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5600000005

第5章 你在孩子面前的威望值是多少

常常有家长问我:“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那么听话呢?也没见家长怎么管,孩子却表现优异?”言外之意是老天爷偏心眼,把听话的孩子都赐予了别人,把小淘气摊派给了自己。

假设真有老天爷的话,我相信他老人家手里的确有这样的孩子,不但天赋过人,还自主成长,没给爹娘出什么难题,一溜烟儿就长大了,其间居然还成绩斐然。不过好东西都是稀缺资源,就像500万的彩票,惦记的人多,中奖的人少。

话又说回来,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够严密——没见着别的家长管,并不代表人家没管。就算真没管,他们也没妨碍孩子成长,至少给了孩子空间。不管我们有没有看到,毕竟所有的成功、失败,都自有它的原因。

有一位家长说起她的侄儿,每次都赞不绝口。她的侄儿也确实优秀,在县里成绩始终是第一名,到了省里最好的高中依然数一数二。在她看来孩子根本不用父母操心,体贴父母,孝敬老人,待人礼貌,自己就能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后来,她和孩子的妈妈,也就是她的嫂子聊天得知,她的嫂子对教育很感兴趣,而且很早就开始科学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指导孩子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并且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比如,专门为孩子做了一个错题本,出错的地方反复练习,慢慢地,孩子也养成了严谨的习惯。孩子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她的嫂子便对孩子完全放手,表面上看,似乎从来没管过。

前几天又有一位家长咨询,她问得很具体:“为什么有的孩子打一顿就很管用,而我的孩子打了也不长记性呢?”我不赞成打孩子,不过我还是反问了一句:“你一年打多少次孩子,别的家长一年打几次呢?”

有的时候,的确如这位家长所说,偶尔打孩子,孩子在恐惧的驱使下会有短暂的改变。这个办法看上去立竿见影,其实这样做不但伤害孩子,也妨碍父母的成长。这是一个懒惰的办法,阻碍了家长的反思和改进,并使他们形成对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的依赖。如果挨打成了家常便饭,孩子改正后的良好状态会越来越短暂,甚至会反弹得越来越严重。渐渐地教育就会陷入“打了收效甚微,不打无计可施”的恶性循环。从这个角度来说,打孩子绝对是饮鸩止渴。

和这位家长继续聊下去,就说到了一个问题:同一个孩子,同一件事,为什么有的人唠唠叨叨说了很多,孩子就是不听,而有的人只说一句,甚至只是一个眼神,孩子就服服帖帖了呢?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小时候我也是个淘气的孩子,老妈成天唠叨我,我依然我行我素,就当没听见。而老爸呢,通常一个月才说我一次,居然会令行禁止。如果让我给父母打分,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我会给老妈60分,给老爸95分。

我的感觉是,抗拒老妈没有什么后果,她只是说说而已,而且会反复地说。但抗拒老爸的结果是,他虽然不会有激烈的行动,但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处理完。另外,老爸很少说话,但说的话一定是有道理的,是非说不可的,我自己也服气。从体验来讲,老妈成天说教,会让我很烦躁;老爸很少说我,我平时都很舒坦,所以他一旦开口说话,我一定会认真对待。我从中得到的体会是:说得多,不代表效果好;说得少,效果却更好,这便是“少即是多”的道理。所以,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我非常关注效果,一旦产生无效的互动,我会立刻反思,并寻找新的策略。

这个体验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对待小孩子,也大体复制了父亲的方法。有一次,叔叔家的弟弟陶然玩的时候一直翻我家的抽屉,恰好那个抽屉里面有针、螺丝钉、剪刀等尖利的东西。陶然的妈妈一直在制止陶然,陶然却充耳不闻。她连续说了6遍,简直像复读机一样:“陶然,把抽屉关上,小心扎着你的手,快点啊,快点关上,别动了!你没听见我的话呀,赶紧关上,扎着你的手会出血的……”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就拖着长腔说了一句:“陶然,把抽屉关上!”结果,陶然痛快地答应了,并且马上关了抽屉。陶然的妈妈半开玩笑地说:“陶然欺负人,我说了6遍都不听,你说一遍就管用。”

我想,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提醒遍数的多寡。平时,我非常注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印象。每到周末我家就会聚集许多小孩儿,如果像陶然的妈妈这样唠叨着管他们,估计会把我累死。我的原则是最低限度地管。我平时习惯和他们约定一个大致的行动范围,告诉他们哪些东西绝对不可以玩,比如厨房用具或者被子等。除此之外,我对他们保持观察而很少干涉。经过慢慢观察我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鲁莽,他们也会小心。我只要稍加提示即可,没必要一定制止,但我对于要制止的事情,一定会很有执行力。所以我一开口说话,孩子就知道,如果他不听,我必然会有进一步的行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聊聊威望值,其实每个家长的威望值都不同,只是难以准确地用百分制来计量。威望值在任何领域都存在。如果我们用心经营,就可以事半功倍。

