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耳朵叫醒】
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其实,在人际交往方面,听的作用还真是不亚于说。内向者通常少言多听,这是其性格的优势,需要好好把握和利用。
人际关系专家经研究发现,很多人没有好的人际关系,原因不在于说错了什么或是应该说什么,而是因为听得太少,或者不注意听所致。这样的人会有如下表现:对方还没发表完意见,他们就打断谈话,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在一个小时的谈话中,他们滔滔不绝地讲了50分钟,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当对方兴致高昂地与他们说话时,他们却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处于神游状态,完全没有听清对方在说什么。很少会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交谈,更不要说与其成为朋友了。
内向性格的人看完这段话可能会哑然失笑,觉得这种情况有点儿不可思议。其实,是因为内向的人性格使然,大多不会如此,而个别外向性格的人却会这样,他们总是不停地在说,却很少去听。
这些人不知道倾听的好处和作用。在此,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一般来说,认真倾听别人讲话有三点好处。
其一,会给人留下谦虚好学、诚实可信的好印象。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丽萃在一次茶会上专注地倾听一位刚刚从非洲旅行回来的男士讲非洲的所见所闻,几乎没有说什么话,但分手时,那位绅士却对别人说,丽萃真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姑娘。
其二,能避免说出不成熟的意见而造成尴尬的局面。
其三,善于倾听的人常常会有额外的收获。比如,蒲松龄虚心听取路人的述说后,得到了很多写作灵感,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聊斋志异》;唐太宗善于倾听众人的意见,收获了很多治国策略,从而成为万民拥戴的君主;齐桓公倾听鲍叔牙的建议而提拔管仲,从而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刘玄德善听诸葛亮的计策,从而使蜀国成功地鼎足于三国之中。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倾听别人的谈话,我认为这是维系人际关系、保持友谊的最有效的方法。”
的确,在人际交往中,善于倾听可以为你加分,让你交到更多的朋友,而且还有可能为你赢得一些宝贵的机会。
去年国庆节的时候,方梓岩去外地旅游。在回来的火车上,他遇到高中同学李冰清。闲聊中,方梓岩得知她目前在一家知名外企的上海分公司工作,这次是去北京出差,方梓岩感到奇怪:那家外企的门槛很高,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或硬一点儿的关系是很难进去的,于是他便问道:“你怎么这么厉害,能进入这家公司?”
李冰清笑了笑,说道:“其实,进入这家外企纯属偶然。大学毕业那年,这家公司为了开拓日本市场,就到我们学校来招收一名日语专业的学生。我的专业虽然不是日语,但因为二外是日语,会一些简单的日常对话,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加入了应聘的队伍。没想到,我竟然顺利地通过了两轮笔试,进入最后的面试。轮到我面试的时候,主考官说了几句中文,让我与另外一个学日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翻译。之后,他就让我们两个用日语对话几分钟,话题由我们自己定。于是,我们就按照要求开始口语对话。对话一结束,我就觉得自己输定了,因为对方的口语说得非常流利。但出乎意料的是,主考官竟然宣布我是最后人选,让我一个星期后去公司参加培训。”
方梓岩疑惑地问道:“原因是什么?”
