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着解释道:当代企业不是高树明义的“君子国”,企业要求的是效率最大化,对员工最大的需求是其在本岗位上的业务能力。如果员工的业务过得去,或者在业务有突出的表现,那么他就是好员工,至于其个人品德,倒是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只要有相对规范的管理制度,个人品德问题不会影响到工作。
他还引用了孟尝君“鸡鸣狗盗”的故事来作为佐证: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揽各类人才充当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们下的门客良莠不齐,什么人都有,但他来者不拒。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扣留,为了能顺利潜回齐国,他就找他的门客们商量办法。其中一个门客善于钻狗洞偷东西,这个门客便钻狗洞偷出了狐白裘献给昭王的爱妃,以求爱妃请昭王说情放回孟尝君;同时另一个门客善于学鸡叫偷东西,他施展这项技能,在逃出城的当天,学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了城门,使孟尝君得以顺利逃回齐国。
最后,苏总说:善于用人的管理者即便对小偷出身的人,也能挖掘出他们的有用之处。当时,很多听课的企业负责人们对苏总的此番“高论”并未表示出有任何质疑,至多认为这是他讲课时的噱头而已,并且仔细想想,似乎也自有一番道理。
谁知,之后的一件事情证明,正是这番“高论”让苏总哑巴吃黄连,打掉牙咽到了肚子里。
松是苏总公司内的一匹业绩黑马,二十出头,从跑客户拉单一路晋升为中层部门的管理者。在苏总眼里,这个小伙子有着很强的业务能力和充沛的工作热情、精力。
突然,有一天,公司的大部分工作人员竟然“造起反”来,他们联合找到苏总谈话,要求调查松的问题。起初,对松宠爱有加的苏总固执地认为这是有人嫉妒松的成绩和能力,发动人员给松告状,但迫于压力,他进行了一番调查,可结果竟然令他不寒而栗。
原来,松在身为业务员的时候,就一直以好听的言语和貌似可亲、可信的姿态在同事的手里抢单,将别人基本快要谈成的业务最终据为己有。更为过分的是,当了中层管理者后,他的劣迹也开始“升级”,他多次谎称是苏总的安排和授意,要求同级的业务发布部门优先在对外业务平台上发表他的广告。
久而久之,公司的员工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平,采取了“集体上访”的手段。如同冷水浇头的苏总突然间对自己的“不求德,只求才”的用人理论进行了反思——原来,没有德的才,难以为社会所容纳。
从此,他经常拿自己的这个教训当作反面教材,他在讲课中说:没有职业道德、缺失职业操守,即便有工作能力,有机敏的头脑,也不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机会,更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
像苏总的下属松一样,很多人在业务上是很有能力的,但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应该说,这样的员工怀才不遇是应该的,在任何一个对企业负责的管理者看来,这种有才的人都是不值得重用或提拔的。
因此,在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的时候,也应该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虽然趋利之心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触碰到了行业规则的底线,违反了职业道德和处事原则,那么抱怨别人也是于事无补。
不能适应环境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在想:我现在的环境和处境很不好,什么时候能有所改变呢?在这里,请先不要幻想要求环境改变!你必须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从现在开始,你能够改掉一些坏习惯吗?你能学会不再抱怨吗?你能学着适应环境吗?如果你觉得很困难,那么,连改变自己都如此困难,你怎么能要求或幻想改变环境呢?
好,静下心来,看看你的身边,是什么样的环境让你觉得无法安然呢?是什么样的处境让你觉得困窘呢?环境是你无法左右的,要么,离开它;要么,学着适应它。问问自己,应该去怎样适应这些环境,给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之后,你再问问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如下问题,才使得你的生存环境恶劣呢?
人际关系紧张,导致才能发挥受阻
有些人总抱怨,身边处处是小人,个人才华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实,更多时候,我们不妨去想想,我们要的是什么,是要和身边的环境作对?还是要在恶劣的环境中发挥个人的能力,达到个人发展的目的?
一般而言,即便身边的环境再差,身边的人员再不堪,既然它是一个既定的存在,我们根本不可能难通过愤愤不平、连声抱怨去改变它。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这个环境,改变这些人员,那么就需要安下心来,踏实地发展自己,这才是改变环境的必经之路。哪怕身边真的都是小人,也要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对不平的事情做斗争。
保护好自己才是重要的。不然的话,自己只能成为职场斗争中的牺牲品。如果你真的觉得无法和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那一定记得,除非真的看不过去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和别人“结梁子”。在职场中,业务是最有说服力的尺子,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要为了无谓的斗争使自己卷入无尽的漩涡。
苏东坡的词在宋词中可谓独步天下,开一代词风之先河。但是,仔细品读我们会发现,他的大部分流传千古的名篇,都是在流放黄州以后作的词作。流放前后的苏词,文风大有不同,那么,是什么样的一种境遇,使这位一代文豪的内心发生了改变呢?
