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6100000003

第3章 “从来如此,便对么?”

鲁迅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善于从劳苦大众身上摄取精神养料,另一方面又敢于经常荡涤传统观念的污浊。对根深蒂固的旧传统、旧思想、旧习俗大胆地怀疑,是鲁迅攀登真理高峰的重要起点。

在追怀逝去的童年韶光时,鲁迅曾经回顾说:“我出世的时候是清朝的末年,孔夫子已经有了‘大成至圣文宣王’这一个阔得可怕的头衔,不消说,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国的时代。政府对于读书的人们,使读一定的书,即《四书》《五经》;使遵守一定的注释;使写一定的文章,即所谓‘八股文’;并且使发一定的议论。”童年时代的鲁迅,也跟其他孩子一样,常插上幻想的翅膀翱翔,时而飞上云端,时而潜入蚁穴;他想探寻月亮跟着人走的秘密,他想懂得星星究竟怎样镶嵌在夜空。但是,诞生在封建末世的鲁迅,却不能不受当时社会条件的制约。作为大家庭的长孙,他更无法逃脱接受传统教育的命运。在绍兴方言中,形象地把孩子入塾读书比喻为“牛穿鼻”,意思是一进书房,就像牛鼻子被穿上了缰绳,从此就得服服帖帖。然而,鲁迅这头初生的“牛犊”,却并不如师长想象的那样驯良。他不愿盲从传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独立判断,最后终于识破了因袭的谎言,砸断了僵化的枷锁,挣脱了旧教育缰绳的羁绊,让真理的光束照进了思维的隧道。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向旧世界宣告:“孔孟的书,我读得最早,最熟,然而倒似乎和我不相干。”

鲁迅开始入塾是六岁那年。启蒙老师周玉田是他的远房叔祖。这是一位爱种一点花木的和蔼的老人。他给鲁迅选定的第一本读物是历史教材《鉴略》。这本书从盘古开天地一直讲到清朝,但童年的鲁迅却连一个字的意思也不懂。鲁迅感到有兴趣的,是老人珍藏的一本专讲园艺花卉的书,名叫《花镜》。鲁迅借来以后,又读又抄,还用几种本子比勘校对。为了增长对花木的知识,课余他亲自栽种,每株都插上竹签,写上花名,仔细观察它的生长情况。后来,经过一段实践,鲁迅发现《花镜》中的介绍也有错误。比如书上说,要把映山红从山上移植到家中,必须保留本土才能成活。鲁迅却对这种说法大胆提出了异议。他在书上批注说,这种花“性喜燥,不宜多浇,即不以本土栽亦活”。

十二岁时,鲁迅转入另一个叔祖周子京的书塾。周子京是一个仕途受挫的腐儒,鲁迅的小说《白光》中陈士成一类的人物。他屡试不第,变为呆狂。他夜里做着掘藏得宝的美梦,白天讲课则胡言乱语,信口开河。有一次,他竟把“蟋蟀”解释为“虱子”。为此,鲁迅愤而退出了这家私塾,转入被称为全城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就读。此后,他在这里生活、学习了四五年时间。

