵虽已深入辽境,克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驻军浑河西,但天时地利人和方面都对金军不利,宗干等舶:“道路遥远,时值盛夏,军马疲乏,若得深入敌境,粮草不继,恐有后艰。”太祖欣然从之,乃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