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1500000011

第11章 天才论 (1)

天才论

“天才”的真正所指是对我曾经讨论过的那一类认识(认识力能够摆脱意志而把握事物)具备明显突出的能力;一切纯正的艺术、诗歌,乃至哲学作品都源于这类认识。正因为事物的柏拉图式的理念是这一认识的对象,并且我们只能于直观中而非抽象中认识它们,所以直观认识的完美和力度才是天才的真正本质所在。据此,人们把那些出自于和诉诸直观认识的作品,即造型艺术和图画艺术的作品,明确地称为天才的作品;其次就是诗歌作品,是把直观认识传达给人们的作品形式。在此,天才与只是人才、能人的区别就变得非常清楚了。后者的优势在于其能更灵活、更准确地推论知识,而不是通过直觉获取直观知识。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作出的思考比常人来得更加快捷和准确。相比之下,天才所看到的是一个其他人所看不到的世界,虽然这只是因为天才对这一世界比其他人看得更深而已。而这又是因为世界在天才的头脑里得到更为客观,同时也更为纯净和清晰的反映。

智力只是被用来作为发现动因的工具,这本该就是智力的天然使命。所以,人们利用它看事物,因而看到的不是别的,而是这些事物与意志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或者只是有可能存在的关系。

对动物而言,它们的智力几乎只停留于事物同自身意志的直接关系上,因而智力的这种用途就更为突出。对它们来说,与自身意志无关的东西是不存在的。由此,我们不时会惊讶地发现,甚至连那些最为聪明的动物也可能注意不到一些自身异乎寻常的事物,比如,它们不会惊讶于在我们身上或周围环境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对于常人来说,他们自身智力认识的范围虽然扩大到了事物与他们的意志间接的、甚至具有某种可能性的关系——这些认识的总和加起来就构成了人们的整体对他们有用的知识——但这些认识也还仅仅局限于关系方面。所以,在一般人看来,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纯净的和客观的事物图像,因为属于常人的直观认识能力一旦没有意志的刺激就会变得疲倦、懈怠,这是因为存在于他们智力中的能量并不足够使他们可以自发地、在缺少目的的情况下达到纯粹客观地认识这一世界的目的。

而如果智力具有了这样的能量,大脑形成表象的能力足够充裕,那么在没有任何实际目的的情况下,头脑也能纯粹、清晰、客观地反映出外部世界——这种能力对意志的目标其实并无裨益,这种情形愈演愈烈时,意志活动会受到这种情况干扰甚至被破坏——可以称之为“天才”的某种特殊气质在此间流露出来。天才标志着某种对意志,亦即对我来说是具有距离感的东西,好像某种外来的精灵,对人类充满吸引力却又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样说吧,天才是我们的认知功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发展超出了意志需要的范围,但认知功能本来就是只为意志而存在的。所以,严格来说,根据生理学的理论,这种多余的脑力活动以及这大脑本身几乎都可以归入“因过度发育而变畸形”的一类,而这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常识,这种活动又可以与“因欠缺发育而变畸形”和“因错位而变畸形”相提并论。

所以,天才也就是具有超常的、过度的智力的人,也只有在把握生存的普遍方面才能看到它的影子,这时候它才真正地发挥了作用。它以这种方式致力于为整个人类服务,正如一般程度的智力只为个人服务一样。为了将这种情形表达得更清楚,我们或许这样说更为恰当:如果正常人具有三分之二的意志和三分之一的智力,那么,可以称之为天才的人则具有三分之二的智力和三分之一的意志。这种情形可以用一个化学的比喻来说明。一种中性盐呈碱性或酸性是根据两者中的原子团跟氧原子的比例来划分的。在原子团与氧原子的比例中,前者占优势,盐呈碱性;盐呈酸性则是在这比例中后者占了大部分。同样的道理,天才之所以能区别于常人全在于意志和智力两者之间的比例。这种不同的比例也就导致了根本性差别的产生——这可以从天才和常人的整个本性、行为、活动中得到清晰的辨认,在他们各自的成就中,这种差别变得毫无疑问。在这点之外还有一点可以作为补充——关于这两种人之间的差别:两种相对立的化学物质之间,会有最强烈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产生,但这种情况不会出现于人类,我们通常能看到的是恰好相反的情形。

