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55600000888

第888章 击破瓦剌——王骥[ji]

王骥,字尚德,保定府束鹿人,明代名将。刚毅有胆,晓畅戎略,登进士第,授兵科给事中,宣宗时累迁至兵部尚书。与蒋贵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击破扰边的瓦剌军,迫使朵儿只伯远逃。王骥总督军务,三次征讨麓川,因功封靖远伯,与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成为明代因功封爵的三位文官。其后被弹劾以劳师费财,赖权宦王振庇护才得免罪,后率军平定湖广等地的苗人叛乱,获赐世券。因参与“夺门之变”,获授兵部尚书,并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数月后,请老告退,王骥去世,年八十三。

王骥,身高体壮,精于骑射,刚毅有胆,通晓军事,十三岁时入县学为诸生,进士,授职兵科给事中。不久后出使山西,上奏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石,当时应天府缺府丞,事务紧急而且繁杂,王骥受命署理,立即就完成,又署理行在都察院事务,他在任上持正不挠,后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获召入京,任顺天府尹,治理有方,得到仁宗赐诏嘉奖。

王骥奉诏议论边防事务,但过了五天他还没上奏,英宗大怒,将王骥和兵部右侍郎邝埜逮入监狱,不久王骥获释。当时,阿台、朵儿只伯多次侵犯甘州和凉州,边将屡次失利,兵部侍郎柴车、徐晞、都御史曹翼相继经理边防事务,也没能制住他们。英宗命王骥前往,允许他相机行事,王骥疾驱到军中,大会诸将,问以前追敌到鱼儿海子时,先后退而导致军队失败的是谁。他们都说是都指挥安敬。王骥来之前即已承英宗密旨诛杀安敬,这时他将安敬绑到辕门外斩首,并宣读敕书,责备都督蒋贵,诸将都害怕得发抖。王骥大阅将士,分兵划定守区,让他们各自防御,于是边境安然,检阅甘、凉的部队,淘汰了三分之一。制定轮番法,使士兵得到休息,也省下了一些粮食供应。

不久,阿台又入侵。英宗任命任礼为平羌将军,蒋贵、赵安为副,王骥督军。王骥与诸将一同出塞,以蒋贵为前锋,而他自己与任礼率大军随后前进,与蒋贵相约说:“不胜不见。”蒋贵在石城进攻敌军,敌军逃至兀鲁乃,蒋贵率轻骑二千五百人从镇夷出发,抄近道兼程前进,三昼夜后追上了敌人,擒获敌军左丞脱欢,斩首三百余级,缴获金印和银印各一枚,骆驼马匹和兵甲以千计。王骥与任礼从梧桐林到达亦集乃,擒获敌军枢密、同知、佥院等官员十五人、万户二人,降服了他们的部落,穷进到黑泉,而赵安等人从昌宁出发,到刁力沟,也擒获了敌军右丞、达鲁花赤等三十人。他们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迫使朵儿只伯远逃。论功王骥兼任大理寺卿,支给二职俸禄,不久他被召回,管理兵部事务。

正统时期,麓川宣慰使思任发反叛,多次击败官军,黔国公沐晟讨伐不利,于途中病逝,由其弟沐昂接替,沐昂提出攻取策略上奏,请调兵十二万人。当时权宦王振专权,喜好功名,认为王骥可以嘱托,便想大举兴兵,而王骥也想出力。英宗任蒋贵为平蛮将军,李安、刘聚为副,而由王骥总督军务,大发东南各道的军队十五万去讨伐思任发。刑部侍郎何文渊、翰林侍讲刘球先后上疏劝谏,英宗不采纳。临行时,英宗赐给王骥、蒋贵金兜鍪、细铠、蟒绣绯衣、红弓矢。王骥请英宗允许他相机行事,王骥乘驿车来到云南,部署诸将,派参将冉保由东路指向孟定,大军由中路到腾冲,分道夹击。

王骥和蒋贵以二万人奔到上江,包围其营寨,五天没能攻下,正好有大风,便纵火焚烧栏栅,攻下了该寨,斩首五万余级。又从夹象石进军,渡过下江,打通高黎贡山之路,叛军登高据险,构筑七座堡垒互相应援。王骥派参将宫聚、副将刘聚分左右翼攀岭而上,而他自率中军奋勇攻击,叛军大溃,官军乘胜到达马鞍山。

