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68100000074

第74章 少华氏,甘方,攀方

翻完《华阳志》,对华阳氏的经历有了大致了解与推断。恒帝对少帝时期的其他几个政策有了很大兴趣,流放的华阳氏能在宗华之外建立根基,壮大自己,已成宗华的最大分支。那么少华氏与甘,攀二方又如何呢?

如今信息交流不便,各氏皆有封地,只有要事才派使者,要了解这三个诸侯的历史,还是看书达到基本了解,《宗华记》中也有这三个诸侯的记录。

少华氏与华阳氏一南一北同样流放,但结果不一样。

首先是流方地与使命不同,华阳氏在北,路途极远,使命是占领玉石资源,保护商路。少华氏的流方地很近,几个月就到了目的地,使命是镇压蛮族,防止其入侵。

少华氏携带了大量物品进入黔地高原,也击败了蛮族,开拓领土,也就止于此了,制度上没有创新,在眉乐是如何,到了默地也是如何,到如今五百年了,可能就扩大了封地,至少是眉乐二地相加的二倍,人口也恢复到了兴盛时期,越有三十万。

但和华阳相比,实在太逊色了。

为什么二者有如此大的差距?

恒帝觉得有二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事环境,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加深作用。

在自然环境方面,华阳氏到达的地方,天空海阔,草长莺飞,背靠昆仑山脉,又有河流经过,不需要花太大力气就能开拓出田地,不适合种稻就种麦,都不适合就放牧。

二者因为地势开阔,有利于华阳氏发挥军阵等军事优势,一但击败对方,就俘虏为奴隶。

三者华阳氏有成熟的建城技术,这些拿木棍石头的部落很难攻下。

再看少华氏,黔地是高原,道路崎岖,山高林大,一千人进去基本没啥响动,青铜器较脆,用来砍伐巨木太费事了,天府平原是花了几千年一点一点积累起来,才开拓成当下农田密布的,而且适合农业种植的地方也就少数河谷地带,再进一步限制了少华氏的农业发展。

华阳氏有玉石这种重要资源,即便走一趟要一年多,但依然供不应求,而少华氏只有木料,药材,道路的崎岖使运送成本加大,到畿内只亏不赚。

再则因为地势,难以将自己的军事优势用上,对蛮族的清剿费时费力,攀方是因为有条平这个军事人才,对军制进行了改制,而少华氏没有出现这种人才。又因为信息传播极慢,少华氏百年后才知道了攀方对付蛮人的办法,但也没法短时间内就用上。

正因为条平时攀方军制落后,才好由条平刻意塑造,而少华氏军制先进,与礼法,封建制度牵扯太深,所以难以改制,或者改制缓慢。这又花去大把时间。

再有人事上,华阳氏一路远离宗华,置身于蛮人海洋中,虽然打不过华阳氏,但也使华阳氏神经高度紧绷,压力来自外部。

又因为远离宗华,丢掉大量代表宗华文明的器物,等到达昆仑山下时,从宗华出发的人已经换了一批了,虽然还自认同为宗华,但对宗华那一套制度已不再那么坚持。

在外部压力大,从宗华带来的制度已经松动,而现实又要求创造新制度时,华阳人很轻松的就接受了天才政治家――华阳公品,创造的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技能分配各氏地位的氏名制度。

而少华氏则是半年内就携带大量宗华器物文书到了黔地,正因华阳氏的路途甚至终点在哪都不知道,所以才会丢弃大量器物。而少华氏知道自己要去哪,并且知道大概半年会到,那么还丢弃这器物干嘛呢?

为什么经常提及代表宗华文明器物的重要性呢?

因为这些带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器物会时刻引发拥有者对器物所属文明产生好奇,如果拥有者又正是所属文明中生活的人就会增加对这个文明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有了认同与归属感后,这些本文明创造的器物会加深本文明的人对创造这些器物的背后社会运行制度的认同。

(当然前提是基本社会制度和历史阶段相同,如春秋时鲁国人拿着燕国的器物,如不同,现代人虽喜欢春秋时燕国青铜器,对本文明也有认同,但不会对当时燕国的社会制度产生认同。)

少华氏是原来在宗华文明腹地,带着这些器物一代人就到了黔地,而附近又全是蛮人,少华氏不将原有制度照搬到新地方才是真正的怪事。

而华阳氏丢掉器物后,虽然还是对宗华文明有认同感,但已经是个大而广泛的影响,是靠自身与周边蛮人的军事差异来产生优越感进而产生归属感,对细致具体的制度也就印象模糊,觉不是太重要了。