具备最原初和根本的知识是充足有余的认识力的首要表现,这种知识亦即直观知识,通常以一幅图画、一个形象的方式加以复制。画家和雕塑家由此产生。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从天才的认识到艺术作品的产生,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是最短的。用来表现他们的天才及其活动的形式是最朴素和最简单的,采用的描述方式也是最直白的。尽管如此,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所有艺术,甚至诗歌还有哲学的一切真正作品生发的源头,虽然这些作品产生的过程并不像常人想象得那么简单。

让我们回顾一下在《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 1章里所得出的结论:所有的直观认识都与智力相关,而并不只是与感官有关。如果现在把我在此作出的分析附加上去,同时,公平地考虑到上世纪的哲学家把直观认识功能称为“灵魂的低级能力”,那么,当人们看到阿德隆不得不将他那个时代的语言沿用下去,把天才列为“超强的灵魂的低级能力”时,我们就不会对这种表面上荒唐之极的提法感到惊讶,并值得遭受约翰保罗苛刻的嘲讽——他在其作品《美学的基础》引用了阿德隆的这一说法。尽管人们公认这个了不起的人所写的著作有着许多非凡之处,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在这里指出:如果我们是以进行理论探讨和传授知识为目标的,那么总是通过说些机智、俏皮的话和用比喻逃避问题是不怎么妥当的。

事物的真正本质首先有条件地展现给直接观照。一切概念和一切经过思维的东西,事实上表现出来就是抽象的形式。源自直观的部分表象,实际是我们的思维删除了某些东西以后的产物。一切深刻的认识,甚至可以从严格意义上称之为智慧的东西,都是根植于对事物的直观认识的。有关这一点第 1章的补充里已有详尽的考察。直观认识是一个孕育的过程,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每一个不朽的思想,都是首先在这一程序中获得其生命的火花,进而发展壮大的。形象的方式是一切原初和独创的思维得以进行的条件。相比之下,从概念出发,只能产生才华平平的作品、纯粹理智的想法、对别人的模仿和一切以现时需要和同时代的事件为服务对象的东西。

但是,如果我们的直观认识总是囿于现实存在之物这一狭小的范围之中,那么,获取直观知识的途径就会完全受制于偶然,而偶然的出现通常是不合时宜的,常常在不合适的时间带来不合适的事物,它对这些事物的统筹安排极少能符合我们的需要,它们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的时候通常都是残缺不全的样子。因此,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和传达这一认识的作品通常是我们所需要的,据此,我们需要借助想象力来捕捉、固定、补充、安排、描绘和随心所欲地重现实际生活中所有对我们有意义的画面。想象力是天才之所以为天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其巨大价值正在于此。

天才只有凭借想象力,才能根据盘旋于头脑中的连贯的画面、诗歌或者思想的需要,让每一件事物都呈现出活灵活现的样子,并从所有知识的源泉——直观认识中不断吸取养分。具备了这种天赋就好比可以在恰当的时间召请神灵向他透露真理,而赤裸裸的现实只在极少的情形下,并且通常是在不恰当的时间里,才能模糊地表现出这一真理。因此,与这样的天才相比,欠缺想象力的普通人就像依附着岩石空等机会的贝壳。前一种人是能够自由活动甚至可以飞翔的动物,后一种人除了对现实的直观外,就再没有其他的直观认识了,在获取直观认识之前,他们只能啃咬着概念和抽象——但这些却只是认识的空壳,而非内核。这样的人作不出伟大的成就——除了在算术和数学方面。造型艺术、诗歌,还有人们在戏剧表演中表现出来的出色技巧,都可视为那些欠缺想象力的人弥补其缺陷的手段;对于本身已具备想象力的人,这些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他们对想象力的发挥和运用的需要。

