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189年)八月,曹操奔回老家曹家屯,要在这里举义兵发矫诏号召天下英雄起事讨伐董卓。
这里是曹操的人脉之地,曹操起事就算是找对了地方。
这天晚上,吃过晚饭,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尚曹仁曹洪曹纯曹真曹休等人,按照曹操事前的通知,都过来了,来了就围在曹操的身边,等着听曹操说话。
正如俗话所说,“打虎还靠亲兄弟,上阵就得父子兵”,这不是,曹操亲弟曹德在泰山华县伺候父亲曹嵩,出不来;叔伯兄弟父子兵却都出来了。
这些人里边,曹操三十四岁,最大。夏侯惇少曹操一岁,第二。按年齿排列,以下就是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
这八人就是曹操人脉基础,可以这样说,假若没有这八个人,便不可能有后来的魏国和魏武帝曹操。
此时已经是深夜,没有月亮,秋风微微地刮着,屋外天地间漆黑一团,屋门开着,也听不到狗吠鸡鸣,仿佛一切的一切都凝固在一起了。
屋里曹操板着脸,竖着眉,面色凝重,坐在一条长案子后边地铺上,守着一钵子茶水,却是一口也没有喝。身左边是一根胳膊粗的蜡烛,摇曳着巴掌大的火苗,立在高高的蜡烛台上,屁屁婆婆的燃烧着,把曹操昂头说话的姿势放大在后边墙上,凸显的黑越越的有几分吓人。
曹操脸色冷峻,众人心情肃然,所以就没有一个说话的,都在那里瞪着两眼专注的看着曹操,等着他的举动。
曹操临下通知给他们之前,就计划好了:“这次谈话,直接决定了这次起事能否成功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把气氛轰动的隆重一些,要打动大家的心,不可敷衍了事过去。一定,一定。”
所以,大家从进来到现在,只见曹操一直低头板着脸,一丝笑面没有露出来。
这不是曹操的性格。
既然是曹操今天反常,大家也就收敛自己的言行,提心吊胆的望着他。
此时曹操手伏在案子上,昂头对大家说:“各位——,这个,今天把大家请来,我有一件重大事情,事情,和大家商议。”
曹操说到这里,扫视了众人一眼,见大家都专注地听着,接着说:“恩——,我就从头讲吧。这个——,自从灵帝驾崩以后,蹇硕想着立刘协为皇帝;何进呢,就想着立他的外甥刘辨为皇帝。于是,这个——蹇硕与何进就有了矛盾。但是,此时蹇硕势力抵不过何进,就被何进派人杀了。何进,咹——,终于立了他的外甥刘辩当上了皇帝。”
曹操说到这里望了大家一下,见大家呆呆的听着,继续说:“其实啊,谁做皇帝都一样,只要是皇室苗裔。
但是!在朝的京官们就担心新皇帝也被宦官蛊惑坏了。
大家都知道,灵帝在世时,就是放纵宦官祸乱了天下。
所以呢,大家就想着把宫内的宦官杀尽。大部分京官都有这种想法。
可是,何太后不同意,何进就举棋不定,咹——,不敢办。”
曹操说到这里,见大家听得如醉如痴,就接着说:“咳!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让袁绍出了一个馊主意,何进竟然同意了。”说到这里曹操声音就显得更加郁闷,就刹住了话头,端起茶水,喝了几口。
曹洪他们最爱听外边朝廷的事情,就催促曹操快讲:“瞒哥。袁绍出了什么馊意?快说。”
曹操接着说:“他竟让何进以朝廷名义,咹——,以朝廷名义,发檄文邀请各地军阀带兵进洛阳,帮助朝廷捕灭宦官。咳!就这么一个馊主意!就这样乱了······现在,董卓势力最大,带兵进驻京城以后,威胁朝廷封他为丞相,国家大权,他一手独占。恐怕以后,汉朝天下就得姓董了。”曹操说到这里,低着头好一会不说话。
众人从他的语气中就感觉到了他的悲凄之情。
此时曹操不说话了,只是低着头,大家看时,只见有眼泪流下来,曹操正在擦拭,继而竟唏嘘流涕起来。
众人就吃惊,接着就慌乱,夏侯惇的眼泪就跟着流出来,瓮声瓮气地说:“瞒哥有什么难事,只管讲。就是天塌下来,弟兄们也不能让你一人顶着——大家都出力。瞒哥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说着话两手一拍地面,忽的一下子站起来,双手掐腰,大口的喘着粗气。
曹仁曹洪夏侯渊他们就站起来附和着说了一样的话。
曹操哽咽一会,擦净了眼泪,断断续续地说:“想我们大汉天下,一旦落于虎狼之手,是可忍孰不可忍?
