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68100000143

第143章 思狂言,献长策

当征亦从陈元口中听到恒珽的那个,联合芳国,甸地诸国,宗华从三个方向,同时起大军,不是要击败,而是彻底毁灭曼国的计划时。

这个计划就一直在征亦的脑海中打转,他不像其他曼人那样觉得荒唐,就像有人告诉他们蚂蚁可以咬死象一样的笑话。

他知道蚂蚁数量达到了,是真的可以咬死象的。况且他发现一个所有曼人好像不知为何,就忽略了一个让征亦觉得惊奇的事实——芳国有十万常备兵啊!

这十万人完全脱产,并且装备精良,顿顿大米鱼肉供着,当征亦从陈元耳中得知这十万人还有军饷拿。

即便是性格冷静的征亦也微张嘴,瞳孔紧缩,当时完全愣住。

以曼国为例,德治的士兵是由德治适龄男性轮流服役两年为一期限,平常不过二万人,战时再征召时常训练的农夫,猎人入伍,可得十五万至二十万。

占治也有一万,战时扩至十五万。而腹地皆罗,扶南只有三万驻城士兵,战时扩至二十万。

也就是说曼国非战时期,全国才六万脱产士兵。虽然到战时能猛增到五十万士兵,并且经过训练,能够听懂号令,可以配备齐全兵器铠甲。

曼国士兵是没有军饷一说的。

但一个芳国竟有十万常备兵,比这个事实更让人惊奇的是,绝大部分曼人竟然都没注意到这个事实。

恒珽的计划与曼人的反应让征亦开始不安警惕。并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开始想恒珽计划的可能性。

可能性由各方意愿和实际能力组成并互相影响。芳国意愿如何?看看曼人大军入半岛后,各府态度,加上恒珽的事情。让征亦判断让芳国各大夫联合起来,倾尽全力对抗曼国的可能性太低了,问陈元这个芳国人有无可能,陈元断言回答:

“根本就不可能!这就是一个狂想!”

甸地更不可能,征亦知道甸地诸侯已互相争战几百年了。

宗华呢,天子对各地控制力已减到最弱,天府的制度已完全僵化,成为一潭死水,几百年既无大事发生,也没什么出名人物出现。

三方能联合起来对曼国造成威胁的意愿是零。

能力呢?

但考察芳国,以芳国一国之力,是绝不可行的。或者说单独任何一方都无法对曼国形成灭国的危机。

可如果形成合力呢?

征亦沉默了,那将是五五之数。曼国将有从建国至今的最大危机。而曼人认为宗华人联合不起来,依旧如故。

问题的关键在于——宗华人是有能力威胁到曼人的,只是他们被现实的和观念上的条条框框束缚了。

曼人和宗华人都像是陷入昏睡的一对敌人,谁后醒来,谁就灭亡!

征亦之母本为奴隶之女,征贯未登基前,与亦母野合于皆罗北方之丘。征贯就赴任占治总督。

亦母怀子,怕主人知道,就独自一人钻进深山老林,藏在一山洞中,白日摘野菜,野果充饥,与野兽为伍,其艰难困苦,不堪与人言。

产下征亦第二天就得出门寻找食物,饶是曼人男女皆尚武彪悍,甚至军中还有女兵,但征亦五岁就见其母持木棒与狼死斗,全身被咬得血淋淋的,小腿被咬下一块肉。

这个永生难以忘记的场景,与在山林间朝不保夕,饥饿不定的生活造成征亦坚忍不拔的个性,同时对任何丝毫危机都是极其敏感。

当征亦十二岁时,征贯突然想起亦母,于是来寻,意外发现还有一子,将二人接出山林,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征亦极为聪慧冷静,而且有超越年龄的见识,思考问题和大多数人都不是同一思路,而且武艺也强。

征贯爱考校诸子,征亦虽为三子又是奴隶之子,但回答常常令征贯最满意,命他担任曼国最年轻的总督,也不负所托。

不同常人的童年经历塑造了征亦,又因为聪明,所以极力要摆脱童年时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危机感,外面有豺狼虎豹,自已又吃不饱。

对危机敏感,并且要摆脱危机,征亦家中时时储备着够一千人吃一年的粮食,在寝室外就有一个口水井,家中挖了无数暗道。

征亦的寝室门窗俱封,只留一扇铁门,里面四周铸铁板,床榻没有,只在地铺了兽皮,而且地板下也藏有粮食与水。

当察觉到曼人已经和宗华成僵局,并且同时晕睡。征亦对危机的不能忍受变成冲劲,他要曼人先醒来,不能给宗华人任何机会毁灭曼国!

打定注意,征亦就面见父王,讲出自已的看法。

“我们曼国看似强大,但放眼四周,已经被宗华人包围了。僵局不利曼国,在陆地上各有要塞,单独一方虽无实力击败我们,可曼国也无法征服任何一方。

曼国困在宗南,而宗华人已占据震旦,南方各大岛。地域广大至极,人口滋生也远超曼国,如一但宗华人走向联合,我曼国危亦!”