三味书屋的“三味”,是形容读书其味无穷:经书,味如稻粱;史书,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调料。书屋的匾下,悬挂着《梅鹿古松图轴》,上绘一株拔地而起的古松,郁郁葱葱的松针密布在半空,鳞甲似的树身上缠绕着老藤,树下匍匐着一只肥胖的梅花鹿,两耳耸峙,栩栩如生。塾师寿镜吾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有着爱国忧民的思想。但是,在“圣道支配了全国的时代”,即使像寿镜吾这样令人敬仰的先生,教学内容中也不能不渗透着陈腐的思想意识,教学方法也难免生硬呆板。这些,对于一个思想活跃、天真烂漫的少年自然是难以接受的。鲁迅的书案,最初是设在三味书屋的南墙下,后来他以门缝有风为理由,要求移到西北临窗的明亮处,以便伺机偷看藏在抽屉里的小说。他在三味书屋“杂览”的书籍中,印象最深的是古典小说《西游记》。鲁迅后来对友人说,直到看到《西游记》,他才第一次对书籍发生兴趣。他还将《西游记》中的绣像在“荆川纸”上一一描摹下来,订成厚厚一大本,这就又培养了他对美术的爱好。对于《西游记》中蕴涵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哲理,少年鲁迅当然不可能一一领会,但是,他却从中受到了对于变化着的事物要多加怀疑的启发。例如《西游记》中洗澡的美人,原来是蜘蛛精的化身;那庄严巍峨的寺庙大门,却原来是一张猴子的尖嘴。鲁迅说:“早就受了《西游记》教育,吓得气绝是大约不至于的,但总之,无论对于什么,就都不免要怀疑了。”后来,鲁迅对论敌变化多端的手法始终保持了高度的警觉,看见显着正人君子模样的人物,竟会觉得他也许正是蜘蛛精了。

鲁迅在三味书屋就读期间,还发生过这样一桩有趣的事:鲁迅所住的新台门附近,有一家被称为广思堂的私塾。塾师姓王,身矮头秃须多,诨名叫作“矮癞胡”。他不仅经常体罚学生,没收学生的点心给自己吃,而且规定学生小便前还要领取“撒尿签”。鲁迅听到这个消息,便在一天中午跟其他几个爱打抱不平的同学前去“兴师问罪”。不巧,广思堂也放学了,师生都不在。鲁迅便和伙伴们将“矮癞胡”的“撒尿签”全部撅折,将朱墨砚台扔在地上,以示惩戒。这正是鲁迅对腐朽的私塾制度的一次自发反抗。

书塾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书塾以外,禁令则没那么严苛了。渴求知识的鲁迅,该可以接触到一些既有意义而又切合孩子特点的书籍吧!然而,在当时的中国,这样的儿童读物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充斥于坊间的只不过是一些“毒害小儿的药饵”。在这种环境中,帮助鲁迅有效抵制旧思想污染的仍然是探求真理的怀疑精神。鲁迅在一张书签上,曾写下了这样的箴言:“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所谓“心到”,就包含着善于思索的意思。

囊萤照读、凿壁偷光,这已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故事。在封建社会,它常被用来激励读书人勤奋苦读,以求出人头地,很少有人对它产生过怀疑。然而鲁迅通过思索,却认为这样的故事不可真信,更不能模仿。试想,每天要捉一袋萤火虫,那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倘去凿穿邻居的墙壁,那后果将会更糟,不仅会招来邻居的斥骂,而且还要向人赔礼,替人修房。《二十四孝图》是一本宣扬封建伦理的传统教材,那二十四位孝子是被称作楷模供人效仿的。然而,鲁迅却从这些令人炫目的故事中发现了“礼教吃人”这个残酷的事实。年幼的鲁迅并不反对孝顺父母。他所认为的孝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然而,《老莱娱亲》中的老莱子,行年七十,却要在双亲面前手摇拨浪鼓,戏舞装娇痴,这岂不是把肉麻当有趣?至于《郭巨埋儿》,那就更可怕了。郭巨担心儿子会夺母亲的口粮,居然狠心活埋三岁的儿子。鲁迅想,如果他父亲在家境败落时竟学郭巨,那该埋的岂不正是他吗!于是,当时那些被人视为白璧无瑕的孝子形象,反而在鲁迅幼小的心灵中引起了极大的厌恶和反感,他原先想做孝子的计划也彻底破产了。

在到处布满了陷阱的旧社会,要防止受骗,必须学会比较。十四五岁的时候,鲁迅看过一本叫《蜀碧》的书,内容是渲染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如何用酷刑杀人,读后令人毛骨悚然。后来,鲁迅随便翻翻家里的两三箱破烂书,无意中找到了一本明抄本的《立斋闲录》。这本杂录明代朝野遗闻逸事的笔记中,收录了永乐皇帝的上谕,鲁迅读后才知道皇帝是如何用屠戮、敲掠、刑辱压迫人民,使他们忍受非人类所能忍受的苦楚的。两相比较,鲁迅的憎恨就转移到永乐皇帝身上去了。鲁迅从中体会到:比较,这是医治受骗的好方法。

