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200000008

第8章 彗 星

我喜欢读英国哲学家罗素(1872—1970)的著作,因为就是讲哲理范围内的事物,也总是深入浅出,既有见识,又有风趣,只是板起面孔讲数理逻辑的两种(其中一种三卷本的与白头博士合著)例外。这位先生兴趣广泛,除了坐在屋里冥想“道可道”“境由心造”一类问题之外,还喜欢走出家门闲看看,看到他认为其中藏有什么问题,就写。这就难免惹是生非。举例说,一次大的,是因为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战,英政府让步,说思想自由,难得勉强,只要不吵嚷就可以各行其是,他说想法不同就要吵嚷,于是捉进监狱,住了整整半年。

就我所知,还有一次小的,是租了一所房子,很合心意,就要往里搬了,房主提出补充条件,是住他的房,要不在那里宣扬某种政治主张,于是以互不迁就而决裂。这是迂,说通俗些是有那么点别扭劲儿。别扭,缺点是有违“无可无不可”的圣人之道;优点是这样的人可交,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话扯远了,还是言归正传,说彗星。是1935年,罗素又出版了一本书,简名是《赞闲》(商务印书馆曾出版译本),繁名是《赞闲及其他》,因为除第一篇《赞闲》之外,还收《无用的知识》等十四篇文章,其中倒数第二篇是《论彗星》。这里应该插说两句,是《赞闲》和《无用的知识》两个题目会引起误解,其实作者的本意是,应该少一些急功近利,使闲暇多一些,去想想,做做,比金钱虚而远却有真正价值至少是更高价值的事。

以下可以专说彗星了。且说罗素这篇怪文,开篇第一句是:“如果我是个彗星,我要说现代的人是退化了。”(意译,下同)现代的人比古人退化,这是怎么想的?他的理由是,由天人关系方面看,古人近,现代人远了。证据有泛泛的,是:住在城市,已经看不见充满星辰的夜空;就是行于村野,也因为车灯太亮,把天空隔在视野之外了。证据还有专属于彗星的,是:古人相信彗星出现是世间大灾难或大变异的预兆,如战争、瘟疫、水火等,以及大人物如恺撒大将、罗马皇帝的死亡;可是17世纪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哈雷彗星的周期,其后又为牛顿的引力定律所证明,彗星的神秘性完全垮了。他慨叹说:“与过去任何时代相比,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都太人工化了。这有所得也有所失。人呢,以为这就可以稳坐宝座,而其实这是平庸,是狂妄自大,是有点精神失常。”

罗素自己也是科学家,大概是干什么嫌什么,所以在这里借彗星发点牢骚,其意若曰:连天都不怕了,还可救药吗!可惜他没有机缘读《论语》,否则发现“畏天命”的话,一定要引为知己吧?但也可能不是这样,因为让他扔掉科学,必是比扔掉神秘性更难。所以折中之道只能是走老新党或新老党的路,在定律和方程式中游荡累了,改为看看《聊斋志异》一类书,短时间与青凤、黄英为伴,做个神游之梦,以求生活不全是柴米加算盘,或升一级,相信沙漠中还有绿洲,既安慰又得意,如此而已。罗素往矣,青凤和黄英也只能想想,所以还是转回来说彗星。罗素在这篇文章里说,多数人没见过彗星;他见过两个,都没有预想的那样引人入胜。见彗星而不动心,显然正是因为他心里装的不是古人的惊奇,而是牛顿的定律,可怜亦复可叹。且说他见的两个,其中一个当是1910年出现的哈雷彗星,这使我想到与这个彗星的一点可怜的因缘。

我生于1909年初,光绪皇帝死,慈禧皇太后死,宣统皇帝即位,三件所谓大事之后不久,哈雷彗星又一次从地球旁边溜过之前一年多。就看哈雷彗星说,这样的生辰是求而难得的,因为如果高寿,就有可能看到两次(哈雷彗星76年绕日一周)。即如罗素,寿很高,将近一百,可是生不逢时,就难得看到两次,除非能够活到超过115岁。不久前才知道,彗星的可见度,与相对的位置有关。北京天文馆的湛女士告诉我,1910年那一次位置合适,彗星在天空所占度数是140,天半圆的度数是180,减去40,也总可以说是“自西徂东”了。这样的奇观,推想家里人不会不指给我这已经能够挣扎走路的孩子看看,只是可惜,头脑还没有记忆的功能,等于视而不见了。

不知是得懒的天命之助还是勤的磨练之助,到1987年哈雷彗星又一次光临的时候,我竟还能够出门挤公交车,闭户看《卧游录》。于是准备迎接这位稀客,以补上一次视而不见的遗憾。后来看报上的介绍,才知道这一次位置不合适,想看,要借助天文望远镜的一臂之力。有一天遇见湛女士,谈起看而不能单靠肉眼的事,她有助人为乐的善意,说可以安排哪一天到天文馆去看。我既想看,又怕奔波,最后还是禅家的“好事不如无”思想占了上风,一拖再拖,彗星过时不候,终于有看的机会而没有看,又一次交臂失之。