还有一点是距离的远近,让华阳氏可以不用顾忌其他宗华势力的干涉进行政治试验,而少华氏即便有个政治天才,也会受到天子与族人的干涉。

太多因素导致了双方的成就,就算互换,少华氏去找玉,有可能在半路就被劫掠,族人被抓去做奴隶,华阳氏去黔地,可能也是同样结果。对已经发生的成形的事做各种假设意义不太。

以上是以全族被流放至异地,然后产生了不同的后果与影响。

那么少帝为干涉影响甘方而派去的三支氏族又如何了?还有自愿请少帝派氏族入攀方的应,条二氏。

这第一条,使命的不同,也导致二边历史进程不同。

入甘方的师保氏,希氏,藏氏,师保氏为甘方三卿之一,希氏,藏氏为大夫,各有封地,但他们的使命是牵制甘方,三氏入甘后,带去大量农业,冶练技术,又建立礼法制度,刚开始还有甘侯与三氏不合,但被三氏合力推翻,初期甘方较为分裂,至中后期制度已然稳定,甘方从此心向宗华,此后少有反叛。而三氏完成使命后也就满足,从此在甘方繁衍生息,甘方上升一段时间也停滞了。

而攀方又不同,由于是攀侯主动邀请的,前三代攀侯都极力配合支持,所以应召的礼治制度建设,条平军制建设极为顺畅。

对外,条平入山多次扫荡蛮族,摧毁其营地,条平之后也定期打击蛮人,多有俘获。

对内,应召多管齐下,组织开垦耕地,普及青铜农具与耕牛,扩大畜牲养殖,攀方矿产丰富,又抓蛮人开矿,炼制青铜,与宗华大量交易,特别是华阳氏至宗华商路联接后,对青铜需求加大,现在攀方青铜产量已是宗华各诸侯之首。

进而要求更多奴隶开采更多矿石,于是条氏继续深入南下,或与蛮人交易,或与俘获奴隶。如此五百年下来攀方较少帝已有大不同了。

恒帝十五岁登基,如今已是恒帝三年,虽未到惯例天子二十亲政的时期,但恒帝等不及了,他要提前亲政。他要开始一个大胆而需要时间,需要准备的计划。

他已经知道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也料定会有艰难险阻,所以要尽快掌权,越早越好,因为他不确定自己一生能不能完全。

亲政将是第一步。

同类推荐
  • 如果这是宋史3:变革时代

    如果这是宋史3:变革时代

    本书讲述了北宋中期,虽涌现出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包拯、司马光、王安石等名臣,却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危机日益加重。在如此大环境下,北宋开启了变革时代。仁宗任用范仲淹等人施行新政,但因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英宗重新起用改革派重臣,试图裁救积弊,但因过早病逝,少有作为。神宗继位不久即召王安石赴京,推行变法。在守旧势力的攻击下,勉力维持新政。此后,宋军两次败给西夏,神宗郁郁而终。高太后垂帘听政,新法被废止。高太后死后,哲宗亲政,罢黜旧党,起用新党,恢复新法。但此时,新法已沦为党争的屠刀,改革的本质丧失殆尽。赵家四代皇帝苦苦支撑的变革时代就此终结,北宋的历史也将步入尾声。
  • 猎明

    猎明

    大明的锦衣卫与忠勇将士、朝鲜的僧人与青楼义女、日本的忍者与武士,共同激荡在四百多年前的东北亚战场上,万历皇帝、丰臣秀吉、朝鲜王子、努尔哈赤、西洋传教士等各大派别人物陆续登场。忠与义、刀与火、野心与权谋、智略与武勇,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三尺寒锋开天地,一腔热血为谁流?!
  • 战神赵子龙之横扫千军

    战神赵子龙之横扫千军

    “张翼德在此,子龙兄可敢一战?”张飞双眸璀璨,身形暴起,快若雷霆,暴发出强大的气息,双拳之上散发着恐怖的光芒。“大人,奴家愿陪你一生一世!”穿着粉色薄裙的少女,挎着花篮,从暗处走出来。身材窈窕,瓜子脸,皮子白,水汪汪的大眼睛,故意衣襟半开,雪白一片。“哦?”天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流星陨落,从天而降了一位少年,他目光犀利,气势磅礴,颇有大将之风,挥舞着鸿蒙魔神刀,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魔神降临,可横扫千军!毁灭万物!“记住,老子是赵云,不要学我装逼,我装可以,但是你们如果装的话,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 三国末路皇帝