李冰清解释道:“我也问了主考官同样的问题,他说,在我们俩对话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认真地看着对方、倾听对方的讲话,并不时地点头表示认可,没有打断过对方,显得很有修养。而对方自认为是日语专业的学生,有些盛气凌人,说话也咄咄逼人,想在语言方面压制我,这让主考官很反感。而且,主考官还说了一句让我更意外的话,他说,他根本听不懂日语,让我们俩对话就是想观察我们讲话的表情,从而判断我们的交际能力。他觉得我很符合要求,就决定将机会给我。”
可见,李冰清之所以获得这个炙手可热的职位,靠的正是自己善于倾听的优势。尽管在这次面试中,李冰清本来处于劣势,但是她善于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为她扭转了局势,结果反败为胜,得到了很好的工作机会。因此可以说,善于倾听对我们的人际关系有百利而无一害。
当然,倾听说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它并不是只要我们用耳朵来接收对方的信息就可以了,真正的倾听是要将耳朵、眼睛、神态结合在一起,用心体会对方的话语,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以下是几种倾听技巧,如果将其灵活运用,身为内向性格的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聆听者。
1.“面子”上的功夫要做好
“你的表情对对方的谈话总是在做出自然的会心呼应。”这是人际关系学中的观点。的确,我们的表情在倾听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正所谓“有动于衷必形于外”。例如,当我们的眼睛注视着对方,表明我们对他的谈话非常有兴趣;如果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就说明心不在焉,心早就跑到了九霄云外了;而当我们有事想离开或觉得谈话内容很枯燥时,我们就会下意识地看表。所以,当聆听别人讲话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要展示给对方一副充满真诚的神情。
因此,内向性格的你虽然善于倾听,但是你更要“带上合适的表情”去倾听,这样对于你和交流对象的互动会大有裨益。
2.适时地提个问题、做个评价
在倾听过程中,你不能一直沉默不语,只是竖起耳朵听,这样,对方就会觉得自己在说单口相声,可能会因此而停止说话。你应该适时地提个问题或对其所述做个评价,这可以表明你不仅在认真倾听,而且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比如:“真的有这种事情?”“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如果你这样做,效果应该会更好。”等等。
3.对于不懂的事情不要装懂,而应及时提问
有些内向的人由于害羞、胆怯,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对于不懂的事情虽然很想弄明白,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提问。可当对方问你的想法时,你便一时语塞,让自己很难堪。所以,如果没有理解对方话语的意思,或者对其观点有疑问,你就要及时地说出自己的疑惑。一般情况下,对方是很愿意给予你更清楚的解释的。这样,你就可以厘清混乱的思路,更好地倾听后面的谈话。而且,这样的提问会让对方知道你听得很认真,对他的话很感兴趣,会让他有遇到知己的感觉,愿意与你交谈。
此外,内向性格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当你认真去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可能免不了会有一些感到无聊的时刻,让自己心生疲惫。即便如此,你也不应该生硬地打断对方的谈话或突然插进一句话、转移话题,这是没有修养的不礼貌行为,会让对方反感。你可以委婉地提醒对方时间不早了,表现出希望再约时间进行交流的意愿。这样,既不会对对方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也可以为下一次约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在倾听中把握谈话艺术】
真正的智者大智若愚,在交谈中话不多,却能够正确地传达思想、解决他人的疑惑,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懂得聆听他人说话,剖析他人言语之中的关键点,发觉最真实的问题,这便是大智慧。
观察一些外向者,他们往往在社交场合滔滔不绝,甚至抢话说,将自己摆在一个很高调的位置,忽略他人的感受。虽然他们得到了关注,却给人一种过于自我的感觉,不被人喜欢。但一些内向的人却因为善于聆听而得到多数人的好感。其实,这正是谈话的艺术。交谈的过程是说与听互动,说得太多,听得太少,或者听得太多,说得太少,都无法达成平衡。
李利是一位求职生,一天,他去应聘某公司的高级文秘,在这个面试过程中,他遇到了一名口若悬河的面试官。李利是进入该公司最后一轮面试的两名求职者之一,在面试一开始,面试官就滔滔不绝地向他介绍这家公司的情况,李利开始感觉很轻松,边听边点头,但慢慢地发现,面试官越说越兴奋,而且没有重点,根本不给自己发挥的机会。
李利开始感觉有点儿紧张,就试图掩饰自己的不安,并且趁面试官说话的间隙转换一个话题,改变被动的局面。不过,他很快发现这不管用,面试官根本不予理会,仍然在不停地表现自己。这时,李利放弃了,他采取了“以静制动”的方法,在面试官的表达出现卡壳的时候便进行恰当的提示,尽量让自己融入他的演讲中,不断点头、微笑。终于,“演讲”结束了,面试也结束了,最后,李利被录用了。
在这样一个面试过程中,李利放弃了通过抢夺话语权的方式来展现自我,而采取了倾听面试官的方法,从而获得了面试官的认可。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听”的魅力来源于人们对“抚慰”的需要,它不仅是获得信息的渠道,而且具有安抚人的躁动心理、宣泄人的心理能量的功能。
很多时候,在交流的过程中,倾听他人说话本身也是尊重他人、展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而大多数的人找人聊天,无非就是渴望找到懂得倾听的耳朵,需要的是可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委屈的对象,因此,内向者要懂得运用自己的这种优势,因为你是天生的倾听者。
