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64500000010

第10章

这天小太爷到西乡办事,轿子经过小河沟顺便到家看看爷爷,爷爷到门外将小太爷迎进堂屋上方落座,示意支走其他人。爷爷把最近运筹的想法告诉小太爷,在这兵荒马乱的多事之秋,特别是汪美章成了日伪走狗更是猖狂,家大必招祸灾,爷爷想把身边的二伯正志,老四正和,老五正祥,老小正青,全分开,并想到外乡置办田庄,让老四和老五去新庄。小太爷非常赞成爷爷的想法,

“树大招风,家大招祸,再说弟兄长大后分家也是必然,让他们独立创业也是好事。”

“我想老四现在粉坊,酿酒秘诀已掌握,让他到外乡另辟蹊径,相信他有这个能力,一定会把生意做得水生火起。”

一番密谈之后,爷爷吩咐备餐款待,小太爷以另有他事再三拒之。

次日,太阳刚爬上东山,象往常一样爷爷稍用早餐后步履矫健按小太爷的指点几经碾转在城西一村庄找到一本家人,这长者长衫马褂黑色礼帽,鼻梁架一副金丝眼镜,手提一根亮晶晶拐杖俨然绅士打扮,他就是隐身市井,结茅为庐,可雅可俗,惟心一途的被贬知县淳熙。爷爷非常恭敬地施了个大礼,说明来意,这位宗亲长者给爷爷介绍了一处田庄,距城西乡八里一条主干道北面,是西乡王府王大老爷家坟田,前厅后堂二十四间四合院一座,是供做田和看坟伙计们住的。王大老爷也看出世态炎凉形势万变,树大招风,想把家产缩点水,再说这祖坟已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对他的感情也不是很深了。王大老爷曾把想法告诉过淳熙,他们是好兄弟,王小时候认淳熙母亲为干妈。应爷爷恳请,淳熙手书一封,爷爷带着来到八里王庄王府见王大老爷,把淳熙手书递上,王大老爷见是淳熙介绍又是他本家,吩咐看茶。看完书信,知道爷爷想购买一庄田地,很赞同,鉴于乱世也佩服爷爷有远见,他也听说过爷爷,欣赏他的为人,就同意将西南一处25石田庄连同一座房产卖给爷爷。当即命管家带两个伙计领爷爷去看,谢过大老爷,爷爷跟随管家来看田庄。25石田,一冲两塝,冲上东北一口3石水面拦冲大堰,大堰稍东边接胡大冲水,西北接万大冲水,浅滩处芦荻菖蒲水草茂盛,水鸟野鸭成群,偶听得孤雁哀鸣,西南一2石水面当家塘保证塘下一冲两塝良田灌溉,满塘菱藕飘香,正值采拮之季,三两农家姑娘轻摇木橹穿行荷花绿叶间,爷爷闻得沁心荷香,看着盛开的莲花随口诵道:

白藕入泥穿地里,

倒悬朱笔点天文。

不禁想起清代吕符惠诗:

十里芙蕖冉冉香,

平湖清浅漾波光。

移舟更向花深处,

人坐莲沄六月凉。

管家领爷爷看房子,前厅十间,后堂十间,两包厢,典型的四合院,座西朝东,四柱落地,大拖小,中间天井院,院内一口大井,供洗炊用水。正西小山丘地势渐高很接地气,正东紫气东来迎旭日,门前一大一小两口氹,水清见底,一泓涟漪水生金,左右正前视野开阔,爷爷认定这是个居家生息耕作发家的好地方。

交割了手续,定了。

同类推荐
  • 凉风叶

    凉风叶

    流年终抵不过回忆,再好的过去也留不住岁月。前行,是唯一的办法。
  • 桔梗呀

    桔梗呀

    桔梗花的花语代表着一种遗憾后来我知道了它是拥有着两种看似天地之差的花。花语的特殊的花......
  • 柠檬初始

    柠檬初始

    刚从大学毕业的本科生雪晨,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独自一人来到大都市尚北。幸运的找到了第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结识了一些有地位的业内人士,并初次感受到了爱情的真谛。正当人生朝着她预期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亲密上司的死,让她发现原来看似单纯人性下,竟藏着许多不可告人的规则。社会的竞争对于女性来说,是艰难而不公平的,就在坚持原则与妥协退让间,她慢慢学着在夹缝间生存的求生法则。而唯一让她坚信不移的爱情,这个在浮华都市里坚持下去的强有力的后盾,却隐约显现出危机来。她的人生计划被打乱了,是继续留在尚北这座繁华都市,还是选择遗忘后离开?女主人公最后何去何从呢?爱情,事业,朋友,她会怎么选择?
  • 与情共处

    与情共处

    本书写的是一个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肖晨的情感医治经历。学财务的肖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份跟人力资源有关的工作,她原本以为这个是上天的眷顾,让她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想到进入一场“骗局”。她在经历了职场上的种种挫折之后情感受到很深的伤害,情绪开始变得起伏不定,然后她学会了每天戴着“面具”生活,虽然如此,她的心却备受煎熬——她需要承受满足别人“角色期望”的压力和自己缺乏安全感的恐惧,她的整个人际关系也一团糟。后来,她认识了心理咨询师叶淑,在叶淑的启发和引导下,她开始一一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面对现实——面对责任——面对自我——原谅与被原谅——重新开始的实践——重拾信心这样一个治疗过程,她的情感得到了医治,并找回了“迷失的自我”,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职场女性。
  • 最初青梅恋竹马