光武中兴二百年来,天下一直丰顺雨调,太平盛世,人人安享太平。
谁知道现在就要改换天下。
我们都是大汉子民,岂能容忍豺狼出来,咹——?左右朝政!”曹操哽咽着说完这些话,说完以后,竟然嚎啕大哭起来,哭得如痴如醉,双拳擂胸,嘭嘭有声,还不时的抹着泪水鼻涕往外甩着。
王元看见了,十分惊讶,自语道:“曹爷这是怎么啦?从来没有看见曹爷这样失态。疯了还是傻啦?”
那时候的曹操和所有人一样,都把刘家皇室苗裔做皇帝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若是别姓人坐了天下,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和杀了自己父母一样不能容忍。
所以,只从曹操看出了董卓的狼子野心,就有了在洛阳的举动和现在的表情流露。这绝对不是装扮演戏,纯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
曹操这么一说一哭一嚎啕,众人的情绪要爆炸了,纷纷靠过来低头连声追问曹操:“瞒哥,那您说怎么办吧,我们都听您的。”
只见曹操擦净眼泪,缓缓的站起来,郑重地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临出洛阳时,皇帝授给我密诏,要我回乡起兵,联络天下豪杰,共同谋事,讨伐董卓。复兴汉室。”
众人一听,知道皇帝吩咐曹操办的是大事情,就兴奋起来,一起嚷嚷:“瞒哥(叔),什么时候动手?”
“袁绍已经去冀州。他一定要起来反董卓,还有······各地英雄都反对董卓倒行逆施,董贼不会长久!我现在宣布,从明天开始,招兵,举义旗,联络天下各路英雄,共同起事讨伐董卓。你们敢跟着我干吗?”
“嗷——!”众人一齐欢呼,屋内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其实曹操根本不用问。无论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他们干就是了。
曹操是他们心中的绝对偶像——从少就领着大家胡闹,什么坏事都干过,还都干成了。再后来呢,曹操年纪轻轻的去洛阳在朝廷里当了大官,天天看见皇上,见过大世面。还带兵上过战场杀敌立功,受过皇上的嘉奖。
家庭条件那就更不用说了,曹操老爹也在朝廷当官,当什么太尉,据说是除去皇帝以外的第二大官,现在看着天下局势不好,就辞官到山区隐居起来享清福啦。曹操起义反董卓,肯定是得到他老爹曹嵩的支持。
这样的形势下曹操起义还会不成功吗?他傻啊!
所以曹操这么一宣布,大家就七嘴八舌的起哄,接着说:“行行行行!瞒哥(叔),你说吧,你说怎么办吧,你叫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曹操知道他们一定会这样说,便将话引入正题说:“既然你们都下定决心跟着我干,我就宣布任务啦?”
“那你就快吩咐吧!”
曹操站起来,神情凝重的看了大家一会,语气沉重地说:“招兵!今晚研究一下,明天就行动。大家都出去招兵。”
这些人中除去曹操数着夏侯惇说话最有力度,他听曹操这么一说,就翻着眼想了一下问:“瞒哥,招多少兵?”
