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内涵,在于得失的均衡。人的错误,在于总是看重失去。有花落就有花开,转身,让人生更丰富。
【赢的人不会比较,输的人都在计较】
纷争往往正是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和计较。
只有做到人我之上不比较、是非得失不计较,顺其自然,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人生种种烦恼的根源不外乎“比较”与“计较”。襁褓中的婴孩用触觉来比较谁给予的疼爱更多,谁给予的疼爱较少,继而借哭声来表达自己的计较;稍微大些的孩子上学读书之后,便又开始比较谁的分数高,谁的成绩好,继而逐渐开始计较老师是否偏心;长大成人,踏入社会之后,人的比较之心就更强烈了,比较谁的待遇好,计较老板是否公平;甚至在家庭中,也总免不了与亲人比较谁分得的财产多,计较父母是否偏爱,遗嘱是否公正等。
当比较与计较愈演愈烈之际,一切纷争也将应运而生。家庭中,比较和计较往往可能致使兄弟反目、骨肉相残,就如历史上的八王之乱、七国之争等,莫不是由比较、计较而起;事业上,比较和计较则可能让人走上歪路,甚至衍生罪恶,如历史上的党锢之祸、东林党争等。
一位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树木因为承受风吹雨打,所以浓荫密布、众鸟栖息;海水因为不辞百川,所以宽广深邃、水族群集。人,也唯有秉持‘不比较,不计较’的胸怀,才能涵容万物,罗致十方。”
兰德的父亲文诺是当地一位著名的眼科医生,在贫民区建有一家私人诊所,很受人们爱戴,其他国家的患者也常常慕名而来。兰德一直把父亲当作自己的榜样,为此努力学习医术。
当地有个著名的富豪,名叫马尔盖。马尔盖家族是世袭勋爵,在当地很有名气。很快,马尔盖在贫民区创建了一所医院。本来这是件好事,但马尔盖却视文诺的小诊所为眼中钉。因为文诺的医术高超,人们都愿意去他那儿看病,这就导致了马尔盖的医院没有办法兴隆起来。
这时,有人建议请文诺来马尔盖医院主持眼科,这样就避免了两家的竞争,但马尔盖最后竟以老文诺没有文凭而将其拒之门外。老文诺气愤至极,竟一病不起,最后抑郁而终。
兰德为此一直对马尔盖怀恨在心。几年后,18岁的兰德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全国顶级的医学院,毕业之后,他拒绝了马尔盖的邀请,而是接管了父亲的小诊所,与马尔盖的医院对干起来。
就是在这个小诊所里,兰德发愤研究医理,28岁就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他的医术更是轰动了整个国家。这样一来,马尔盖的医院又遭受到了排挤。年老的马尔盖见到这幅情景,悔不当初。
偏偏就在这时马尔盖的小女儿约瑟芬得了眼病,所有的医生都束手无策,眼看女儿的视力一天比一天弱,马尔盖只得请求兰德为女儿医治。没想到,兰德不计前嫌,马上为约瑟芬安排了手术。这次手术非常顺利,兰德得到了马尔盖全家人的尊重,为此他的名声变得更大了。最后,他放下仇恨,关了小诊所,做了一名医学院的教授。
在“家仇”面前,兰德选择了不计较过去,及时挽救了马儿盖的女儿约瑟芬,没有让“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悲剧重演。试想,假如兰德不替约瑟芬治疗,故事的结局又会如何呢?或许两家的冤仇会越结越深,或许兰德会被冠上“见死不救”的坏名声。但无论哪个结局,对于兰德和马尔盖而言,显然都不会是幸福的。不计较是人生的一种豁达、一种释然,只有将心放宽一点,人生才能走到最终的幸福。
当计较之心驾驭了人的灵魂时,仇恨与痛苦将会筑起一道高墙,从这一刻起,计较者就为自己判了无期徒刑。计较是人灵魂的监牢,只有把心放宽一些,忘记计较,不随便比较,人们才能随缘自在,任性逍遥。
从前,有个卖艺的人,他每日只靠卖艺挣得一百个铜钱,之后便收摊回家,再不劳作。长此以往,虽然他的日子过得简单、清苦,却怡然自得。
一天,卖艺人收摊回家之时,迎面碰到时常向左邻右舍炫耀自己财富的财主。财主看到卖艺人穿着寒酸,又开始趾高气扬地炫耀他的财富。
卖艺人本不打算理他,但见他没有走的意思,便不以为然地问道:“你家里有多少金子?”
财主神气十足地说:“我家里的金子多得数不胜数。那些金子堆积起来,闪闪发光,真是美妙绝伦啊!”
卖艺人笑了一下,装出神秘的样子说:“你别在我面前神奇了,你可知道我家里有一个比你家的金子更加光彩夺目的宝贝?”
