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1400000005

第5章 父母四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一)

五点半下班,直接驱车至洪塘姚江花园探望父母。抵达父母家时,已经六点多了。天,微微暗了。

进屋,家中寂静一片,昏暗一片。老父老母早已经进入了睡眠模式。屋子里,窗幔拉得严严实实的,老两口似乎特别害怕有光偷偷地潜入室来。我轻轻地按了一下按钮,光,瞬间照亮了屋宇。老父老母渐渐地醒了。老母亲老眼昏花了,半睁着惺忪的眼睛,打着哈欠,迷迷糊糊地问了一句:“你啥人啦?”声音有气无力。

“我是儿子——伟忠啦。”我大声地回复道。老母亲耳朵很多年前就已经很背了。

“哦哦。你来了?”老母亲应了两声。眼睛微微地转向窗外,若有所思。突然间又问了一句:“儿子啊,现在是天亮(白天)还是夜到(夜晚)?”

“阿姆啊,现在是夜到六点多点。”我听了,苦笑了一声。

人到了晚年似乎对“日子”的概念越发模糊了。双休日、节假日、生日等等,对他们而言,统统失去了意义。对我父母来说,那一天天都是难熬的“日子”。他们被困在一个极其狭窄的天地里,动弹不得,静静地等候着岁月老去。

我有时会想:我父母已颠倒了晨昏,颠倒了时光。可也颠倒了人生否?

(二)

一把钥匙,可开一扇门不?

星期天上午,又赴姚江花园去看望年迈的双亲。打开房门,一股浓重的气味扑鼻而来。这味道,于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在医院里,在敬老院里,在腐败的市井营舍中,到处都充斥着。这一周来,我忙于工作,忙于应酬,有五六天没来看望他们了。房间里又变得凌乱不堪,空气也开始混浊了。

房间里,老母亲独自躺在床榻上,半寐着;老父亲则在起居室里倒腾着什么。只见他一会儿摸摸上衣口袋,一会儿又拍拍裤子下兜,一会儿在沙发底下翻腾,一会儿又跑到写字台前打开抽屉寻找什么,身体跌跌撞撞,动作沉而无力,一副随时都可能倒下去的样子,只有双手在不停地动,口里念念有词。

这场景,我太熟悉了。我知道一定是我老眼昏花、丢三落四的父母亲又把家里的钥匙给丢了。

搀起老父亲的胳膊,扶他在沙发上坐下。

“是丢钥匙了吧?”我轻轻地问道。

“嗯,”父亲停顿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前几天,你阿姆在外面晒太阳,不知怎么把钥匙给弄丢了……”

“今天,原来挂在我脖子上的钥匙也寻不着了。”

“阿爸,你不要着急。我等会儿再给你找找。找不着的话,明后天再给你们配两把吧。”我笑了。这样子的话,我不知道一年里要重复多少遍。

场景一再重复,结果总是一样——找,那不过是借口和安慰而已。

只是钥匙配多了,总会在心里犯些嘀咕:那么多把钥匙,可有哪一把能真正打开早已尘封了的锈迹斑斑的生命之门?

或许那些失去的,远去的,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三)

安静的时候,我也会考虑一些“无厘头”的问题,譬如,人在晚年对“走”“归”的心境究竟如何?是如很多书籍所渲染的那样,坦然、宁静、从容、安详、解脱吗?于我,看多了父母年年月月在医院的进进出出,看惯了父母丸药膏剂的须臾不离,明白那个所谓的“视死如归”在现实生活中是断难实现的(若说有,也是极少数吧)。处在晚境的老人,除了守候昏黄的岁月,期盼如水的亲情外,心里面还期望什么?

星期六,对我来说是个例行的日子,不管有多忙碌,我都会抽出时间去看望寡居的二老。9月18日是中秋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超强台风“莫兰蒂”肆虐甬城后渐行渐远。这三四天风雨相伴的日子,他们过得可好?生活的磕磕绊绊是否依然?手机铃声倒是没再响起,然而悬着的心却始终没能放下。早上九点多,在忙完自己家里的事务后,我带着一盒月饼、两箱牛奶又去父母家里了。一进门,依然是窗幔满遮,暗无生气,父母亲两人木然地坐在沙发上不言也不语,只有钟点工阿姨在厨房里忙上忙下的。“这几天还好么”“还好。”“药吃过没?”“吃过嘞。”“胃口还好吗?”“还好。”“人有啥难过吗?”……

