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巡抚方孔炤,总兵官陈洪范、左良玉、袁继咸、贺人龙,副将张琮、刁明忠、杨世恩、罗万邦及督理太监刘元斌等高官参加阁部督师杨嗣昌之会。
杨嗣昌马上要会见这些巡抚、总兵、副将、监军、和十几位平日积有战功的参将了。传事官向杨大人躬身禀道:“方抚台同监军及各位将军已进了辕门,大人什么时候会见?”杨嗣昌闻报后说到:“马上就会见,请他们在中军大帐中稍候。”
全体文武大员由巡抚方孔炤率领,肃静地走进中军大帐,分两行坐下等候。他们根据官场习气,以为大概至少要等候半个时辰以上才能够看见杨嗣昌出来。没想到他们刚刚坐定,忽然听见一声传呼:“阁部督师大人驾到!”大家一惊,赶快起立,屏息无声。杨嗣昌身穿鱼鳞状软铠帅服,头戴一品武官红缨金盔,腰缠玉带,悬挂宝剑,率随从仪态潇洒地从中军大帐门囗走了出来。胡伏虎手持尚方宝剑,一幕僚手捧督师金印紧跟杨督师。在旁边是一百名亲兵卫士。杨督师在正中的虎皮金交椅上就座。金交椅前置已桌案,尚方宝剑、督师金印令箭等物已摆在桌案上。
杨督师命众将官落座。因为前天突然抓捕了前任督师熊文灿,众将怛颤心惊,不敢吱声。杨督师见状,说道:“诸位,不要担心。熊督师虽被解送京师,但我已为他上了一道辩解奏疏,谅无大碍。此事与诸位无涉。本督师召众位前来,是想会商一下当前的剿贼局势。诸位尽可畅所欲言。”
湖广巡抚方孔炤道:“贼处几省交界山区之中,惯于用马队突袭邻近州县城市。守土官吏防不胜防。中原地区已遍地狼烟。贼大体有十几股之多。并且贼首们互通声气,按资历和实力排了个十大反王。比如张献忠、罗汝才、惠登相、王国宁等贼首都已称王。这帮反贼首实在是无法无天,藐视朝廷和官军,为所欲为。对此等反贼非剿灭不可。”
总兵官陈洪范道:“贼首很多,以张献忠为祸最烈。他在中原地区混迹多年,当过响马贼,也当过官军,轻车熟路。他手下死士很多,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多处官吏和富户已遭其毒手。”
杨督师问道:“这时候,官军到哪里去了,不知道剿贼吗?”
总兵官左良玉道:“禀督师,是因为股贼骑马流窜极快。官军装备落后,骑兵很少。大部官军跑不过贼寇的马蹄子。况且,兵饷拖欠很久很多,士兵不肯用命。”
众将官又议论了很长时间才停。
接着,杨督师宣布决定道:“此次,我带来饷银30万两。先发清各营久饷,再赏酒摆席犒赏三军。又速令襄阳福王府、武昌楚王府、荆州汉王府和常德荣王府四处藩库各自速解15万两白银前来。巡抚知府县令守土有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剿贼有任。请巡抚知府回到各自辖地调度防守。我帐前听用的将官也只有十几位总兵副将参将。我立大本营于襄阳城外,欲遣将带兵进剿贼寇巢穴。各位将官,看谁能立下头功。我必上奏朝廷,杀贼的要受奖,立功的要升职。现今国乱当头,不定严律,令不能行。本督师宣布四斩命令,以即日起执行。有与贼寇勾结者,斩;有望风而弃城者,斩;有纵贼不进剿者,斩;有杀良冒功者,斩。”
最后,杨督师带领胡护卫及众将官检阅三军,发放军饷,赏酒摆席。众将全都感戴,军威士气大振。三军将士齐呼,皇上万岁,万岁,万岁。
翌日,杨督师帐下直属中军副将张琮、前军副将刁明忠率御林军一万人翻山九十里奔袭流寇贺一龙巢穴。正在肆意外出焚掠的流寇贺一龙部疏于防范,仓促应战,结果全线崩溃。是役,明军率先发起攻击,一轮弓箭火枪过后,击毙穿红袍逃跑之贼两人。而后流寇狂奔,明军也狂奔,一口气又奔了四十里,明军阵斩一千七百五十级。杨嗣昌大赏张琮、刁明忠所部将士。