翻检资料,我们发现,这竟然和职场人际关系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很多人都知道苏东坡的一切职场不顺都起始于“乌台诗案”,实际上,这个案件的始末其实很简单,从某种角度上说,这应该是一个莫须有的可笑事件。
以反对王安石变法为由头,一群素来对苏东坡不满甚至抱着嫉妒心态的文化官僚,检举说苏东坡的诗词中流露着对政府的不满和不敬,用牵强附会的上纲上线的方法对苏东坡进行攻击。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宋神宗对苏东坡还是很赏识的,但在这种情势下,他也不得不判了苏东坡的罪。
抛却当时的政治主张以及名气太盛、文人相轻等原因,仅以职场角度去分析。这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文豪,实在是在某些人眼里过于碍眼了,以至于稍有机会,所有小人都会钻出来,落井下石,必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通常说,当你到了一个职场环境,所有的人同仇敌忾一致地和你过不去的情况实在不多。如果你有幸或不幸遇到了,如果不是你的运气好或坏到了极点,那么,极有可能是你自己有了什么问题。低下头,问问自己,是什么使你在人际中的处境如此不堪呢?你可能太狂了,经常伤人;可能是你说话太口无遮拦;可能……
与环境文化不能融合,导致自己与组织不合拍
如果说,人际关系紧张,有可能是小人作怪,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苏东坡。那么,如果你已经觉得自己和自己的职业环境、公司氛围都不能融合的话,那么问题显然就在你自己身上了。
关于与环境不能融合,通常可以借用大多数恋人分手时常使用的话“我们不合适,分手吧”。是的,如果真是你不能融入这个环境,那就分手吧。离开这个环境,找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职业环境;如果你放不下这个工作,对这个工作还有着很多的期许和盼望,那么,就请你放低姿态,学着去融入这个环境。
曾经在事业单位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张,在不久前下岗了。通过朋友的关系他找到了一家运输公司,工作和他过去在事业单位里的基本一样,都是车辆管理。然而,工作半年以来,老张总是出差错,他认为是单位领导在找茬,很多他认为并不重要、可记可不记的细节问题,都被他疏漏了,他认为这些事情无关紧要。
领导多次批评他,而他愤愤不平地说,这些细节其实没有必要。他经常站在大局角度认为这些没用,并且质问领导,自己每天按时上下班,从不迟到早退,为什么屡屡被扣薪呢?其实,问题很简单,多年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老张,根本就没有了解这家运输公司的环境,更谈不上融入了。
在这类公司,有时候,是否迟到早退,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关键是在工作上不出疏漏,保证公司正常运转,这才是公司领导所需要的。而对于岗位职责规定的工作,必须全力地去做,而这些工作是否有用、有什么用,如果岗位职责没有规定,那么,根本就不是这个岗位人员应该考虑的,更不该擅自决定。
自我推销能力欠缺
有人说,每个人一生都要做的事情就是推销自己。抱怨怀才不遇的人,究其原因,就是他们都缺少自我推销的能力。这话似乎听来偏激了一些,但仔细想想,确实蕴含着很多道理。过去,我们经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似乎这已经成为训诫人们低调行事、态度不张扬的一句名言了。
仔细想想,美酒飘香,又能飘多远?美酒的醇香可以飘过几条巷子、几条街道,甚至能够香飘半城。可是,再好的佳酿,如果没有自我宣传和自我推销,怎么能够众人皆知呢?
美名传千里,也是需要始于足下的。而推销自己,就是使自己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很多人对于“推销”这个字眼还停留在“上门推销”的概念——一个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挨家挨户敲门“您需要办理保险业务吗”。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对“推销”这个字眼感到很反感,更不会放下身段,去将自己当作商品一样进行推销。而实际上,不管你从事何种行业,也不管你的工作是什么,在人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是需要推销自己的。
无论是工作职场,还是生活环境,你都必须学着推销自我,让别人认识你,认识你的才能,从而喜欢你、支持你。在自我推销中获得人脉,获得认同,获得更广泛的发展路径。
很多抱怨怀才不遇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赏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自己。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展示,别人都不知道你有能力,不怀才不遇才怪!
我们都听过为人津津乐道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这无疑是人才挖掘史上的一段佳话。然而,我们在对萧何进行赞赏的同时,必须承认,对于自我推销,韩信做得实在很差劲,甚至可以说他丝毫没有自我推销能力。
在被萧何推荐给刘邦之前,韩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怀才不遇者,胸怀文韬武略的他,曾一直在楚营担任执戟郎,就是警卫宫门的官员。对于这一点,世人一直愤愤不平,抱怨项羽不识人才。而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草根出身的韩信其实已经做到了一个离最高领导项羽很近的位置了,大抵相当于现在领导的司机之类,只要他愿意推销并且有自我推销的能力,让他展示才华的机会几乎随时都有。然而,他并没把握好这个机会,如果不是遇到萧何,韩信这个军事奇才肯定会淹没在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怀才不遇者中。
其实,并不一定是韩信这样的历史巨人,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在职场中和工作环境中不能得到赏识、提拔、重用的人,或多或少都与未曾进行有效的自我推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