幸而在这一点上我超过罗素,竟还有另一次看的机会。那是1970年春夏之际,我远离京城,在明太祖的龙兴之地,干校中接受改造的时候,有一天,入夜,在茅茨不剪的屋中,早已入梦,听到院里有人吵嚷“看彗星”。许多人起来,出去看。吾从众,也出去看。一个白亮的大家伙,有人身那样粗,两丈左右长,横在东南方的夜空中。因为是见所未见,虽然心里也存有牛顿定律,却觉得很引人入胜。还不只心情的入胜,不知怎么,一时还想到外界自然的必然和自己生命的偶然,以及辽远的将来和临近的明日,真说不清是什么滋味。这个彗星像是走得并不快,记得连续几夜,我怀着无缘再见的心情,入睡前都出去看看。想知道它的身世,看报纸,竟没有找到介绍的文章。直到十几年之后,承湛女士相告,才知道它的大名是白纳特。

万没有想到,这与天空稀客的几面会引来小小的麻烦。这也难怪,其时正是四面八方寻找“阶级斗争新动向”的时候,像我这样的不得不快走而还跟不上的人,当然是时时刻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想在身上发现“新”不容易;而这位稀客来了,轻而易举就送来“新”。上面说“吾从众”,这“众”里推想必有所谓积极人物,那就照例要客观主义地向暂依军队编制的排长报告:某某曾不只一次看彗星,动机为何,需要研究。排长姜君一贯嫉恶如仇,于是研究,立即判定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其后当然是坚决扑而灭之。办法是惯用的批判,或批斗。是一天早晨,上工之前,在茅茨不剪的屋里开会,由排长主持。我奉命立在中间,任务是听发言。其他同排的战友围坐在四方,任务是发言,还外加个要求,击中要害。所有的发言都击中要害,这要害是“想变天”。

我的任务轻,因而就难免尾随着发言而胡思乱想。现在回想,那时的胡思乱想,有不少是可以作为茶余酒后的谈资的,如反复听到“变天”,一次的胡思乱想严重,是,如果真有不少人想变天,那就也应该想一想,为什么竟会这样;一次的胡思乱想轻松,是,如果我真相信彗星出现是变天的预兆,依照罗素的想法,那就是你们诸君都退化了,只有我还没有退化。这种诗意的想法倏忽过去,恰巧就听到一位战友的最为深入的发言,是想变天还有深的思想根源,那是思想陈腐,还相信天人感应。直到现在我还不明白那时候是怎么想的,也许有哈雷、牛顿、罗素直到爱因斯坦在心里煽动吧?一时忍不住,竟不卑不亢地驳了一句,“我还不至于这样无知!”天下事真有出人意料的,照常例,反应应该是高呼“低头!”“抗拒从严!”等等,可是这回却奇怪,都一愣,继以时间不太短的沉寂。排长看看全场,大概认为新动向已经扑灭了吧,宣布散会。

住干校两年,结业,有的人作诗,有“洪炉回首话深恩”之句。我也想过,关于洪炉云云,所得似乎只有客观主义的一句,改造思想并不像说的和希望的那样容易。但我也不是没有获得,那是思想之外的,就是平生只有这一次,真的用自己的肉眼看到货真价实的彗星。——如果嫌这一点点获得太孤单,那就还可以加上一项,是过麦秋,早起先割麦,然后吃早点,有一天有算账的兴趣,一两一两数着吃,共吃了九两。这是我个人的饮食大欲的世界纪录;现在呢,是一整天也吃不下这些了,回首当年,不能不慨叹过去的就真不复返了。

同类推荐
  • 从“最后的人”开始

    从“最后的人”开始

    杨庆祥:我们现在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七层会议室。本次活动是联合文学课堂的专题研讨,讨论内容是科幻文学。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专题研讨,出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最近几年科幻文学不仅得到了国内的关注,也在国际上为整个中国的当代文学赢得了特别重要的声誉,刘慈欣和郝景芳先后获雨果奖。更重要的是,中国当代写作中,科幻文学提供了特别重要的创作队伍和特别重要的作品。而且,我觉得它有可能会改写当代文学的面貌。
  •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1977年10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在无数人彷徨的身影中,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中国,一度前途灰暗的青年人看到了希望。1977年12月,全国各省十三届高中毕业生——570万人涌向了高考考场,踏上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征途。1977年的寒冬,考场上却散发着郁郁勃发的生气,数百万考生正在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未来的轮廓。第二年春天,27.3万大学新生踏入大学校园,在高校停止招生的十年寒冬后,终于等到了春回大地。1978年9月,新一轮的高考再一次拉开帷幕,前后两届共1000多万的考生,重新燃起了掌握自己人生的激情。
  •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叶君主编的《假设与求证(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将实证主义从美国引入中国,井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基本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晕大的指导意义。
  • 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有:中国士大夫的山林之趣、青山自在红、鸡足山中、佛门中的隐士、永远的楼观台、九华山礼佛记、诗中的三峡、与李白对饮、怎一个愁字了得、运河是一段乡愁、到双峰荷叶乡、游洞庭西山记、大理三塔、饮一口汨罗江等。
  • 乐意