1.聚精会神地聆听
在与人聊天的过程中,内向者一般是安静的倾听者。在这样一个听的过程中,如果全神贯注地聆听,就能够了解对方在话语中体现出来的思维,通过信息的收集,能够很好地把握谈话者的脾气性格,了解到他的兴趣,如果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对方一些有利的建议,那么就很容易得到认可、受到青睐。这需要集中精神地倾听他人的话语,如果在听的过程中思想开小差,那么就不可能获得他人话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无论是商务交谈还是日常交流,三心二意地听别人说话都会让人对你产生不满,造成不良影响。
2.尊重他人,耐心听完他人的讲话
有很多人在说话的时候找不到重点,说话的时候零散无比,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想法,就需要多花一点儿时间来倾听。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那么你总能够听懂别人在说什么。作家鲍威尔曾说:“我们要聆听的是话语中的含义,而非文字。在真诚的聆听中,我们能穿透文字,发掘对方的内心。”而通过别人的话语了解他们的内心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你永远也体会不到他人话语中所要表达的真实意义。
3.在听的过程中增进互动
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如果像木头人一样,只是单纯地听着,两只耳朵竖起来,心也在听,但是没有任何的反馈,那么对于讲话的人来说,就会觉得自己在对牛弹琴,也没有办法与你产生共鸣,那么,这次沟通就是失败的。因此,要促成一次成功的交谈,不仅要认真地听别人说,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一些表情,如点头、微笑,如简单的“对”、“是的”,等等。这些都能够让对方感觉到与你之间是存在沟通的,也不会因为你默不作声、没有反馈而将你忽略掉。所以,想做一个得人心的听众,就需要沟通,对于内向的人来说,特别要注意,一定要在听的过程中适当地给予别人回应,不能呆若木鸡。
4.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说话
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因为长时间扮演听的角色,而在扮演的过程中又不耐烦,就特意找出另外一个话题,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将之前没有意义的谈话直接结束,但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不仅带动不了别人,反而让人觉得他们很没有礼貌、很突兀。要想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谈话对象,就不要随意打断他人的话,也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思路,更不要随意地表态或者加入自己的评论,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一定要改掉,不要因为一时的意气让自己失去获取对方信息的宝贵的机会。
倾听是谈话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一门艺术,倾听会让你获得对方的信息,还能增进自己的人缘。倾听是说话的前提,有效的倾听能够搭建起一座心灵的桥梁,了解别人的想法,说出别人爱听、能够听得进去的话。所以,如果你想在各种场合都成为受欢迎的人,那么首先就要学会听他人说话,并做到多听少说。
【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内向者不善言语,有时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此便能够帮助他们锻炼善于思考、把握他人说话的细微表情的能力。内向的人如果通过一些训练,就能够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从而更好地察言观色,以不变应万变,把握住沟通的主动权。
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中的基本技术,一个不会察言观色的人往往会在一些交际场合出“糗”,不知道把握人们谈话的风向标,时不时地制造尴尬局面,这样的人犹如在大海中航行不知道如何掌握舵柄,在风浪中翻了船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注定其是一个失败的舵手,也注定不受人欢迎。
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亮虽然性格内向,但是思维却很活跃,洞察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常常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有一天,孙亮想吃生梅子,便吩咐黄门官去库房将浸着蜂蜜的蜜汁梅取来。
而黄门官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他与掌管库房的库吏有点儿小恩怨,正愁没有机会报复,于是趁取蜜汁梅之际,将几颗老鼠屎放了进去后,拿给孙亮。孙亮发现老鼠屎后非常生气,亲自审问,便下令召来库吏,问他:“黄门官是否是从你那里取的蜜汁梅?”库吏吓得面无血色,结巴地回答道:“是的,不过,我给的时候里面没有老鼠屎。”黄门官便开始与库吏争执,始终没有结果。孙亮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老鼠屎刨开,如果里面是干的,那就是刚放进去没多久,如果里面是湿的,那就是放置时间较长,最后终于真相大白。
我们不得不承认,孙亮是一位心思缜密的人,他能够抛开事物的表面现象分析其内在的本质,掌握事情的原委,还原公道,确实具有非凡的本领。
