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十二年五月十三日,夜,亥时
张道远苦苦等待了一天,终于在亥时等到了韩老秀才的魂魄出现,只见书房的油灯突然就被点亮了,里面传来了一下咳嗽声。身旁的青壮纷纷咽了口水,身上提着棍棒。张道远提前开好法眼,走进了书房。只留四五个青壮年在外候着。
进入书房就只见一个枯瘦白发但是身形模模糊糊的老头儿坐在书桌前,摇头晃脑的正在读那本《通游全记》,一边读还一边念出声来。
“十五日渡水母溪,登松门岭,过玉爱山,共三十里,饭于筋竹岭庵,其地为宁海、天台界。陟山冈三十余里,寂无人烟,昔弥陀庵亦废。下一岭,丛山杳冥中,得村家,瀹茗煮饮石上。又十余里,逾岭而入天封寺。寺在华顶峰下,为天台幽绝处。却骑下马,同僧无馀上华顶寺,宿净因房,月色明莹。其地去顶尚三里,余乘月独上,误登东峰之望海尖,西转,始得路至华顶。归寺已更余矣。”
“这撰写《通幽全记》的振之先生真乃士子风范,一生无拘无束,遍历大江大河。哪像我,一生窘困于这小小山村,终其一生,只能做个山野村夫了。”说着老头摇摇头,轻叹一口气。但不多时又沉浸在书中世界。
张道远进去本想进去劝说老秀才不要在阳间过度现身,以免害及家人。但是看韩老秀才如此沉浸在书里,心下有些不忍,于是就在书架上也找了本书来看,说了也巧,张道远自从入了山上,每日极其无聊,只能四处寻书去看,不几年便将山上道藏看完。
少年道士拿的是一本《阅微草堂笔记》乃是前朝人所写,专门讲的鬼怪奇异之事,比如少年道士正在读的这篇,就是讲道士的。
玉京某观,故有狐。道士建醮,醵多金。蒇事后,与其徒在神座灯前,会计出入。尚厥数金,师谓徒乾没,徒谓师误算,盘珠格格,至三鼓未休。忽梁上语曰:“新秋凉爽,我倦欲眠,汝何必在此相聒?此数金,非汝欲买媚药,置怀中,过后巷刘二姐家,二姐索金指环,汝乘醉探付彼耶?何竟忘也?”徒转面掩口。道士乃默然敛簿出。剃工魏福,时寓观内,亲闻之。言其声咿咿呦呦,如小儿女云。
讲的是在玉京城里的一个道观,一直都有狐狸。道观的道士做了一次法事,收了很多钱财。法事完了以后,道士和他的徒弟就在神座的灯前,计算钱财的收支。算下来,发现少了一些银子,师父就说是徒弟贪污了,徒弟说是师父算错了。两入用算盘算了半天,算珠拨得格格响。更夫都已经敲了三声鼓了,他们还没有算完。忽然听见房顶的梁上有人说话:“初秋天气凉爽,我疲倦了正想睡觉,你为什么总在这里吵吵闹闹,弄得我睡不着?这几两银子,难道不是你打算买媚药,放在怀中,到后巷的刘二姐家去,刘二姐找你要金指环,你喝醉了,不是就随手把钱给她了吗?你怎么就忘了呢?”徒弟转过脸掩着嘴直笑,道士不说话了,把帐簿收起来出去了。剃头的魏福,当时正好在道观里留宿,亲耳听见。说那个声音咿咿呀呀的,像是小孩子说话。
少年道士看了这篇文章,不禁哑然失笑,在前朝竟有如此可笑之事,道士不修心养性,还被狐妖一口叫破丑事,真是羞死人到家了。
他这一笑将身旁读书的老秀才从书中惊醒,抬起头迷茫的看看四周,本来满脸怒容,只不过看到小道士也在认真读书的时候,怨念消去,还有似我痴者,于是接着读书。小小书房里,一人一鬼,一老一幼皆在认真读书。
二人读的起劲,可苦了在外等候的青壮,原本他们被里正叫来在外等候,本以为小道士进去很快就会做起法,结果快半个时辰了,毫无动静。有个胆子大的鼓起勇气,抬头看去,结果发现老秀才和小道士都在看书,也没有办法,只能一直等着。直到子时时分,老秀才长叹一口气,将书合上,终于看完了。
他看看小道士,小道士被叹气声惊醒,看向老秀才,先时还有些迷茫,后来好像才想起来自己的任务,于是对韩老秀才正色说到,“韩秀才你不应该久待世间,应该早日离去。不要打扰了你女儿才好。”
韩老秀才点点头:“是啊,老夫也知道这样不好,只不过去世那天,通游全记还没有看完,这不是心下着急,所以才回来看嘛!老夫现在也已经看完了,没有遗憾了。”
这番话听的站在一旁的少年道士心里惊讶,原来以为这老秀才是舍不得生前留下的这些书,原来是因为有书没读完,不过却也符合一个爱书之人的内心。张道远自己就是,万一这本书今日日间没看完,那么夜间必定是如百爪挠心般痛苦。
少年道士看见老秀才身形渐渐变淡,心下清楚,老秀才是因为心愿得解,无牵无挂了,只等头七返灵,到时候做完法事,入土为安,一切就结束了。
打开书房的门,看着室外等候的青壮年,对着他们焦急的面容,云淡风轻的说了一句,无事也。就走回里正家,盘腿打坐起来。
隆兴十二年五月十六日,今天是韩老秀才的头七,上山入葬,全村青壮都来帮忙,待到尸体入葬,张道远诵上安位偈及登天箓,法事告成,此间繁琐仪式不表。
张道远做完法事,本来就要马上启程,但被里正拦下,只得再吃了一顿饭,休歇了一晚,待到次日清早才得以上路。
少年道士怀明的第一次遇鬼就这样结束了,有惊无险,但他不知道以后他所遇见的比今晚的执念要深千百倍,恶念也大千百倍,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