一月后,王骥抵达叛军巢穴,山很陡很险,周围还挖有深沟,东南临江,悬崖陡峭无法攀登,王骥派前军侦察叛军动静,击败了他们的伏兵。叛军另从间道出来,立栅在马鞍山下,出大军之后,王骥告诫军中不要动,而令都指挥方瑛以六千人突击叛军营寨,斩首数百级,又引诱击败了他们的象阵。正好东路军冉保等人已联合木邦、车里、大侯等处土军,攻破乌休弄、戛邦等寨,另派别将守卫西峨渡,防止贼人逃跑,与大军约定日期会合。王骥便督率诸将环攻叛军七个寨门,堆上木材焚烧,狂风大作,叛军被烧死无数,溺江而死的有数万人。思任发带着两个儿子逃到孟养,官军缴获他的虎符、金牌、宣慰司印以及被他抢去的腾冲等卫所的印章三十多枚,王骥铲平他的巢穴,留兵驻守而还。

王骥派偏师讨伐维摩土司韦郎罗,韦郎罗逃到安南,官军俘获他的妻儿,王骥传檄到安南,安南将韦郎罗绑住献来。王骥回师,英宗派户部侍郎王质带着羊肉和酒迎接慰劳,在奉天门赐宴招待,文武群臣都列坐陪宴,时人以此为王骥之荣。英宗论功行赏,封王骥为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靖远伯,岁禄一千二百石,世袭指挥同知,赐给貂蝉冠玉带。

思任发逃到缅甸后,他的儿子思机发率领余众住在居蓝,请求入朝谢罪,朝臣建议趁机招抚,王振不同意。王骥总督云南军务,率参将冉保、毛福寿前往,他们还没到而思机发已派他的弟弟招赛来入贡,缅甸也上奏说抓住了思任发,要挟明朝割让麓川,朝廷不接受招赛的朝贡,并敕令王骥图取缅甸,王骥便请增派部队。王骥当初传檄缅甸,要他们送来思任发,缅甸表面上装作听命的样子,却阴持两端,大军逼近缅甸,缅甸人用楼船载着思任发来窥伺官军,而暗中用别的船把思任发运回去。王骥知道缅甸人把木邦河水视为与他们是唇齿相依的利害关系,并担心思机发因为他们献出他的父亲而仇视他们,所以终不肯献出思任发。王骥于是奔到居蓝,攻破思机发的巢穴,获得他的妻儿和部落,而唯独思机发逃跑。

王骥被召回,加禄米三百石,英宗命他与都御史陈镒巡视延绥、宁夏、甘肃等边塞。当初,宁夏守边的部队,半年一换,后来边事紧张,三年才换。军士日久疲惫,又增选军属来防备,有的一家有五六人在边防,军用物资供应因此而陷入困境。王骥请每年调换一次,应来更代的十月份到达,而被替代的留到次年正月再送回去,这样边备充足而军队也不会疲劳,英宗觉得他的建议很好,把它推行到各个边防。

英宗命王骥总督军务,宫聚为平蛮将军,率师十五万前往,第二年造船渡过金沙江,叛军在西岸立栏栅拒守。官军联船搭成浮桥渡过去,攻拔叛军栏栅,进而攻破鬼哭山,连拔十余寨,叛军坠崖溺死的有无数人,而思机发还是逃掉,找不到他。那时,官军越过孟养,到达孟海,该地在金沙江之西,离麓川有一千里,自古以来官军从没到过,叛军见到官军非常害怕。而官军远途跋涉,王骥担心粮饷不继,急于想引兵退回。当时思机发虽然躲藏起来,而思任发的少子思陆又拥众占据孟养,王骥推测贼人终不可灭,便与思陆定立条约,立石表,在金沙江上发誓说:“石烂江枯,你才能渡过来。”于是班师。

王骥共三征麓川,终抓不到思机发,议论者指责王骥等人劳师费财,以西南一隅而骚动天下,而会川卫训导詹英上疏弹劾他,大略说:“王骥等人大量役使民夫,抬着彩色的丝织品,散给各个土司以邀取厚利。他擅用腐刑,诈称是进献给陛下做宦官,实际上是充作私人使用。部队行进又没有秩序,十五万人一天同时出发,互相践踏。每名军士背六斗米,在山谷中跋涉,许多人自缢而死。