财主半信半疑,问道:“你家有什么宝贝,能比我的金子更光彩耀人的?”
卖艺人这时故作玄虚地靠近财主的耳朵说:“你今天晚上带一块金子到我家来,到时我们就比一比,到底是你家金子亮,还是我家的宝贝闪!”
到了晚上,财主应邀带着一块金子来到卖艺人家里。卖艺人当时正点着油灯吃饭,财主便性急地问道:“你家的宝贝在哪儿啊?快快拿出来!”
卖艺人不紧不慢地说:“莫要着急,待我吃完饭再告诉你!”
等到卖艺人吃完饭,收拾完毕后,财主又开始急切地催促起来。
这时卖艺人说道:“我得先试一试,看你的金子能不能在黑夜里发光,然后我再亮出我的宝贝!”
财主立刻得意扬扬地掏出金子,卖艺人旋即吹灭了油灯,房间里顿时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
卖艺人笑了一下,说道:“看吧,你家的金子就算再光彩,也不能在黑夜里发光,它哪里比得上我家的宝贝!”
财主慌忙问道:“空口无凭,你家的宝贝呢?快拿出来瞧一瞧!”
卖艺人说道:“它不就在你眼前吗?”
正当财主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卖艺人点燃了那盏油灯,有些冷嘲热讽地说道:“你满眼里净是些金山铜臭,怎么会看得见我家里这个宝贝呢!”卖艺人拿起油灯接着说:“我家这盏小油灯,虽然不及你家的金子值钱,但它在这黑夜里却比你家的金子有用多了!一个人不能为钱而生活,我尽管没你那么有钱,但我心里却比你富有得多。我每天生活得很快乐,而你天天为钱而挣钱、为虚荣而炫耀,内心狭隘,又怎能有幸福的人生!”
财主若有所悟,灰溜溜地走了,从此再也不夸耀自己的钱财。
物尽其用,美好之物!人尽其心,美妙人生!世上的东西很难说清什么最有价值,当它被利用在最合适的时候,自然就价值连城。世上的人也是一样,很难比较谁最富有,不论贫贱,只要他能用心地生活,不计较任何得与失、富与贵,那么他就是最富有的。赢的人从不比较,因此才能专注于自己的幸福;输的人却都在计较,因此才会忽略自己的所有,为心灵画地为牢。
【生气是一把伤人害己的刀】
人生如同一条荆棘道,我们行走其间,只要心不动,人不妄动,则不会被荆棘所伤。
但若心动,引致人妄动,则会被荆棘刺得遍体鳞伤,体会到世间的诸多痛苦!
生气是一种无知,更是一种蠢行。生气不但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就如往自己的心头钉钉子,即使钉子拔了出来,可是伤口却永远留在了那里。
漫漫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不平之事。比如,因为某件事遭到人们误解,备受委屈;眼看着能力不及自己的人却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发展的机会,却让小人捷足先登;从不曾伤害别人,却要每天遭受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一心向善却遭到好朋友的背叛和出卖……诸如此类的不平之事总是层出不穷,扰人心智。
有个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人晚上做了个梦。在梦中,他看到一位头戴白帽、脚穿白鞋、腰佩黑剑的年轻壮士,大声地斥责他。年轻的壮士一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臭骂他,一边还向他的脸上吐口水,做梦的人吓得立即从梦中惊醒过来。
第二天,这个人越想越觉得心里不痛快,生气地对朋友说:“我自小到大从未受过别人的侮辱,但昨夜梦里却被人骂了个够,还被人吐口水,实在是很不甘心啊,我一定要把梦里那个人找出来,否则还不如一死了之。”自此之后,他每天一早起来,便愤恨地站在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仔细盯着来往的路人寻找梦中的敌人。一连几个月过去了,他始终找不到这个人。后来,怒气难平的他精神一天比一天差,最后竟真的自杀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十分荒诞,哪会有人真的因为梦中遭人恶骂就去自杀的啊!但仔细一想,在生活中,确实存在许多这样的人,总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气愤难消,愤愤不平,甚至与人大动干戈、大打出手,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很多时候,事情虽小,却富有很强的杀伤力。如果连这些小事情都不能释怀,那么何谈幸福,何谈收获人生?
