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2B在群里面嚷着要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曲。于是我的耳朵被音乐一阵狂轰滥炸。2B就是2B,喜欢的音乐各种不一,各种怪异。
小舞那丫喜欢张信哲。很久以前其实张信哲也是我喜欢的歌手之一。初三的时候,一个女生特别喜欢《过火》。于是每天在小陌上课神游太虚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哼着那歌曲的调调。最初小陌以为是做梦梦见的,说跟那首歌有缘呐,每次在一个帅哥出现的时候,总是这首歌很默契地响起起:“怎么忍心怪你,犯了错,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让你更寂寞,才能陷入感情漩涡”。
但让小陌很恼怒的是,那丫怎么不挑选一首感情基调欢快的歌曲?每次总是要和帅哥牵手之前,那悲伤的调调便跑了出来,叫小陌情何以堪呐!
“你喜欢听?看你陶醉的样子,我就知道你爱上这首歌了。”同桌得意洋洋地对俺咧嘴笑。
她恐怕不知道此时的我心中虚火旺盛正无处发泄,为了炫耀她丫的嗓子,小陌无端吓跑了几个白马王子。
“这样吧,我教你。”同桌看着我迷离的眼神以为是为歌曲沉迷,其实那是小陌正在盘算该如何以牙还牙。
“好。”于是小陌装作很兴奋地跟那丫学了起来。唱了一两遍便会了。同桌自得,而小陌的脑子里却顿生邪恶的想法:从今以后,小陌要让你丫的也睡不觉,碰见不了帅哥!
小舞也喜欢张信哲的《过火》。我说这首歌在KTV的时候倒是很适合,更有感觉,特别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他丫的顿时发过来一个阴笑的表情。
“你都能把《过火》唱上去,那世界上五音不全的人还真是少见了。”
“就你丫那猥琐样还敢无视我?《离歌》我都飚上去了,《过火》算什么难事?我听说你丫每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喜欢乱吼,结果每次都被你老婆打得鼻青脸肿。这足以见证了你的歌喉有多么烂。不要解释,解释就是掩饰。”
小舞那丫自认为口才很好,结果老是在群里面被我欺负得泪眼汪汪。最后那丫分享给我一首《白月光》,我直接无视。
“这首歌是很好,但不适合姐。悲催的人生不需要更悲催的催化剂来增加浓重的色彩。”
“那好。这首怎样?”王麟的《伤不起》随着跳了出来。
他大概看不见电脑面前的我是怎样的一副龇牙咧嘴。我还得感谢网络的屏蔽,在愤怒之火燃烧的情况下,没有将自己极其不淑女的一面暴露在大家面前。
小陌其实是个很怀旧的孩子。小陌现在基本上没有听那些什么韩国超人气帅哥啊,九零后非主流的歌了。不是小陌鄙视这些歌,实在是觉得勉强。虽然小陌也是九零后,但只能是尾巴了。尾巴总是会抓住一些即将逝去或者已经逝去的东西,然后狠狠怀念。比如张国荣。你们大可以说小陌老了,不再年轻了。这是一种习惯,小陌想掩饰,也掩饰不了了。
“张国荣?你口味还真是重啊。”小舞那丫很欠扁地说。
“可惜人家只喜欢男的。”编辑无比鬼魅地跳出来插了一句。
“你丫的思想真是不纯洁。喜欢男的怎么了?我尊重他的喜欢。我就喜欢他,不管他喜欢谁。”猛地说完,我才觉得自己有才地把一段解释再一次说成了绕口令。我决定将其写进小陌的经典语录里。
前几天大脚给我推荐了一首《追梦人》倒是蛮喜欢的,我一直在找经典老歌,听到《追梦人》的时候,心情异常激动。这首励志的歌在我耳旁响起,倒是让我想起了高中时经常听的一首《年轻的战场》,那时候班主任安排我们班搞大合唱,我们抹黑在操场上整理好队形,听着老班严厉的指令,唱得慷慨激昂,我却毫无感情,而对面班级唱起《年轻的战场》时的满怀激情,却让我有一种声泪俱下的感觉。那时候高三,时间是紧的,步伐是快的,每日三点一线的单调和漫天飘雪的考卷,让人有一种精神崩溃的感觉。我们都像是一群行走在战场上的年轻人,经历切肤之痛,那苦楚无人能知。当这首歌像一泓清泉一样唱进了我们的内心,所以一曲终了,只有无尽的掌声,是我们班给的。
有一次晚自习,小陌的月考成绩不是很理想,在历史老师滔滔不绝的传授经验之时,小陌“奋不顾身”地跑出教室,一个学期以来的窒息倍感压抑,学业的压力也有点喘不过去来,那时候的小陌,坦白讲是有些迷茫的。
但是在校园内走了一圈,从某个教室里传出来《水手》的声音,高亢洪亮,听起来很有感觉,能触动人的每一根敏感的神经,叫人清醒和奋进。我第一次觉得郑智化的声音这么动听,带着水手的沧桑,以及不怕打击的气势。
后来同桌下来找我了。她一脸的焦急,生怕我出了什么事情。我却笑了,跟同桌一起驻留传出歌声的教室外许久,静静听完了《水手》,擦干眼泪又重新奋笔疾书。
我对大脚说《爱江山更爱美人》挺好听的,他也赞同。我记得高考时候有一个很白痴的语文题,让我分外鄙夷,只记得部分题目这样写道:请问下列哪首歌曲的情感基调是消极的?答案是它。理由是因为其中一句“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啊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啊,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我记得当时语文老师的解释是:人生短暂,却不断借酒消愁,酒醉人生,贪醉美人之怀,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个废物。这样的歌也不值得传唱和留存。于是我被憋成了严重的内伤,从小就一直很喜欢的经典老歌,居然被这样的谬论误导,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国标”?真正的歌只能是正面灌输人以积极的思想,而真正表达情感之作,尽管能引起共鸣,却因被指责思想消极而饱受病垢?如此说来,只有红歌能够堪称经典和赞扬了。
