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55600000874

第874章 《泉坡集》——王英

王英,字时彦,号泉坡,江西省金溪县兴贤坊人,明代诗人,书法家,明朝宿儒,官至礼部尚书。诗文创作有成就,文风典雅,密切谨严,尤以七言律为佳,著有《泉坡集》,流传甚少,诗作收入《石仓历代诗选》、《江西诗征》、《明诗初集》、《明诗综》等诗集中。

王英,历仕四朝,政治上作为不大,但他才华出众,在翰林40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文者不绝。书法造诣高深,其书法劲丽,飞动圆转,有怀素之风。皇帝特赐金钏束手,以免应接不暇,只有皇帝需要书写时,才开金钏。他禀性耿直,好规人过,宰辅杨荣、杨士奇、杨溥均与他不合,因而王英也未得重用,其子王裕累官至四川按察使。

王英丧父后,曾隆亲自教他念书,此时家道中落,加之赋役繁重,有人劝曾隆把家藏书籍和田园全卖掉,曾隆气愤地说:“王家世代产业,是要留给子孙,怎么能为了一己之利而卖掉呢?”于是卖了首饰和部分衣服以资家用。一个妇人自己亲自挑水舂米,王英也帮着捡柴火给家里做饭,生活非常艰苦,过了几年,王英到县学读书,并在母亲教诲下,刻苦学习。

蒙古犯边,朱棣亲征,王英扈从,至阔栾儿海,五月凯旋,大军走出威虏镇李陵城已经有四十里,朱棣召见王英:“听说李陵城有石碑,你去查一下。”当时城中被蒙古军队杀掠烧毁一空,只见北门有石露出尺余,掘土拭磨观之,题额“李陵台驿令谢君德政之碑”,其文略可读,碑的反面刻有达鲁花赤等官姓名。次日王英备奏此事,朱棣说:“这碑既然刻有蒙古人姓名,他日蒙古人见了,一定认为这是他们的地盘。你应该再去,把石碑打碎,用火煅烧,沉到河里,省去争端。”王英遵旨而往,复命后,朱棣大喜:“王秀才是二十八人读书者,我要重重用你,你要尽力,不要惮怕劳苦。”朱棣又问:“我率大军征讨蒙古,你可以分析一下形势。”王英说:“蒙古犯边,罪在不赦,但听到皇上亲征,一定远逃漠北,我愿陛下不要入险穷追。”朱棣笑道:“我为天下国家计,秀才的话,是不要我穷兵黩武呀。”又说:“但凡军中一切动静或谣言之类,你有所闻,即来密奏。”朱棣又谕太监孟骥:“秀才有事,即让入见,不要阻拦。”

朱棣驻扎安平镇,一些立功官军因有过失而没有口粮分配,相聚悲泣:“我们粮尽,一定会死在路上呀。”王英替他们说情:“这些都是壮士,愿陛下宽恕他们的过失,惠予恩赐,以后他们一定会效死力。”朱棣大悦,即命兵部尚书李庆,不仅发放口粮,还每人配发一头驴用来装衣甲。宣宗即位,召王英入便殿说:“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沈、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有解缙、胡广,俱有重名。你要讲经史、陈道义,以启发我心,不要只让前人独专这种美差。”赐宫内酒及钞千缗,命入内阁参预中秘。王英上奏,请求分一半俸禄养母于家,获得皇帝准许。

然而,曾隆把直接从地方财政获得的这部分俸禄,还有王英每次寄回的赏赐,悉数散给亲戚,从不自用。王英参与修撰的太宗、仁宗两朝《实录》完成,获赐白金、彩币、袭衣,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又获赐金相琥珀麒麟带。曾隆病故,享年七十七岁,皇帝破例命礼部赐祭、工部造坟,遣中官阮童护送王英奔丧。

夺哀还朝,宠遇日隆,不时召对,王英年迈,几次奏请退休,皇帝都不许。七十岁时,又上章要求退休,吏部认为王英精力未衰,因此皇帝还是不允。长子山东按察副使王裕犯事下狱,王英上疏给自己请罪,皇帝宽宥不问,皇帝特旨升王英为南京礼部尚书。在南京任职二年,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讣闻,皇帝悼惜,赐谥文安,命礼部赐祭、工部造坟。

诗文创作有成就,文风典雅,密切谨严,尤以七言律为佳,著有《泉坡集》,流传甚少,诗作收入《石仓历代诗选》、《江西诗征》、《明诗初集》、《明诗综》等诗集中。

同类推荐
  • 背水行歌

    背水行歌

    大虞九十七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李牧之横扫安西道;唐东川灭倭邪马台;黄眉公把酒小昆山。孙瀚海,孙瀚海……,孙超孙瀚海,大虞九十七年萧山县县试案首孙超……,折柳者,绣衣卫,射雕者,等待孙超的岂止是科举、武道,更多的是背水而行。
  • 夕阳辉映的拜占庭文明

    夕阳辉映的拜占庭文明

    本书介绍了拜占庭文明的源起,拜占庭帝国的兴亡,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宗教、文化艺术和自然科学,以及与希腊文明的关系,让读者能系统地清晰地了解拜占庭文明。
  •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一书,是作家冉云飞有关巴蜀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书中主要以明末清初红苕入川为开端,试以时间为线索,将看似微渺的个体事件一以贯之,见微知著,倾力于揭示近代文明与蜀地之间的冲撞,并进一步以蜀地为缩影,反映中国的特殊历史境况。本书叙事虽平实,情感却激荡;虽力图掩饰内心之扼腕叹息,却时刻流露出作者历久弥深的乡情,以及对时代之“不得已”的种种挣扎。作者对故乡沦陷实质力透纸背的见地,异于文人单纯慨叹工业文明冷却农耕文明的质朴乡情,而更多着墨于地情国情,氤氲历史气息,落墨之处,尽显对家国历史的反思。
  • 中国古代情报史论稿