    乐意

    王小柔生活在天津,这让她非常亲近津派的市井气,她时常会谈到路边摊,以及摊大饼的,这都是我们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街头场景,谁说自己不喜欢吃街边的大饼,那是很虚假的。市井除了亲切感人,还泼皮有趣,不把正经和品味当回事,嘲弄那些伪装的上等人生。她嬉笑怒骂之间,小人物的喜感与偶然间的伤感,也会自然流露。
热门推荐
  • 豪门错爱:老婆,是我的

    豪门错爱:老婆,是我的

    “拜托你,把孩子还给我好不好?”“想要孩子你应该懂得怎么做!”女人听到眼前男人的话,忍住眼中的泪水,站起来开始一件一件的脱掉!一场车祸,她看着还没有醒来的他,留下一张离婚协议书离开!五年后再相见,她已是五岁孩子的母亲,看着她一脸幸福的笑容,没有办法想象当年她竟然如此的狠心离开!
  • 论语通解二(精装)

    论语通解二(精装)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解(一)》一书的姊妹篇,续集,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本书作者以亲和力的语言和轻松的讲座方式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下)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下)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 我的博士女友

    我的博士女友

    她是风姿绰约的女博士,也是纵横建筑界的无敌女魔头,但她更是他“天然去雕饰”的呆萌“蜜果”,是他此生注定的“劫”。他是有口皆碑的业界精英,也是厨艺无双的英俊“暖心老板”,只有这般暖如春光、灿若星辰的他,才能让她柔情百转,欲罢不能。 他们相遇相知,他们在茫茫人海中认出彼此。两个独立而闪耀的生命,相互辉映,相互治愈,终于在彼此拥有的那一刻,抵达生命的圆满。——找啊找,找寻这么久,原来你在这里。——等啊等,等待那么长,只为遇见你。
  • 隐婚秘恋:陆少娇妻太嚣张

    隐婚秘恋:陆少娇妻太嚣张

    众所周知,陆彦廷是江城一众名媛心中的如意郎君,有钱有颜。为了嫁给陆彦廷,蓝溪无所不用其极——设计偶遇、给他当秘书,甚至不惜一切给自己下套。一夜后,他将她赌在酒店,咬牙:“就这么想做陆太太?”她妩媚地笑。陆彦廷娶了声名狼藉的蓝溪,一时间成了江城最大的新闻。婚后,他任由她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夺回一切家产。人人都说,陆彦廷是被蓝溪下了蛊。成功夺回家产的那天,蓝溪看到他和前女友纠缠在雨中。她笑得体贴无比:“抱歉,陆太太的位置坐了这么久,是时候该还给顾小姐了,我们离婚吧。”“你想得美。”男人抓着她恶狠狠的开口。直到那一刻,蓝溪才发现,这个男人根本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幸福最逆风

    幸福最逆风

    心地善良却玩世不恭的衣暂代在校运会上与骄纵的雪白几经误会冰释,可以无话不说却喜欢斗嘴。 一次不小心闯下的祸,让其父深感有必要修整暂代的性子,暂代便踏上了离开生长的城市,好友相伴共行乡间,相识了温煦的雨说,也可谓不闹不相识。 于此在先前时日结下梁子的吕翔势不肯罢休,一次次的找上麻烦,简凡等人也头痛不已,暂代自知,既然避不过,那就只有应付着过。
  • 奇妙的男女心理学

    奇妙的男女心理学

    这个世界,女人总想变着法地改造男人,男人总想变着法地躲避女人。男人和女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幸福不能像打开盒子一样简单?本书告诉男人、女人要珍惜拥有,互相理解,给自己、给爱人营造一个心灵的港湾。本书带你走进人的内心,和你一起去窥视男人和女人的那些心事。
  • 骨相篇

    骨相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系统:炮灰女配猛崛起

    快穿系统:炮灰女配猛崛起

    清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地板上,泛起细细碎碎的光。洁白而又凌乱的大床上,古铜色的身躯和……
  •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被称为“第二书圣”。多少年来,他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气势磅礴的碑刻书法一起,声名远播,走进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寻常百姓家。他的书香和风骨传遍了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颜真卿以他正直、坚贞、刚烈的崇高人格和雄强伟岸、端庄肃穆、浑厚壮观的书法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颜真卿与颜体》介绍了颜真卿的家世背景、生平事迹、书法创作历程,对颜体也作了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