如果一个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望值比较高,孩子就会顺从。在这里,“顺从”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自愿服从,这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写照。

至于怎么提高威望值,似乎没有标准答案,针对不同孩子的性格有不同的适用方法。不过有两条是共同的,首先是家长的自律,其次是教育方法落实的精准性。

教育孩子,首先是自我教育。因此大人必须对自己有要求,做孩子的榜样,做一个让孩子佩服的人。这话说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可没这么轻松。许多家长都感慨,管住自己的行为和管住自己的嘴非常有难度,常常半途而废。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有的长辈管束我,我就会在心里说:你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要求我?孩子一旦有这样的感觉,再好的教育主张都很难实行。

与一位家长交流时她一直在感慨:“说道理谁都懂,但到关键时刻就忘了,或者就算是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最后也都不了了之。”我就半开玩笑地说:“你看,孩子在学校都有学生守则,作为家长,也应该有个家长守则。你不妨针对你家的情况列个家长守则,每天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后来,这位家长还真列了一个家长守则给我,内容如下:

尊重孩子,不过多干涉孩子,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还有体验失败的权利。

不唠叨,制定的规则言简意赅并坚持监督。

遇事控制好情绪,态度平和,语调温和。把事情处理完,不回避。

对待两个孩子要公平,解决他们的纠纷时要了解清楚整个事件,最好能让他们分别阐述过程。

对孩子要做到无条件积极关注。

信任孩子,孩子的天性是善良向上的。

不过多看重考试分数,把关注点集中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上。

每天抽出15分钟全心全意和孩子互动。

我看了这个守则,感觉写得很充实,也很符合她家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我给了她一个建议:每天按照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行为。可以评分,也可以写出自己具体做到了哪些,是怎样做的,还有哪些有待改进。这样做有一些麻烦,但可以通过这样的自律,让自己得到改变。

这几年,我非常重视教育方法落实的精准性,在方法对路的前提下,教育成果的差别往往取决于过程中的精准程度。我很喜欢观察周围的人教育孩子的过程,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越是不擅长教育孩子的家长,越会大张旗鼓地教育孩子,吃饭、走路、做作业、玩游戏……孩子耳边时刻响彻着家长的“谆谆教诲”。这样做的结果却往往是问题越来越多。作为旁观者,看到这种景象时心里会莫名地烦躁、紧张。相反,那些擅长教育孩子的家长很少讲大道理,更多的是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一切都点到为止。表面上看平淡无奇,作为旁观者却觉得很舒服,而且能体会到亲子之间那种无言的默契。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非常关注这样的细节。我特别喜欢追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两类家长的回答侧重点各不相同。不擅长教育的家长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我看见孩子存在的问题,我感到很担心,我想要怎样的教育效果,所以我立刻进行干预……而擅长教育的家长,更多从孩子的角度进行考虑:孩子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孩子需要怎样的帮助,孩子的感受是怎样的,我这样做会在哪方面促进孩子的成长……从结果来看,前者主要是孩子在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后者是家长更多地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二者的另外一个区别,则是对当下策略的用心程度。让孩子来满足自己的家长,更重视自己的体验,会随意而频繁地教育孩子;更多地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的家长,会非常重视孩子的感觉,每个教育行为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正因为经过深入的思考,所以这类家长能全面分析孩子的状态,解释教育行为的用意,预测各种可能的后果。每当听到后者这样完整的分析,我都暗自感慨:这些家长,手中仿佛有一张教育地图,他知道自己和孩子现在所处的位置,也能清晰地标注目的地,而且能够通过反复权衡,从诸多线路中选择一条最佳线路通往目的地。正因为做了如此细致的准备工作,才不易迷路,也很少走弯路。

如果我们没想好就教育孩子,便是把孩子当作试验品,这是在孩子身上试错。是否追求教育的精准性,关键看我们的取舍——要么舍得思考,要么舍得孩子。

从当前来说,关注教育的精准性,家长会辛苦,但照顾了孩子的体验;随意教育孩子,家长省了事儿,但孩子的感觉却非常糟糕。从长远来看,不断追求教育的精准性,则是同时成就了家长和孩子,这是双赢之路。

通过深思熟虑,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精准的教育,就算我们不多说什么,孩子的体验也会告诉他该做什么。这简洁准确的教育行为背后隐藏着父母的深情和爱意,是真正的用心良苦。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明白父母的这份付出对他的深刻意义,我相信孩子会为此感激终生。

