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个夏天隽子是不得闲在屋里摘广椒的,种广椒的行市好,但是还是没得在煤矿里来钱那么及时,农作物栽种、收获都有时候,挖煤却是一年四季!走出丧父的阴霾,母亲还是跟过去那样贤惠而能干。三溪山的人家都在种蔬菜,赶政府发展高山蔬菜种植业的大潮,一人在家的母亲一点也不甘落于人后。隽子叫母亲不要那么好强,家里现今又不缺钱,她一个人在家怎么忙得过来。母亲哪里肯听,一个人种了五亩蔬菜田,起早贪黑、披星戴月。
至今,母亲已经种了两年的蔬菜,冬种白菜、夏种番茄、广椒。她没有被累得趴下,相反,劳作让母亲精神焕发。看来,人都是要有一件事情作为依托,聊以打发生命的时日。
隽子相邻的那座煤矿出事了,瓦斯爆炸,一下子死了三十多个人,还惊动了国务院。这可不得了,所有的煤矿都停工排查隐患、整顿,看架势,没个把月是复不了工了。于是矿主索性给工人们都放了假。
倘若隽子知道梅小蔻是个高考战场上的逃兵,不知道他还有没有心情讲他的那些酸甜苦辣,倘若他知道从今以后梅小蔻将与学堂无缘,跟他一样要去社会上摸爬滚打,不知道他的心里会不会蒸腾起另一番情愫!
小蔻笑起来真好看,有隐隐的酒窝。隽子喜欢看她的笑,不像村里那些姑娘娃儿,一笑槽牙都看的见,声音跟那构叶树上的鸦雀一样叽叽喳喳。小蔻也不是笑不露齿,她的笑是灿烂中带着婉约,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书卷气?
婉约与书卷气又与他有什么关系,别看在家里人模狗样的,下了煤矿,可就是满身煤灰的煤黑子了!隽子挠了挠头发,翻身摁灭了房间的灯。窗外的银辉瞬间漫了进来,这高山的夏夜,也是有几分清凉的,就连那月光,也是越发的冷静清幽。这样的夜适合满怀心事的人儿辗转失眠,但是隽子没有失眠。
小蔻的内心可就没月光这般清冷,听隽子的那些丰富的拼搏史,一筹莫展的她的心里蒸腾起了点点希望,这个社会,并不是满腹诗书才能存活,看隽子,初中二年级的文化水平,不一样过的风生水起吗?但是她能做什么呢?总不能女扮男装去煤矿里挖煤吧,或者去隧洞工地上打隧洞吧,这可比不上古代花木兰代父从军,那些工地上如狼似虎的活路她一个姑娘家怎么做的了哇,不说别的,单是那百八十斤的油钻,她就提不起来。那该怎么样开始她的拼搏之路呢?
这一晚,小蔻没有想到拼搏的门路,却并不妨碍第二天太阳的升起。
依然是摘广椒。
小蔻跟隽子负责的广椒行子挨在一起,隽子也奇怪,自己平日里并不喜欢说很多话的,大多时候都是酷酷地沉默,不知道怎么一跟小蔻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难道真的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他搜索枯肠,找到了这么一句诗,颇有几分自豪。这些年在打工路上的春风得意,让他忘却了在知识文化方面的失落,遇到小豆,这失落又悄悄的泛上心头,只是他还不自知。
还是读书好,不知怎么地隽子扯到了这个话题。
读书有什么好,你看你还不是一样地赚钱,过得春风得意,小蔻这样说,是不是心里话就只有她知道了。
光能赚钱有什么用啊,这世上还有很多东西是钱所不能买来的,这虽是隽子在江湖上学会的说辞,但也是他的心里话,切身体会到的心里话。
比如说人的气质。他讲到他们工地上有个做饭的姑娘。
这个姑娘是他们矿井某个工友的女朋友,因为向往外面的世界,又想天天守在男友的身边,就跟着过来了。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姑娘,有着农村姑娘的勤劳,一手饭菜做的非常好,在煤矿那么苦累的活,却很少有工友会瘦,就是拜这姑娘捣鼓出来的伙食所赐。大锅饭也做的有模有样,早饭是大馒头稀饭,午饭是白菜猪肉炖粉条,晚餐是萝卜炖大骨头,一天三顿不重样,不吝啬盐、不吝啬油。
这姑娘却不是很朴实,或许有主见的姑娘都有那么一股子不妥协的劲,她不愿意妥协的是她身上的乡气。在夏天的时候,她爱穿着无袖衫,如果她长就一副乡下姑娘的瘦身板那也好说,平坦有平坦的妙处,偏生她就营养很好,丰腴的很,两条肥硕的胳膊毫不吝啬地露在外面,稍微一扬手,腋下的那一丛浓黑就会精神抖擞地映入你的眼帘;腿其实是很直的,虽然胖,也不失一种匀称的美,这样的腿配上双细跟高跟凉鞋可就不免让人为她担心那鞋跟是否能够承载她的重量;黄的衣服、红的裤子、白的鞋子,这一身姹紫嫣红所呈现出来的情景其实隽子倒是没好意思讲的那么的详细,但是小蔻有她得天独厚的想象力,她不禁抿嘴笑了。
“你再去把我也带去给你们做饭吧!”不知怎么的小蔻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你说笑话吧,那哪是你大学生能去的地方啊!”隽子不以为然,头也不抬。
小蔻于是笑笑,不再多话!
某一天,隽子家的电话响了,是二婶的老公打来的,后来二婶叫小蔻去听电话,原来她妈也在旁边,这个电话就是她妈让二叔打的,问问小蔻在这里怎么样,要是不习惯她就来接她回去。
“妈,你放心吧,我在这里好着呢,不要担心!”小蔻向妈汇报,大妈把我们当客人安置的,这话她在心里想着,没有说出口。聊了几句话,就把电话挂了,手机是二叔的,人家的电话费不好意思多讲的,豆蔻姐妹早就说要妈给家里置个电话,一兰舍不得钱,一直没办。
小蔻和隽子已经熟到无话不谈的时候,地里的广椒也摘完了。今晚上就结账,明天就打道回家。
这半个月的时间,小蔻挣了435块钱,二婶挣了419块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攥着这人生中第一笔挣来的钱,小蔻有一种深深的踏实感,这钱会在她开启另一种人生道路上有着很大的用处的。
小蔻跟二婶回家了,回家的过程没有来的时候那么的仓皇,是下午,夏蝉在不远的林间长吁短叹,太阳在远远的山头迂回下沉,有一小块的火烧云,空气是有点干爽的,坐在车上,扑面而来的晚风带着地里夏季成熟庄稼的味道,原本是有几分惬意的。
但是,此刻小蔻的心却一沉再沉,只沉到心里堵得没有气息可以输出来,于是她只好一声又一声的叹着气。好在,农用车的马达声很大,遮掩了她这叹气对心灵的出卖。
再过三天,就该出高考成绩了,不知道家里到时候是怎么样的冰火两重天。
既然选择的是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的诗在这个傍晚浮上她的心头,给予她力量。
“小蔻好吝啬哦,挣的钱给我一分都不把!”小豆在耍着贫嘴。
小蔻也懒得理,这钱有大的用处,别说不给小豆给,就算是给爸爸买一盒小卖部两块五的烟、一斤两块钱的包谷酒,就算是给妈买一斤五块钱的散装饼干,她都舍不得。这绝无仅有的四百多块钱将是她漂泊人生的救命稻草,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