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结束后,卢耀心又回归到建筑工的行业。
前几天,他接到了一套房子的承建工作。工作地点并不远,就在多贤镇的街道上。
他像往常一样,开始召集人手。
都是村子里同宗同族的叔伯兄弟,还有一些则是邻村的亲朋戚友,男性占据大多数,女性则只有一小部分。每次都能聚集起十几个大工和小工,活脱脱一个小工头的模样。
卢耀心的建筑工程队用料从不弄虚作假,工作起来也兢兢业业,从不磨洋工,所以在多贤镇上蛮有名气。据卢火亮前世知道的情况,向来很多人找他做工,这也让他的人面更为广阔。
由此也少不了有梧城的大老板以及大工头找过卢耀心,想让他组一队专职的工程队跟他们到外面的大城市去闯世界,遗憾的都被卢耀心拒绝了。
八十年代末的华国经济正在篷勃发展,农村这里也有很多农民家的房子要旧貌换新颜,将土砖黑瓦的土坯房换成红砖水泥的小洋房。
卢耀心在多贤镇上并不缺少务工的机会,多的还是接不过来的邀约。再加上念着子女家人,想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如此算来算去,卢耀心还是觉得在家里接一些小工程合算。
日后的卢火亮常为此握腕叹息。不过现在的他,虽然人小鬼大,但是很明显在父亲面前还没有一点的说服力,所以暂时只能干瞪眼。
在老家做建筑工的,来去自由,也不用像进工厂做工那么严格。若是家里有事,还不用每天都上工。或者上工了,只上半天工也没关系。这工资都是按天数来计算,来多久就算多久,半天也就只给你算半天的工钱。
这天中午,卢耀心砌完砖,没有和工友们一起骑车赶回家去吃午饭,而是将车把一个甩头,和工友打一个招呼,向老镇街区骑去。
早上出门的时候,小儿子跟他提要求了。说是需要一本新华字典,他的拼音和笔划部首已经学会了,想多认一些字,所以希望作老子的能帮他买回一本新华字典来。
黄淑梅倒是精打细算,说卢火钊卢火秀他们不是都有一本吗?要是他们用不上的话,也可以传给弟弟用了。
卢火秀······
卢火钊······
卢耀心还不等女儿和大儿子说话,就大手一挥说不用了。
也是,儿子的学习用品怎么能打折扣呢?无论是大儿小儿,还是女儿,卢耀心对他们的学习重视程度也是一样的,即使要额外支出一些银钱那也是在所不惜。
卢耀心巴不得自己的儿子女儿日后在学习上对他多提要求,他必定是乐此不彼,尽量满足。
看到卢耀心欣慰高兴的样子,当时的卢火亮差点就忍不住自己的小心思,想要开口让老爸顺便买一个足球。他在圩日的时候跟黄淑梅去镇上卖菜,中间偷偷溜过去看了,多贤镇上的新华书店足球有售,不过得要十八块钱,很贵的样子。
幸好的是,卢火亮最后头脑清明,还留了一些理智,没有搂草打兔子。
要不他要买新华字典的动机就值得琢磨了。
妥妥的声东击西、隔山打牛。
这个阶段,父母的信任明显更重要。
他已听到村里的一些流言蜚语。
说他脑袋是不是上次摔下楼摔出问题了,每天早上都去跑步。
还没有冠以“疯子”“傻子”的名号,或许还只是待在考察期。
所以卢火亮感到有点急了,得加快制造“神童”人设的进度。
天才都是特立独行的嘛!
且说卢耀心建房子的地方就在多贤镇上的新开发区,叫做金鸡山开发区。金鸡山是一座小山岗,挨着多贤镇的老街区。老街区对出就是河道农田,开发区前进不得,只能后退。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不像二十一世纪的一零年代,那时候的农村户口根本不值钱,几乎所有的农民都热衷于农转非。而那时候的城市户口又卡得很紧,想要进城得有钱有路子。
一些路子不太广的,又捣腾生意赚了一点小钱的农民,也就后退一步,先洗脚上岸,到镇上安个家,以求过渡。
但是,乡镇的官府却没有这笔财·政应对日益强烈的土地扩张需求,桂省的乡镇市场狭小,也不能支撑起房地产商的进驻。因此镇上的官府只能将土地划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地,分别对私人出售。如此,日后别人对桂省乡镇乱糟糟的印象就此形成。
不过,这种大战略自不是卢耀心这种小民关心的。他只关心家里的一日三餐怎么解决,子女学习有没有进步,能不能考上大学跳进龙门。
女儿和大儿子现在的学习成绩他现在无计可施,只能顺其自然,希望他们两个有一天突然开窍了。不过,小儿子最近的日子倒是挺乖巧的。不仅家务活也愿意做了,看过他几次的作业都完成得很好,全部都是满分,而且每晚还练上那么一个小时的字,让他看在眼里,喜上心头,白天的干劲也更足了些。
多贤镇上的新华书店其实不算正规的新华书店,它当时是挂靠在镇供销社旗下,然后在供销社的店铺里划出四分之一的地方来经营书刊文具这些文化体育用品。
“来一本《新华字典》,多少钱?”
“两元八角!”
“哇,这么贵?都一斤多猪肉了!”
“呵呵,算是吧!不过为了孩子都值得的,等你的孩子考上大学进了好单位,还怕赚不回百份千份的猪肉?”
”哈哈哈······那承你贵言!
卢耀心发了一个物价贵的劳骚,不小心赚了个祝福,正要掏钱,身后传来两个中年妇女小声滴沽的声音。
“阿莲,今天那个傻子还跑步吗?”
“跑啊!不过那个小孩可不是什么傻子!”
“怎么不是傻子?昨天早上那么大的雨,也有人看见他一直在跑步!”
“那我就不懂了,不过真不是个傻子!”
······
“不信?我儿子说的,他和那个小孩是学前班同学。成绩很好的,测验每次都是满分,老师经常夸他!”
“是吗?那看来确实不是了。只不过还是很奇怪啊,那个小孩怎么一直在跑步?”
“他说了,这样每天锻炼身体好,城里人都这样!”
“他是城里人?不对啊,我看着有点眼熟,好像是财来还是甘屋的。”
“财来的,我儿子说他姓卢,还听过我儿子叫过他几次,好像是叫什么······火亮。”
“对,就是火亮。”
“这火亮是谁家的?他一家人是不是都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