在如今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危险和陷阱时刻都在考验我们的智慧,如果不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认真观察、透彻分析,很多时候就会被表象所迷惑,或者被谎言欺骗,到最后就会分不清是非对错,无法把握自我,最终后悔不已。
而想要锻炼察言观色的本领,需要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注意对方言语之外的事物,如眼神、动作、声音,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他人说话的真实意图,这都是内向者要学习的。
1.从穿着上了解对方的性格
每个人在选购衣服的时候往往会将自己最真实的内心状态表现出来。一些喜欢穿戴华丽衣服以吸引他人目光的人往往喜欢出风头,有强烈的金钱欲望;穿着朴素的人则大多缺乏主见、自信,容易与人争吵;而喜欢穿着比较时髦衣服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内心比较孤独,情绪也容易不安;喜欢在穿着上标新立异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强硬;而一些突然改变服饰穿着的人往往是因为出现了不想面对的事情,想逃避现实。当然,还有一类人对流行既不追逐,却逐渐改变,这类人一般比较中庸、理性,不会做出格的事情。通过观察他人的穿着就可以大概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在交往的过程中也能避免触碰一些引爆点,让交谈在安全区内进行。
2.通过对方的眼神分辨其心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内心中的欲望和情感首先是反映在眼神上,视线的转移、瞳孔的扩散和集中都是关注度的表现因素。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本性,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眼睛:眼神涣散,表明无心听取、不感兴趣;眼神坚定,说明早已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眼神阴沉,表明心狠手辣;眼神恬静有笑意,说明非常满意。当然,眼皮的状态也表明了一个人的态度,如果向上扬,说明对方对你很不屑;如果眼皮下垂,说明对方心事重重。通过观察人的眼睛,就能把握社交中的主动权,以不变应万变。
3.观察脸部“微表情”
“微表情”往往是在1/4秒的时间中流露出来的最真实的表情,一个人如果撒谎或者想掩盖真实的想法,会通过另外一种表情来掩饰真实的表情,所以,对于内向的人来说,要把握人的真实心理,就要学会捕捉最真实的“微表情”。发自内心的满意,往往嘴角会微微向上扬;发自内心的愤怒,往往会眉头紧锁;发自内心的恐慌,往往眼睛周围的肌肉会紧张、不安,会用双手触摸下颚或者额头,焦躁,会坐立不安,等等,这些都是人脸上的表情,在听和观察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捕捉。
4.试探性地提问
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甚至是眼神,虽然能够把握一些细微的神情,但毕竟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尤其对于一些喜欢隐藏自己的老手来说,内向的人往往因为经验不足,很难洞察到他们的真实世界。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试探性的提问,诱导他们将自己的性格、想法暴露出来,尤其是可以问一些你本来就已经了解的事情,让对方以“是”或者“不是”来回答,看看对方是否能够真实地面对,这样也能从他们的言语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真实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控全局、了解真相。
言谈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品质乃至流露内心情绪,而衣着、表情、眼神则能够体现出这个人最真实的想法以及最真实的感情,虽然敏锐的洞察力容易让人敏感、受伤,但是利用你的洞察力察言观色,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实现良性沟通则是一门高深的技艺,它能让你在人际交流中无往不利。
【辨清“顺耳话”和“逆耳言”】
我们常说人最重要的不是金钱,也不是权势,金钱和权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但是品德和品行却能够一直流传,甚至超越生命。古人云:“凡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凡择贤良者,必以德为先。”而但凡有德之人都是有着超凡的度量、懂得倾听的人。
自古以来就有“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说法,但是无论是古代的国君还是现代的普通人,有谁不愿意听好话?有谁愿意听对自己不利、数落自己的言语?这不仅仅是言语本身,有时候甚至是心灵的打击。尤其对于内向的人来说,更是心灵的创伤。
但是,有所建树的人却能够容忍他人更多逆耳的建议,以帮助自己改善言行。正确的思想并不是人自出生之前就在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多的来自于生活和实践。而如何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拥有正确的思想,就需要认真地倾听他人的言语,从中汲取知识、智慧,增长经验和才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纳百川。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以直谏敢言著称。有一次,魏征在朝堂上与唐太宗争得不可开交,作为当朝帝王的李世民实在是听不下去了,但碍于脸面,不想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广纳谏的名声,只好强忍住怒火退了朝。