    三国末路皇帝

    不做无敌的主角,只做特别的自己,我是穆里尼奥,不好意思,说错了,我是刘协,且看平淡中逆天改命
  • 中国学术思想史

    中国学术思想史

    《中国学术思想事》是国内首部全面论述中国学术和思想史的专著,作者以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自先秦至清末的学术发展和思想脉络,对于每一个朝代、每一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学派、思想家,以及重大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产生、发展的经过,其对后世的影响,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论述,昭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传统和辉煌的人文精神。
热门推荐
  • 山海慧菩萨经

    山海慧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破苍穹

    灵破苍穹

    一个从青叶小镇走出来的少年,偶然机会解除体内封印,从此文能一念惊天地,武能一掌碎山河。灵武兼修,踏遍诸天万界,踩踏无数天才,引众多红颜知己竞折腰!
  • 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叫成功

    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叫成功

    语录:人都会经历喜怒哀乐,成长的路上少不了他们。经历痛苦、磨难、绝望,然后从中再走出来,相信你会收获很多!
  • 风景旧曾谙

    风景旧曾谙

    天空很蓝,偶尔有云飘过,不过你不一定每一朵都会记得。桃子在前面带路,偶尔回头看一眼身后一身名贵西服的年轻人,歪着头顿一下脚步,等那人挂着温和的笑看过来时,她就不自觉地抿抿唇,嫣红的脸颊衬着那一双眼黑亮亮的,在这片乡间草色里,妥帖极了。这么好看又体面的人,真的是来找阿婆的?清水乡因这条清粼粼的溪水而得名,溪边长着些不知名的草,沾着水气,挨着走一段就湿了裤脚,叫小腿忍不住有些发痒。
  • 云南看云集

    云南看云集

    这是“沈从文散文新编”书系之一,收入沈从文抗战时在大后方云南所写的《昆明冬景》《云南看云集》《新废邮存底》《新废邮存底续编》四种小册子。除了《昆明冬景》《云南看云》几篇散文外。很多是书信体,内容却是发表自己对文学和人事的看法。
  • 重力小丑

    重力小丑

    作品五度入围直木奖 在日本人气比肩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感动百万读者,春天。彻彻底底地为亲情、正义、基友之间的感情哭一次吧!真正重要的东西就要轻松明朗地表达出来,就像小丑在空中荡起秋千,所有人都忘记了重力的存在。
  • 被隔离的眺望和想像

    被隔离的眺望和想像

    那年春天,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和小罗都被隔离起来了。我是因为到近郊办事,回来不到两天,那里便被宣布为疫区,我也就成了去过疫区的可疑分子,单位领导面色紧张地对我说:“这没办法,全国都这么做的。”从疫区回来的这两天里,我去了一趟美容院,是快要下班的时候,我不是去做美容,是去拿存放在那里的美容用品。其他的人都走了,只有值班的小罗在。她把东西给我,然后匆匆地教了我如何调面膜,我们就分了手。其实我当时根本无心跟她学什么面膜的调制,只是不想拂逆她的好意(她不是我的美容师,当然没有教我的义务)。我礼貌地站在那里听她讲解,虽然只是很短的一瞬,但我不曾想到,那短短的一瞬让她隔离了。
  • 日光微暖、夏微凉

    日光微暖、夏微凉

    四个女生,不同的身世,不同的家底,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爱情。却意外地生活在一起。感情深厚的他们在面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打击之后,又该何去何从。女主的身世、伤疤一次次被揭开。五年前。黎新叫夏微凉去死。五年后。夏微凉叫黎新去死。而真正死去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 汉祚高门

    汉祚高门

    沈哲子来到东晋初年,化身江南豪宗之子,良田万亩,家财万贯,仆役成群,起点罕见之高配穿越,可惜老爹是个造反惯犯。衣冠南渡,五胡乱华,华夏之哀曲,汉祚之悲歌。世家大族不靠谱,北伧南貉,两窝坏种,只求苟安。神州沃土汉家地,岂容胡虏作文章!穷我一生,要建一支杀胡虏、复神州、兴汉祚的北伐义师!本书群:608646355
  • 白天的猫头鹰

    白天的猫头鹰

    犹如白天出现的猫头鹰。———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上镶嵌着鱼和水草图案的落地玻璃,让人在室内也总有种被暴露的感觉,而遮光布的窗帘或许就能遮挡住所有的隐秘。每天午后三点钟,史林华都会坐在酒店里面,倚着往两边拉开的窗帘边沿,隔一层玻璃望着大街出神。酒店前面就是一条大街,往西去二三公里,可以到达休闲娱乐中心、新华书店、检察院、游乐园等地方,往东这边街道越来越窄,直到大街的尾端,两边是几间民房,偶尔有两三片菜地,再尽头是一条泛着青黑色的大河,河水缓缓地从邻县一路流来,不久之后就会注入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