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群雄争霸,大国交锋,中原大地浸染于一片战火之中。秦国势强,大有逐鹿中原,统一中华之心,一时之间,全国上下再没有一处可安之地。秦国城郊外的小路上只见一片冷清凋零之色,秋意正浓,寒冬将至,又更添几分寂寥落寞。道路两边有三三两两的饥民,一个个面无血色,有的老人已闭着双眼仿佛死去一般。一座简陋的茶棚,茶幌子只剩一半,三五个客商有气无力的谈坐着。
忽然,从不远处的道路上传来几声马鸣之声,只在片刻,骑马之人便驰于众人眼前飞越而去, 看那装扮似是一位军士。几位客商不禁感叹道:“这是个什么年月,整天打仗,看那传军报的士卒来的方向,怕是前方又有战事了吧。”正欲再言,又见2名仗剑军士下马来到茶棚前,众人皆住了口。秦人尚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旌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但见那两位秦国兵卒发髻高挽,一身墨黑色的军衣,上面尘土点点,似是远路而来,脸上一片肃杀之气,进得茶棚也不说话,只管要了茶水吃喝完毕便匆匆起身,正欲催马扬鞭却见一个病怏怏的老妪不知何故倒在马前,那马上军士横眉冷哼,道:“哪家的不要命的老太婆,敢挡住军爷的路,反正是老不死啦,今天就送她投胎也罢!”说吧,便要提马缰落向那老妇,众人惊惧却无人敢拦,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别说踏死一个乡野老妇,就是一方的乡绅富贾因遇兵乱而被杀也不会有人敢治那兵士的罪吧,自己的性命尚在危卵之中,不知明日战火是否就烧在自己身上。
正在此时,忽闻一处路边传来一阵歌声,听来原是卫地的一首民歌,歌声悠然自得,声音婉转,余音渺渺,唱曰:“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仿佛这歌声有种震人心弦的魔力一般,一听到这歌声,众人连同那名正欲踏老妪的军士和旁边正看好戏的另一位军士,都没来由的凝神倾听起歌声来不禁忘了手中的动作,一时竟失去了自己行动和思维的意识,只是随那悠远的歌声一起似是进入了另一种世界。众人抬眼望去,随歌声缓步而来的是一位年轻的道士,那道士看起来不过年方弱冠,相貌却似妇人般姣好,眉目如画,眼如秋水,笑靥如花,一曲唱闭,众人皆忘了行为,只怔怔的看着他。就见这道士走到那病老妪身边,一只手便轻轻托起那老夫的身体,仿佛是信手捻起一朵莲花一般轻松。带着如沐春风的笑,朗声说道:“多谢二位军爷马下留人,贫道这厢有礼了。”这时,那两位兵卒才猛然回过神来,却也只是讷讷道:“你……你是何人?”另一军士似是看出这道士怕是来历不凡,急忙向他同伴说道:“别忘了军报,快些赶路要紧。”说罢,再不看那怪里怪气的道士一眼,拉了他同伴便走。2人催马而行,绝尘而去。众人这才松了口气,转眼欲寻那救人的道士,却见道边空无一人哪里还有半个人影,更奇怪的是竟连那被救得老妪也没了踪影,若不是众人皆看到了当时的情形,否则真会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了。大白天的,难道众人是见了鬼不成?
当然不是见鬼,此时王诩已离那茶棚有数里有余了,他忽然消失是因为在把那老妪放于道边后忽然感觉不妙,那老妪的衣身上飘来一阵异香,淡淡的,忽隐忽现,他心下顿觉一惊,只顾救人却没想到却中了暗算,再细看那老妪哪里还有半点病容,一双媚眼忽的睁开,寒光闪现眼中又有几分得意,王诩立时闭住呼吸,施展出踏雪无痕的轻功几个腾跃落出几里开外,他这身功夫着实了得那假扮老妪的女子也只追了数步便住了脚,她一把扯掉身上与面上的装扮,脸上倒也没有失望之色,嘴角一丝冷笑,眼中寒意更胜,心道:“王诩不愧是王诩,把他立刻擒住实在不大可能,只是她这见血封喉加竹叶青的毒性可不是那么容易解的,只是可惜他非死不可,要不然也是可以助主公的大业一臂之力的人才。”毒娘子望着远处,忽又回身飞奔而去,仿佛是认定王诩必死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