见父王认真的看着自已,征亦又继续讲:

“我国必须在宗华人反应过来之前,抢先下手。甸地与宗华实难征服,可芳国不一样,请父王广建战船,不以陆战,运大军绕过克拉,征服半岛,再进攻芳国诸外岛,冲出宗南。

芳国诸岛土地肥沃,人口密集,财富众多,但兵备不足……”

“唉……”

征亦诧异的听见父王竟叹了口气,思路被打断,不知如何开口。

征贯长出一口,欣慰的看着征亦,语气又是自得又是无奈:

“想不到我儿竟能想到这一层,可喜啊,而全曼国也许就你我父子俩能看透大势了。”

俩人在南华宫的廊柱间,征贯抚摸着浮白色的大理石,拍了拍,又眺望宫外城中。

黄昏下的曼武里气势磅礴,街上的行人车马如同蚂蚁般正移动着,进城的出城的,贩卖的,回家的。

无数房屋规划有致,贵族的独立小院中有浴室,四壁全是绘画浮雕的客厅,摆放着青铜灯具,香炉,矮榻,长案。

侍女仆人们开始准备晚餐,有的贵族要招待客人,会命仆人杀一只羊,用上珍贵的芳国香料,抬出珍藏醇厚溢香的美酒,点上油烛。

普通人家也准备好了晚餐,可能是煮熟的大米配上烤鱼,再加点水果。

在橘黄色的背景下,天空出现点点星光,遥远的海面开始黑暗,城中一点点灯火,一缕缕青烟往上外。

征贯站在高出地面三十米的南华宫,一阵凉风袭来,对征亦开口讲:

“虽众人不讲,但所有人都明白,征朝人口已比曼朝人口多,国力亦更强,但却已经没有了曼朝对宗华诸国的强势压制。

虽然有锻铁技术外流的原因,可就在没有外流之前,曼朝国势至巅峰时,也未能征服宗华桂,粤二地,甸地,更别提宗华天府了。

到我征朝也曾多次征伐,但又能怎样?这是天意,让宗华人占尽地势,曼国国势再强也只能维持现状。已经不是人力能改变的。”

征亦:“所以要冲出去,不在传统的德治,占治两地与宗华人相争。而是进攻征服芳国诸岛。”

征贯:“我知道你肯定有办法得到芳国船匠,不然你不会和我讲这个。我要问你的是,曼人只有渔民,如何与芳人航行远洋,征服各地土著的水手相遇在海上,如何为战?

你造船攻芳国,是突然在短时间内就全部征服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战争?”

征亦:“德治人善猎善渔,只要训练得当,必能登船以战。芳人也多是用船将人运到陆地上,纵横四海,根本就没有任何势力能与芳人在海上相遇并在海上作战。

所以如果发生海上作战,在战争经验上,芳国人不比曼人强多少。

可出其不意,用船运大军绕过克拉,不过一年就可彻底征服半岛,而外岛分散各方,比半岛各府更不团结。

就像曼朝攻甸国一样,外岛必群龙无首,一盘散沙,我曼国再一一征服。

对甸地毛国,一面在正面牵制其主力,一面用船运大军攻其后方。再一一攻占整个甸地,统一宗南,与宗华南北对峙。”

征贯笑了下:“你知道如何使敌人强大吗?”

征亦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如何使敌人强大?谁会去考虑这个问题。

同类推荐
  • 光阴里的老北京

    光阴里的老北京

    《光阴里的老北京》一书从地名说故、景观掌故、民俗风物、名人逸事、往事钩沉等多个方面讲述老北京那些地名的由来、街头巷尾的奇闻趣事以及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人掌故。例如“丰台何以称‘花乡’”“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头柱香’之说”“紫禁城里‘不务正业’的皇帝”等等,细细品味,本书可称为一部老北京趣事的百科全书。
  •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帝王将相论时事

    帝王将相论时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风流一时的英雄人物都已“俱往矣”。但他们所留给后人的功过是非与政治智慧却投有因时代的流逝和朝代的更替而消失。相反,正是随着时间的流失和朝代的更替,我们对这些帝王将相的一些精辟言论所透露出来的智慧谋略才倍加折服。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身为天子、将相他们有责任和义务维持社会的秩序,保持国家的安定,而这前提就是要对其统治下的国家,当时的时事要具有深刻的认识,这关乎国家的兴亡,社会的治乱。因此,他们对时事的论断往往准确而又精辟。
  • 一本书读完人类文学的历史

    一本书读完人类文学的历史

    本书从人类口头文学创作讲起,分别介绍了西方的《荷马史诗》和中国的《诗经》。在中国文学部分中,从先秦的文学现象讲述到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传奇,又介绍到现、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在外国文学部分,介绍了众多的文学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如高尔基、小仲马、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等。
  • 万历二十年:抗日援朝

