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多尔衮突然在喀喇河屯死去,顺治皇帝得以毫无障碍地宣布亲政,接管了本来就属于他的至高无上的治国理政权力。当多尔衮正不可一世的时候,汤若望曾提醒顺治要注意“他的皇叔底专权跋扈”,并且曾预言“他的皇叔将早死”。多尔衮猝死后,顺治皇帝在一次王公大臣的会议上很感激地说起汤若望的这个提醒。当多尔衮死亡和阿济格父子被擒获时,福临对多尔衮兄弟擅权本是积怨在胸,但他没有喜形于色,仍诏令天下臣民易服举丧。顺治帝亲率诸王、大臣迎柩车于德胜门外,阿济格与其子劳亲被软禁。柩车至京,他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易缟服迎于东直门五里外,跪奠三爵,大恸。这已显示出他的政治手腕,非同寻常。
二十日,下诏颂扬多尔衮谦让之德,及平定中原之功,而且“中外丧仪,合依帝礼”。二十五日,又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其元妃为“义皇后”,并把他们的牌位供在太庙。义皇帝的庙号是“成宗”。这样的作法对笼络并分化多尔衮的死党,稳定军政大局,彻底铲除叛王阿济格势力是大有好处的。就在颂扬多尔衮至德丰功的第二天,命大学士刚林(其实也是多尔衮死党)等将摄政王府所有信符,收贮内库,又令吏部侍郎索洪等取赏功册收进大内。
十二月二十六日,议政王大臣会议阿济格罪,将其幽禁,其子劳亲被革去王爵,降为贝子。有几个多尔衮狩猎的随行王公却受到未说明原因的封赏,如封多尼为和硕信亲王、封满达海为和硕巽亲王、封瓦克达为多罗谦郡王。顺治皇帝福临今年十四岁,而坐殿上指挥诸将,傍若无人。福临的措置有条不紊,机敏果敢,富有谋略。绝不是平庸无识之辈,更不是好色倦政之徒。他亲理政务,十分自信,有智慧,也有胆量。后头肯定有高人指点。这背后高人就是皇太后和大学士范文程。
皇太后最看不得摄政王宠爱的朝鲜李妃温柔贤慧得人心,还怀个儿子跟她争天下。皇太后假装好意把李妃按到皇宫中来住,却不准李妃之妹同来。头半个月,宫女侍侯李妃还好。后来,就没人理李妃了。李妃经常饿的发慌,不久就流产了,是个男婴。李妃生不如死,跟个疯人似的。
皇太后打听到李妃之妹跟胡统虞学士之长子有婚约,就逼胡家退婚,要李妃之妹回朝鲜。胡觐征不愿退婚,死活不去摄政王府。无奈,胡学士亲到摄政王府替儿子要回了订情信物龙泉宝剑。李妃之妹受不了这个耻辱,上吊自杀了。胡觐征受此打击,绝意仕途,在家闭门不出。胡统虞见朝中和家中变故不断,只能以泪洗面,无可奈何。
顺治八年二月,亲政的顺治皇帝给其母上昭圣慈寿皇太后尊号。多尔衮原来的亲信一看形势有所变化,有些就投到济尔哈朗的门下。苏克萨哈、詹岱、穆齐伦首告摄政王多尔衮逆节皆实,应籍其家诛杀其党羽。此时,原多尔衮与多铎分别统辖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已成无头大雁,阿济格又成了阶下囚。济尔哈朗等人认为时机已成熟,于顺治八年二月上疏,指控多尔衮“显有悖逆之心。臣等从前俱畏威吞声,不敢出言。是以此等情形未曾人告。今谨冒死奏闻,伏愿皇上速加乾断。”
在济尔哈朗等人的奏折中,为多尔衮拟了下述主要罪名。一、顺治帝即位时,诸王立下誓言,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联合摄政。但多尔衮“背誓肆行,妄自尊大”,剥夺了济尔哈朗摄政的权力,反立自己的同母兄弟为“辅政叔王”。二、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侍从,与皇帝无异,所盖王府形同皇宫,并私用皇帝御用八补黄袍、大东珠数珠及黑貂褂等殉葬。三、散布皇太极称帝是违背太祖本意而系夺位的流言。四、逼死肃亲王豪格,迎纳豪格之妃。
追罪多尔衮是顺治帝亲政后处理的第一件大事。他所采取的措施与他对多尔衮的敌视态度直接相关。他本来就痛恨多尔衮的独断专行,见奏折中提到逼死豪格一事就更为恼火。豪格是皇帝的大哥,又是开国元勋,只因反对多尔衮就被罗织罪名整死,这在顺治帝看来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因此,他不顾一个月前曾亲自为多尔衮追封过“义皇帝”的尊称,断然下令将多尔衮“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人宫”
顺治皇帝追罪摄政王多尔衮,不及削其尊号及其母妻追封,撤庙享,还毁墓掘尸。闰二月幽禁阿济格于别室,籍其家。定阿附多尔衮诸臣罪,刚林、祁充格俱获罪。刚林、祁充格以谄附睿王妄改《太祖实录》删去大福晋阿巴亥等事,被处以死刑。多尔衮死后两个月,突然从荣誉的顶峰跌落下来,完全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但是,多尔衮对于清皇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绝不是政治对手们的几条欲加之罪所能掩盖的。有很多大臣上疏,称颂多尔衮的功勋,几乎句句在理,但都被顺治皇帝和济尔哈朗骂了个狗血沐头,有的还被流放宁古塔充军。以后,朝内外众臣不敢再言多尔衮的功绩。
范文程亦系同改之人,刑部拟议革职,解任,籍没其家,诸王大臣覆议,拟令其革职折赎留任。顺治帝批示:“范文程曾效力太宗朝,在盛京时,又不曾预贝子硕讬之罪,后知睿王所行悖逆,托疾家居,众亦共知。睿王取去刚林时,以范文程不合其意,故不取去。范文程著革职,本身折赎,仍留原任。前所行情罪已结,今后于委任职掌,当矢忠报效。”不久,范文程即官复原职。阿济格在幽禁期间,不仅没有一丝收敛,反而益加狂暴无礼,在监房内私藏大刀,暗掘地道,声称要放火烧毁监房。本年十月十六日,诸王以阿济格悖乱已极,留之恐贻后患,应立即处死。奏入,顺治帝令其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