“汉高祖打天下时候,问韩信能将多少兵,韩信吹牛B说‘多多益善’。我们今天不吹牛,但是也要多多益善。”
夏侯惇翻着眼算了一下道:“瞒哥,招兵就得吃粮,还得穿衣服置办刀枪剑戟,盖房搭屋建军营······这些都得用钱。您计算过吗?一个兵一天吃一斤粮,这是最低数,一万个兵一天就得吃一万斤。这一万斤粮食就得十辆马车搬运······”
曹操一听,那头就“嗡”的一声大了起来,自语道:“嗯——,我还没有想得这么细!这······”
撒眼一看,八个人都瞪着眼盯着自己,那脑子就激灵一下子清醒了过来,站起来道:“钱的事不用你们害愁!我变卖了洛阳的房屋带回了几千万。”说完把头转过来对王元说:“文昌,你都收藏好了吧?”
王元答应着。
曹操又说:“泰山老爹那里也有几千万,两下合起来不下上亿钱,有那十万八万的兵,还供给不上吃穿?
再说,汉高祖刘邦起兵时不是光棍一根吗?光武帝刘秀起兵时也没有多少人马,他们都成功了。怕什么?只要招起兵来,还怕没有粮吃?”
一句话铁定了大家的心,夏侯惇就站起来说:“行了瞒哥,我就在附近招兵,十天以内,保证招起两千人——这么多没有饭吃的人,猛然间给他们找着了饭碗,那个儿子不过来吃?他傻啊!”
这年曹仁二十一岁,曹洪二十岁,曹纯十九岁,曹真曹休夏侯尚他们这几个曹操的侄子也都是年富力强的岁数,所以一听夏侯惇带头,也都纷纷表态,不管能不能办成事情,都说明天就出去招兵。
曹操一听就笑起来,想不到自己的主张大家这样愉快地接受,于是就吩咐王元:“文昌明天就在家里坐镇,正好元让就在附近招兵,凡事你就和他商议着办。这么办——先吩咐家人收拾房屋安排宿舍,招的兵员过来以后,就得有吃饭住宿的地方。同时安排几个人出去采买粮食蔬菜,一定不能缺了吃食。”
曹操说到这里见大家都答应着,又吩咐:“元让,你要记住,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有人活动就得有规矩规范,不然的话非乱不行。这样,招来的兵员,进门以后就得严格按规矩办事!”
夏侯惇一边听着一边点头。
曹操说到这里,就停了下来。重新坐下,喝了几口茶水,略一思索后,说:“暂时必须定下一些规矩。文昌你记着。”
王元过去拿来纸笔,曹操口授《新兵须知》道:“新兵初来,必须牢记,进我军营,遵守规矩,按时起床,按时休息,服从官长,不得随意······”
曹操口授完毕,又嘱咐夏侯惇:“虽然立下规矩,但是,新兵进营,必定有许多违规的行动,开始几天不可严格管理,更不能打骂士兵······但是,这规矩虽然简单,他们一进了门,你就必须把规矩讲给他们听。”
夏侯惇还是认真地听着,不停地点头。
曹操说完,又抬头示意曹仁夏侯渊他们:“你们也得记住,招徕新兵进营之后,第一步就要先让他们知道新兵必须遵守的规矩。这一步骤,一定要认真对待——新兵进来三天以内,必须背过这《新兵须知》来!”
此时王元已经把《新兵须知》誊写清楚,坐在一边听着,听的曹操这样反复嘱咐众将,自语道:“有必要吗?”进而自己又一想:“曹爷凡事情都能看得准,说不定就应当这样做。”
曹操吩咐完毕,又说:“先简单初定规矩这样,恩——,后边这军规还得进一步完善,眼下,眼下只要能做到这样,也就行了。”
说到这里曹操略一停顿,又说:“还有,有人就得有领头的,这领头的就叫做官。招来兵员以后,我们还是按照国家兵制管理。文昌你还是要记着。”
王元又拿起纸笔记录,曹操口授:“五人编一伍,一伍的官叫伍长;两伍设一什,一什的官叫什长;五什设一队,一队的官叫都伯;二队设一屯,一屯的官叫屯将;五屯设一曲,一曲设曲长;二曲设一部,一部的官叫作千人都,也就是牙门将。”
曹操说到这里问王元:“你能听明白?”