年轻漂亮的鲍小姐研究生毕业之后顺利进入了一家大企业工作,由于能力出众,很快得到上司的赏识,一跃成为公司新拓展项目的负责人。
鲍小姐的平步青云自然引起了一些老员工的不满,不久之后,公司便有了一些风言风语,暗指鲍小姐利用自己的年轻漂亮作资本,讨好年过五旬的上司,一出出香艳暧昧的故事被描述得惟妙惟肖。面对众人暗地里的指指点点,鲍小姐又委屈又气愤,甚至好几次差点与同事大打出手。在这种坏情绪的影响下,鲍小姐的工作也频频出现纰漏,险些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终于,不堪重负的鲍小姐向上司递出了调动申请,主动要求辞去项目负责人的职位。
上司将鲍小姐递交的调动申请放在了办公桌上,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而是漫不经心地说道:“昨天夜里我家地下室爬进了一条蛇,那条蛇在地下室里爬啊爬的,就爬到了我随手丢在地上的一把锯子上头。锯条很锋利,把蛇的皮给擦破了。虽然那不过是条很小的伤口,但这条蛇却很生气,认为锯子在攻击它。于是,这条蛇愤怒地进行还击,咬了锯条一口,没想到嘴也被锯条给划破了。这条蛇更生气了,又再次对锯条发起攻击……你知道最后怎么样了吗?”
鲍小姐听着上司的话,疑惑地摇了摇头,上司笑了笑,接着说道:“结果第二天早上,我看到我的地下室里,那条蛇死在了锯子旁边,锯条上沾满了它的血。”
故事讲完了,鲍小姐若有所思地想了想,对上司鞠了一躬,收回了自己的调动申请。之后,对公司沸沸扬扬的流言蜚语,鲍小姐都一笑置之,既不争辩,也不生气,久而久之,流言也就逐渐淡去了。
一年后,鲍小姐负责的项目投入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当初那些诽谤质疑她的声音,也早已销声匿迹了。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尽如人意,当拦路的“锯条”将我们划伤时,与其费尽心力和它拼个你死我活,不如一笑置之,顺其自然,让时间去证明一切。这种行为不是软弱,更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一种理智和睿智,一种淡定与随和。正如鲍小姐的遭遇一般,在面对令人委屈愤怒的流言蜚语之际,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追求真相或为自己辩解上,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当鲍小姐用成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之时,流言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大作家契诃夫曾说过:“若是火柴在你的衣袋中烧起来,那你应该高兴才是,而且要感谢上苍,幸亏自己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若是你的手指不小心被别人扎了一下,那你也应当高兴,幸亏这根刺不是扎到自己的眼睛里了;要是无意中被人踩了一下,那你应当高兴,幸亏不是被汽车轧了一下。”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遇到不平之事,没必要怨天尤人浪费时间,更不需大发雷霆或自暴自弃。生气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黄帝内经》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这就是说,一切病因都源自于生气。现代医学也发现,人有70%耀90%的疾病都与心理有着极大的关系。一个人的心态不好,时常爱生气会损伤人体的免疫系统。人生在世不过就是那么短短数十年,何必非要让生气来占据自己的生活,浪费自己的生命呢?人活于世,就仿佛行走于荆棘丛生的林中,只要你的心不为所动,身便不会妄动,也就不会被荆棘所伤。可惜的是,大多数人看到荆棘,便会肆意妄动,于是荆棘深入其骨,令人痛之又痛。
【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中国有句古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对此,西方人也有一句名言:“同一件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人生中的很多烦恼,多半来自于人性自身的自私、贪婪,或是心灵滋生的妒忌、攀比,以及人自己对自己无休止的苛求,归根结底,烦恼的滋生与他人无关,全在于自己的内心。
在古老的西方国度,生活着一位名叫爱地巴的年轻人,他有个非常特别的习惯:每当与别人有了争执或感到气恼非常的时候,就会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这个奇特的习惯伴随了爱地巴一生,很多年之后,当爱地巴垂垂老矣,他的房子和土地也已经十分广大,他却依然保持着这个特别的习惯。
一天,爱地巴和别人发生了争执,他依旧像从前那样,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开始行走,等走完三圈的时候,太阳都已经快落山了,爱地巴也累得气喘吁吁,坐在田边休息。这时,爱地巴的小孙子跑到了他的身边,好奇地拉着他的手问道:“阿公,为什么你每次不开心,就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这么辛苦地走呢?”
爱地巴笑着摸了摸小孙子的头,说道:“年轻的时候阿公很穷,每次烦恼生气,就会去绕着自己小小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一边跑,心里一边想着:你看看,你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不好好工作,哪里还有时间去烦恼,去和别人置气啊?每次这么想完,阿公就不烦恼也不生气了。”
听完爱地巴的话,小孙子又疑惑地问道:“可是现在阿公有很大的房子,很大的土地,为什么还要辛苦地绕着房子和土地走呢?”
