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43500000139

第139章 恣意潇洒的魏忠贤

江南,自古就是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曾经权倾朝野,现在富甲一方的南京镇守太监魏忠贤魏大公公现在似乎有些乐不思蜀。

在南直隶与浙皖赣乃至京城、湖广蜀地岭南都有自己产业的魏大公公现在除了为皇帝陛下朱由校继续在南方扩大着生意规模和做大慈善家动不动就给某某灾区捐银几万乃至几十万两外,其主要工作还是为当今陛下把控江南的文风与舆论导向。

随着《大明日报》对皇帝陛下朱由校亲率禁卫军击退鞑子事迹的大肆渲染,魏忠贤可算是重重的打了那些嘲讽当今陛下亲战鞑子无疑是不自量力的读书人的脸。

甚至在魏忠贤的授意下,已有人在报纸上发表长篇文章讨论书生掌控军权的不合理性,意在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剥离文官对军权的控制。

同时继续对当今陛下进行吹捧和歌颂,尤其是易被说动的百姓们,魏忠贤每施一次粥就让百姓们感戴陛下一回,每助一个学子就说是陛下惜才。

除此之外,鞑子和关宁军的暴行也被披露了出来,而且魏忠贤还亲自请一些说书先生去乡间,去集镇,给底层的百姓讲鞑子和关宁军阀的暴行。

让他们知道是谁在为他们太平的生活保驾护航,是谁在威胁在他们的生存。

一些保皇党的学子甚至纷纷在报刊上留言要学汉朝班超投笔从戎,参加禁卫军,除鞑子,荡平叛逆之徒。

而一些企图为关宁军辩解或者为自己家在跟鞑子做生意而找托辞的复社学子们也不敢再说陛下穷兵黩武,只是委婉的提出只有遵从王道,内修礼法,教化蛮夷的观点,而不敢再明着反对朱由校,或者明着诋毁朱由校。

要知道,冒起宗之子冒辟疆就是个典型例子,因为其父在京城闹事而被陛下处死,所以冒辟疆对朱由校的怨言甚大,便在一次文社活动中诋毁了朱由校一句,而被几个保皇党知道后直接就抓住暴打一顿,其中一保皇党学子更是质问冒辟疆,当今陛下连修陵的钱都拿出来赈济百姓了,陛下又何来疯狂敛财,收刮民脂民膏一说。

据悉,冒辟疆被打成了残废,但打他的保皇党学子却是安然无恙,原因自然是有魏忠贤的暗中保护。

魏忠贤现在几乎就成了江南士绅的眼中钉肉中刺,不但是因为魏忠贤联合一帮落魄的文人和只认钱的说书人控制了江南的舆论导向,还因为魏忠贤总是跟这些江南士绅对着来。

魏忠贤来江南不到半年,就开办了无数学堂,资助了寒门学子不下千人,其中有三人已经高中进士,有数百人成了秀才,南直隶和浙0江去年的秋闱也有十多名新科举人是因为求了魏忠贤的帮助才得以没有被士绅子弟给冒名顶替。

魏忠贤不但资助出身底层的读书人,还援助被士绅们压榨剥削的普通农民和佃户以及丝织工坊的织工反抗士绅。

有一姓徐的员外因为拖欠织工工钱且联合当地县令打死带头闹事的织工而被魏忠贤给强行动用东厂体系的人马进行抓捕,并请得旨意将那县令也革职拿问。

而那徐员外也因此被落得个杀人偿命的代价。

慈溪有上百矿工因某开矿大户常年拖欠工银而哗变闹事,但那大户有人在朝中当御史,因而此大户便唆使当地府衙推官调动官兵以乱民闹事为由对这上百矿工进行镇压围剿。

谁知此事竟被来魏忠贤得知,魏忠贤动用自己是南京镇守太监的权力悍然抄了那大户的家,解救矿工数百人,而那位大户所依仗的御史老爷因此被罢职。

总之,现在的魏忠贤在江南百姓的心中是和善的,是慈爱的,而一些商人地主出身的士绅们却是更加痛恨,有骂他沽名钓誉也有骂他暗藏祸心的。

但魏忠贤可不在乎这些江南士绅们怎么想,他只是遵从朱由校的指示而已,比如开办各类作坊所请工人给丰厚的工钱,甚至还帮其他作坊的工匠们找这些作坊的老板们讨要工钱,遇见粮食紧缺时绝不囤积居奇,反而亲自帮着官府平抑物价。

