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400000003

第3章 牢骚和歌颂

这题目看似简单,如“他妈的”之类是牢骚,“万寿无疆”之类是歌颂。其实并不简单。不简单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由实况过渡到评价,比如大冯(骥才)奇人搜求并庋藏三寸金莲绣鞋,实况也,问这样对不对或好不好,取得人人都首肯的答复就很难。欣赏或研究绣鞋是一,牢骚加歌颂化为二,评论为对不对或好不好自然就难上加难。还有来源之二,来于此小文是《文学自由谈》所约,自由是改革开放一类,似是说东道西,甚至口不离脏字,都无不可,可是前面还有紧箍咒之类的“文学”,麻烦就来了。什么是文学?或说文学包括哪些写成文字的门类?不同的人,或扩大为不同的国家,看法会有宽严的不同。我们,或者早已实行蔡校长的兼容并包主义,比如讲文学史,就把“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和“李将军者,陇西成纪人也”之类也拉进来,这就等于说,子部和史部之文也可以算做文学。

如果竟至可以这样,本文解题举例就无妨雅一些,比如牢骚是“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歌颂是“大哉尧之为君,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说到“君”和“尧”,又会引来个小麻烦,或者可以说是阶级性的,比如限于小民阶层,平底男士一阵胆大包天,对已成为好逑的高跟女士说了句“真讨厌”,或一阵心中发热,也是对已成为好逑的高跟女士,说了句“你就是不浣纱的西施”,是不是也包容在本文之内?为篇幅所限,更主要是照顾我的有限精力,范围以损之又损为宜。损涉及两个方面:关于牢骚和歌颂的所对,想限于最高,即尧舜禹汤文武之类;关于文学,限于最窄,究竟应该包括什么,估计大家都明白,我就乐得偷懒,不说了。这样,问题就明确而集中了,是文学作品,一旦与牢骚和歌颂结了亲,会不会一跳,又与评价结了亲呢?结果又结了,如何定好坏高下呢?情况千变万化,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是轻者,一言难尽,重者,难得论定。“帝力之大,如吾力之为微”,只好说说自己的一点点零碎想法。

由远的曾经视为禁区的人性说起。有的人戴着GOOD公司出的眼镜,看什么都顺眼;有的人相反,眼镜是由BAD公司买来,看什么都不顺眼。在这方面,果戈理在《死魂灵》中创造了两个典型人物,玛尼罗夫口里是任何人都好,梭巴开维支口里是任何人都坏。我们的样板戏有过之而无不及,红脸的都是好人,绿脸的都是坏人。这可以理解,甚至同情,因为那是创造(或说编造),不妨离事实十万八千里。事实呢,是连雍正皇帝有时也会有恻隐之心,娇而香的林妹妹,有时也不得不入更衣室。由此可见,或可证,真人都是中间的。中间的意义不是恰好半好半坏,是即使接近此一端或彼一端,也必还有一段或长或短的距离。话归本题,还是说牢骚和歌颂,是如果以真面目见人,有的人会牢骚多,或多一些,有的人会歌颂多,或多一些。

且不管多少,单说有,是来于有所感,有所见。所见程度较深,以下专说所见,有高下问题,甚至对错问题。何以定高下,定对错?问题太复杂,如果不量力而钻,我们就不得不由集部而走入子部。只说在中国,三教论衡是老问题,我们,至少是图心净,以躲开为是。这之后就可以说点斩钉截铁的,是所见高也罢,下也罢,对也罢,错也罢,既然由脑海中大摇大摆地走到纸面上,就应该保持原样,不掺假,更不隐去本相而另来一套。简而明地言之,是要言己之所信。

言己之所信,理论上,还不难找到坚实的支柱。这可以来自经院,如“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还可以来自街头巷尾,如“言为心声”。但这是理论,天性恍兮惚兮,与硬邦邦的事实相比就不免于脆弱,于是而一碰,常常是,理论就灰飞烟灭,剩下健在的只有事实。事实是什么形质呢?是尧舜禹汤文武之类,耳朵欢迎的不是牢骚,而是歌颂。怎么办?

有多种可能。或加细说,情况非一,对应的态度也就难得一律。最理想的情况是孟老夫子设想而没有说尽的,设想是“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直到“民养生丧死无憾”,这是“王道之始”;没有说尽的是王道之终,推想总当与今日有些信士弟子设想的,人没有高下之分,物取之不尽的人世天堂差不多吧?如果真就能够这样,作家协会会员诸君,不改拿笔旧习,也就容易措辞了,当然是只歌颂而不牢骚,因为连梭巴开维支之流也不会再有什么意见。可惜的是,这样的天堂有如大跃进时的亩产数十万斤,不过是肥皂泡,眼刚花而尚未缭乱就破灭了,人世还没有成为天堂。比如我的住室之旁,既有鲜花又有垃圾,对于鲜花,我想歌颂,对于垃圾,我有牢骚,应该说是在情理之中的。不幸是也在情理之中,垃圾不除,有原因,而一追原因,又容易由此及彼,就大有可能,不只触及高高在上者,而且触及其手持的教义。怎么办?还得乞援于理论,办法先分为两大类:说心里话和不说心里话。

