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谦,北平太守公孙瓒等接到曹操讨董卓檄文以后,纷纷带着兵马来到陈留。
只有西凉太守马腾因为路途遥远行军不便,只在原地遥相呼应,没有过来。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路诸侯相继到齐,正月初十日,都在中军大帐议事。有人提议,既然共同出兵讨伐董卓,就要设立盟主,不可擅自行动。
曹操就出面说:“这个提议好,我坚决支持。诸位同不同意?”大家一起举手表示同意。
曹操见了,接着说:“我以为这盟主非袁本初担当不可。袁本初门庭显赫,祖上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海内人脉鼎盛。今日举此大义,本初一呼,天下风动。所以,我坚决拥戴袁本初为讨董卓盟主。大家同不同意?”
各路诸侯听曹操这么一说,纷纷举手赞成。尽管袁绍极力推辞,最后还是不得不接受大家的推举。
于是第二天在陈留城外筑起三层坛,遍插五方旗,上置白麾黄钺,众诸侯一起簇拥袁绍登台坐盟主之位。
袁绍就位以后,即席发表了盟主讲话,颁布了结盟宗旨和结盟条例,然后强调自己秉公办事,言必信,行必果。赏罚分明。随后安排自己弟弟袁术做后勤部长,负责供应各路人马粮草。
这天晚上,在中军大帐举行庆祝结盟成功宴会,曹操喝得有些大,醉醺醺的回到自己军营后,却还是不睡,招呼乐进李典夏侯惇等人说话。
王元趁机问曹操:“主公,传檄讨董卓您是发起人,理应当您做盟主。为何您极力推荐袁绍当了盟主?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恐怕不利。”
曹操笑道:“这有什么利与不利?目前的形势必须由袁绍做盟主,原因正如我在会上说的一样。另外,袁本初的性格我是熟悉的,心高气短,好虚荣,崇尚浮华。还有,他这次来带兵三万,良将数十员,势力最大。基于这种情况,任何人做盟主都不合适——一时意见相左,谁能调动袁绍的兵马?闹到僵持地步,往往兵戎相见。真的那样,反而不利于大事。”
众人听了莫不佩服。
夏侯惇问:“主公,这次十八路诸侯结盟讨伐董卓,您预料一下后果给我们听听。”
“以军事力量来看,我方实力占优势。若是这么多军队服从一人指挥调度,取得战争胜利有九分的把握。
但是,尽管实力占优,却是有一个极大的缺陷,十八路诸侯各自为政,以图保存实力,这就削弱了我方的力量。一时不慎,极有可能被董卓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所以,我不利于做盟主;利于在盟主手下工作,从中调度,平衡化解各方矛盾,尽最大能力调动大家积极性,共同为讨董卓成功而努力。”
乐进问:“主公,根据这种形势,我们当如何行动?”
“为各路诸侯做出表率,遵守条例,服从命令,勇猛作战,争取胜利。”曹操说完,又吩咐大家回去以后,把这一思想传输到各个士兵思想当中,众人领命而回。
第二天一早,袁绍传命召开军事会议,会上袁绍道:“现在结盟已成,下边的任务就是如何战败董卓。我已经想过,战争就要开始,须有一位智勇兼备之人担任先锋,带领自己的兵马打头阵,其余大队人马在后边随时跟进,遥相呼应,这样,按部就班进兵,不出半月就可以逼近洛阳。诸位都是智勇之士,谁敢担任先锋率先进军?”
曹操听罢,挺身而出道:“曹某不才,愿意做先锋带兵先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后续部队荡开一条杀向洛阳的大路。”
袁绍听后思索良久道:“孟徳不宜作先锋,应留在中军大帐与我共同参赞军机。再有那位英雄愿意带兵作先锋?”
话音刚落,破虏将军孙坚挺身而出,慨言道:“孙某愿为先锋,率先带兵破敌。”
袁绍一听大喜,道:“孙文台勇猛无敌,堪当先锋!”