也正因为此,导致了江南士绅们的生意越发难做,而他的生意却越来越好做,毕竟谁都知道跟着魏公公干是有更高的工钱拿的。

有官员弹劾魏忠贤在江南搜刮民财,致使民不聊生,甚至直接在报纸上批评,结果往往是石沉大海。

没有陛下谕旨,内阁和六部没人敢动魏忠贤,也正因为此,控制海洋贸易的海盗们也知道魏忠贤的背景硬,也都喜欢与魏忠贤合作。

如此一来,也就造成了魏忠贤的生意越做越大,捐的钱也越来越多,一次钱塘江发生洪灾,户部拿不出钱来,硬是直接让魏忠贤先拿银子垫上。

江南有魏忠贤镇着,关外有毛文龙和袁崇焕时刻骚扰着。

山海关有王在晋守着,再加上个满桂,也可保无碍。

然后,从蓟州、宣化到陇西又有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三人,应该也出现不了士兵哗变的现象,即便有变故,以这三人的能力也能平息下去。

这对于大明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局面,对于朱由校这个皇帝而已,也是一个进行改革的很好机会。

车辚辚,马萧萧,在朱由校和禁卫军即将回到京城时,内阁首辅魏广微、内阁阁臣钱谦益以及顾秉谦和部院大臣等都早已来到了京城外遥遥等候。

随着阉党的全面整改与东林党的铲除,现在的京官虽说不上是个个有房谋杜断之能,但忠诚至少是可以保证的。

紫禁城内,坤宁宫中,已吃斋念佛许久的皇后张嫣在柳如是和姚选侍的陪伴下也整日站在乾清门外痴痴地眺望着紫禁城外面。

从得知陛下在外与鞑子血战的心中不安,再到得知陛下击退鞑子即将还京的喜极而泣,然后到现在整日整夜的闺怨期盼,也着实让张嫣消瘦了不少,

而现在一直待在乾清宫的徐佛也从其他宫娥耳中得知了陛下的事,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她也同张嫣等一样在朱由校没在的日子里郁郁寡欢。

朱由校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现在成了帝王,在深宫之内会有人对自己牵肠挂肚,几月来的离京生涯让他改变大明的欲望更加强烈。

特别是一看见城门外数百名大臣齐声高呼万岁时,朱由校就不由得心潮澎湃起来。

己巳之变的结局已经改变,那么,接下来,所有的一切也将跟随着改变。

同类推荐
  • 崛起于锦绣

    崛起于锦绣

    穿越到一个叫大宣的朝代,原本他只想在广陵城的青楼中做个安静的小厮。命运却偏偏安排他崛起于市井,造就一副锦绣盛世。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3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3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三国之熙皇

    三国之熙皇

    我为袁绍二子,袁熙。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英雄无悔,枭雄无泪,乱世之中,唯有兵戈才能赢得尊严,唯有冷血才能取得胜利,这天下只能有一个声音。“关羽,降还是不降”“某不降”“好,明日午时推出斩首,孤没有曹操的耐心”袁熙在众位大臣惊讶,敬佩,畏惧的目光之中离开了牢房。
  • 世子的崛起

    世子的崛起

    万人敬仰的萧王故去,留下名满京都的纨绔世子,人人咬牙切齿。却在某一天世子变了,在平静中奋发,在误解中进取,在困苦中挣扎,直到一天,蓦然回首,世子已经崛起了
  • 三国之第四帝国

    三国之第四帝国

    这里有你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有你曾经忽略过的好汉。有经典的战役。也有不经典却很重要的战争。公元189年,永汉元年,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董卓从此控制了朝廷.自此天下大乱。所谓乱世出英雄,且看李腾在这乱世之中如何斩将夺城,建立丰功伟业,成为一代帝王。
热门推荐
  • 国服男神娶回家

    国服男神娶回家

    (新书:农门长嫂…书名太长,懒得介绍)再次睁开双眼,黎洛已经不再是肩负使命的情报员了,现在的她是一名需要伪装成男生的女孩。游戏里国服第一算什么,遇上国外大神的挑衅虐得你再也不想打游戏。别逼一个黑客打架,赢了不光彩,输了你连个瘦弱的黑客都打不过,面子还要不要了?
  • 首席撩妻好手段