在杨嗣昌的命令下,湖广巡抚方孔炤派遣杨世恩、罗万邦率部进剿罗汝才、惠登相。副将张琮、刁明忠率御林军配合杨世恩等部作战。不料,杨世恩、罗万邦所部官军中了义军埋伏,竟然全军覆没。张琮、刁明忠所部官军被义军追杀,张琮阵亡,刁明忠负伤。杨嗣昌闻报,勃然大怒。鉴于剿贼明军诸将已经生出了惰气,“骄玩无斗志”,又恰逢张献忠、罗汝才、惠登相等部流寇隐匿于郧阳、兴安山中,四出焚掠南漳、谷城、房、竹山、竹溪,所以杨嗣昌开始整肃军纪。他举起了大棒子,鞭笞了刁明忠,并将其部监军佥事殷大白斩首。方孔炤被杨嗣昌参劾逮送京师问罪。
这时军中谋士万元吉向杨阁部进言道:“我军士气方盛,兵马又多,按常理不应有此一败仗。此必是敌人细作打入我军之中,探得此次行军机密所致。我们不可不严防细作捣乱,尤其是襄阳大本营。”杨阁部闻言,点头称是。
万元吉又向杨阁部言道:“听说前军副将刁明忠被大人鞭笞后,郁郁寡欢,整日借酒浇愁,大人何不去劝慰一番。”杨阁部闻言,大呼万元吉乃真人才也,是当今的凤邹啊。
杨嗣昌听从了万元吉建议,认为襄阳为官军大本营,必须加强警备工作。随即他叫左右把严防贼寇细作的几百张告示拿出,全城各处张贴。这份告示内容是讲严防流寇进城捣乱,有报告贼踪者重奖,有知情不告者同罪。一时间,襄阳城各衙门的照壁上、十字街口、茶馆门外、城门囗,已经到处粘贴着这张告示,老百姓正在围观。
杨嗣昌回到大本营中军帐,同几个亲信幕僚研究了襄阳的城防问题,日头已经偏西了。他决定趁着天还不晚,亲自去看一看襄阳城内的市容,看一看是否有许多散兵游勇骚扰百姓,同时也听一听百姓舆论。幕僚们一听说他要微服出巡,纷纷劝阻。有的说恐怕街巷中的秩序不很好,出去多带人暗中护卫则不机密,少带人则不安全。但是杨嗣昌对大家摇头笑笑,回答说:“嗣昌受恩深重,奉命督师剿贼,原应鞠躬尽瘁,岂可害怕劳累。今日一定要亲自看看襄阳城内情形,使自己心中有数。”
他在家人服侍下脱去官服,换上一件临时找来的蓝色半旧圆领湖绉绿绵袍,腰系紫色丝绦,戴一顶七成新元青贡缎折角巾,前边缀着一块长方形轻碧汉玉。这是当时一般读书人和在野缙绅的普通打扮,在襄阳城中像这样打扮的人物很多。杨嗣昌随即带上几名校尉及杨伏虎等十几名卫士。他们悄悄地出了后角门,胡伏虎在前他在后。杨嗣昌和胡伏虎清秀白皙,仪表堂堂,顾盼有神,倒也像两个有身份的人。几名校尉及十几名卫士都作商人打扮,暗藏利刃,远远地在前后保护。
杨嗣昌走过几条街道,还走近西门看了一阵。他看见街道上人来人往,相当热闹。虽然自从他来到后已经在重要街口加派守卫,并有马步兵丁巡逻,但街上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仍很混杂;有一条巷子里住的几乎全是妓女,倚门卖俏,同过往的行人挤眉弄眼;城门盘查不严,几乎是随便任人出进。这一切情形都使杨嗣昌很不满意。他想,襄阳是剿贼根本重地,竟然如此疏忽大意,剿贼安能成事!黄昏时候,杨嗣昌来到了襄阳府衙门前边,看见饭铺、茶馆和酒肆很多,十分热闹,各色人等越发混杂,还有不少散兵游勇和赌痞在这一带鬼混,而衙门的大门口没有守卫,二门口只有两个无精打采的士兵守卫,另外有两个吊儿郎当的衙役拿着水火棍。杨见襄阳防守如此忪懈,大吃一惊。回营后,他立即下令全城加强防守,夜晚全城戒严。闲杂人等一律不准走动,违者格杀勿论。
杨嗣昌又亲自去看望受罚的刁明忠,并好言劝慰一番。杨亲上奏折一道,专门报告刁明忠的英勇事迹和战绩。不久,前军副将刁明忠升任总兵职衔。只是,督师行辕大营中军副将一职尚属空缺。杨想到了此时已是挂副将衔的600亲兵统领胡伏虎。亲兵都是从各营中抽调而来的精兵,武功扎实。亲兵待遇如同锦衣卫,兵饷是普通兵士的二倍,各种供应是优先保证。亲兵个个披坚执锐,龙腾虎跃。每30名亲兵设1名小队长。小队长都是常德武陵县出来的小老乡,个个忠诚可靠。每5个小队设1名大队长。大队长经过了杨督师亲自挑选考察,个个身怀绝技,武艺高强,忠心报国。这4个大队的总首领就是亲兵统领胡伏虎。亲兵队伍在胡的统领下,屡建奇功,杨很赞赏。
现在,杨决定提拔胡为大营中军副将兼亲兵统领。胡除了统领那600亲兵外,要指挥中军那精锐的二千骑兵,并直辖一个300人的火器营。同时,杨决定提拔谋士万元吉为大营中军监军,官升三级。胡和万俩人感动的都要流泪了,知道身上责任重大,加紧操练中军队伍。一时间,中军军威最盛,勇冠三军。