爱地巴眯着眼睛看了看自己的房子和土地,接着说道:“因为现在阿公依然还是会烦恼,会生气。每当这个时候,阿公就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走,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告诉自己:你啊,都已经有这么大的房子和这么多的土地了,何必还要去和别人斤斤计较呀!想到这里啊,阿公也就不恼、不气了。”
一个人是否快乐,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不会自生烦恼。当爱地巴贫穷的时候,他告诉自己,没有时间去烦恼,因此他获得了快乐;而当爱地巴富有的时候,他则告诉自己,没有必要去计较,因此他同样获得了快乐。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心遂愿,只不过有的人善于寻找快乐,而有的人却只会在烦恼中苦苦挣扎,因而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因此,大多数人都是不快乐的,他们以为世界便是地狱,而身处于地狱之中,又怎会有幸福可言。殊不知,当你换个角度,从改造自己开始之际,便会发现,境由心造,真正的地狱存在于你的内心,同样地,真正的天堂,也只有你能为自己建造。
每天清晨醒来,先想想一天要做的事有多少是有益的,而后满怀信心地去迎接这一天的开始,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步享受这个过程。当一天结束后,你便可以安心地躺下来,享受剩余的时光。至于明天,那还很遥远,等它来了再去考虑也为时不晚。这样一来,在你的纯主观意识里,就会生出一种心灵的满足感,如此烦恼又从何而生?
一位大富人家的太太生病了,夜夜失眠,浑身乏力,不管多美味的菜肴都不能激发她的食欲,不管多有趣的事情也难以引起她的兴趣。这位太太去了很多医院检查,但却始终找不到生病的缘由。
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有名的中医,在得知了太太的情况之后,便主动提出为太太把脉,太太自然欣然应允。把完脉之后,客人微微一笑,对太太说道:“您这样的症状只是体有虚火,没什么大碍!”顿了一下,客人接着又说:“太太,不知是否能把你心中的烦恼都告诉我。”听到客人的话,太太犹豫了片刻,这才把心中一直藏着的烦恼一一向客人倾诉。
听完太太所说的烦恼,客人便十分随意地与她聊了起来:“请问您和先生感情怎么样?”
太太此时脸上面带笑容,说道:“感情很好,一起生活十几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
客人又问:“那两位有没有孩子?”
太太脸上又露出了笑容:“有一个女儿,性情乖巧聪明,十分懂事。”
客人接着问:“那家里的生意有问题吗?”
太太连忙摇头说道:“不,不,没有问题,家里生意很好。”
这时,客人拿出纸笔,将太太的烦恼写到左边,将快乐之事写到右边。最后,客人把写满字的这张纸放在太太面前,对她说道:“这张纸就是治病的药方。您只是把左边烦恼之事看得太重,从而忽视了右边的快乐。”
这个世上有太多的烦恼,因为这些烦恼,许多本来可以成为天才的人却做着极其平庸的工作;也因为烦恼,很多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无谓的事情上。世上没有一个人因为烦恼而得到幸福,也没有一个人因为烦恼而改变命运。相反,烦恼却会随时随地附着在人们身上,进而损害人们的健康,消磨人们的意志,扰乱人们的思想。最后,身陷其中的人们又不得不大费周章地寻求解脱的办法,从而陷入恶性的循环,造就失意的人生。
当我们为苦恼之事不知所措时,解脱的办法其实就在身边。为此,只要记住三条即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只要做到以上三条,那么你的人生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了。
哲人说过,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其实,世人心中的烦闷苦恼只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执着,而能够解脱自己的就只有自己。若是想不开,拥有得再多也是枉然,若是能想开,失去得再多也能找到天堂。每个人都是带着哭泣来到这世上的,虽然不易但也都是幸运的。既然这样,不妨试着将心放宽一些,如此烦恼便不会轻易找上门。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完美才叫人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很多人都有残缺,也有很多人因为自己的残缺,而觉得痛苦异常。有的因为个子矮而自卑,有的因为出身贫贱而不满,有的因为生不逢时而怨天尤人。其实,这些人往往只看到缺陷,而没有发现瑕疵其实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正是因为不完美才变得更加精彩。断臂维纳斯的雕像,其实断臂并不是雕塑家的初衷,只因为从地下挖掘出来时无意中碰断了。然而,人们却惊奇地发现,断臂后的维纳斯竟是如此之美,而这种美恰恰就是来自于她的残缺。要知道,失去也是一种得到,正是缺憾给人留下了追求和完善的空间。
古时候有一位非常有学问的老人,他有两个得意弟子。这两个弟子都非常博学且聪明,老人一直希望能从中挑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有一天,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把两个弟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道:“你们出去到外面,替我找一片世界上最完美的叶子回来吧。”接到这个奇怪的命令后,两个弟子虽然感到疑惑,却也不敢多问,赶紧出去替老师找叶子了。
过了不久,大弟子回来了,他把一片叶子递到老人手中,说道:“老师,我不知道这片叶子是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但它是我出门看到的第一片最完整的叶子。”
二弟子呢,一直到天黑才回来,回来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他对老人说道:“老师,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叶子,但我实在不知道,哪一片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叶子。”
最终,这位智慧的老人家选择了大弟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人们的初衷总是最美好的,但如果不切实际一味地寻找完美,往往就会像二弟子一样两手空空。世间许多悲剧,正是因为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虚无缥缈的完美而开始的。他们忘记了,完美不是一种既定的现象,而是一种日臻完善的追求过程。老人让两位弟子前去寻找世界上最完美的叶子,正是为了测试他们面对人生的不完美时,是否能够欣然接受。
其实,追求完美并不为过。人类社会不能没有对完美的追求与渴望,人只有主动去追求完美,不断接近完美,才能始终保持进步的状态。但这种完美不能太过分、太强烈,否则将会让我们在过分的执着中遗忘身边的美好。如此,生命又怎能快乐?
