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55600000960

第960章 孝庄皇后——钱氏

钱皇后,英宗原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钱贵女。英宗被瓦剌部所俘,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每天悲哀地哭泣,祈求神灵保佑英宗,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伤残了一条腿,终日哭泣,又哭瞎了一只眼睛,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经过重重筛选,来自海州的少女钱氏,被张太皇太后选中,成为英宗的准皇后,钱氏这年十六岁,比英宗略大一岁,钱氏的册后仪式,也是明王朝有史以来皇帝的第一次初婚仪式。而在此之前的皇帝们,早在即帝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终身大事,册后只不过是登基以后过过场面而已。因此,在张太皇太后的操持下,钱氏立后的过程极为隆重,这也是张氏此生为朱明皇家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因为大婚典礼五个月后她就去世了。

除周氏之外,还有万氏、王氏等宫妃,陆续在一两年间为英宗生下了三个儿子。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这么多的女人都生下了龙子凤女,唯有六宫之主的钱皇后在生育方面却一直不如人意。立后六七年间她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为丈夫孕育儿女,不过英宗和自己的父亲不同,他对皇后终能生育嫡子一事,抱着极大的希望,因为他害怕如果传位给庶子,会导致钱皇后类似胡废后的结局。

英宗本人虽是个出生不满百日就得封太子的庶长子,但同样的事情却没有发生在英宗的儿子身上,庶长子朱见深已经两岁,英宗仍然没有将他册封为太子,而是一直耐心地等待钱皇后怀胎的消息,然而中宫怀妊的喜讯还未等到,意外就发生了。

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入京城,朝臣决定先尝试以财帛赎回皇帝,得知这个决定,钱皇后立即将自己的所有私财都献了出来,只希望也先能看在财宝的份上放回丈夫。然而大批的珠宝撑大了也先的胃口,他越发觉得手里的英宗是“奇货”可居,原本就满腹雄心壮志要统一蒙古诸部的也先认为,可以借英宗逼迫明王朝做出更多更大的退让,甚至可以借此要胁进一步攻取明王朝的疆土乃至政权。

为了断绝也先的企图,摆脱“国无长君”的窘迫局面,在于谦等大臣的一力支持下,英宗异母弟监国亲王郕王朱祁钰登基,是为明代宗。对于也先违约、英宗不能返回的事实,钱皇后已如五雷轰顶,又得到了哥哥钱钦和弟弟钱钟,也丧生在“土木之变”中的确切消息。她已经是无依无靠,等到代宗登基成为事实之后,钱皇后自感对于丈夫的处境已经无能为力,陷于绝境的她只能日夜啼哭,在渺茫中,她终于想到了自己还能多少为丈夫做一件事。

从此,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冷清的宫宇中总会隐约响起一个女人哀泣求告磕头求天的声音,那是二十三岁的钱皇后,绝望中的她采用了民间女子最无助的办法,祈望上天能够垂怜自己的诚意,放丈夫一条生路。钱皇后就这样每天每夜地祈求,再困再倦也只是就地稍卧,不肯上床休息,过度的劳累、粗陋的饮食、冰冷的地面、冬天的严寒长期侵袭她的身体,她的一条腿受了重伤,再也无法治好,损坏了。而昼夜不停的悲泣也很快哭瞎了她的一只眼睛,对于自己的残疾,钱皇后毫不介意,也拒绝治疗,她心甘情愿地认为这是接回丈夫,上天要她付出的代价。

终于,在代宗的支持以及于谦、石亨等文武大臣的得当指挥下,明军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的国祚,迫使瓦剌归还了英宗。英宗由漠北返回了北京城,迎接他的是一个“太上皇”的虚名,代宗权位已固,将哥哥看成是自己的重大隐患,虽然在于谦的强烈主张下接回了英宗,却坚决拒绝了礼部建议所有人,在返京典礼上向英宗行君臣之礼的要求,并且在第一时间就把英宗幽禁进了冷清的南宫。

好不容易才摆脱敌手的英宗没料到,自己的王朝自己的兄弟,竟以这样的方式迎接自己,他更没有料到在南宫中等待自己的,也不再是思念中那个风姿绰约明眸善睐的妻子,而是一个病体支离的残疾女人。英宗在事业和亲情两方面都备受打击,却猛然间感受到了妻子将自己视若性命般的情意,两相对照下,实在是百感交集,不但不嫌弃妻子的残疾,反而真正明白何所谓结发情深,将妻子视若珍宝。从这天起,英宗和钱皇后以及一群妃嫔在南宫中相依为命,过起了心惊胆战的“太上”生涯。

代宗患病并迅速加重,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使英宗的人生再一次发生逆转,三十岁的他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英宗既已重登大宝,当然也就要再次册立皇后,钱氏作为英宗的结发妻子,理当成为皇后,但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忽然发生。由于钱皇后不但已是严重的残疾,而且病损也完全摧毁了她的生育能力,庶长子朱见深的生母周氏,在儿子复立为太子,自己也进位皇贵妃之后,想到婆婆孙太后母凭子贵正位中宫的往事,不禁心驰神往,希望借此机会自己也能更进一步,尝尝当皇后娘娘的尊贵滋味。