其实,教育的精准性并非一个高高在上的目标。我们不妨立足现实的教育水平,教育之前深思,教育之后反思。每天进步一点点,通过不断打磨细节,教育的精准性便会不断提升。

同类推荐
  • 培养不服输的男孩

    培养不服输的男孩

    《培养不服输的男孩》内容:爱心可以造就未来,爱心也可以“葬送”未来,为了孩子,必须从小就给予他们体验挫折和困难的机会,进而使他们磨炼出坚强的意志,树立起竞争的意识,积极进取、力争上游。这样,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有财富和智慧。
  • 引导青春期女孩全书:10~18岁女孩的父母必读

    引导青春期女孩全书:10~18岁女孩的父母必读

    本书针对女孩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用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女孩成长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家长当好女孩青春期的良师益友。
  •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通过列举家庭生活中亲子沟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阐明了父母的言语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怎样的影响和作用。书中用温馨暖人的亲切话语向天下父母们传递家教正能量,引导做父母的应当用积极的、正面的、有效的沟通方式来终止亲子间的言语伤害,走出自己和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交流误区,从而促进亲子感情,拉近孩子与父母的心灵距离,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最终培养出期望中的最优秀孩子。
  • 求求你,表扬我

    求求你,表扬我

    管教孩子是门很高深的学问,欺骗、利诱、威胁,这些都是管教方法,但它们将在孩子十二岁之后统统失灵。只有赞扬,可以对孩子终身有效,而且会越来越有效!本书正是让家长学会赞扬、懂得赞扬、适时赞扬、理性赞扬!于是,你便真的在孩子眼中看到自信的光芒,孩子,你真棒!
  • 怀得上,生得下

    怀得上,生得下

    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多高学历、高职位、高薪酬的女性不会生孩子了。怀不上、保不住、生不下……一场生育危机似乎已经到来!作者通过十余位女性的好孕故事,系统地解读了“怀孕”这一复杂而又神秘的系统工程。针对排卵监测、同房体位等坊间流传的生育传言,作者从科学的角度给予了解答。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身患妇科疾病的女性正经历着过度治疗,身心俱疲,作者通过五位患者的求医经过讲述了常见妇科疾病的发病原理及治疗原则,旨在帮助人们避开医疗陷阱,迅速有效地治愈疾病。此外,作者还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导致严重生殖障碍的几种疾病,通过几位女性历尽波折终于怀孕生子的经历告诉人们,只要医患互相信任齐心合力对症治疗,好孕终将降临。
热门推荐
  • 仙君,你看起来很好睡

    仙君,你看起来很好睡

    “神仙哥哥,奴家见你皮肤白皙,身形挺拔,模样俊朗,是睡觉的好帮手!”观晏晏声音洪亮,响彻整间教室。刚修成人形的棉被小妖,对上古仙君一见钟情。一只呆萌的小妖精,一个腹黑的高冷仙君。演绎一场旷世仙境情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你一世欢喜

    梦你一世欢喜

    “BOSS,梦小姐去酒吧了,还带了一个小白-脸!”一觉醒来,梦长宁发现周围的一切全都变了,惹到一只大魔王不说,还被大魔王各种威逼利诱。“女人,你很好。”“女人,对你看到的还满意吗。”“梦梦,坐到我身边来。”被撩的鼻血喷涌的某只表示,她需要找个帅哥来压压惊。可特么的谁能告诉她,这个总是跟在她身后叫她老婆,破坏她和帅哥约会的男人是谁。嘤嘤婴!我的帅哥,我的小心肝儿,我要么么哒~~
  • 玄幻烟云

    玄幻烟云

    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时间不停,幻想不息!本书将描述一个由多种职业,元师、魔法师、魂师、炼体者、修真者等等,争奇斗艳、多彩纷呈的世界!
  • 七班的谁

    七班的谁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故事一段青春的回忆一场似曾相识的美好
  • 易学滥觞

    易学滥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陆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陆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耻言

    耻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林中的猫

    林中的猫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霸气冲天系列11

    霸气冲天系列11

    杀人有罪吗?当你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当你带着不凡的使命去杀人的时候,当你不杀人便被别人杀的时候--你不杀人,便即意味着死亡,意味着有罪……
  • 开国功贼(全集)

    开国功贼(全集)

    主人公年少时家道中落,饱经苦难,被迫落草,但始终在心底有着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在他身上,有着很多中国人的特性,追求安定的生活,为了生存努力经营。中国的坚韧和软弱在主角身上展现无遗。他和所有老百姓一样,希望天下统一,四海升平,不要有战乱,每个人都能吃饱,不要再出现“好人活不下去,坏人却能生存”的现象。这本书更多的是体现中国人为了生存而不懈努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