人生处处都存有遗憾,真正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人们不能了解这个道理,而苦闷于追求“完美”之中,那就很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留下更多的遗憾。试想,假如一个人做事过分追求完美,可是又达不到完美,久而久之,这样的结果必然会让人痛苦不堪。更有很多时候,做事太苛求完美,反而会违背自然、破坏和谐,导致人们离完美更远。
曾经有一位国王,非常宠爱他的一个妃子。这个妃子是个美若天仙的绝代佳人,为此国王将她封为王后,二人终日沉浸在只属于他们的爱情世界里。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一年时间,美丽的王后就得了急病。心急如焚的国王便请了全国最好的医生,但是最后还是没能留住她的生命。
王后死后,国王悲痛欲绝,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和思念,他为王后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还将王后的棺椁停放在离王宫不远的灵殿里,每日都要前去祭拜。几天过去了,国王突然发现灵殿周围的环境十分不好,配不上王后的绝色美貌,于是重新改建了一座精美的花园。
又过了一段时间,国王觉得新建的花园还是配不上王后的美貌,不能尽情表达自己对王后的思念,于是又在花园的旁边修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人工湖,想让王后的灵魂可以泛舟碧波。湖建好之后,国王又觉得缺少点睛之笔,于是又叫人在各处建造亭台楼阁。
可是,国王还是不满意,又请了手艺精湛的塑造师雕刻石塑,安放在园林各处。接着又把世上最美好的诗篇铭刻在石头上,但是国王依旧不满意这个人工园林,于是想方设法地完善它。
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国王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不断扩充和完善这座无与伦比的园林。直到三十年后,老态龙钟的国王还在思索如何让园林变得更完美,但总也找不到缺憾。最后,国王把目光投向了王后的棺椁上,他注视良久,挥了挥手说:“把它搬出园林!”
此后,国王终于觉得这座园林完美了。
国王建造园林的目的本来是想让王后的灵魂有所栖身之地,可笑的是,最后却因为过分追求完美而让王后搬出了园林。追求绝对的完美,只会让人们在做事的时候迷失自己的方向,从而偏离做事的本来用意,最终导致更多的遗憾。
有一首诗,开头两句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天除了百花芬芳也有荆棘杂草;秋天除了清风明月还有万物萧条;夏天的凉风虽然好,却挡不住蚊虫肆虐;冬天的雪景虽然圣洁美丽,却难掩刺骨的冰寒。但诗中却只描绘了四季的美好,而并没有将目光停留在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在诗人的眼中,人间四季每个季节都是最好的时节。人生也是如此,凡事往好处想,往好处看,把心放宽一些,容忍一些不完美,那么人生就会因知足而自得其乐。
【生活从不公平,与其抱怨不如适应】
一个人有勇气以一己之力对抗成千上万的敌人自然勇猛,但实际上却如同蚍蜉撼大树一般,不会取得任何成绩。倒不如战胜自己的烦恼,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己的价值。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生活,生活同样会赐予你灿烂的阳光;埋怨生活,生活也将给你失败的阴霾。生活总是不公平的,埋怨它还不如学着摆正心态,适应它、接纳它。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许多不幸,逃避能躲一时,却不可能躲一世。那么,对于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应当如何来应对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其自然,就如诗人惠特曼曾说过的那样:“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让一切顺其自然。”
已故的美国小说家塔金顿常说:“我可以忍受一切变故,除了失明,我绝不能忍受失明。”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就在他60岁的时候,他的眼睛逐渐模糊起来,当他望着地毯,却分不出地毯上的图案时,他的心沉入了谷底。忐忑不安的塔金顿去看医生,最终得到了残酷的宣判:他的一只眼睛几乎全瞎了,另一只眼睛也将接近失明。他一生中最恐惧的事情竟然真实发生了。
面临这失明的痛苦,塔金顿竟出乎意料地镇定,他没有抱怨自己的人生,也没有因为这可怕的遭遇感到绝望。令人惊讶的是,塔金顿倒十分愉快,而且还时常拿自己越来越差的视力开玩笑。当他眼前的浮游斑点游来游去阻碍他的视力时,他会幽默地说:“嘿!今天是个大家伙,不知道这家伙这么早要赶着去哪儿呢?”