简单、枯燥的寒暄后,就是打扫、清理环节了。这样的情节,总是反反复复地出现,如同我父母,日复一日地过着苦难日子。

在打扫卧室时,突然从梳妆台下扫出一本银行存折来。打开一看,原来是母亲的失地农民补偿金卡。再仔细一看,存折里的余额只有区区的几元零头了。我明白了,在发“薪水”的那个日子,我那患精神宿疾的老母亲,手拄着拐杖,一路蹒跚去银行网点把存折里的“所有”整钱悉数取出来了。我拿着那本存折,径直走到老母亲的跟前。

“阿姆,你又把银行卡里的钱全取出来了?”

“嗯嗯。”

“你们平时看病、买东西、交水电费,我都会帮你们办好的。平时里,你们的零花钱用不了多少,身边有个两三百块钱够了啊。没必要把钱都取出来啊。这样不安全的。”我在老母亲耳边使劲地劝说着。

“钞票,放在我身边,我心里踏实。”

那一刻,她笑了,笑得像个天真的孩子。在一旁,我也笑了,却无言以对了。

钱,可是她的“另一个孩子”“第二生命”?我真的不知道。我总是纳闷:纵有再多的钱,它能追回那逝去的岁月、宝贵的年华吗?

(四)

入秋后,天气渐渐转凉了。洪塘老家,似也进入了“多事之秋”。原本身体就不怎么健的老父亲,在历经夏秋之交后,身体接连出现了状况,多次调理,仍不见好转。秋分后,更是出现了厌食、呕吐、腹部压痛等明显症状,病体更加糟糕了。9月23日,老父亲因肺部感染等综合征,住院治疗了。这些年,医院进进出出,那儿成了我父母离不开的第二个“家”了。

父亲住院了,偌大的房子一下子空荡荡的了。一向依赖老父亲的老母亲,这两三天过得可安宁?9月25日(星期天)一早,我开车去看望独居家中的老母亲。进屋时,八点还不到,老母亲独自一个人在用早点。抬头,问我:“阿爸还好吗?阿爸啥时候出院?”在得到我否定的回答后,她讪讪地说道:“等会儿你去医院,带上我哦。”在九院住院部,我老母亲坐在病榻边,拉着父亲的手,抽泣地说:“老头子啊,你生病住院了,屋里头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冷冷清清、孤孤单单嘞。”说完,两老流下清泪两行。身旁,护工阿姨、我,默默无语,唯有悄悄地望向窗外的秋日。

这就是我的双亲!中国南方农村典型的老两口子,没有多少文化,没有什么社会地位,没有多少财富,犹如这广袤原野里的小草,顽强地屹立于岁月的长河里。两个人,争吵了一辈子,也相互陪伴了一辈子;痛苦了一辈子,也携手了一辈子;风风雨雨了一辈子,也温暖支撑了一辈子。到了晚年,彼此扶携,不离不弃;抱团取暖,共迎风雨。这一路,至少,始终有你!

晚六时,斜阳西沉,我驱车九院去接老母亲返回姚江花园(白天,老母亲执意要留在医院陪护老父亲)。老母亲坐在后座,一头银发,面容异常祥和,安安静静的。身边,只有那根已有些变形的木拐杖,伴随左右。

天色渐渐暗淡了,车内洒满了余晖。

同类推荐
  • 纳兰词 笺注全编

    纳兰词 笺注全编

    纳兰词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纳兰性德的作品。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 冰心散文

    冰心散文

    本书是中华散文珍藏版丛书之一,收录作者《笑》《往事》《寄小读者》等散文精品77篇,体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辉煌与成就。正文部分完全沿用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冰心散文2005年版本,封面重新设计包装,再次展现我社这套散文丛书的品牌魅力。
  • 论京派文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论京派文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京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目前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形成了一个百舸争流的话语场。本书试图通过与各种话语的比较分析中,在历史与时代、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立体坐标中,阐述京派文学的叙事立场、叙事策略与叙事方式。京派作家审视历史应当如何实现现代性叙事转换时,对传统和西方始终保持一种文化清醒的态度,故而他们的作品在审美上呈现出一种忧郁的诗性。京派文学的文化反省意识充分汲取了五四文化的积极营养,明显区别与当时流行的实用主义功利观,而有一种深长的袅袅不绝的文化觉醒的意味。
  • 心声集