到达金沙江后,又彷徨不敢渡,渡过之后又不敢攻,后来进攻了,又丧失了都指挥路宣、翟亨等人。等敌人撤走后,却抓渔夫做俘虏,把占领之地分给木邦和缅甸,掩盖败绩以为功劳,这与李宓之败有什么区别?而当时杨国忠就是以捷报报告朝廷的。”奏章交到法司,王振从中庇护,王骥得以不被问罪。

土木之变发生,英宗被俘,群臣弹劾王振以及王骥,朝廷因为王骥正在军中,且还要倚仗他讨平苗人,便放过不问。朝廷命王骥佩平蛮将军印,充任总兵官,负责镇压事宜,由侍郎侯琎总督军务,后来苗人势力更盛,部众达十余万。平越被围半年,巡按御史黄镐死守,粮尽便挖草根来吃,而王骥屯兵在辰州和沅州并未进军。黄镐起草奏疏放在竹筒中,找人从间道出来,报告朝廷,代宗改命保定伯梁珤为平蛮将军,增兵二万人,侯璡从云南督军前进,急战,大破叛军,解除各城之围,而王骥也俘获了铲平王虫富等人献给朝廷。

王骥回师后,代宗命他总督南京机务,南京的部队素来偷闲懒惰,王骥到任后,把自己治军的办法教给他们,兵部尚书于谦不器重他,但朝廷因王骥是旧臣而宠礼他。王骥请求代宗授予世券,获准允,代宗命王骥守备南宫,以监视居住于此的太上皇朱祁镇。代宗亲赐王骥敕书,让他解职养老,定期朝见,王骥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仍照样跃马吃肉,盛情于声妓之中。

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迎立朱祁镇复位,据传王骥参与了这一密谋,不但自己亲自披甲上马,还将儿孙都带在了身边。事后给王骥的赏赐稍迟,他上书陈说道:“臣的儿子王祥进入南城,被诸将所挤,摔到地上差点死去,现在论功没有他的份,臣怀疑有人把他压了下来。”英宗便任命王祥为指挥佥事,仍任王骥为兵部尚书,管理兵部事务,加勋阶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其余如旧。

几个月之后,王骥请老告退,后来在家中病逝,终年八十三岁,英宗闻讯后,为其辍朝一日,按旧例赐葬祭,追封靖远侯,谥号忠毅。在明代顾其言的《皇明百将列传评林》及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中,王骥均位列其中。

同类推荐
  • 大晋太宰

    大晋太宰

    留下羊车望幸典故的晋武帝司马炎撒手人寰,司马衷登上帝位。诸侯王蠢蠢欲动、门阀世家筑起壁垒,内附胡人待机而动。此时、四帝共治的罗马,君士坦丁大帝蓄势待发。此时、南亚大陆上,笈多王朝庇护的婆罗门教扭转颓势,重新占据主流。此时、萨珊王朝将要开启波斯第二帝国的黄金之世。此时、司马季还在躲避过分热情的燕王府侍女……他强任他强,老子诸侯王。
  • 三国之盖世雄兵

    三国之盖世雄兵

    穿越成为魏延长子魏昌,来到群雄退场,人才凋零的三国后期。身负系统,智斗孔明司马,江东陆郎、姜维邓艾不过尔尔!且看主角如何从已然稳固的天下大势中谋取一线生机!
  • 风月天唐

    风月天唐

    两坛男儿烈酒,丰塑乱世铁骨柔情;三分历史笔墨,书尽别样世事沧桑;QQ群:179648838新书《江山权色》,新笔名:倦孤心,已发布。在创世中文网,以及qq阅读app都可以搜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 清:矛盾重重的王朝

    清:矛盾重重的王朝

    清朝的历史,黑暗与光明,专制与开拓,偏狭与雄壮,相依相存,是最让人迷惘、最令人感觉时空混乱的历史。纵观近三百年的清王朝,清朝上层统治者,长驱入关,四向开疆,革弊鼎新,精心运筹;屠杀百姓,施行苛政,吏治腐败,故步自封。特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他们构造的“多民族共同体”宏大疆域格局,独辟蹊径的“汉化”设计,雄才大略的“大一统”功绩,无比清晰的政治统治术……在千万平方公里的境域内,成功建立独特的政治新秩序。他们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鲜血和叹息,也有史诗般辉煌的荣耀和新思维!
  • 透过细节看清朝

    透过细节看清朝

    本书力图穿越时空,仔细搜寻历史长河中的种种草蛇灰线、蛛丝马迹,从而透过历史细节,看清清朝的真正面目,为读者揭开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秘密。历史是有前因后果的,而且这种因果仿佛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一个伏笔,对于后来的历史,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热门推荐
  • 在没有名字的游戏里打怪升级