    最初青梅恋竹马

    所有人都说,校霸罗焱行是真的不好惹。直到泉应私立高中转来了个据说是和校霸青梅竹马的清雅乖淑的女学霸,一切就变了。“别看罗焱行打篮球很帅,实际上打架特凶!别看他笑起来比阳光还灿烂,实际上冷着脸时超级吓人……”狄小荻一边写试卷,一边安安静静的听着周围的人讨论罗焱行,心里却想起几天前被罗焱行堵在楼梯口,他在她耳边所说的那句话――“毕业后,做我女朋友?”
热门推荐
  • 华阳陶隐居集

    华阳陶隐居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少年歌行

    少年歌行

    “我以一枪入逍遥,助你重登天启乘龙位。”素衣女子持枪而立,拦在千军之前。“是啊。我就算死,也是为了朋友而死!”一身红衣的少年拔剑怒喝,面前那几十柄长剑瞬间挣脱了剑主的手,朝天飞去,红衣少年持剑怒挥,几十柄长剑当头砸下。青衣的年轻人在那座高大的城墙前停住了马,他的身后一片疮痍。“我回来了。”他轻声说道。寂静无声。“我回来了!”他忽然拔棍怒吼。他的身后,千军万马奔袭而来,他们拔出长剑,与他同吼。
  • 请你给我道个歉

    请你给我道个歉

    程晓玲好像并不着急,从那次电话里跟何林说要离婚后,程晓玲竟然一次电话也没给何林打。因为两人不在一个系,在校园里遇上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有一天,何林下课往家走,在教学楼外花园拐角处就遇上了迎面而来的程晓玲。何林突然有一种想跟她说句话的冲动,可惜的是,程晓玲不是一个人,是和几个女同事在一起走,而且明明看见了对面的何林,却假装没看见,头一扭,就与何林交错而过了。何林站住,回头望着程晓玲远去的背影,有点发呆。他发现,程晓玲烫了发,比以前洋气了许多,腰肢也似乎细了些,摆来摆去的,弄出了一缕从未有过的风情,让何林的心竟然就那么动了一下。何林想,也许自己早该主动去跟程晓玲道个歉了。
  • 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是一部以岳飞抗金故事为题材、带有某种历史演义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书中他们综合了历代说岳题材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后出版。《说岳全传》问世之后,其影响之大,使过去同题材的作品都相形见绌,从而成为这类题材的小说中带有总结性和定型化的作品。
  • 哥们儿心态好极了

    哥们儿心态好极了

    最年轻的“金话筒奖”获奖主持人海阳首次出版的随笔作品,呈现了一位优质暖男对于生活、情感、时事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态度。文笔温暖亲切,既诙谐幽默又犀利深沉,颇富哲理,仿佛在与你促膝交谈,让读者在开怀一笑的同时,又能引起共鸣。具有健康正能量!
  • 光影交错之旅

    光影交错之旅

    古老的神袛将走出神国,深渊的魔鬼己降临世间。异界的灵魂不甘心平凡,新的诸王誓为权柄而战。血脉的传承令龙翼蔽空,迷茫的行者踏上求真之路。
  • 我的奇葩前女友是只鬼

    我的奇葩前女友是只鬼

    【治愈系】患有心脏衰竭的林夏浅,因为爱的每一个人,每天都很拼命活着,她这一生活的太累了,原本心脏有问题的她,又突然患了脑癌,她用尽全力推开最爱自己的初恋,失忆以后,很短的时间就遇上了另一个人。可是,他根本不懂珍惜,让她连死了,都爱得狼狈不堪,所有的记忆都回来了………一切好像黄粱一梦。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吗?【原来,我忘记的是我曾经用生命去爱的人。】
  • 皮一下贼开心

    皮一下贼开心

    灵气复苏,异界降临,地球迎来了穿越诸天万界以图强的崭新时代。在这大争之世中挣扎奋斗的少年,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竟能通过‘皮’来变强!从此,他走上了一条“皮肝沥胆”的不归路!多年后,诸天万界,饱受他摧残的主角、穿越者、反派们忍不住发出了怒吼!“花间,皮一下你很开心吗?”花间:“emmm……对呀!”————这是在一个主角模板多如狗,反主角模板遍地走的时代,一只皮皮虾异军突起,所向皮靡的故事!
  • 石林燕语

    石林燕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lder Statesman

    Elder Statesman

    T. S. Eliot's last play, drafted originally in 1955 but not completed until three years later. Lord Claverton, an eminent former cabinet minister and banker, is helped to confront his past by the love of his daughter, his wkkk.net dialogue in The Elder Statesman, the love scenes in particular, contain some of Eliot's most tender and expressive writing for the theatre. The play was first performed at the Edinburgh Festival in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