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90800000031

第31章 格物

知识的魅力是无限的,特别是对于信息并不发达的时代下的人们来说,每一个信条章句,都有着美国大片般的吸引力,就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这些在我们看来已经过时了的小故事,也能造成大范围的震憾。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闻,恐惧乎其所不睹。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王虚正在摇头晃脑的读着他近日来按照记忆写出来的《中庸》,卫老七过来找他。

“老七,查得怎么样了?“王虚放下手中的书册问道。

“大人,您读的这书叫什么名字?“卫老七不答反问道,眼神中还流露出一种有空让我也看看的渴望。

王虚在众人眼中就像是一个百宝箱,时不时就能给人抖出点耳目一新的东西,这也是卫老七之所以好奇的原因。

“这是一个前辈所著的《中庸》,有时间你也看看,先说事。“王虚说道。

“大人,已经查清楚了,是百里氏大族长的十三公子,人称小十三,年纪不大,为人却极为阴狠,平日喜欢网罗一些游手好闲的人,但这十三公子也确实有些手段,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忠心于他,他就能把这些人培养成一等一的高手,这次是有人冲着百里陌去的,只是百里氏大族长的规矩也很变态,凡是引起族里内斗的人,不管是谁,格杀勿论,所以有人就把气撒到了大人的头上,只是他们也未能料到,来找大人的麻烦,就等同于作死,这个小十三元气大伤后就闭门不出了,我已经让人混了进去,如果他敢再有对大人不利的举动,我的人也不是吃素的,定然会让他知道什么叫后悔来到人世。“卫老七娓娓说道。

“这片大地上的各种明里暗里的势力,你都多留意着,据早年间遇到的一位道长所言,似是这天下也不只这一块大地,在海的深处,定然别有生机。“王虚双目望天,幽幽的说道。

“是,大人,我听说最大的船只也不能破开海上更远处的巨浪,所以人们也只在海岸的近处活动,遇到大风时,还要把船行至河道内躲避风浪,却未曾听闻有过海外来客。“卫老七说道。

“他们来不了,那就让我们过去好了,会有这么一天的。“王虚说道。

“大人,可是已经有了谋划?“卫老七问道。

“还在想,呵呵。“王虚笑着说道。

两个人一阵无言,同时默默的望着远处,那是他们向往的,但是又说不清楚的远方,那里或许有惊喜,但更多的是未知。

王虚送走了卫老七,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在这里能让他感兴趣的,除了武学,就是他所知道的黑科技。

人就算武学造诣再精妙,总也逃不过生老病死,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是永远守在这望月城里吗,假如有一天,天下大乱,自己又将何去何从。

物格而知至,王虚恍惚中反复的念着。也许刚开始自己只是为了好好的生存下去,可是现在还有未来,又当如何,他真的不愿意到了最后再给自己来一句,天下之大,徒呼奈何。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物格而知至,王虚觉得该做些什么了。

于是王虚晃晃悠悠的来到了卫老六的实验室,卫老六的实验室相当的大,看起来就像是个工厂。

也许是遇到真爱的原因,卫老六没有了以前的那种邋遢,把他自己的工作室和其它的地方都打理的整洁有序。

卫老六的进步还是挺快的,各种土盆瓦罐,各种玻璃器皿,各式炉火吊索,各色型制模具,直看得王虚匝舌不已。

王虚和卫老六商定了几个主题方向,探煤,探油,探矿,步枪,坦克,直升机,铁甲舰群,深水潜艇,刚开始卫老六听得是目瞪口呆,后来慢慢的都化成了兴奋。

后来两个人又秘密的商议了几天,主要是以王虚的构思为主,慢慢的卫老六进行细化,最后两人觉得差不多了,于是就分头行动。

王虚回到了城主府,派人去叫来了卫老大、卫老五和卫老八,让他们全力支持卫老六的行动,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同时让卫老四大量在望月城的南边建立作坊,从生产到生活的各种门类的作坊一时间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卫老二和整个望月城的脚步都跟着忙碌了起来,卫老三和卫老七也是各方奔走,以确保望月城不会被这突然的提速发展扰乱。

王虚也没有闲着,他在继续进行他的传道授业事业,还通过商业渠道把儒家的思想,向着更远的地方传播。

又是一个夜深人定的安静之夜,王虚在房顶的屋脊上赏月。

他想起了一则过往的轩事趣闻,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在科学传入中国的时候,最初的定名是格物学,只是后来才正式改成了科学。