王元想:“太乱,绕口。”想到这里却不能说,急忙答道:“很明白。”
曹操笑道:“诸位兄弟爷们,谁招够了一千人,一步就当上了牙门将,就成了义军的第一代将军。好好干吧。”说到这里想了一下又道:“还有,文昌。明天你就吩咐家人动手,先制作一千根棍棒练兵用,要一把粗细六尺长,腊木的。
兵器先不要购置,我另安排人办理。
明天就照我的吩咐去办事,我到陈留去一次,来回大约要十天半月的,明天就走。
我走之后家里一切事情都由元让做主。有什么事情找元让请示就行了。”
看到众人点头答应,曹操又郑重的说:“这里有一点必须说明白——明天大家就出门招兵了,后天就来了新兵。
在新兵面前,我们之间也得立个规矩。我们之前在家里是兄弟爷们;今后要办大事了,那就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人面前,就不能兄弟爷们称呼了,一律按职位称呼。记住了吧?”
大家都回答:“记住了。”
夏侯惇接着说:“曹哥,那以后怎样称呼呢?您倒是吩咐一声啊。”
这八个人当中,夏侯尚最年轻,还没等曹操说明称呼自己为什么时,就问:“瞒叔,往后我们都带兵,都是牙门将,只有您不带兵,却管着我们。那我们就都称您为‘皇上’不就行了?”
曹操一听,顿时大怒,站起来喝道:“大胆!”
喝罢转身抽剑明晃晃地挺着喝道:“不杀你不知道规矩。我叫你胡说!”说罢挥剑就要击杀夏侯尚。
夏侯尚吓得避在墙角里连连求饶,夏侯惇见了,急忙过来挡住请求道:“主公,谅他年幼饶过一次吧。”
曹操恨恨得说:“皇上,皇上是你随便说的?”
夏侯尚赶紧跪下,连连求饶,曹操执意不肯。
夏侯惇见了,知道曹操的用意,便呵斥大家:“还不跪下?”
众人一齐跪下说情,曹操叹了一口气道:“念夏侯纯年幼初犯,又念大事初起不宜先杀大将,暂且饶过你。以后再有戏言不恭者,定斩不饶!”言罢弃剑一旁,冷着脸吩咐道:“明天照吩咐办事。散会。”
众人悚然出门而去。
曹操回到书房睡觉,先躺下划算了一番:“说实在的,我手里这点资金实在成不了大事。不行,必须出去寻找资金支持。先到陈留去,哪里的大户多,凭我的身份和地位,忽悠几家投资办事应当不成问题。
再说,当今天下形势大家也都明了。对!就这么定了。家里的事情安排好了,再去开辟陈留的财源。哈哈哈,事情挺顺溜,干吧。明天就走。”
曹操想着想着,一会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曹操起身到庄园里转了一圈,又到村东头转了一圈,查看了一下地形,嘴里嘟哝道:“够了,招个万儿八千的人马这里容得下。有宿舍,伙房,村东还有练兵场。”想到这里就放开了心思,返回书房吩咐家人:“吃饭。”
家人出去端饭时,曹操又吩咐:“叫文昌过来一起吃饭吧。”家人就答应着去传话。
一会的功夫,两个丫鬟端着食盒进来,开始动手把饭食摆在案子上,有馒头稀饭鸡蛋,还有几样咸菜。
曹操忽然眼前一亮,只见跟前这丫鬟竟是出息得和莲花一般水灵,见了她葱管一样的手指轻盈的铺排着碗碟,曹操邪心有所萌动,但是,只是萌动了一下,便被心中的大事顶了回去。
这大事就是去陈留,自己真不知道去陈留的后果如何。所以呢,就把邪念忘到一边去了。
正好王元过来吃饭,曹操的心思就全部回到大事上去,问:“文昌,我走了以后家里的事情能应付下来吗?这可是从来没有干过的。”
王元笑道:“曹爷,”赶紧改嘴道:“啊,不对!主······主公。”
曹操瞪着眼死盯着王元,见他改了嘴,就没有发作,咬了一口馒头道:“说。”
“主公。照您的吩咐做下去,估计没有什么问题。您就放心吧。”
曹操听了,就边吃饭边嘱咐了一些其他的事情。饭后,带着两个家人登上了去陈留的道路。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