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尽是一片迷朦,萧雪色何以会如此宁静与淡泊?她波澜不惊的行为,宁静致远的性情,淡泊名利的思维,都让我难以琢磨,她的处事方式像极了一个看透世事的世外之人!直到再次翻回头去探询她的奥秘之处时,才发现漏读了序章。
读罢方才觉得释然,也对文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历尽了千年的情殇,看透了世间无数情仇恩怨,得来如此的修为,确属恰然。
这是一个奇特的女子,虽然外表平凡,但丝毫掩藏不住她内在的魅力,那份包容宇宙的胸襟,洞穿世俗的眼力,看淡世事无常,静观花开花落,从雪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所要表述和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淡泊。
淡泊是一份豁达的心态,是一份明悟的感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种淡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一份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一种淡泊。
萧雪色,对于致她于死地的仇人都可以一笑抿恩仇,这是一种至高境界的淡泊,她历经了千年的情殇,悟透了世事的禅机,将淡泊演绎成一种智慧,一种成熟,它对于追名逐利、物欲横流的凡尘琐事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是一种可望而不可求的寄托。因此一个像貌平凡的女孩能够深深吸引众多奇异出众的男子,也不足为奇,因为皮囊之下隐藏的特质才是人本身拥有的最独特的诱惑力。
纵观整部作品,诱人陷入深思的人物岂止萧雪色一人,那个妖媚横生的太子,也是参透世事的一个高人,只不过与雪色比较起来,他们的选择是不同的,雪色选择的是宁静高远,而贺兰漠尘选择的是嚣张、怪异、唯我独尊的处事哲学。孔子曰,人性本善,贺兰漠尘也是适者生存法则的践行者,他不想当被别人摆布的棋子,就只有先下手为强,把别人作为他的棋子,他所处的人文环境,逼迫他成为现在的样子。他强迫自己冷硬至极,拒绝自己产生爱的萌芽,得不到就扼杀她,这个阴冷的太子形象怕是在萧雪色被杀后得到了最强化的勾勒。
可以说,作者做了一个很大的“盘子”,出场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别的暂且不提,只绝色男子就有六七个之多,至今男主角仍在候选之中,而且作品中塑造的人物都是谜,连容貌丑陋的配角萧太后都是谜团一个,这给作品增强了让读者阅读下去的欲望。但是,我之所以用“盘子”这个词来讲,是觉得这个行文架构其实像股票一样,盘子越大,越难操控。就目前看来,第一卷主要男主角是太子贺兰漠尘,而第二卷主要男主角是君风流,当然还有其他不同性格与身份的绝色男子,建议作者不要在第二卷全盘抛开宫廷的事,而完全卷入江湖,最好是交叉进行,让人物关系更加错综复杂,毕竟费心建塑了贺兰漠尘这样一个人物,在读者刚刚对其印象深刻的时候,长时间不让其出场,难免有脱节之嫌(V后的章节偶看不到,所以妄自建议,如有不妥,还望见谅)。
读罢作品,有几句感言:人物都是谜,入眼皆是诗,品来全是醉。作品采用诗一样的语言,对环境描写、蘊意表达以及人物心理的描摹都十分到位,诗词佳句运用得当,古文功底也堪称深厚,使文章颇显古色古香的古韵之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