回到内宫,见到了长孙皇后,唐太宗便跟皇后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魏征以泄愤。”皇后听闻详情之后,回到自己的更衣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李世民下拜。唐太宗不明缘由,问道:“你这是何故?”长孙皇后说:“恭喜皇上,我国拥有这样正直的臣子是陛下英明、我国之福祉,我要向陛下祝贺!”听完这话之后,李世民的满腔怒火也熄灭了,此后对魏征的话也很用心地听。魏征死后,唐太宗很是难过,并且将魏征比作镜子,说魏征作为一面镜子,能够让他发现自己做得是否正确,魏征死后,就少了一面好镜子。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逝,遂亡一镜矣。”这便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肯定。作为一国之君,他将大臣的话听到心里,并且检讨自己的言行,着实难得。
有德行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地对待忠言和顺言,对于一些逆耳的忠言,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检讨自我、提升修养;而对于一些顺耳的言语,在接受的同时谨慎处理,不让自己飘飘然、不知自我,这是为人处世需要谨记的。
1.善听逆耳之言
如果想要提升自己,就要学会面对“不好听的话”,从中去认识、去检验、去提升、去改变。一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你不去听,就无法发现其中关系到自己的缺点,一味地不去面对缺点,那么你就永远无法突破,也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法。人们都喜欢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往往无法看到自己的缺点,因为眼睛永远长在自己的脸上,无法翻过来看自己。但是,通过别人的眼睛、别人的言语,找到各种对自己的不同看法,就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还能够给自己提供更加周详的思路,让自己今后的为人处世更加成熟。
2.不失态、不失言
逆耳之言对你的袭击,考验了你的做人态度和处世修养。如果你能做到安之若素,那就说明你是一位懂得分寸、有修养、素质高的人。在社交场合,如果听到了对自己不利的话,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冲动,也不要失态,更不要失言,不然只会引起更激烈的争论,使矛盾升级,从而伤害彼此之间的情感,也会造成更加尴尬的局面。因此,在听到逆耳之言时应冷静地多想想对方的话是否有根据,采取得体的方式作答,或者先避开,等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进行沟通,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3.分辨真心和假意
很多人都知道,即使明明知道别人说的是奉承的话,但是却觉得很舒服。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因为赞美的话听起来能够让人舒服。但是你要知道,为什么别人要赞美你呢?你能够从赞美的话中厘清真实与虚伪以及话语背后的陷阱吗?如果一个人无端地对你谄媚、夸奖你,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个人有求于你,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要保持警惕,对于一些在情理范围之内的事情可以予以帮助,但是对于一些在情理之外的事情,最好不要因为被夸得不知道轻重而随便答应。
4.坚定立场
听是一门艺术,分析是一种智慧。无论你听到了顺耳的言论,还是逆耳的言论,都要让自己坚定立场。对于一些有偏差的逆耳之言,一定要找适当的时间对散播者讲清楚;对于公正的逆耳之言,要反思自我、及时改正。在听别人说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坚定的立场,不要因为他人的观点和言论影响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才能在各种场合掌控自如。
无论是忠言还是逆耳的话,既然已经说出来了,就要坦然接受。即便是内向的人也会有情绪波动的时候,在听到一些不好的言语时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聆听、尊重他人说话的权利,然后进行公正、理性的分析,总结经验,提升自己,这是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要好好把握。
【你要听懂那些没说出来的话】
有些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人在说话的过程中欲言又止、闪烁其词,甚至露头截尾,然而,往往就是那隐藏的一两句话,包含了最有价值的信息。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能够捕捉到“弦外之音”。
俗话说“听话听音”,话语的“弦外之音”在表面上是看不到的,但它传达的信息却极为微妙,而且稍纵即逝。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在平日的待人接物中往往比较敏感,也正是其敏感的特质可以让内向的人更好地听话听音,观其色、察其心、知其思。
当然,要完全无误地捕捉弦外之音,还需要从细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细心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准确、细心地辨别各种言外之意,要善于“察言观色”,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跟踪”谈话对象,透过现象看清实质,这也是人际交往中要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
康明的领导与康明的关系一直不错,有一天,公司发生了人事变动,康明所在的部门被公司取消,康明和部门同事集体失业了,康明的领导也离开了公司。不过,康明的领导基于对康明的关心,给康明介绍了一个面试的机会,面试官是康明领导的朋友。