记得当时他还很气愤的骂了一句误人子弟。不过现在想来,当初翻译的也不是像朱熹一样的儒学宗师,所以格物这两个字还真不是谁都能驾驭得了的。

抛却了哲学的思考,科学也只有在唯物理念的条条框框中才能得以伸展。

当再次仰望天上的明月,王虚想到了望月城,想到了望月塔,想到了文绮。

也不知道她现在怎样了,是睡着了吗?还是清醒着?是和自己一样在仰望星空吗?他不知道,也兀自的摇着头笑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开始关心着文绮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那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她能左右他的情绪,能惊起他冰冷的心再次跳动,能掌控他的生死,能让他不顾一切,只是他,却永远不忍心去惊动她。

也许这就是君子之情,知至善至,因知至而好之,因善至而不忍。

同类推荐
  • 剑名天下

    剑名天下

    朝廷国家动荡正处于衰落阶段,身在其中的江湖也受到了不小的波及,由于天下大乱,不少邪教意图颠覆武林,导致正邪两派的顶尖势力两败俱伤,二十年后,出现了许多新立的门派,江湖上开始流传有异宝和氏璧重新现世,各方势力集结争抢,望能一统天下。
  • 拂剑行

    拂剑行

    魔王重生,腰悬日月,剑挂乾坤,平地涌泉,送上青云。
  • 九璃江湖之鬼璃

    九璃江湖之鬼璃

    琉璃城来了一批士兵,他们来找九璃门,可我从小就不知道有什么九璃门。直到父亲临死前我了一颗珠子,叫我找到其他八颗珠子并保护他们
  • 神剑化魔传

    神剑化魔传

    本部小说是【天山化龙剑】的延续,江湖武林中流传的天下第一宝剑化龙神剑,却被西域沙海龙门客栈的老板娘凤落雁从天山派盗走,继而被江湖武林中人所争夺;朝廷东厂的势力如日中天,皇权渐渐被阉党所暗中掌控,魔爪开始疯狂的伸向江湖武林;化龙神剑却被化魔,成为一柄沾染邪气的魔剑;一时之间,江湖武林被搅动的天翻地覆!
  • 末流之威

    末流之威

    我怡红院之子,吾少也贱,吃苦就像吃补,蹲得低,所以我飞得高,武林盟主,我来了……。
热门推荐
  • 推理记得带纸巾

    推理记得带纸巾

    得出真相准备有三,收到狸猫资讯,避开罗宾误导,摸出一张纸巾。男人不带纸可不行啊……
  •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又最具有代表意义,有关两国社会整体转型研究以及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转型的比较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俄社会转型学术研究方向。功军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就要出版了,这是关于两国社会转型与传媒变革比较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其所取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成果,是值得庆贺的。
  • 西夏死书4:克格勃和中情局

    西夏死书4:克格勃和中情局

    四块玉插屏上的《西夏死书》合而为一,唐风和韩江前往巴丹吉林沙漠寻找西夏王元昊的活人坟。在蒙古死城中,他们得到耶律楚材的卷子,依此线索找到了“二十一号地堡”,惊骇地发现,“二十一号地堡”居然就建在活人坟的边缘。
  • 倾心如故:顾少的绯闻甜妻

    倾心如故:顾少的绯闻甜妻

    苏铭蔓以为他们的婚姻原本就是一场交易,却不料这原本就是一场早有计划的预谋,只等她掉落陷阱。这就是一个大腹黑吃掉小狐狸的故事。
  • 五号房的灵异事件

    五号房的灵异事件

    老李之后,小区三番两次闹鬼,然后小区一个富户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家里.........
  • 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

    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

    3岁左右的孩子,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集体生活——幼儿园。如果说三岁之前的家庭生活重视的是孩子的自然成长,那么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就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心理、能力、品格、学习等方面的开发了。只有在幼儿园阶段将孩子的各项素质都培养起来,孩子上小学,乃至将来的人生才会轻松一些。《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针对当下很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一去幼儿园就哭、不睡午觉、不和其他孩子玩、总是尿裤子、不会吃饭、胆子小……凡此种种情形,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引导孩子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 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

    作风决定形象,作风决定成败。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正如陈云同志所说:“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
  •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头上顶着光环的人物,其文章不但在古代而且在今天都是学生的必读范文。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反不容易见到其真面目。有光环的地方,就有盲从,就容易放弃理性的思辨与探索。时至今日,普通学子对韩柳的认识又比古人深刻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