鲁迅在他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中,曾经通过狂人之口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反叛之声:“从来如此,便对么?”这种对于被视为不可动摇的封建信条大胆怀疑的精神,很早就在鲁迅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同类推荐
  • 凄苦的少年时代

    凄苦的少年时代

    一向墨守成规的表伯父闻讯更是暴跳如雷。他一方面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又大加指责政府提倡婚姻自由“成何体统”、“是何世道”?而且他还专门去我家大兴问罪之师,他当面斥责我母亲教子不严,治家不力,致使“竖子”居然有此无礼之举;同时又骂我“忘恩负义”、竟然做此荒唐之事。他声色俱厉地说:“这孩子的书算白念了,竟会做出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事,真是有辱程家门声!今后我和你们家一刀两断,再不来往!”话虽如此,此后表伯父一家仍和我们有亲密的联系;而我对他老人家给我的厚爱,也一直感念不忘。
  • 名人传记丛书:居里夫人

    名人传记丛书:居里夫人

    名人传记丛书——居里夫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为了法兰西,她视死如归:“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军队公认的天才战术大师,在北非的戈壁沙漠中成就其一世英名。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像一只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蒙骗对手时,又似一只狡猾的狐狸。
  • 我和溥仪

    我和溥仪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
热门推荐
  • 被神遗弃的少年

    被神遗弃的少年

    人邪师、言灵师和巫女,三个人间,连神都无法拿捏得精准的羁绊,最后到底会如何演变?尽情关注海豚的最新故事。
  • 衮衣地相之拾臂罗汉

    衮衣地相之拾臂罗汉

    地相,简称“堪”,也同“勘”,属风水师中的一种。衮衣,则指中国古时皇帝在举行重大典礼时所穿的礼服,礼服之上绘制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十二章纹。而在中国异文化之中,地相并不同于风水师和阴阳先生,所谓“川西开棺、湘西赶尸、晋西地师”,其中的地师实际上所指的则是地相这一职业,而地相之中,被冠以“衮衣”二字的,则被认为是上可逆转国家命脉,下可主导个人生死前途的佼佼者。
  • 娱乐圈小仙女

    娱乐圈小仙女

    前世的凌天绮真是好惨一女的。被闺蜜算计,被男友背叛,被狗咬,被雷劈……好在老天有眼,凌天绮回到了大二时期。她开公司,写剧本,做直播,当偶像,风生水起重新走上巅峰。只是,这个阴魂不散的陆天仙,怎么也下来了?
  • 名门婚色,总裁一爱到底

    名门婚色,总裁一爱到底

    林苏的航天梦破碎后,就只想和冷逸辰相爱成婚,然后白头到老,可人生如戏,林苏因怀上其父不详的孽障被父亲逐出家门;冷逸辰也抱着她的闺蜜走了。……她昏倒在雨夜,醒来后,她在陌生男人家养胎。男人拿出一张卡递给她,“我可以资助你,但不能留你。”他给了她来之不易的温暖,但萍水相逢也只能是擦肩而过,因为他是个有秘密的男人。四年后,她除了有一个小大人的儿子,还是一如既往的落魄。这次他留下她,对她温柔呵护;但从不让任何人知道他们的关系。而她也只是知道他是一个做事心狠手辣,性格阴晴不定,五年前一举打败兄长竟得了继承权,还有别的秘密的男人。当jian情曝光,她就成了所有人都羡慕嫉妒恨的女人。满城流言飞向她的时候,他却要保住他高高在上的君子形象。他说:“对不起,我还是不能留你。”一不做二不休!她拔了他未婚妻的氧气管,还开车撞了她的情敌……最终,她背着所有的骂名落败离去……当器宇轩昂的暖男来到她的身边时,那男人却又说:“我要娶你!”“我生过别人的孩子。”“我知道。”“我不做qing人。”她要的实实在在的婚姻,而不是见不得光的关系。“我会给你一个盛大的婚礼。”他抱着她,态度异常坚定“可我还是不能嫁给你。”“我会唱歌,跑步快,关键拳头有力量。”男子标榜自己。“那有什么用?”“有用。”男人抱住她:“你洗澡时我给你唱情歌,贱男来了我能追能打,与‘歹徒’搏斗,从不吃亏。”就在她觉得这样的婚姻生活也不错时,她竟发现……当惊天的秘密浮出水面,他们是否还能拥紧彼此,幸福前行?——萌宝篇:“麻麻,我是哪来的?”“超市购物送的。”“可是,爸爸说我是他吃干没抹净遗留下来的产物。”——夫妻篇:“你这个骗子!不过了!离婚!”“好,房子车子票子都给你,我也给你。”“为什么每次吵架你都先低头?”“你一米六多,我一米八多,哪回说话不低头?”推荐衣衣完结文:独家婚权,总裁你还真不客气http://wkkk.net/a/1093901/
  • 君临天下:拐个师父当老公