    万历二十年:抗日援朝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日本悍然发动针对朝鲜和中国明朝的侵略战争。应朝鲜国王的请求,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毅然派名将李如松出师东征,抗日援朝,血沃朝鲜半岛。万历抗日援朝的胜利,对亚洲格局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作者以如椽之笔,拨开历史迷雾,条分缕析,直击万历战争“命门”,并对其前后中日朝三国的历史走向等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深邃而富有新意。整部作品气势磅礴,壮怀激烈,带领读者领略历史风云变幻,并蕴含对于历史的精细解读和理性成因剖析,还原历史的真相,深刻的现实关照更是令人感慨深思,颔首称道!
热门推荐
  • 亚洲现代作家作品浅析

    亚洲现代作家作品浅析

    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此书堪称亚洲现代作家及作品的博览会,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知识性。
  • 妖孽夫君好难缠

    妖孽夫君好难缠

    “师傅,修仙为了什么?”恐怕师傅你都已经忘了当初为何要修仙吧“那师傅你可知道我为什么要修仙?”你知道对不对,你一直都知道。一段被错改的记忆,当她与他在红尘中再次相遇,那纠葛千年的爱恋能否再续前缘。杨慎稳稳地靠坐在美人榻上,“我担心你害怕。”“我不害怕。”“我担心山里的野兽误闯进来惊吓到你可就不好了。”杨慎说着,慢慢挪向月玲珑。“野兽近不了我的身。”看着杨慎慢慢挪过来,月玲珑淡淡的说道。“那要是惊吓到我可怎么办?”宝宝求保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表哥

    表哥

    表哥死了,有很长一段日子,我无法排遣心里的痛苦和难过。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计划经济时期,我上小学,营养不良,查出患有贫血症,表哥整整为我输了七年的血,一直到我高中毕业。那时他在县水泥厂当电工,兼跑采购,隔三差五出差到城里,为厂里买水泥、电缆、变压器和小五金,省下两块五的差旅费住在我家,除了陪我去医院输血,帮我妈干一些拉煤球腌白菜的体力活(我爸有心脏病)外,最让我心花怒放的是带我去电影院看电影。那时他来芜湖的次数很多,一来我姨娘死得早,姨父又娶了别的女人,他把我家当成自己的家了;二是我妈在市纺织厂替他找了个挡车工的对象,俩人谈得很热乎,据我妈讲,女方身体不好,她相中的就是我表哥壮得像头牛。
  • 老剧团

    老剧团

    那天我迫不得已再一次去找老米借钱。因为我所在的市百花艺术团业已休演三年零五个月,工资只能拿原来的百分之六十,而我自以为是的所谓服装生意又亏得一塌糊涂,转手不干了。去年一年的房租一直厚着脸皮拖着,近来房东老头已开始冲我瞪眼了。我向他发了毒誓一周内保证付钱,为了让他相信我还把老米的名片给他看,说这是老板,我哥儿们。老米原来是我们团的舞美,前两年下海发了财。同事时我们关系不错,除了经常一起喝酒打牌戏“果”(戏“果”是文艺行当里的黑话,翻译过来,就是泡妞的意思),我还不止一次把我的单身宿舍借给他泡妞。当然除了海红,因为海红是我介绍给他认识的。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以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文化自觉为基础,从文化存在的多维理论视野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文化研究上的创新,梳理了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依据历史脉络的层层揭示,提炼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点和价值诉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内涵和发展线索,并在比较学视野中凸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特殊价值。
  • 田园药香之农家医女

    田园药香之农家医女

    【一句话简介】这是女中医在古代救命治人、收获爱情,幸福一生的故事!一朝穿越,医学新星成了人见人嫌的扫把星弃妇。三间破屋,一块荒地。爹娘早亡,害羞胞弟。命硬克夫,包子有病。还好,弟弟心善顾家,包子听话懂事,只是养活他俩实属不易。房子破烂,肚子饥饿都不怕,姐有医术在手,定能吃穿不愁。治包子,救人命,修房屋,摇铃医也能养家糊口。妙手回春赚银钱,下聘礼,娶新妇,姑嫂之间很和睦。打水井,开水渠,灌荒地、种草药,田园飘香,医名远播。只是那死鬼王爷竟然失忆归来,死赖着母子俩,嚷着发誓要重娶她过门。呵,本小姐只会医术种草药,不会尔虞我诈穷算计啊!王爷嘴角一勾,大手一挥,豪气道:“来人,把王府空地全翻了给王妃种草药,再寻其难杂症病号给王妃候着。”
  • 隔壁住的是学霸

    隔壁住的是学霸

    重生回到14岁后发现,隔壁住的是李孑源,李孑源是谁,现在是学霸,以后是G省的大佬耶,想抱大腿了
  • 重生校园之金牌商女

    重生校园之金牌商女

    前世,天天被人辱,日日被人欺,亲戚看不起,朋友耍心机!母亲大哥相继早逝,她咬紧牙根,独自一人在逆境中求生存,却终究只活了二十六年!在睁眼,一切竟回到了十二年前。忍气吞声,重蹈覆辙?若一切都无法改变,她重活这一回又有何用!逆天命数,异能初现,谁能阻止她的脚步?人前,她是被同学孤立,性格漠然的普通学生。人后,她步步为营,运筹了一张璀璨非凡的商业大网。
  • 栎社沿革志略

    栎社沿革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 ,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