“别再愤青了,这是考试,为了分数,再不满意也得屈服。”同桌的话如让我如梦初醒,便立刻从愤慨之中回归现实,狠心在《爱江山更爱美人》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叉。我抬起头似乎看到了语文老师满意的笑容。
上大学之后有幸遇到了黄大珊这个2B,比我还2的2B,出来时看其不爽,最后只因为偶边搓衣服边哼着《爱江山更爱美人》,一曲结交之音,当时之感慨,就好像是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虽然偶们的趣味比较低级,但两人相互瞪眼的紧张关系立即化解。
有事没事,偶和黄大珊这两个低趣味的2B青年便会在寝室拉起歌喉唱经典,每到激动之时,黄大珊还会很兴奋地扭动臀部为歌声助威,而寝室其余成员则一律向我们投来鄙视的眼神。他们是小陌和黄大珊两个寂寞的“歌者”终于在尘世里找到彼此相互依偎的灵魂,我莞尔一笑:“你们终于被我深厚的文艺气息感染了。”他们对此又投来不屑的目光。
初中的时候很流行庞龙的《两只蝴蝶》和唐磊的《丁香花》,我不知道这歌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估计就像现在的《忐忑》和《最炫民族风》吧。《两只蝴蝶》通俗易懂的比喻让从小就听《梁祝》的我们欣然接受,不止是青中年人能够脱口而出,就是几岁大的孩子也能能熟知其旋律,一时之间,竟成为经典。
而唐磊的《丁香花》也没有受到我的青睐,虽说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也能从头到尾熟练地唱完,却并不能体会这首歌的精髓之处。《丁香花》火了,唐磊一时间家喻户晓,音乐在众人耳中响起的时候,我从那个年代走来。再一次主动找出它听,安静地听,终于发现它为什么能够火了,因为一句一唱,都饱含情感和对女老师的感激与爱。只可惜属于那个年代的歌曲,现在体会,只能是意犹未尽,保留遗憾。
刀郎也是大概在读初一的时候火的。他耳熟能详的歌有两首《情人》和《2002年的第一场雪》。我们读初中的时候每天天不亮起床,许多小伙伴一起租着面包车,座位不是很够的时候,便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凑合了事。虽说拥挤,还是大冷天的,冰雪覆盖,温度很低,年轻而帅气的面包车司机便将车内音响的声音开到最大,依旧是那两首歌,听到《情人》的时候,车内的男同学便很得意地哼起来,那时候经世不多的孩子,像是唱出了自己稚嫩的情感心声一般,喜欢上那种歇斯底里的沧桑。我说那是懵懂的小屁孩装的感觉,却依旧觉得乐不可支,算是大冬天里一点温暖人心的安慰吧。
而唱到《2002年的第一场雪》,便顿然觉得即使是在那皑皑白雪尽管冻人,却有它的美丽之处,银装素裹的大地的苍茫,让人感动。化解了寒冬腊月里对寒冷的一丝畏惧。
小学的时候最喜欢和最常唱的一首歌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而每次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响起它的旋律,我便会低下头整理好自己的红领巾,并且对着它肃然起敬。因为这是朝气,作为一个孩子,一个小学生所焕发的朝气,就像歌词中唱到的:“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
而我自己偏爱的一首歌是《梦之船》,“摇啊摇啊摇啊,我的梦之船,在绿色的海上,轻轻荡漾……”我喜欢于其梦幻般的旋律,睡不着时自己放在嘴里哼一哼,心便随着歌声一起沉睡在梦之船中,一直在蔚蓝的海上,驶像遥远的,充满期待的彼岸。
还有很多歌,比如卡通动漫里的《蓝猫淘气三千问》,那时候认真学着电视里哼唱,即使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随口便能唱完整。还有《哪咤闹海》,《小蜜蜂》等等。
而童年时光最难忘的雄厚男生当数《西游记》的片尾曲了。西游记对小时候的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梦,一个不断追逐的梦。我们喜欢其中的神话故事,喜欢孙悟空一样无所不能的大英雄,那跟神圣的金箍棒和七十二变,喜欢猪八戒的懒惰和滑稽,对着电视里的唐僧吹胡子瞪眼,嘴里不断骂着他的无能和软弱。当片尾曲一响,我们便知道,西游记结束了,只好对着电视机长吁短叹。
可以怀念的歌还有很多,不止是上面提到的这些,我想,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歌曲,而每一首歌,都能代表一个时期,一个阶段,一种心情,甚至能讲述一个故事,而这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你。
那些年我们一起唱过的歌,像珍藏的陈酿,历久弥香,时间越久越显得浓郁香醇,可口诱人。有时候无意唱起,就像是牵动每个人的心声,带来一阵轻轻喝。感觉,如此美好,只属于记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