因此,虽然直观认识是天才固有的和根本的认识方式,但它从来不把个别事物作为真正审视对象。它的真正审视对象是在个别事物中表现出来的柏拉图式的理念。从个别看到普遍——这正是天才的基本特征。正常人却只在个别事物中仅仅看到这一个别事物本身,因为只有这样的个别事物才属于现实世界,而常人也唯独对这样的现实世界才有兴趣,也就是说,与他的意志有了关联。人们在个别事物中只看到个别事物,或者在不同程度上发现这个别事物所包含的这类事物的普遍特质,直至看出这类事物最普遍的特征——这其中的不同程度就是衡量一个普通人与天才的距离的尺度。据此,天才真正的认识对象只是事物的本质、普遍性和总体。对事物个别现象的研究是一般才能的人的本职工作。其探究的对象始终是自然科学范围内的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直观认识事物的理念是以下面这一点为前提条件的:认识者是认识活动纯粹的主体,也就是说,意志完全从意识中抽离。歌德的许多生动描写风景的歌谣,或者约翰保罗描绘大自然的作品能给予我们愉悦,是因为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是我们进入他们客观的思想境界的过程,亦即分享了从意志世界截然分离出来的纯粹表象世界的过程。天才的认知则在本质上脱离了所有意志活动以及一切与意志活动有关的事情。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天才创作的作品并不是由某一目的或者人的主观随意生发的,他们在创作时其实受着一种本能必然性的指引。人们所说的才思泉涌、灵光突显、迷醉狂喜的瞬间等,其含意不是别的,正是智力暂时获得了自由,不用服务于意志,但又并没有松弛下来和陷于无所事事的状态的时候,它在短时间内自发地活跃起来。这时的智力变得极为纯净,成为反映这一世界的一面清晰的镜子。产生这种情况是由于在全然脱离了它的根源——意志以后,它现在就把表象的世界集中反映在意识里面。此时此刻,不朽作品的灵魂仿佛开始孕育了。而在从事所有带有目的性的思考时,智力不是自由的,因为意志在指挥、操纵着智力,为它规定了工作的方向。

大多数人从一出生就沦为平庸中的一员,他们脸上有着俗不可耐的表情,从他们脸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的认识活动严格地唯他们的意志活动是瞻,两者被牢固地捆绑在一起,以致他们除了与意志及其目的有关的事物以外,无法感知其他别的事情。天才的表情——这是所有禀赋极高的人都相似的地方,它来自家族遗传——相形之下就比较突出,他们的智力从为意志的服务中解放出来,认知活动压倒了意志活动。因为一切痛苦都产生于意志活动,而认知本身却是没有丝毫痛苦或愉快的倾向的,所以,这使得天才人物饱满的额头和清澈、直观的眼神——因为它们没有屈尊于意志及其需要——带上了一种浩大的、似乎脱离了尘世的喜悦气质。有时候,当这种喜悦充分被表现出来时,脸上的其他器官,特别是嘴巴,流露出来的忧郁恰好与之相配合——这种结合可由乔尔丹诺布鲁诺在一部喜剧中的妙句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悲哀夹杂着愉快,愉快夹杂着悲哀。”

作为智力根源的意志反对智力从事任何与意志无关的其他事情。所以,只有当智力脱离意志的时候——哪怕只有一时——它才有可能对外部世界进行纯粹客观和深刻的认识。只要智力仍然受意志的束缚,它是无法凭一己之力活动的。只要意志不把智力唤醒并使它行动起来,智力就会处于沉睡的状态中。一旦它被意志唤醒,就会根据意志的利益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非常精确的了解和判断。精明人就是这样的情况,但他们的头脑智力必须始终保持被意志唤醒的状态,必须受到意志活动强烈的刺激和鼓动。不过,他们也正因此没有机会认识事物的客观本质。因为意志活动和目的打算使他们的眼光变得狭隘,他们只看到事物中与意志和目的相关的一部分,对其余的部分视而不见,其中一部分则被歪曲后在人的意识中出现。