说心里话,话就会是,至少是兼有牢骚。凡事必有后果,后果如何,还要看社会环境是什么样子。比如在天宝年间,杜甫下笔,写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后果是太平无事,这是因为李三郎忙着为玉环女士剥鲜荔枝,没有时间和兴致看小民的咏怀五百字。时移则事异,至少是有时候,高高在上者愿意堂上一呼,更愿意听堂下百诺——不,应该说是全国震慑。牢骚,哪怕是兼有牢骚,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说心里话一条路行不通,可以试试另一条路,不说心里话。还可以分成几小类。一条路,最干脆,是沉默,不再说话。但这也不是没有困难,比如你有作家协会会员的“光荣”头衔,长时期不拿笔,重者,还能到管财务的小屋去领钞票吗?轻者,还好意思在名片上印上这头衔吗?还有另一条路,是躲避主义,就是虽写而既不牢骚又不歌颂。这条路看似高明,因为可以兼顾自己的良知和外界的限制,其实不然,只说个最大的困难,是根据什么逻辑,为文主旨不明必是心中有鬼,或竟是影射,这还得了?

于是而挤挤挤,或谦退,为明哲保身,或进取,为多取名利,剩下的路似乎就只有一条,曰只歌颂而不牢骚。表现形式也一言难尽,就我一时想到并印象深的,想举三种(恰好还可以排个次序的)为例。

想以亲疏为次序。最亲的是已入于室也的,用进口名称是使徒,用自产名称是信士,睁眼看什么,侧耳听什么,心里是不是觉得都好,只有天知地知己知,反正到笔下都成为,就神说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就形说呢,可以是诗,可以是散文,而更常常是小说,因为小说,就一己言之多有编造的用武之地,就对人言之会读者多,影响大,并多得稿酬。而且不只此也,其后还会有各位尾随而至,利禄尾随而至,正是懿欤盛哉。

另一种次亲的,是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的,也许想成为使徒、信士,而心未必纯,志未必坚,用时风话说,也只是主观愿望而已。所谓心不纯,是网不很密的时候也曾兼发牢骚,到网密的时候就明察时势,只歌颂而不发牢骚了。这类只升堂的也有所得,名与位。至于因生不逢时而意外,甚至轻了生,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也只能认命了。

还有一种,我看是连堂也未升,只是在大门之内、二门之外徘徊的。徘徊不好,会被人疑有异心,于是反而更要加把劲歌颂。这所加之劲,表现为更细致具体,比如今天某公侯倒了霉,就赶紧写点什么,骂某公侯,过几天,某公侯的对立面垮了,就立即掉转笔锋,骂那个对立面。这种作风,也可以往好处说,是“圣之时者”。

写到此,推想有些高明的读者会说,你这是发牢骚,单是牢骚有何用!最好能拿出点什么像样的让我们看看。很惭愧,我不只与作家的头衔无缘,连文学是什么我也不清楚。若然,为什么还胆敢信口雌黄呢?理由很简单,我是常人,如其他常人一样,有耳朵,能听,有眼睛,能看,所听和所看,希望是发自内心的,如是而已。文学作品是所看的一部分,我的印象,有不少不是发自内心的,即非言己之所信。因为人的心,就算是以己度人吧,总不免于杂七杂八,而下笔总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不要说别人,自己会相信吗?如果竟是写而自己不信,现在新名词有个“反思”,惯于歌颂而不牢骚的诸君,也总当反思一下了吧?

同类推荐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催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一碗阳春面》《伊莎贝拉的蓝勋章》《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穿过风雪的音乐盒》等等最为打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何以寄相思

    何以寄相思

    乱世飘摇,有多少意味不明的情愫被风雨覆盖遮掩。一眼万年,有太多爱恨情仇的故事开始自人生初见。医生、明星、作家、商人、歌女……十位女子,十段被时代洪流冲散的爱情。岁月无情,美人迟暮,思念却如蔓草疯长。如果能够换个名字从头来过,她们是否还会用长达一生的相思,换一句“我爱你”?或许,我们都错了。再传奇的往事,也不过是后人口中的故事。想念,也是拥有的另一种形式。爱情是个谜,无法解释,藏在故事里!
  • 心旅拾遗(高平作家丛书)

    心旅拾遗(高平作家丛书)