经过一轮面试,面试官告知康明下个月会给康明打电话通知结果。等了大半个月,康明都一直没有接到面试官的电话,于是他给面试官打了一个电话,面试官对康明说:“康明,不好意思啊,最近一直在忙,还没有来得及给你打电话,关于你工作的事情,你要不等一下,我们最近刚刚进了几个经验丰富的新人,等过两天我再联系你。”
碍于朋友的面子,康明的面试官不好直接回复康明,所以一直没有给康明明确的回复。康明对于这个机会虽然很在意,开始的时候也信心满满,但听到这个话以后,康明也在心里打鼓了,于是他开始积极地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
中国人说话的特点就是含蓄,很多时候碍于这个关系、那个面子,不会直接拒绝他人,但正是这种含混不清的对白往往就会让人产生错误的理解,以为还有希望。但是,有经验的人往往通过简短的对话就能明白对方的意图,从而寻找其他的机会。康明虽然很希望能够获取这个工作机会,但是面试官的一番话已经表明了自己有难言之隐,不能将这个机会给他,有自知之明的康明自然也不能死缠烂打,只能另谋高就了。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含蓄地说话本来就是一门艺术,有时候是为了不直接伤害对方,有时候是不好意思要求他人,但是又不得不有所表示,就会通过迂回婉转的方式来表达。而作为另一方,就需要留心别人所说的话,从谈话的过程中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在学习谈话技巧的同时了解别人的用意。这是一个学太极、打太极的过程,虽然慢,但是有可循之道,有内在的精髓。
1.从措辞的习惯捕捉话语的秘密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觉得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话、写文章,但很多时候却是无意识地借用了别人的思想,通过自我消化后再进行表达。在这样一个表达的过程中,一些措辞的使用往往就能透露这个人的性格秘密。一般喜欢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我”的人有很强的自主性,也很独立、刚强,而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的人,则相对柔和,很多时候会埋没于集体中,甚至缺乏个性、随声附和。
而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大肆卖弄自己的学问,以显示自己博学多才,实际上却是知识贫乏的表现,如果加上更多的修饰,那只能说明这个人自以为是、画蛇添足,甚至是通过一些难懂的词汇或者外语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在这个时候,作为听众,最好不要揭穿他们,以免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不过,内向的人切记不要犯同样的毛病。
2.抽丝剥茧,了解话题之下的真实心理
虽然人们在聊天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话题,但是人们的观念和认识以及情绪通常会不自觉地从每一个话题中透露出来,这关乎人的性格、气质和思维,所以,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性沟通,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话题与说话者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些中年妇女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往往是在说自己的孩子或者丈夫,尤其喜欢夸奖自己的丈夫多么优秀、孩子如何出众,实际上,她想表达的是让大家知道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贤惠的妻子。在公众场合,她认为自己就是这些优秀人物的化身,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别人的肯定,在与这类人交流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挖掘、肯定她们的价值,这样就能得到她们的青睐,这也是理解话题之外真实心理的一种方式,内向的人可以多多学习,把自己的话说到别人的心坎上去。
3.从说话方式中了解他人的喜好
说话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坐着的姿态等都能反映一个人对某个话题的喜好程度。如果一个人在讨论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其说话的速度就会由慢转快,语调也自然会上扬,坐的位置也会相对近一些,反之,说话自然就会变得迟缓,语调也会阴阳怪气,与你的距离也自然会远一些。因此,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要通过捕捉这类信息来了解对方的喜好,形成良性沟通,不要一味地只顾自己的感受,忘乎所以,最终成为孤独地自说自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兴趣点,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在不经意间透露出来,这需要倾听者有一颗耐心的心,也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个善于分析的头脑,这样就能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倾听者,成为社交场合中受欢迎的人。
【你微笑,世界也跟着微笑】
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不仅需要有耐心、会观察,还需要能够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来传递友好。笑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不需要说话,却能传达善意;不需要夸张,却能带给人温暖;不需要太多的修饰,却能让人印象深刻。