随即命孙坚为先锋,带兵杀向虎牢关。
又吩咐袁术调拨粮草供应。
虎牢关在荥阳西北,南接嵩岳,北连黄河,战略地位十分险要,是嵩山以东中原地区通往洛阳的必经关口。
董卓听说各路诸侯在陈留结盟准备讨伐自己,便早早派大将华雄李肃胡轸等带领五万精兵驻扎虎牢关,以挡诸侯进攻。
破虏将军孙坚,带兵杀到虎牢关以后,华雄就带领李肃胡轸杀下关来迎敌,双方一交手,华雄大将胡轸就被孙坚手下程普杀了,华雄输了一阵,退回关上坚守不出。
孙坚这里赢了一阵,但是,因为袁术供应粮草不及时,营中人心慌乱,一时疏忽,被华雄偷袭成功。
孙坚大队人马被华雄追杀的屁滚尿流,一直退出几十里地才刹住阵脚。
袁绍接到孙坚的兵败报告以后,急忙带领大队人马过来接应,华雄见了,又把人马退回关上,挡住袁绍人马不能西进。
袁绍便带兵叩关挑战,华雄也不是善茬,见袁绍逼的这样急,又带兵杀下关来迎敌。
后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十八路诸侯都把自己的好将派出去和华雄试把了一番,结果真是没有面子,不是被抹了脖子,就是被砍断了手腕,都被华雄打败。
这时候一个小人物出场了。
说他是小人物并不是说他年纪小,而是说他的名声小,而且官职也小,在这些诸侯面前根本不入流,只是公孙瓒帐下的一个马弓手,听这名字就知道根本算不上一个官,大约就是一个骑马射箭的特等兵。
这个小人物出场很关键,因为诸侯们被华雄逼住了,如果再没有人出来顶着华雄交战,大家就得撒开丫子各自逃命。
若是那样,这次诸侯结盟讨伐反贼董卓的战争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
后果是不敢想象的,大约就是这样——逃跑以后的各路诸侯,都得被董卓一个一个的包了饺子吃了。那样天下不就成了董卓的了吗?
好在这小人物出现了,出来了就站在十八路诸侯面前扬言,说是自己能收拾了华雄。
往下的场面就显示出了各路诸侯截然不同的用人态度。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小小的马弓手站出来这么一扬言,袁术就问:“这家伙是谁的部下?”
公孙赞回答:“是我的。”
袁绍问:“什么官职?”
公孙赞道:“马弓手。”
这十八路诸侯一听就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了轻蔑之意,袁术就发火了,骂道:“我们各路诸侯在这里谋划大事,让一个马弓手出来咋胡什么?快快乱棒打出去!”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袁绍等十八路诸侯的专制思想太浓,门阀观念太重,该杀。
其实,如果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袁绍袁术他们表现出来的这种态度并不过度,谁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这样说话。
若是不信我们假设一个场面来试验一下看看。
假设不知哪国几个大军区首长正在研究如何进行一场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战役,这时候司令部里一下子蹦进来一个马夫,朝着这些首长喊道:“你们在这里磨蹭什么?看我出马,一会就把敌人打退。”
在这种情况下,司令部里的这些大官们会怎么反应?
不难想象,一定和袁绍的反应一样,“我们都在这里研究军事,谁让一个马夫进来了?快快拉出去毙啦!”或者说:“谁让他进来了?快快赶出去!”
现代人都能这样说话,想想两千年前那种特定的环境中,袁术说出这样的话确实是一点也不过分。
好了,看看人家曹操是怎样说的,只见他和颜悦色的说:“袁公路不要生气上火。我觉得这个人既然敢说出大话,就一定有些本事,不妨先命他出去和华雄杀几个回合,如果不能取胜,回来再处分他也不晚。”
怪不得史书上说曹操是人杰,就这一句话,可以看出曹操确实不是一般人物。
袁绍插话道:“使一个马弓手出战,若是被华雄知道了,一定会笑话我们。”
曹操又说了:“此人仪表不俗,华雄怎么就知道他是马弓手?”
于是就命这马弓手出战,还筛了一杯热酒给他壮行,这马弓手却说等杀了华雄回来再喝,说罢就冲了出去,出去转了一个圈就把华雄的头带了回来,就和去瓜田摘了一个西瓜这么简单。
想必此时都知道这马弓手是谁了,就不用多说。
这里要说明的是,曹操见识就是不一般,包括在识人用人这样的事情上也比别人高出一截。
还有呢,这事还不完。
却说马弓手关羽刀劈华雄后,手提华雄首级拍马奔回中军大帐,到了大帐门口,“扑哧”一声将华雄首级丢在十八路诸侯面前,溅得满地血糊淋漓的,惊得这十八路诸侯个个吓岔了声。
这马弓手关羽此事就牛B起来了,也不吱声,下马漫步来到那杯热酒跟前,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饮毕叹道:“这酒还热!挺好。”
这时候,另一个马弓手,就是关羽的弟弟张飞又跳了出来,当这十八路诸侯的面蹦了一高,扯开嗓子喊道:“俺二哥已经将华雄杀了,你们还不赶紧带兵杀上关去直奔洛阳,将董卓活捉了,还在这里磨蹭什么?”
这次袁术真的发了火,火气还不少,抽出宝剑跳出来指着张飞道:“我们这些大臣尚在这里互相谦让,量你县令手下一个小卒,怎么敢在这里耀武扬威?”说着举起宝剑就要劈了张飞。
曹操过来拦住道:“战场之上,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怎能计较贵贱?”
袁术见了悻悻的说:“孟徳,既然你只看重一个小卒,我们就只好告退。”
曹操听了说:“怎么好为了一句话而误了大事。”
说罢吩咐公孙瓒带着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回寨安歇。到了晚上,又暗地派人牵羊带酒送到刘备帐中表示抚慰。
(求票,求收藏,求评论!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