很快,塔金顿的双眼完全失明了,但塔金顿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他说:“瞧!我早就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现在的我完全可以面对任何状况。”后来,他听说自己的眼睛经过手术还有望恢复视力,便积极配合治疗。
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曾在一年内接受过十二次以上的手术。每一次手术,塔金顿都只是局部麻醉,而塔金顿从来不会抗拒,因为他了解这是手术必需的,是无法逃避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地接受。
在接受治疗期间,塔金顿放弃了私人病房,与同病患者一起住在大众病房。他想通过自己的幽默,让大家变得高兴一点。当他接受手术时,还会提醒自己是何等幸运,并高兴地对大家说:“瞧!这是多奇妙的一件事啊,医学已进步到连人眼如此精细的器官都能动手术了。”
一年接受十二次以上的眼部手术,并忍受失明之苦。这若是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早就精神崩溃了。但塔金顿却说:“我从来没想过用快乐的经验来替换这次的体会。”
是的,正像塔金顿说的,这样的体验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能经历的,他因此学会了接受,并相信人生没有任何事会超过他这次的容忍力。约翰·弥尔顿评价说,这样的经验教会了塔金顿一个道理,即“失明并不悲惨,无力容忍失明才是真正悲惨的”。
没错,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世界,那不如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
接受现实,适应不幸,并不等于在不幸面前束手就擒。真正的勇士敢于抗争,但更勇于接受和面对残酷的现实。当然,如果还有任何挽救的机会,我们自然应该为此奋斗。但是,当情势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我们能做的不是喋喋不休地抱怨,而是接受并适应这个不可避免的事实,而后以积极的心态规划以后的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迎来幸福和快乐的未来。
非洲的一座火山突然间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是泥石流狂泻而下,并迅速流向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顿时,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惨遭泥石流的肆虐。这时,滚滚而来的声响惊醒了一位尚在睡梦中的小女孩,这名14岁的小女孩还没来得及逃脱,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就已经淹没到她的颈部。泥石流终于停止了滚动,被泥石流掩埋的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部和头部。
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小女孩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了生命,小女孩也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这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发现了这名小女孩,可是小女孩的状况却令营救人员一筹莫展。因为前几次的拉扯,都使得小女孩伤上加伤。无疑,这样的拉扯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种更大的肉体伤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营救人员始终束手无策。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小女孩时,她竟没有喊出一个“疼”字,而是咬紧牙关微笑着,并用两支手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以示对营救人员的致谢。这名小女孩始终坚信救援人员一定能救她出去,但悲剧还是发生了,最终营救人员也没能从泥石流中将小女孩救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小女孩还在微笑挥手,一点一点被蠕动的泥石流淹没。
那一刻,在场的人们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心里都充满了悲伤和怜悯,小女孩微笑的脸庞以及她摆出的“V”字形手势,征服了全世界。
对于小女孩来说,命运是不公平的,年仅14岁的她就遭此横祸。虽然直到最后,小女孩也没能逃脱厄运,但她却坦然接受了这一事实,用自己的微笑表达了对人生、对命运的最后敬仰。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我们不可控制的,也许能长命百岁,寿终正寝;也许中途便遭遇横祸,死于非命。但无论如何,只要满怀欢喜,坦然接受既定的命运,那么你的人生就是幸福并有价值的。
生活确实从来都没有公平可言,从一出生开始,人的命运就只有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另一半,世界早有安排。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利用紧握在手中的那一半,让自己活得了无遗憾。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时,与其抱怨,不如尽量放宽心,尝试去改变它、适应它,在苦难中活出精彩。
【乐观的人看到希望,悲观的人看到绝望】
幸福与痛苦不过就在一念之间,只看你心中眼中念的是什么。
希望之于绝望,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在漫漫无边的黑夜里,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难耐的恐惧,乐观的人看到的却是天幕中的璀璨星辰。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失去希望的人。希望就藏在绝望背后,只要你心中尚存有一丝希望,那么就一定能迎来奇迹。