    心声集

    《期待》、《九寨之秋》、《学会夸奖》、《学会放弃》、《献给爱人的歌》、等等……《心声集》这本诗集收录的是作者成绛卿的心得之作。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非常值得一读。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
热门推荐
  •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第6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第6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创刊于2003年初,凭借强大的发行网络和发行数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原创类文学期刊之首,并曾多次荣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期刊奖项。其影响已不仅仅在文学界,更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之中。许多作品一经发表,即被各大报刊转载,更有近半数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并产生巨大影响。本刊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内容,并力求在秉持沉稳、厚重的风格的同时,依然留有一片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声音。
  • THE ILIAD

    THE ILIA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混元五极

    混元五极

    他自穿越而来,稀里糊涂进了龙墓,莫名其妙得了传承...他又穿越而归,被逼无奈加入师门,意想不到卷入战争...于是,修了真、锻了神,传承地还化身了青龙,匪夷所思的经历,叹为观止的历程,但是为什么结局总是出人意料?
  • 父王母妃热恋中

    父王母妃热恋中

    一不小心,古灵精怪的她竟撞到了某位腹黑王爷的浴池……从此,一段精彩的追逐赛正式开始,他追,她躲,她使计,他拆招,到最后,是谁毁了清白,又是谁想要负责?片段①:“雅儿,趴你母妃窗户边儿做甚?”他好笑,五岁的小女儿竟在趴墙根儿。小胖手赶紧捂住他的薄唇:“嘘!父王小声点儿,母妃热恋中……”什么?他的脸立即成了青黑色……片段②:“乖女儿,写什么呢,这般认真?”他接过女儿的大作,一看:“休书?”“嗯嗯,给您的,母妃没空写,雅儿替她代笔呢。”小女娃儿眨巴着水灵灵的大眼睛,满脸自豪,可爱极了。
  • 一叶秋

    一叶秋

    本书为作家张大春的中国传奇笔记材料小说集“春、夏、秋、冬”系列的第三本。演罢《春灯公子》市井豪侠江湖快意,拾掇《战夏阳》知识分子官场怪态,作家张大春再度展现娴熟之极的书场叙事技艺,编织中国传奇笔记材料,溯探正史和传说罅隙之间,那些遭沉埋和隐匿的有趣传说。本书十二篇故事,说的是“识时务”的人们在浊浊世道中,处变化之际,识福祸道理。更有各路鬼怪妖狐,各显神通;仙凡遇会,事迹不凡。
  • 美人不归

    美人不归

    为理想为爱情,带个美女闯深圳。原以为遍地黄金,谁料到举步维艰。历经坎坷,得遇机缘。面对诱惑,相爱的人劳燕分飞。出行爱侣伴,归来她人随。美人不归,徒留惆怅。
  • 佛说弥勒菩萨发愿王偈

    佛说弥勒菩萨发愿王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脱于诸天

    超脱于诸天

    失意少年古恒偶得永恒道盘穿越到元界下界玄武界,行走混沌诸天,国武世界里追寻极限,巩固道基...在魔改三国世界里屠天建神国,成就仙神....穿梭于诸天万界,成道永恒,超脱而去。(可能世界:国武世界,高武三国,修真世界,万古神帝,红尘九世,大主宰,完美,遮天,......(魔改版!)。)
  • 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患者

    这天,他像往常一样走出单位办公大楼。院子里照例停着许多车子。门卫老张戴着袖章背着手在那里走来走去。如果是外单位的车子,老张会很凶地轰着人家。经人家摇下玻璃再三申告,他才放行,并指着一个方向让你沿着前进,稍有差池他又跳了起来。因此老张的那条戴了袖章的手臂总是伸得特别的直。但说实话,他对这门卫的作用还是有些怀疑的。他已接连在院子里丢了三辆自行车。并有两次都是锁在铁栏杆上的。开始丢的是在解放路买的那种旧车子。众所周知,那是专门卖旧自行车的地方,夫妻或兄弟形成偷卖一条龙的流水线。
  • 暖风不再归

    暖风不再归

    苏暖脏了,艾辞安只能眼看着这一切无能为力,待他日强大,注定让他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