    出国,一个新鲜而梦幻的字眼。出国之旅,其心情的激动可想而知。赫尔辛基、巴黎、卢森堡、慕尼黑、佛罗伦萨、罗马、梵帝冈、威尼斯……一个又一个城市,一个又一个国家,天涯路漫漫,融入了她的脑海,融入了她的浮光掠影的记述里。
  •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听说:中国的好作家是大抵“悔其少作”的,他在自定集子的时候,就将少年时代的作品尽力删除,或者简直全部烧掉。我想,这大约和现在的老成的少年,看见他婴儿时代的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一样,自愧其幼稚,因而觉得有损于他现在的尊严,——于是以为倘使可以隐蔽,总还是隐蔽的好。但我对于自己的“少作”,愧则有之,悔却从来没有过。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当然是惹人发笑的,但自有婴年的天真,决非少年以至老年所能有。况且如果少时不作,到老恐怕也未必就能作,又怎么还知道悔呢?
热门推荐
  • 山海龙行

    山海龙行

    相传,每一个完整的王朝,都有这一块龙玉。每当东方面临大难,龙玉的力量就会复苏,龙玉持有者无法逃避这份责任,只能为了东方的安全而战。而血龙玉,不属于任何一个王朝,他的出现,只是为了迎击最大的灾难,但这一次,危险的恐怕不止是东方了。
  • 田园福妃

    田园福妃

    宋轻云到了古代,十个月后当娘?为了生存、养娃,拼命赚钱,不知不觉竟成了远近闻名的地主婆!这感觉爽!本想安安静静的渡过余生,不想被某王爷死缠烂打......做王妃还是当地主婆,鱼和熊掌也能兼得?
  • 太上魔道

    太上魔道

    自创功法,不走前人之路。正邪不容,魔起始源,蛮族引上古祭祀之光,逐鹿大地,邪人肆虐,揭开上古之谜。幽禁在绝死之地的生灵,哭泣在黑海之上的怨灵,究竟一切是为了什么?苏臻能否走出这里,他的路又是否成功。
  • 迎锋而上

    迎锋而上

    张天武二十几岁就已经当上营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平日里他一脸斯文,实际上骂起手下的兵油子也是一副暴躁的脾气,不过,向来反应灵敏的张天武,这天早晨却在转身之时被一位美女特务拿枪顶着脑袋,这让向来骄傲的张天武感到非常不爽,真的是非常非常不爽!
  • 暗夜的秘密

    暗夜的秘密

    人类统治着困兽大陆已经有了三百年的历史。根据《史记·地令传》中的记载,在暗夜一代年间,人类在精灵族的帮助下,经过数百年的战争,终于将矮人和巨人赶出了大陆,独自霸占了这片困兽大陆。但和平并没有了降落这片大陆,人类的贪婪欲望腐蚀着人类的内心,人类对于其他部落的地域争夺不停的在这片大陆之上上演。人类间的争夺领域之战一直延续到暗夜二代年间才得意喘息,人类的三大国家也就此诞生:木生国,水灵国,火屠国。持续了一百年的战火,也让三个最强人类国家的第一代国王深深的知道了战争的可怕,从此之后,三国签订了和平协议。这份协议让所有的人都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 25岁后变成有钱人

    25岁后变成有钱人

    25岁是立志成为有钱人并且积极实施的开始。很多年轻人似乎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和有钱人会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他们没有形成那种欲望,那种野心,这是很危险的。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有高远的目标!其实成为有钱人并不难,李嘉诚说过,假如一个人从21岁开始,每年存1.4万元钱,而且把每年所存的钱都投资在股票和房地产上,每年平均就能有20%的投资回报率,这样,40年后他的财富就会达到一亿零二百八十一万元。这就是他成为富翁的三大秘诀之一。
  • 血踪

    血踪

    北平城内频发连环血案:循规蹈矩的国民党旧交警血染城楼、与世无争的贫穷更夫尸陈废墟中、功德圆满的外国建筑专家血溅卧室内……凶手作案手法一致,究竟有何图谋?当法医、修脚师一一被排除嫌疑,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逐渐浮出了水面!
  • 小武贼

    小武贼

    科技与修仙并存的世界;恐怖与温情交织的人生;东、西大陆波澜的局势;人、妖两族婴卷的恩怨;一盘棋局,以一个人造萝莉为任务发布器,以最虚无缥缈的情感为主线,以世界为棋盘,以家族为棋子,视人、妖于无物,视万物为刍狗……以上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我只是个小贼,即便我掌握法则,即便我武极天下,我也只是这样不断地付出着,想着得到回报的那一天。在这个人与人相处的世界里,我付出了善良、付出了感情、付出了我的一切……会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突然收获一份爱呢?”人无常,鬼无泪。希望你可以随时笑得开心。
  • 飞行村(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飞行村(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跟随周恩来过草地

    跟随周恩来过草地

    长征中,翻雪山、过草地是工农红军的一段刻骨铭心的苦难史,也是周恩来总理一段蹉跎难忘的日子。本书生动地叙述了周恩来和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周恩来带着红军小战士一起翻雪山、过草地,战胜寒冷、饥渴、沼泽、疾病、围剿的敌人,走出草地。书中,周恩来的故事和细节感人又温暖,小红军的故事委婉细腻,曲折起伏,感人难忘,展现出的冰封雪飘的雪山、凄风苦雨的草地、沼泽,令人动容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