相传,在古老的东海岸,有一座小村庄,村民全靠出海打鱼为生,生活虽然简单朴素,却也怡然自得。村里有两个渔民,分别叫张三和李四,这两个人每天做梦都想摆脱渔民的生活,成为大富翁。
一天夜里,张三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个仙人告诉他对岸岛上的一片空地上有99株朱槿树,有红花的那一株下面就埋藏着一坛黄金。第二天醒来,张三满心欢喜地驾船去了小岛,岛上一切景色果然如梦中所说。张三欢喜非常,日日盼望着春天的到来,这样便能找到那株开红花的朱槿树。
转眼,春天来了,99株朱槿树全都盛开。放眼望去,全都是嫩嫩的淡黄色,张三找来找去,也没有见到开红花的朱槿树。于是,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李四听说这个消息后,也驾着小船来到岛上,他发现岛上果然没有开红花的朱槿树。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因为岛上99株朱槿树印证了张三的梦。于是,他决定继续留在岛上。就这样,李四从秋天一直等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在来年春风的吹拂下,朱槿花再次凌空开放,一株盛开着鲜红花朵的朱槿树赫然独立。李四激动万分,果然在那株朱槿树下挖到了一坛黄金,成了大富翁。
梦中仙人从来没有说过红色朱槿花是在第二年春天出现,但张三没有耐心等待,在遭受一次失败之后,就放弃了希望。李四却始终坚持,最终找到了红色朱槿花,找到了原本应该属于张三的黄金。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生绝望的那一刻,往往是新希望的开始。一切危急的尽头,也往往暗藏转机。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只要心灵永不干涸,摆正心态,就能看到光明和希望。
一次贸易洽谈会结束之后,一个小伙子和公司总裁一同回往住处——一家高级酒店的第38层楼。乘观景电梯上楼的时候,小伙子低头一看,顿时感觉头晕目眩,赶紧又抬起头看向天空。总裁看到小伙子的异常,关心地问道:“怎么了?是不是有些恐高?”
小伙子点点头说道:“我确实有些恐高。我家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都会路过一座小石桥,每到下雨天,山洪暴发,洪水就会将桥淹没。那时,我们就赤着脚,踏在水中,一步一步地踩着过桥,咆哮的湍流就在我们身边。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感到非常害怕,老师就教我,扶着栏杆,抬头看向天空,这样就能驱散心中的恐惧。”
小伙子的话触动了总裁的心,总裁沉默片刻之后,突然微笑着看向小伙子问道:“你看我像曾经想过寻死的人吗?”
小伙子大吃一惊,总裁开始向小伙子讲述自己背后的故事:
“我曾在机关工作,后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便辞职去创业。但或许我没有做生意的天赋,接连几桩生意最终都以失败收场。更要命的是,我还欠下了十几万的债务。
“走投无路之下,我绝望了,想到了死。于是有一天,我背着家人偷偷收拾了背包,独自一人到了深山,我想从山崖上跳下去,结束所有一切痛苦。可就当我站在悬崖边上,准备往下跳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了一阵苍老的歌声,我转过头一看,原来那歌声是一个正在采药的老人唱的。
“我不想在别人面前轻生,于是我离开悬崖,坐在了草地上抬头看着天空,直到老人走远,我才又回到了悬崖边上。
“这个时候,我猛然低头往下一看,只见悬崖之下是一片黝黑的林涛,宛如地狱。那一刻,我倒抽了一口凉气,再次抬头仰望阳光明媚的天空,我的心里做出了选择。
“后来,我又回到了这座城市,从一个打工仔做起,这才走到了今天。”
生与死,痛苦与快乐,绝望与希望,不过就在人的一念之间。不管是小伙子,还是这位曾经想要寻死的总裁,他们都曾因低头注视脚下的黑暗而险些放弃自己,而当他们终于抬头看向广阔天空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生的希望一直就藏在自己心中。人生在世,总会遭遇激流与险滩,重要的是,在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眼中看到的是绝望,还是希望。
希望需要人们怀有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等待,然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去迎接希望。其实,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比的是信心和耐力。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每个人都需要把心放宽一些,乐观一些,耐心一些,这样看到的才是希望而不是绝望。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在身处绝境的时候,一定要转变心态,不要将自我禁锢在眼前的困苦中,眼前虽是地狱,但或许一转身,你便能看到天堂,危机之中总是隐藏着时机,只要努力,怀抱希望,人生随时都能重新开始。
【不计较,在吃亏中得到】
吃亏与得到总是比邻而居,当你甘愿吃亏时,或许反而能够得到;
而当你过于看重得到时,则可能真正吃亏。
吃亏是一种人生智慧,更是一种胸怀坦荡的做人方式。懂得吃亏,不斤斤计较的人,必然拥有宽广的胸怀和淡然的内心,他们不沉溺于是非纷争,不局限于狭隘的自我思维,而是能够跳脱出局限,以理性而坦然的目光来面对这个世界。
真正聪明的人必然是个不怕吃亏的人,吃亏是福,不计较,有时在吃亏中往往能够得到更多宝贵的东西。
齐国大夫孟尝君乃春秋四公子之一,他待人真诚,礼贤下士,府中食客三千。在孟尝君的食客中,有一位名叫冯谖的,他经常在孟尝君府上一住就是两三个月,但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倒也不生气,反而每次都会热情招待他。
有一天,孟尝君下令,命人到封地薛邑去讨债,可大家似乎都不太愿意前往。就在这个时候,冯谖站出来了,说:“我愿意去,但是我不知道用催讨回来的钱,买些什么东西好?”