    君临天下:拐个师父当老公

    本是无忧无虑、毒舌好强的逍遥郡主,风华绝代,满城为聘;一朝惊变,沦为罪臣之身,虎落平阳被犬欺!忍辱负重,却没换来兄长平安,含恨而“终”!再次归来,惊天一变:腹黑冷血,杀伐果断!“本王只护在乎之人,他人生死,于本王何干?”既然仁慈换不来平安,平凡换不来幸福,那就遵从本心,该杀就杀,想爱就爱。人生苦短,殊不知死亡与明天谁先到来,放手去做吧!做想做的事,做想做的人,爱想爱的他!“我徒儿,我来护!”“那你要护我一世平安喜乐!”“是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师父你说什么?我没听见…”“傻瓜…”“再说一次嘛……”
  • 水上的声音

    水上的声音

    艾伟,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文学的艺术力量:文字的、思想的、想象的、结构的、时间的、命运的、人性的、欲求的、时代的……各种各样杂糅起来的力量,变本加厉,抟捏扭曲,虚构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任你如何折腾,总是难以廓清,令人徒叹奈何。两性的隐秘、精神与肉体的撕裂、时代变迁与身心伤痛、光辉岁月的记忆与饱受冷落时的幻想等等,不仅仅道出了世态炎凉,更呈现了人性的病灶。他是“新活力”作家中最富现实精神勇气的一个。
  • 杀手道王

    杀手道王

    五界融合,大战一触即发,一段关于人和妖魔的超远古记忆,横空而出的超邪恶生物,那扇传闻的六界之门即将打开,他依旧持剑站在其中,守卫他重要的一切,九九要归一,五界天外天,杀戮铺云霄,地狱火不灭,千年预言即将实现。252865412,欢迎加入QQ群,随便讨论!!!
  • 哈佛晚间八点半

    哈佛晚间八点半

    哈佛有个著名的两小时论,即“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其实,这“两小时”只不过是人业余时间的一个“缩影”罢了,这个理论真正的意思在于,只有善于将业余时间用于提升自我人生高度的人,善于将业余时间变成自己人生规划和人生成长财富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之人。
  • 年轻人要熟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年轻人要熟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本书是一本综合各方面知识的文化百科图书。它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涵盖了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包括政治军事、地理名胜、山川湖泊、天文历法、节日节气、民俗礼仪、科学技术、文化传媒、文学常识、教育常识、体育常识、称呼趣谈、俗语俚语、医疗卫生、交通通信、邮政储蓄、经济贸易、生物奇观、影视曲艺等19个方面,对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作了简明的讲解。
  • 意识:从自我到自我感

    意识:从自我到自我感

    意识是一个明确的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它是最困惑人类智力的现象之一。当代“意识研究”涉及了三个基本层次的问题:即意识的现象学问题、意识的实证科学问题和意识的形而上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