而笑的方式有很多种,作为内向的人,往往不太可能在公众场合哈哈大笑,这是一些不拘小节、外向洒脱的人的看家本事,犹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人未到,笑声先到。虽然这也是她的一道法宝,但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并不适合,也学不来。
为了能够在人际交流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内向的人可以通过善意的微笑来表达真诚,让人愿意将你当作首席听众,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曾经有一家印刷厂的老板,其生意做得很大,当时同行中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不过,这个人虽然脑子灵活,有经商的头脑,但是背地里却被员工称为“老虎”。他平时很少出门,经常在厂子里转悠,并且总是绷着一张脸,不苟言笑。
到了第5年的时候,厂子出现了问题,有一半的技术骨干都跳槽了,虽然这个老板也想尽了办法,通过提高员工的福利、改善伙食来留住员工,但是却不见起色,辛辛苦苦经营了近十年的厂子还是不得不抵押出去。在总结失败经验的时候,他自己说道,导致自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微笑。在员工面前总是一副很严肃的样子,就算再给员工加工资,员工也不会买账,照样走人。
后来,这位老板东山再起,创办了另外一家公司,还是经营之前的业务,但是他整个人却完全变了,见到员工经常微笑,就算是对待陌生人也报以微笑,不到一年的时间,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接了不少生意。
一抹真诚的微笑成就了这个人的第二次成功创业。虽然不知道这个人在今后的发展中是否能够一帆风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员工不会因为一些小小的不满就贸然离开,毕竟他对员工们的态度已经表现于脸上,让员工们觉得他是和蔼可亲的,不是整天摆架子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虽然最主要的是通过语言,但是,互动的双方,总有一方要在对方说话的时候保持倾听的姿态,否则只能是谁也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保持倾听是常态,一方面是要听清对方在说什么,另一方面则要向对方表达友好。表达友好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微笑以对,这样,即便你不说话,也能让他人感觉到你的善意,愿意和你亲近。而在保存微笑的过程中,又有一些技巧。
1.在陌生的环境中保持微笑
在陌生的环境里,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人们都习惯板起一张面孔,以免受到外界的侵犯和伤害。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陌生的环境不会变化,反而使自己很紧张、很累,无法融入环境,使大家也不愿意和你亲近。所以说,越是陌生的环境,越是要保持微笑,这样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放松,让自己变得坦然,如此,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也不会被你冷漠的表情吓到,想跟你打招呼的人也不会因为看到你冰冷的表情而打退堂鼓,这对于内向者来说尤其重要,这是你迈入成功交际的第一步,通过微笑表现自信,通过微笑化敌为友,通过微笑表达尊重,通过微笑构建与他人的友谊桥梁,开启陌生人的心扉。
2.你微笑,世界也跟着微笑
人往往会受到客观事物的影响,如乘车过程中,因为人太多、拥挤而不满;在公司上班,因为领导小心眼儿,害怕出错,所以不开心,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尤其是内向的人,心思缜密,在遇到这些问题之后,可能无法保持一颗平常心,导致事后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带有情绪。但是,因为这些小事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影响了与人的正常交流,这往往是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又产生了,那么,你就永远无法好好地与人相处。人在微笑的时候往往是最美丽的,你对着镜子看到自己微笑的样子,是不是会开心起来?其实,世界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就会回报你微笑,到最后,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对着你微笑,你的人际交往也就会顺顺利利、开开心心。
3.微笑要发自内心,拒绝假笑
很早以前,科学家们就知道人类不仅有真心的笑容,还有装假的笑容。当人类对周围的事物并不真正地感到亲近的时候,就会用假笑来面对,并且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隐藏起来。然而,任何人都不是傻子,都会察言观色,如果发现你在倾听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的是无奈的笑,眼睛在笑,嘴角却往下;或者说是招呼式的商业微笑、皮笑肉不笑,等等,对方就不会对你产生好感,反而会觉得你很虚伪,也就很难进行接下来的进一步交流。真正的微笑是均匀的,在面部的两边是对称的,虽然来得快,但消失得慢,在笑的时候,从鼻子到嘴角以至眼睛周围都会有笑纹,这才是发自内心的微笑。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为了让自己在交际场合受欢迎,不仅要懂得倾听,还要用发自内心的微笑打动他人、取得信任。
内向的人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友善,往往能够弥补言语的不足,尤其是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报以微笑能够起到很好的互动效果,需要注意的就是:不是发自内心的笑容时不要勉强,以免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