孟尝君说:“如果真的要买些东西的话,就买点我们家缺少的或没有的东西。”
众人听完孟尝君的话,都替冯谖捏一把冷汗,孟尝君在齐国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什么奇珍异宝没见过,什么奇珍异宝他没有呢?但冯谖似乎并不为此感到紧张,在众人的注视下领命而去。
冯谖到了薛邑后,看到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根本交不出钱来,当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到了时,百姓们更加怨愤了。出人意料的是,冯谖不仅没有下令向百姓催缴税款,反而召集大家宣布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笔勾销,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债券全部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话一说完,冯谖还真把所有债券都付之一炬了。
薛邑的百姓感动得痛哭流涕,纷纷高呼万岁,感激孟尝君的大恩大德。
回来之后,冯谖前往复命,孟尝君问他:“利钱讨回来了吗?”
冯谖回答说:“不但没讨回利钱,而且我还把债券也给烧了。”
孟尝君大怒:“我的封地本来就少,百姓又多不按时还利息,宾客们连吃饭都怕不够用,这才请先生去收缴欠债。但现在你不仅没有把账收回来,居然没有经过我同意就擅自做主烧毁了所有的契据,究竟是什么意思?”
冯谖平静地答道:“您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以后会大有好处的!”
很多年以后,齐王听信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解除了孟尝君的职务。孟尝君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都出城迎接,并表示愿誓死追随他,孟尝君甚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良苦用心。后来,正是因为民心所向,齐王才让孟尝君官复原职。
“将要取之,必先予之”,当你希望得到某些东西的时候,你必须要懂得先付出,而当你付出了,那么必然也将得到一些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吃亏中的得到,吃亏获得的福气。吃亏不是懦弱,更不是愚蠢,而是一种理性面对得失和追求的坦然,是一种笑看人生的豁达。
郑板桥先生也是一位具有宽广胸怀的人,他曾写过两条著名的字幅,即一直流传至今的“吃亏是福”和“难得糊涂”。这也正是郑板桥先生一生智慧处世的总结。
郑板桥先生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艺术精湛,号称三绝。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创作过程中,郑板桥先生还把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独创一格,达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
郑板桥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他曾和所有文人墨客一样,抱有一颗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混迹于官场之上。但郑板桥的仕途并不顺遂,他因为在灾荒之年为灾民赈济而触犯了上司,最后被罢官回乡。
对于普通人来说,遭遇这一切必然是大受打击的事情。但是,郑板桥却并没有因此而和上司斤斤计较,也不曾因为官场失意就郁郁寡欢。他骑着毛驴悠然回到了故乡,并从此专注于诗、书、画的创作,心情丝毫没有受到这件事情的影响。
后来他因书画而闻名于世,金农、黄慎等有名的画家都与他过从甚密,很多达官贵人为了他的墨宝而踏破门槛,这些人中也包括他昔日的上司,而郑板桥不仅没有因为当初的过节而将上司拒之门外,反而最后还和他成了很好的朋友。
当遭遇挫折的时候,郑板桥先生没有气馁,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从而在艺术上取得了傲人的成就。而当面对昔日得罪过自己的上司时,郑板桥先生不但没有打击报复,反而以宽容友好的态度与之相处,最后还成了要好的朋友。正是凭借着这种不怕吃亏,不愿计较的心态,郑板桥先生不仅一生都活得泰然自若,还在日后留下了千古美名。
吃亏是福,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但在现实生活中,肯吃亏,不怕吃亏的人实际上并不多。比如有三种人就是绝对不肯吃亏的:一种是度量小的人,这种人吃不了亏,只要别人稍微占点便宜,就能让他翻来覆去,茶饭不思;第二种是火气大的人,这样的人冲动易怒,一旦吃亏,便可能在冲动之下口出恶言,甚至拳脚相加,最后将事情闹得不可收拾;而第三种则是心眼小的人,这样的人睚眦必报,常常可能因为不肯吃亏而因小失大。
这三种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往往会因为过分计较得失而导致舍本逐末,贪着小便宜,却最终让自己的人生错失机会,吃了大亏。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喜欢与这三种人相处,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具备以上某条特质,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改正,切莫在斤斤计较中失去了成功与幸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