    中国古代情报史论稿

    《中国古代情报史论稿》,本书《中国古代情报史论稿》主要收录储道立先生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工作所撰文稿,既研究思想理论,又关注人物事件,是一部完整而成熟的情报史专著。
  • 温故(之五)

    温故(之五)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赐,也不是什么神做的手脚,而是源自人类将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那个重要特征——记忆。历史的投影有过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渺然足迹,所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时间之流,不舍昼夜,不仅把已经发生的,而且终将把正在发生的以及行将发生的一切,都裹挟而去,统统融入历史的投影。最早意识到这投影价值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历史既是人类活动的归宿,更是面向未来的智慧之源。谈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英国作家奥威尔的表述则更加直截了当,他说: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现在。
热门推荐
  • 恶魔公主的专属微笑

    恶魔公主的专属微笑

    她是谜一样的女孩,是世界排行第一的千菱集团的千金,是至尊,是舞坛界的天才舞蹈家。这个拥有多重身份的女孩,被逼回国,转入贵族学院,不小心与校园的冰山王子杠上了,两个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对抗,感情也渐渐纠缠不清。矮油,爱情道路好坎坷。
  • 暴富游戏

    暴富游戏

    从小穷到现在的吴志气,深信一句真理:唯有暴富,方能解一切忧愁。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 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 今夜酒冷

    今夜酒冷

    本来我的嘴巴是最紧的。我老板钱总正是看中了我这张嘴,才聘我为他开车,每月五千,比起同我一批拿到大车驾照的方建波来整整高出两千。不过,方建波钻进的是米篓,财政供养,旱涝保收,何况方局长就是他三叔。我跳进的是糠篓,虽然眼前比他多拿两千,但毕竟是民企,哪阵儿吃肥肉,哪阵儿喝汤脚子,不好说。所以有一次,两家老大在滇王大酒店的包间喝酒谈事,不要外人在场,我和建波两个抬轿子的自然碰在一起。方建波刚开始很牛逼,明明矮我一个头,却硬是跳起来拍着我的脖颈子说:大嘴,可以呀,傍上大款了。平时大家都叫我牛结子,也就是牛结巴的意思。
  • 云凝露

    云凝露

    她,冰肌玉骨,风华绝代。她不涉凡尘,却无奈狂蜂浪蝶向她涌来。他,雅人深致,傲然唯我。他远离俗世,却甘愿为她踏入红尘。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今生的相互一瞥,已注定生生世世的纠缠。*片段*他说:“今生只要有你,我已无憾”。她说:“你若无憾,我为你洗手羹汤又如何”。相顾一笑,两人之间已不需要其他言语。
  • 砚田笔耕记:田本相回忆录

    砚田笔耕记:田本相回忆录

    本书为“东方学人自述”丛书之一种,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先生个人回忆录。全书在表层的个人经历书写中,写出对人生、对祖国、尤其是对学术、对戏剧的情思以及不懈的追索和探求。作者的学术经历和治学经验,对读者有较强的启迪作用。
  • 江湖游:繁星如歌

    江湖游:繁星如歌

    手腕受伤,退出舞台,只做一个悠闲玩家……白:“真的不打算回来了?”曲晓涵乐了:“好啊,那到时候可别被我吓到哦!”
  • 老公,别装啦

    老公,别装啦

    热带丛林里的逃亡!天色越来越晚,蓝色的雾气渐渐在眼前成型。茂密的丛林里地形很复杂,地上铺满了厚厚一层的树叶,每踏一步就会有松脆干枯的树枝在脚下碎裂……有时,惊起一两只飞鸟,一两只飞虫,甚至是一两只从眼前闯过的蜘蛛,都会让人的神经在瞬间绷紧到极致。过分的寂静和突如其来的响声都会让人警惕,用八个字形容此刻现在的状态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点儿都不为过。……
  • 御情何舒

    御情何舒

    富有典雅气息的双开大门被推开,映入眼帘的是极其气派的洛家宴客大厅。明亮的灯光与光洁的地板相映,名酒的醇香与脂粉的浓香交缠,西装革履的绅士与淡妆浓抹的名媛相谈甚欢。灯光璀璨,这是星光镜也无法拍摄出来的富丽堂皇。何舒穿着一袭白色的拖地长裙,简约而又素雅,缓缓走进这个大厅。在从容优雅的笑容的掩盖之下,她的心在疯狂地跳动。她仿佛无法呼吸了。鼎食膏粱,美酒如水流淌。男来女往,多少记在心上……
  • 话题中国文学史

    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悠悠三千年演变发展的历程,早已汇集成一条起伏蜿蜒、波澜宏阔的漫长河流;而它各体兼备,于世间万物众象无不包纳涵盖、尽收之笔端眼底的复杂构建,也显示出一种气象恢弘、异常绚丽丰繁的巨大空间容量。所以,力图描述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与承传生新、消长盛衰的进化现象,探究那凸显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潜注贯通的艺术特质,以给出较切实恰当的审美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评判,由之认定它在寻觅、确立民族—国家的灵魂或自我精神面貌上的标志性意义,换言之,即尝试着为文学编写撰作总结性的“史”的工作也相应而生———这同样可谓是渊源久长且古老,因为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历史情结、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一个拥载了悠远史学传统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