崇祯十二年十一月,匪号“兴世王”的王国宁率众千人前来投降,杨嗣昌于襄阳受降,将其妻子安置于樊城。杨嗣昌上任以后,连败张献忠等起义军,官军一时声势大振。张献忠在兴安又被左良玉打得鼻青脸肿。在川陕交界的兴安、平利一带左良玉官军与张献忠遭遇。农民军受挫严重,张献忠妻妾被捕,16位农民军首要人物被害。为了进一步笼络官军将士人心,杨嗣昌上表保奏左良玉为平贼将军。崇祯十三年(1640年)初,督师杨嗣昌荐左良玉有“大将之才,兵亦可用”,拜为“平贼”将军。可以说左总兵对此应该是心怀感激的。杨嗣昌虽拜左良玉为“平贼”将军,但总觉得此人傲不可用。除明里督促约束左良玉外,又暗许陕西总兵贺人龙不久可取代左良玉的“平贼”将军职衔。张献忠在兴安被左良玉打得鼻青脸肿后,再次要求投降。杨嗣昌好歹明白了一回,不许,但招降了其党羽“托天王”常国安、“金驰鹏”刘希原。
张献忠在湖北无法立足,败走四川,“平贼”将军、总兵官左良玉率部尾随追击。这时杨嗣昌忽然下令左良玉停止追击即刻回兵。左将军竟然不听命令。崇祯十三年二月七日,左良玉所部合同陕西总兵贺人龙、副将李国奇二部于玛瑙山夹击张献忠,大获全胜。玛瑙山一战,官军阵斩贼寇三千六百二十级,其中包括贼首“扫地王”曹威,贼兵坠崖死者无数,“十反王”杨友贤投降。玛瑙山一战,贺人龙战功实际大于左良玉。只是因为左良玉比贺人龙官大,杨督师的报捷奏折一不小心把左列在了贺前面。左成了第一功臣,贺反倒成了第二。如此一来,屡屡不听杨督师帅令的左良玉,不但“平贼”将军官位稳稳地保住了,还得到朝廷的大量赏赐。
当月,崇祯皇帝念及杨嗣昌出师劳苦发饷银一万两劳军,另赐其本人斗牛衣、良马、金鞍各二套。颁赐使者尚未出京城,玛瑙山大捷的捷报便飞骑进京,龙颜大悦,再赐五万两白银,杨嗣昌叙功加太子少保衔。之后是明军一连串的胜利,最终的结果是,张献忠入川,罗汝才、小秦王东奔,一分为二。但在连战连捷的同时,明军的情况其实也并不乐观。北京兵、陕西兵、湖北兵皆因久居山谷堵截流寇,时值盛夏酷暑毒瘴熏灼,夜间逃亡的很多。明面上已经反了的流寇或降或死或散或亡。可又是大旱,又是颗粒无收,又是赤地千里,自然也就“人相食”,群盗蜂起遍地狼烟。大明帝国的臣民在饥饿的威胁和吏胥的追逼下,为残存的起义力量李自成、张献忠之辈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兵员储备。
阁部杨嗣昌督师襄阳一年时间小有成就——起义军著名首领混世王、小秦王相继投降。但杨的大错业也已埋下伏笔——罗汝才、张献忠再度入川并合兵攻陷四川荣昌、永川、泸州。此次流寇入川,明军剿匪诸将竟然无一敢于迎击,杨嗣昌尽自屡下严令也毫无效果。无奈之下他移师重庆亲自督剿,又是故技重施,只不过较之早先稍微高明了那么一点——下令宽赦罗汝才并且如其投降则授予官位,剿匪只针对张献忠,有擒斩张献忠者赏万金、封侯爵(这应该是请旨了的,他本人没有这个权力)。第二天,杨督师惊讶地发现重庆的大街小巷官衙乡野都贴满了张献忠的告示,“有斩督师献者,赉白金三钱”,杨嗣昌大怒,急令各部官军进剿。但是,左良玉拒不执行命令,贺人龙也推三阻四。
贺总兵不听话是有原因的:开始时,杨督师上表封左良玉为平贼将军后左总兵开始摆架子不听话了,杨督师便希望提拔贺人龙以压制、平衡左良玉,可能也把这个意思跟贺总兵透了风,但左良玉玛瑙山大破流寇后压左提贺的计划自然也就吹了。这样一来白白被吊起老高胃口的贺总兵自然不爽了,便把杨督师的话原封不动地端给了左总兵,俩人通了个气儿。结果就是杨嗣昌被毫无悬念地晾了起来,谁也指挥不动了。左良玉对杨嗣昌怀恨在心,在以后的川陕之战中,杨嗣昌命令左良玉堵截农民军,左良玉袖手旁观。杨嗣昌九檄左良玉,左良玉仍置之不理。杨嗣昌调派贺人龙,亦三檄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