同类推荐
  •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罗智先生时隔三年推出的最新心学研究著作,这既是他对多年潜心研习心学的全面总结,也是他对心学研究作品创作的一次创新。这是国内第一部以笔记的方式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著作。罗智先生把阳明心学和王阳明的一生融合在了一起,传记+心学的解析,使得全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较高。罗智先生总结了以往作品的成功经验,采用全新的形式创作本书,全书内容轻松易读、见解独到,囊括了《传习录》的全书精华,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艺性,都较以往更上一层,是难得的阳明心学上佳之作。
  • 道的气场

    道的气场

    修一颗清净心,心清净了,智慧自然而生。处理一切事务,就不会有错误,不会有偏差;是非、邪正、善恶,都会看得清楚、想得明白。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传递到身体,就会让我们在行动上散发出无穷的感召力、影响力,实现悟禅、修心、正行的过程。《禅的气场》将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结合,边读边悟,能使你的心灵从佛的气息中得到洗涤,让自身的气场变得和善、慈爱、博大,无形中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实现和谐、温情的人际关系,迎来超脱的大境界。
  • 马克思主义箴言:艺术与人生

    马克思主义箴言:艺术与人生

    《马克思主义箴言:艺术与人生》内容包括艺术与人生;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等。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论纲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论纲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原著(文本)为依据,以社会技术哲学视野中的“社会技术”为“先天综合判断”,对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进行了“发掘”、梳理和分析,分别考证了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根本、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源泉、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之灵魂、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之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观、剩余价值学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论等做了社会技术解读。
热门推荐
  •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亲历者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小伙儿,在美国留学时因为机缘巧合,加入了美国陆军特殊兵种“金融管理专员”。从军生涯,他经历了人生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摸枪、第一次坐军用飞机、第一次来到战火纷飞的世界、第一次身处战斗一线、第一次遭遇路边炸弹、第一次见到几麻袋的美元……构筑了一段多彩绚丽的人生。参军前,他在纽约过盘子、发过传单、在跳槽市场练过摊、在全世界最大的迪士尼乐园中打过工……都是他“美国留学梦”实现必不可少的部分。19岁到28岁这8年多,是他热血激荡的青春,也是一个青年从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到能够主宰自己未来的蜕变历程。
  • 大地流金:中国最美的油菜花

    大地流金:中国最美的油菜花

    中国的颜色是什么?炎黄子孙,我们的颜色是黄色的,大地流金,带你看见油菜花的颜色。
  • 图兰朵

    图兰朵

    《图兰朵》的原始作品,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名为《杜兰铎的三个谜》(即《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的短篇故事。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于1924年作曲的同名歌剧,成为最著名的改编版本,剧中《今夜无人入眠》、《茉莉花》等经典曲目早已风靡全球。 本书是对歌剧《图兰朵》的全新演绎,以江南古都为背景,图兰朵公主下令猜谜招亲,若有男人猜对,她会嫁给他;若猜错,便处死。一个接一个的失败者被秘密处决,一个又一个“谜”相扣衔接,图兰朵究竟是专横霸道、冷酷无情的魔鬼,还是高贵聪慧、美丽善良的天使?
  •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楚、韩、赵、魏、燕、秦,合称为“战国七雄”。
  • 我寄人间白满头