很快,就有一个叫蒋冕的太监出场了,他向孙太后进言道:“钱皇后既无子又残废,不合适当皇后,应该让周皇贵妃升为皇后,才不失大明王朝的面子。”孙太后听了也觉得甚有道理,英宗听说此讯,顿时大怒,将蒋冕贬斥,后妃之位仍如原样。周皇贵妃的计划以失败告终,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英宗实在无法抛弃对他情深意重为他致残的发妻。决定权不在自己手里,无可奈何的周皇贵妃只能强忍下满腹怨气,在丈夫的庇护下,钱氏重新开始了她与世无争的皇后生涯。

钱皇后的父亲早在女儿第一次做皇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一双儿子不幸在“土木之变”中殉难,钱皇后的大哥钱钦死时只有女儿,总算弟弟钱钟之妻怀有身孕,遗腹生下一个儿子钱雄。对于老丈人的这根独苗苗,英宗格外小心栽培,钱雄在姑父的呵护下迅速晋升,尚未成年就当上了都督同知,升迁到了祖父的官职地位。只是一说起追封钱氏兄弟爵位,让钱雄成为真正的“贵戚”,钱皇后仍然再三推辞,英宗一来是拗不过妻子,二来大约也觉得自己还年轻,钱雄也大有立下功勋再封侯的机会,因此也就不再坚持,然而英宗没有料到,自己虽然仍年轻,上天给予自己的日子却不多了。

英宗患了病,病情很快加重,已经无法上朝理政,只能让皇太子朱见深于文华殿代理国事,英宗明白自己的人生将要走到尽头,他召来了内阁重臣和近侍太监,当众口授了遗诏。这时的英宗虽然已是油尽灯枯,心里却很明白,他对于自己的王朝没有什么不放心的,皇太子已经成人,自己也给他选定了足以承担母仪之责的皇后,还留下了得力忠诚的辅臣班子。

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死后,妻子钱皇后的处境,英宗对于当年太监建议废后之事记忆犹新,他也非常清楚这件事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只是他一直以为自己能够永远将妻子保护在自己的身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死会在了前头。他非常担心周皇贵妃将要报当年之仇,借儿子的势欺凌钱皇后,甚至于废除她的皇后名位。

于是,在口授遗诏叮咛之后,英宗还特别面嘱自己的继承人皇太子:“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这样说了之后,英宗仍然觉得不放心,怕儿子终会屈服于生母的意志,于是他又紧拉着大学士、顾命大臣李贤的手,反复叮咛:“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李贤流着眼泪退出英宗的寝宫,将这句话添在了遗诏册上。

英宗去世两个月后,钱皇后被尊为“慈懿皇太后”,周皇贵妃被尊为“皇太后”,周皇贵妃对此也只能干生闷气。经此一役,辅臣们都知道周太后不是个好相与的,预料到她终有一日会与英宗“与钱皇后合葬”的遗诏重起事端。在为英宗兴建陵墓的时候,李贤和彭时就预先提出,要在地宫中同时营建三间墓室,对于这个建议的内中玄机,宪宗和朝臣们都非常清楚。周太后也非常清楚,她绝不甘心死了还要在老公面前当钱太后的陪衬,哭哭啼啼地坚决反对,宪宗和朝臣们也不敢逼急了她,这事终于不了了之。周太后虽然在太后尊号及待遇的事情上吃了个瘪,却并不肯就此收手,尽管钱太后从不与她争夺主宰后宫的权力,周太后也并不买帐。

遵照英宗的遗嘱,宪宗与吴氏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然而这位少年皇帝并不爱自己年轻漂亮的皇后,偏偏爱一个比自己大了足足十九岁的宫女万氏。万氏诡计多端又泼悍无比,吴皇后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在万氏的谗毁下,宪宗对吴氏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好感更是荡然无存,成婚仅仅一个月就决定废后,对于儿子废后的要求,钱太后觉得毫无道理,表示反对。这时候周太后的意见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而周氏在此时的表现也很值得回味,据野史记载,周太后本来也觉得吴氏没有过错,是个合格的皇后。然而由于钱太后表态支持吴氏,周太后便立即改变主意,坚决要和钱太后唱对台戏,在心怀鬼胎的周太后和死心眼的宪宗母子俩一唱一和下,难撑大局的钱太后终于没能保住丈夫为儿子选中的吴皇后,可怜的吴氏仅做了一个月零一天有名无实的皇后,才十五岁年纪就被废居冷宫了。

由于在废吴后一事上,钱太后没有支持宪宗,宪宗对嫡母也遂渐心生芥蒂。宪宗晋封生母周太后的哥哥周寿为“庆云伯”,追赠周太后的父亲周能为“庆云侯”,对于嫡母家族的晋封,他却连提都没有提起,钱太后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了,她并不在意娘家的爵位,真正令她难以面对的,是儿子那张酷似父亲的脸上冷漠客套的表情。