    在没有名字的游戏里打怪升级

    意外的来到了游戏世界,成为新人小白?没关系,他有兄弟陪着他打怪升级。获得神器?没有办法,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发现此游戏尚未命名?这不就是等着他来起名的吗。再后来发现自己进入游戏并非意外?那他就要好好的研究一下了……悄悄地说:有兄弟,有美女,有逆袭,你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有。没有算了,当我没说
  • 陆海

    陆海

    从北山到南山,青春献祭万里千年的八百里秦川!
  • 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为什么有人会持刀闯进幼儿园砍杀儿童?为什么有人会为盗取一枚戒指切下别人的手指?为什么纳粹科学家会在俘虏身上做活体实验?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对“恶”进行的系统思考,他借助科学家擅长的调查、实验和分析,以“共情腐蚀”取代了“恶”:某个人作恶时,他的共情遭到了腐蚀,共情水平较常人要低很多。但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共情水平不会导致极端恶行发生,虽然人们常常会不顾他人的内心感受。这一替换看似简单,却能帮助我们摆脱价值偏见,给出预防恶行发生的思路。本书也许会改变你思考“恶”的方式,甚至会改变你对待“恶”的态度。
  • 杀神成神

    杀神成神

    陈希不幸运的穿越了,成了一个纨绔弟子。此后他遭遇强逼婚、被绑架、遇邪道、受众讥、失爱人、入虎狼种种磨难。从衣食无忧到被人追杀,从修行天才到众叛亲离的辛苦坎坷的历程。
  • 莫道年少不深情

    莫道年少不深情

    在大学毕业舞会上,李郁先后邂逅了钻石男洛涵和儿时暗恋的对象仲定扬,前者对她青睐有加,后者性格大变,并且已是李郁闺蜜廖静宜的男友。仲定扬向李郁解释七年前失约的真相并表白,李郁却已无法接受。仲定扬遂假意与廖静复合以接近李郁。决意忘记过去的李郁心动于洛涵的温柔内敛,在好友的鼓励下主动表白。两人迅速坠入爱河,但洛涵不时流露的自卑和缺乏安全感让李郁困惑不解,欲探究真相的她打开了洛涵埋起的饼干盒,没想到让洛涵惊怒失控,更令两人的恋情莫名而终。仲定扬趁机陪伴李郁左右开解之,让两人的感情又陷入暧昧之中……
  • 苍天有泪之无语问苍天

    苍天有泪之无语问苍天

    在一夕之间,雨凤和雨鹃这对绝色的姐妹,竟尝尽人间最大的悲剧!展家二少爷的一把火,烧毁了寄傲山庄、烧死了父亲、更烧掉全部的希望。带着三个年幼的弟妹,纤弱的雨凤和倔强的雨鹃怎么挑得起这样沉重的担子?接着,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命运降临在她们身上?问苍天,天无语......
  • 选择正确的工作

    选择正确的工作

    工作可以产生许多奇迹,它可以擦亮人的眼睛,强健人的肌体,增添面颊的红润;它还可以使头脑更敏锐,使思想更集中,使脚步更矫健。工作可以奇迹般地治愈多种身心疾病,工作的人才是最健康的人。
  • 这么推理不科学

    这么推理不科学

    化身名侦探的小说家韩格拥有特殊的推理技巧——每个死者都是死于绝世武功之下!真是够了!然而,就这么个货每次居然还能成功破案?
  • 凤凰谋

    凤凰谋

    爹不亲主母不爱的名门庶
  • 空港逆旅

    空港逆旅

    此举并非是在张扬代际,更不是一些人所谓的“这帮年轻人在拉帮结派”之举。这样做,一来可以见出批评家的眼光和审美取向:二来也是对著名批评家陈思和教授所倡导的要做同代人的批评家的响应。在陈思和教授看来,“同代人对同代人的理解当然更深。作家有感性的东西,他讲不出理论,而批评家调动起知识积累,把这些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去阐述。文学思潮,新的美学风格就是这共同建构起来的。” 这样集中地呈现、展示“70后”“80后”“90后”作家,也利于形成一个话语场,有利于优秀的作家脱颖而出。唯愿如此,在若干年后,能成为这个时代作家和批评家共同携手成长的一份见证,演绎出更多的文坛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