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万寿山五庄观顺利搞定震园子的追击,唐三葬之团队领导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提升以外,往西天而行的宗旨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上升到了“集体默认”的高度。三葬原本也只是觉得有了固定的方向不太自由而已,却不是骨子里坚决反对如此。反正往西走的话,自己就是领导,散了伙便只好重做光杆儿的司令、独来独往的骗子。权衡起来,还不如就假戏真做忽悠着三个手下一路向西。只要朝着这个方向走就算是带着团队共同发展,至于到不到得了大雷音寺,见不见得着如来佛祖,则是次要问题甚至是细枝末节。
渐行渐远,慢慢的,三葬也无比的适应。特别是五庄观事件还是给了三葬启发。由是,这一日行路累了,路边坐下吃喝之际,唐三葬召开了一个临时性的小型会议。然而,这个会议却对一行四人未来的行程以及前程具备了绝对性的指导意义。
“我等既是被宿命绑在了一起往西天拜见我佛如来求取真经,那么这一路上山高水远,我们首先就要名正而言顺。”唐三葬舌绽莲花。孙猴子一旁叫了声:“师傅,您先等会儿,您到底什么意思,还是直来直去直截了当的好!”唐三葬哈哈一笑道:“这一声师傅叫的好!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同行,你们就一起都称我为师傅便是。你们四人依照加入团队的次序,就分别是大师兄、二师兄与三师弟。这样一路上行走,我们借宿化缘也方便了许多!”
朱八借最是勤恳踏实,闻言直接嗯了一声表态,那沙和尚鼻腔里冷哼一声也算应承了。孙猴子抱着那只猴子给猴子抓虱子,咂么了两下嘴道:“这有何难?这一路上我师傅师傅的叫了你也着实不少,可有一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俺真正的授业恩师却只菩提一人。你呢,我就当做张师傅李师傅木匠师傅瓦匠师傅的师傅一般称呼,只让外人以为是师徒之师傅便罢。若是你死了,我可是不与你打幡儿穿孝的当孝子!”
“这倒是依得你!”三葬道:“可是外人面前你须得拿出尊敬师长的态度,莫教人笑话我们大唐繁华却个个不晓礼仪!”说完这句,唐三葬小声嘟哝起来:“你可不要忘了我是知道天宫的事儿的,这个要是我掉头往回把事情说出去……..”
“得嘞得嘞,师傅,都依你便是!”孙猴子实在有点儿受不了这个。
一旁的沙僧不明就里,问道:“师傅,您后来那几句磨磨叨叨的却是什么?”
“呵呵,那是你大师兄的紧箍咒!”唐三葬大言不惭的道:“为师这一招厉害至极,别看你大师兄是个拨乱风云的人物,可是为师的这几句咒语就能令他头疼欲裂呢!”
八借觉得奇怪,忍不住看了孙猴子一眼。孙猴子恼羞成怒,脾气发在了八借头上,过去就揪八戒耳朵,道:“看什么?师傅说的还能有错不成?”
疼得八借连番告饶,孙猴子这才松了手,回去继续给猴子抓虱子。
“好,既然大家都要同心同德共赴西天,又都尊我为师,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需要彼此熟悉一下过往来历。我们对他人说起来才可言辞一致,令那些远离教化的番蛮之人不敢小觑我等大唐的高僧!”众皆称是。便由三葬起头,详细说了生凭——自然是那万岁爷的御弟,求真经的神僧。孙猴子第二个说,也是把一路上和众人吹牛调笑的言语当真的一样详细讲了一番。轮到朱八借,八借自然听得明白三葬、孙猴子的夸夸其谈之风格,他本是读过书的,于是就根据自己的遭遇也讲出了天鹏下凡错投猪胎的野猪精附体的故事。只是天鹏却不知怎的被误以为是什么“天蓬”。
沙和尚只听得瞠目结舌,虽然并不全信这三人的言语,也是将信将疑的信了五六分。他自幼当太监出身,只知道服从,后来在流沙河一带无奈混江湖耍胳膊腕儿也因为太监的出身而真拼命少言语,所以委实编不出来离奇的过往,只得支支吾吾说:“我是个掀门帘子的,他们都笑话我,说我是卷帘大将,上边给我定了个打翻琉璃盏的罪名……..”却依旧隐瞒了当太监的往事。
三葬早知八借不言是能言而不言的忍耐,沙和尚则是彻彻底底不善言辞,忙接过话来道:“沙和尚原是天上卷帘大将,失手打翻了玉皇大帝的琉璃盏这才被贬下界,在流沙河等待取经人,完成大业可成正果。”说到这里,三葬看了沙和尚一眼,道:“你可记住了?”沙和尚眨了眨眼,很认真的说:“弟子记下了!”
几个人山南海北云山雾罩就算定下了流传万世的根基。聊也聊够了,吃也吃完了,三葬招呼众人上路。八借挑起了担子却道:“师傅,我等均有如此莫大的来历,只是名号上却不像出家的高僧…….”
“唔……”三葬倒吸了一口凉气道:“却是为师疏忽!想那佛门弟子,其名号大都是慧通觉显空无净济等字,你们三人既是扮作了师兄弟,便都以一个悟字排序吧。”
自然,这就定下了孙悟空、朱悟能、沙悟净的法名。
孙悟空又给自己的猴子起名为“行者”,朱八借又提议将自己名字中的借字
改为戒律之戒,沙和尚也自称沙僧。
众皆满意,方欲再行,朱悟能又道:“师傅,我等师兄弟三人名号都已妥善,只是师傅的名字却实在不像出家的高僧啊!”
孙悟空一个侧翻,到了八戒身旁,揪住八戒的耳朵道:“偏是你这呆子装什么聪明?”三葬忙制止住孙猴子,道:“悟空且住,悟能说得不无道理!”
——那朱八借自入这一行,言语甚是谨慎,原本经历了五庄观事件,觉得应该已经容于大家,这才免不了多说了几句,且句句命中要害,不想还是惹了孙猴子发威。是故自此重新收敛,再不多话,只是问到了才答。
而唐三葬略一沉吟,便道:“为师便叫做三藏吧,亦可称为三藏法师。至于三藏呢,听闻佛祖释迦摩尼有三藏真经,谈天一藏、说地一藏、渡鬼一藏。取法号三藏既谐原本之音,亦合西行之意!
这一来,四个人便将这流传镌刻的四个名字历史性的锁定凝固,成了后世不灭的传说。
正是:
道非常道名非名,可道可名皆无形。
劝君莫问姓与名,看书看戏看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