    我寄人间白满头

    我的一生很短,也不过二十载,穷极一生所追及的人,像是做不完的梦,连死了也解脱不了。我有两个哥哥。和一个世间最好看的啊姐。还有……还有我欢喜了整个年少的未婚夫。但也只是年少,待我成年时。他便是我这世间最厌恶,最恨的人了。后来,我死了,成了鬼,成了人人害怕的孤魂野鬼。隔着一面墙,他在墙的那一边,我在墙的这一边。他的院子里有两棵梅花树,倚着那面墙,墙的另一边是我的院子,那株梅花枝便偷偷的伸过我的院子。后来,大火烧了我院子,连着偷偷那一株伸过来的梅花枝。我死的那一日,正是他大婚之日,墙的那边鼓乐齐鸣,爆竹震天。墙的这边,我呆呆的望着那一株开得正烈的梅花。恍然想起他是我哥哥们为我寻的如意郎君。于是我翻过墙,打晕了那凤冠霞帔的新娘子,换了她的衣衫,低眉垂眼沿床坐,然后在那龙凤烛影摇红里,他惊愕的眼神中,我捅了他一刀。他大概是死了吧,我想。我便又翻回了我的院子,在屋上中间的那根大圆柱子系了条白绫,上吊之前,我踢倒了桌上的蜡烛。其实那日翻墙回来时,我偷偷饮了那铺着红布桌子上的喜酒。――若你侥幸不死,便当我喝了你的喜酒,祝伉俪情深,祝白头。
  • 越玩越成功

    越玩越成功

    人类的生命成长是一个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只有真正地、全面地认识了自己,才会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所以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认识自我是十分艰难的。如何才能破解心灵的密码,使自己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呢?心理测试其实就是一把打开心门的金钥匙,它可……
  • 弹腿

    弹腿

    太阳刚冒花时,军文已经爬上了第四阶山台。德诚老汉说过,上到第六阶山台上,便是到了塬上。为了尽快找到徐翠莲,军文在鸡叫头遍时便开始爬这座高高的山塬。这时,已经爬了三个多小时山路,军文明显感觉到有些气力不支。他随便坐在一个土垄上,借喘气的机会,开始仔细打量眼前这快要被自己全部踩在脚下的深深的山谷。山谷里弥漫着缓缓流动的湿气。这是五月天最常见的景象。在自己的家乡,五月天山里也常常弥漫着这样的雾气,只是那雾气里充满了潮湿的寒意,让人感到寒冷而且不适,而眼前的雾气,让人有一种温润如玉、心荡神弛的感觉。
  • 波纹之声

    波纹之声

    谷村老师朝教室的窗边走去,把手伸进窗下的水槽里。不到三秒钟,她就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了四处奔逃的五右卫门。就算失去了自由,这只小小的矶蟹还是挥动着它一双大钳,张牙舞爪。谷村老师一手高举着五右卫门,回到黑板前问坐在课堂里的学生:“注意了,现在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如果我把这蟹放在桌子上,它会朝哪个方向爬?”“横着爬!”“横着爬!”“横着爬!”孩子们众口一词地答道。“对,矶蟹习惯横着爬。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说着,谷村老师把五右卫门放在了讲台上。
  • 西游之绝代魔僧

    西游之绝代魔僧

    穿越成唐僧,且看我如何行西游,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 农门贵女,捡个王爷来种田

    农门贵女,捡个王爷来种田

    “爹爹,村里的人都说咱家种的东西有毒!”头上顶着双髻的男童道。“那就毒死他们!”男童歪了歪脑袋,又道:“可是,他们还说我娘不是人!”“嗯,你娘确实不是人!”某男心中腹诽,那简直是磨人的小妖精!“爹爹,娘亲说要休了你!”某男从太师椅上一跃而起:“她敢!”裙摆晃动间,一个窈窕的身影出现在父子二人跟前,叉着腰道:“你可以来试一试!”某男立刻贴近女子,不着痕迹的揽着她的腰,在她耳边轻轻呢喃:“娘子,咱们回房去试!”女子羞红了脸,嗔着眼前厚颜无耻的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