    首席撩妻好手段

    多次的不期而遇,是缘分还是一场预谋。顾峻泽不知道,但是他知道他对楚绪颜一见钟情了,那个女人像毒药一样一步一步的吞噬着他的心。她冷漠,他无赖。她耐人寻味,他形影相吊。原来冷漠如斯的楚绪颜是可以和一个不绅士甚至可以说是无赖的花心大萝卜擦出爱的火花。但是直到鉴定报告摆在面前他才恍然大悟,所谓的真情不过是一场利用罢了。“滚!”顾峻泽说得冷漠无情。但是当他看见她倒在血泊里的那一刻他才明白,原来他根本不在乎她爱不爱他,只要她在他身边就好。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真的是生与死。他再也来不及对她说一声,对不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蒸汽朋克下的神秘世界

    蒸汽朋克下的神秘世界

    近似维多利亚时代的异界!蒸汽朋克下的神秘生物!未知宝藏!以及失落传说!一个人造生物兵器穿越到这个奇妙的世界!完成一段奇妙的人生!
  • 习惯成就命运

    习惯成就命运

    习惯是人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既可以为你带来光明,也可以把你引向黑暗。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次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份成功的信心。因此,一个人也许没有很好的天赋,但是一旦有了好的习惯,就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好的命运,成就一生的幸福。
  • 误解已生何必情深

    误解已生何必情深

    得不到回应的爱情要懂得适可而止,如果不是互相喜欢,你的痴情就会成为别人的负担。这是很多年后,何碧才真正明白的一句话,面对秦森的次次误解,何必终于忍受不了喜欢的人每次用恶毒的话语讽刺自己,最终她选择了告别,选择了放手,选择了离开,选择了生活在更好的明天,出国深造,在途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爱情,最终爱情事业两丰收的美满结局。可能有时候,在冥冥之中命运自有它的安排,在一个不一定的时刻让你遇见一个一定的人。会错过你的人往往不懂得你身上的美,但总有一个人会发现你别具一格的美,珍惜独一无二的你......
  • 两次别离

    两次别离

    在这个世界上,灾难时刻都有可能发生。《两次别离》写的是人与灾难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灾难不会结束,它发生后就会与活着的人一起生存下去,用繁复的触须拖住灾难的经历者,寄生在他们身上,寄生于经历者的话语逻辑与心理逻辑之上。反映灾难的文学作品可说多如牛毛,但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似乎并不多,问题出在哪里?这使我不由得想起著名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所说,“我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终于明白,最基本的一点是,我们得有大诗人这种悲悯的态度与情怀。
  • 梁周记

    梁周记

    我最早对浙江一师的兴趣仅局限在经亨颐校长和著名的四大金刚,最多再加上李叔同、丰子恺等文化名流以及那些匆匆而过的文人墨客,这实际上是跟我的兴趣爱好较为吻合的。但是我很快发现,一师风潮最后的结果不仅是换了一个校长,赶走了一个教育厅长,更重要的是有好多一师的毕业生后来把命都搭了进去。所以新思潮不只是关于非孝的争论,也不只是学生自治和教注音字母那么简单,它有怒目圆睁的一面,更有流血牺牲的一面,虽然那不是在1919和1920年。
  • 书眼

    书眼

    读什么小说,学什么技能。读推理小说,学习思维;读警察小说,学习枪法;读盗墓小说,学习盗术;读医生小说,学习医术;读武侠小说,学习武功;读异能小说,学习异能。传说中,读仙侠小说还能成仙……刘星,一名小说迷,偶然觉醒一双书眼,学会特殊的阅读技巧,从此依靠读小说走上人生巅峰……“禽-兽,放开那本小说,让我来读!”
  • 静默笙箫人已殇

    静默笙箫人已殇

    她没有记忆,不懂过去,能记得的是他为自己奔波劳碌的身影。口不能言,使她成为上京后宫里的“哑妃”,但是只因能在他身边,流言蜚语都甘之如饴。只是三年,那个深情地唤她妻的帝王为何不曾看顾?伤了的心,错了的情。她原不是她;他本不是他。情到深处已是殇,帝王人家莫道恩。
  • 汉牧天下

    汉牧天下

    缉毒警察李戬,在一场枪战中身亡,穿越到晋末五胡乱华时期,附身于一名小小县尉,身上还担负着近万百姓的生死存亡。且看他如何率领百姓,逃出生天,在这乱世之中越走越远。老书《冒牌县令之天下争锋》,欢迎加书友群:69489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