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欢的钱太后离开了人世,终于从苦闷的生活中解脱了,未得合葬按照英宗的遗嘱,钱太后应该是唯一一个能够与他合葬的女人。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完人类探险的历史

    一本书读完人类探险的历史

    包含近200个冒险故事串成探险史,每个都是征途上的历险记,知识性强,受户外社区驴友青睐,是展示毅力和胆识的百科全书和资料大全。对于人类探险者来说,世界没有尽头,宇宙也不是极限。现在,就让我们翻开《人类探险的历史》,跟随探险者们的脚步,一起去感受探险带来的乐趣。
  •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本书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历史的必读书。
  • 中国经世史

    中国经世史

    经世致用,是中国知识分子为学的优良传统。它远溯于继孔子之后,继春秋之末,成熟于明清时期,贯穿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其以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作者从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国历代以来,经济、政治、军事、交通等各方面的发展。经济方面,其重点在讨论有关田土税制与商业经济等;政治方面,重点在讨论有关中央、地方政制,科举教育与监察行政得失;军事方面,重点在于历代军事体制得失的检讨;至于交通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了重点之分析,并综合新旧史料,作详细讨论。
  • 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帝国

    本书为拿破仑帝国兴衰史,包括:从科西嘉少年到葡月将军、第一次远征、进军埃及、雾月政变、重压轻柔、帝国的皇帝、鼎盛帝国、走向覆亡和帝国的瓦解等。
  • 回到明朝当学霸

    回到明朝当学霸

    一个悲催的网络作家,失足落山,穿越大明朝,开始了逆袭的人生......“虚拟商城系统,天字号95741,小呆为您服务!”“小呆,我需要航空母舰,我要统治大海,做那至高无上的海上霸主......”“对不起,您的等级太低,暂不支持这项服务!”“那我需要m416,我需要98k,我需要统治大明朝,我要为所欲为......”“对不起,您的等级太低,暂不支持这项服务!”“那我......我......你直说,你有啥?”“宿主可以选择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歌舞小说、土豆辣椒........”“小呆,你出来,咱俩好好聊聊!”“对不起,丑拒!”“......”山盟扣扣群:640299482
热门推荐
  • 奔赴你的城

    奔赴你的城

    如果可以,我愿陪你一起,奔赴晨与昏,看日升月落,闻四季芬芳。
  • 与文征明书

    与文征明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实验

    小实验

    文章讲述了大众的新鲜世界——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保鲜方法;含磷洗衣粉对桃林溪流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谁的手最干净——向手足口病说“再见”;让草坪砖“绿”起来;关于鱼饵对什刹海水质影响的研究;农村厕所使用现状调查及改造建议;一种新型的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合成有机质草毯;柿子催熟方法初探——电冰箱冰冻催熟法等内容。
  • 附内义丹旨纲目举要

    附内义丹旨纲目举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ove-Songs of Childhood

    Love-Songs of Childhoo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杀

    梦杀

    闵林妃,古代太子,但却总用种自己不属于自己所处的时代的感觉,忽然有一天他的梦成为真的了,他来到了现代,伴随她的又会是怎样的生活呢?
  • 寒假

    寒假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王妃是幅画

    王妃是幅画

    卧槽!这是什么情况?白小棠掐腰指天骂地,为毛别人穿越不是公主,就是嫡女,而她穿越就要穿到一幅古画里?穿到古画里也就算了,还要整天被严厉师傅耳提面命!各种法术,人物属性,绝世法器……特么的,一旦穿出了古画就全都失灵!白小棠叹息一声,她这是什么悲催的命啊。可是,意外逮到了一只帅锅,却不想,失了心,失了身,小命也险些丢了。白小棠这一次却是一头栽了进去,势必要俘获帅锅王爷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行星奇境

    行星奇境

    温鲍姆第一篇小说《火星历险》发表在《奇异故事》1934年7月号上。这个故事讲述一个宇航员在火星表面的旅程,陪同他的是畏首畏尾的火星人忒尔。这部小说的文笔优美、风趣幽默。而且火星上的外星人就是真的外星人,忒尔就是一位真正的可信的非人类角色。温鲍姆被称赞为第一位写出有文学性、聪明的科幻小说的科幻作家。接下来两年,温鲍姆的故事源源不断地从他在密尔沃基家中的打字机上产出,登上《奇异故事》和《惊异故事》的版面,然后戛然而止。
  •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华夏历史悠久,文物世代传承,鸿殖丰厚,仓促之笔不能尽显中华数千年瑰宝之美。所选文物挂一漏万,每篇文章寥寥千字难以绘出她们的容姿丽质。传世之国宝重器,包含了众多轶闻野史,甄别缕析,稽古钩沉,实非易事。在《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撰写过程中,首先由衷地感激我的同事杜卫民兄长的无私帮助,杜兄博学多识、殚见洽闻,有深厚的文物知识,他为《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文物进行了遴选,并奉献出数篇自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