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九华山,晚春清晨的阳光并不浓烈,却隐约有着一分燥热。
张道远站在九华山脚下,进山的路是在西面,抬头望向那一层层青石阶梯,阳光照射在他的脸上。连脸上的绒毛都看的清清楚楚。快要到达九华山的时候,驴子已在附近的村镇卖掉,他也换上了父母为他带的夏服,一套淡蓝色衣衫,脚上蹬着一双圆口布鞋,看着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看着常阳道长一步步走上阶梯,他竟然心里有一点紧张,这就是以后要修行生活的地方吗?近乡情怯,可现在张道远觉得比归家还紧张,这一步走上去,以后就不一样了。但是轮不到他多想,常阳道长的背影快要在道远的眼前消失,他只得大踏步追上去,身上背着包袱,只觉得每一步都好沉重。
他不知道的是,追赶着师父的背影向前竟然成了他将来印象里最深的事情。
踏上阶梯,只行不远处便可看见山门矗立,上书“守一”二字。道远这才知道自己所要加入的道派的名字。
山门前有不少马车,轿夫等待。原来师父二人上山之路只是专供有游山之趣的行人所走。在九华山另一侧有专门的马车行走的道路。
山门前有一片大空地,地铺一尺见方的大青石板,一眼望去竟有十余亩的面积,上面多是茶棚和各式小吃,偶尔还有几个算命摊之类的摊贩。供已经拜完神,或者在此等候的人饱口腹之欲。而山门处有一块石碑,上书“无论何人,到此步行登山”
这是大周开国太祖留下的规矩,大周十一位天子里有六位到过九华山守一道玄都宫为天下百姓祈福,在这山门处无一例外都是走下龙辇,步行登山。
走过山门再经两三个时辰的登山,师徒二人终于来到位于山顶上的道宫主楼前。只见门楼上上书写三个大字“玄都宫”,而宫门前也是人烟鼎沸,香火不断。一来这是守一道门下起建最初的宫殿,无论后来守一道有了多少流派,这里都是祖庭。二来六位圣人都是在此祈福,多有人传言在此祈祷会受到圣人天子气的庇佑。所以大部分拜神的人都到此祈福祝愿。
玄都宫矗立在九华山山顶,却像将整座山从中间断开一样。山顶被修缮成一片建筑群,守一门主体依山势而建,自上而下依次为楼、廊、殿、阁、苑,呈现独特的建筑风格。
祖庭玄都宫修建在山顶上,气势宏伟,殿里面正对大门供奉着三清道尊塑像;三清右侧是各位守一道先辈祖师的牌位。左侧侧悬挂着大周太祖御赐的三件宝物,分别是玄一剑,天星罗盘和八棱三华鉴。
山腰处有碑廊,留有着大量碑刻以及木雕情景画等事物;再下面是丰霄殿、玉明殿、七真殿,灵祖殿、四御殿五座大殿,供奉这守一道门下各大分支祖师;最下面的门殿还有大型道教护法神初代守一天师等系列壁画。
常阳道长带着道远进入玄都宫主殿,里面值守的枯瘦老道人一见到常阳道长便大惊失色,连忙向身边的道童吩咐着什么。等道童急急忙忙跑走后,马上迎上前来。
“祖师,你怎么回来了?我已经让温经去请掌教了。师祖稍等。”
道远听到老道人说的话,看看老道士花白的发髻和满脸的皱纹,再看看常阳师父乌黑的头发,面色红润。眨眨眼不敢相信师父的辈分如此之高。后来想想,都说懂修行的人驻颜有术,也许师父已经一百多岁了。
不多时,玄都宫主殿里的香客都被清了出去,整个大殿的门也被关上。大殿内顿时暗了许多,但头顶的长明灯此时发挥了它的作用,照亮殿内。
不多时,一大堆人突然涌入大殿,顿时显得原本极为宽广的地方拥挤不堪。只见一堆人簇拥着前方一人而来。张道远看着领头这人,头戴元始冠,身着紫色法衣,法衣上有金银丝线绣制的郁罗萧台,日月星辰,八卦等物。须发全白,但是面若孩童。
领头之人来到常阳道长身前,突然一拱手,弯下身去:“不肖弟子怀化见过师父,祝师父早日得升天界。“随着他这一弯身,身后跟着的人也随即拜下身去,前面有的念着师祖,或者太师祖,后面的则直接口呼祖师。张道远在师父身后看着,突然对自己师父的身份有了一个模糊的理解。
常阳道人面色平淡的看着他们跪拜,口中说到:我还有十余年阳寿,前些时候算出道远这孩子与我有师徒缘分,于是前去颍州城将他带来。待他入门之后,由怀化徒儿继续教导。”
“谨遵师父法旨”怀化道长头埋得更深了。
说完那番话,常阳道长将道远留在原地,自顾自地走了。
道远还在一头雾水,连忙想跟上去,却被人拉住了,回身一看竟是怀化道人。
“你就是吾小师弟吗?师父这人一心向道,和他同行必定很累。不过来到这玄都宫你就不用担心了。先换一身衣服等待休息一下,等到吉日再举行拜师典礼”。怀化道人虽是整个玄都宫的掌教却非常和蔼,微笑着和道远说话。
张道远被人领了下去,吃过斋饭,换了一身道袍,带到一间丹房休息。
接下来几天里,大周所有修行人都知道了大周天子御赐称号的“通元至德大显大明普华真人”,守一道天师,玄都观掌教怀化道长将要有一个小师弟了。几乎所有修行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在知道将要收徒的日期后急匆匆的向九华山赶来。
主要的原因就是这回肯定可以见到那个已经久不闻世事的现世唯一一个最接近飞升的人,常阳真人。
时间很快定好,就在五月初八,戊五月甲申日午时举行拜师仪式。离目前还有半个月,但是也足够了,请帖已经发出,天子也会派来使者,各大道门也会派人。张道远的第一个考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