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0500000007

第7章 汉乐府部分 (6)

春宫图并不下流。甚至常常被用来精心装裱,赠送达官贵人。《花营锦阵》《鸳鸯秘谱》《风流绝畅》《江南销夏》《繁华丽锦》都是那时候的巅峰之作。

真正下流的,是那些将性事当成约束别人的筹码,自己却乐而享受的人。比如说朱熹,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自己却因为暗恋人家美貌的官妓严蕊而不得,对一个小女子大加鞭打,严刑伺候。

愚蠢的宋太宗也曾经胁迫小周后画过一组春宫图。

李后主被俘后,带着倾城美人小周后一同投降。赵光义是个大色鬼,多次将小周后骗进皇宫去强行非礼,后来居然命令宫廷画师将那个过程画下来,小周后不肯,张广义就命令诸多宫女胁迫。

这次无耻的现场“写生”被赵光义命名为《熙陵幸小周后图》,可以算是较早的春宫图了。

这种春宫图,无疑扭曲了爱与性的含义,带有暴力倾向,是真正的男权产物,不值一提。

美好的性,实在不必讳莫如深。有了性的参与,爱才完整。

套用一句话:性即使是不道德的,也是所有不道德的事情里面,最美好的一件事!

秋风辞

佳人怎敢忘春秋

刘彻(公元前157~公元前 87),即汉武帝。文韬武略皆具,刘彻在文学上提倡辞赋,重视收集各地的民歌、民谣,曾建立汉乐府,对我国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这带有民歌格调的《秋风辞》就像一株秀丽芬芳的奇葩,开放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苑囿里。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公元前 113年,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

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高白云淡,树木枯黄雁南飞,兰花色正秀,野菊正芬芳。他在船上设宴群臣,笙歌漫舞,美人舒袖,江风传太平笑语,秋雁送千古佳音。场面热闹而奢华。武帝触景生情,由满目萧瑟,到身临其境的热闹,忽然联想到佳人不在的感伤,岁月流逝的无情,这样的日子又能过几许?

于是,提笔成章,流传千古。

有人说,武帝作这首诗,是因为触景生情,继而产生了求贤若渴的心理。

大概是觉得怀佳人兮一句,有求才之嫌。

我却不这样认为,看来看去,诗中都是一种寥落伤感的调子,也许,他真的不是在求才,他是真的,在如此凄凉秋景和面前的奢华场面的对比中,想起了已故的佳人。

有人可能觉得,武帝是皇帝,高高在上,拥有万顷江山、天下美女。怀念一个佳人可能有点煞风景,于是,便将佳人偷换成贤才,这样才和人物的身份互相对应。

是真的难忘佳人。

秋风起,白云过眼,远看草木枯黄,菊秀兰芳。大船在汾水上疾驰,碧水飞溅,一片白色的雾气,把秋天渲染出了一种寥落苍凉之感。

酒酣耳热,跟着划桨的工人哼了几句歌。

这样的太平胜景,这样的歌舞升平,这样草木摇落的秋色,怎能不想起曾经缠绵怀抱的美丽佳人,而去想什么贤才呢。

佳人,指的是李夫人,直到死都美得清冷绝艳的女子。

人之常情。

但凡,伤感、兴奋、满足,所有情绪的变化,都想有个心爱的人来分享,皇帝也不例外。

他在此刻,想念李夫人了。

刘彻是个好皇帝,他创造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

但他同时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男人,李夫人的早亡,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菊高洁而兰出世。秋天菊花胜,偏偏诗中出现了兰。

秋兰,原来不是兰花,而是一种秋草,叶子香而浓郁,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摘秋兰配挂,是很高雅高洁的。

屈原以秋兰比喻自己高洁的品性和抱负,汉武帝未必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他的人生缺少了应有的挫折和失意,顺畅的不可思议,这秋兰,便只好成秋景中的一抹秀色。

写诗的皇帝有许多,李煜,乾隆。李煜词作得好,自成大家,他却因此失去了江山。能算一个好词人,实在没人敢恭维他是个好皇帝。乾隆治理国家也有一套,诗也写得多,可惜的是,大多平庸之作,上不得台面。

难为汉武帝,雄韬大略,却也诗才了得,《秋风辞》之缠绵绮丽;《李夫人歌》之婉转悠扬;《瓠子歌》之生动壮丽,都可以算名篇佳作。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这一开头,已经是一幅秋景图。

鲁迅评价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汉武帝这个人比较迷信,历史上血流成河的惨案“巫蛊之祸”就是因他的迷信而起。

说的是一天中午,武帝正在睡午觉,忽然梦见一群拿着木棍的木头人从宫门外冲进来打他。醒来之后,他认定是有人诅咒,于是彻查整个后宫,一时间,仇怨相报,彼此检举,斩杀无数。

他的两个公主、一个太子、两个孙子,都在这场灾祸中死去。

他的另一个迷信出于求仙。

人间繁华太眷恋,权力到顶太过瘾,于是,不愿意遵循天理轮回,希冀求道成仙,得到长生不老药,让富贵延续,让生命永恒。

《史记·封禅记》记载:一年冬天,一个叫公孙卿的方士,声称在河南的糇氏城上发现了仙人的踪迹,武帝兴冲冲地赶到那里见“仙人”,却是一场空欢喜。

武帝四十六岁,到桥山黄帝冢祭祀黄帝。

第二年的三月,他礼登太室山,据说从官在山下听到有叫“万岁”的。下山后,武帝即直奔东海,等“神仙”。

“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尽管“无验者”,武帝还是不断增加船只,命令自称见到过海上神山的几千人,出海去求所谓的蓬莱仙人。自然最后又是落空而返。

后来还是这个公孙卿,声称仙人好居楼。武帝便大兴土木开始建高楼。在甘泉造了通天台。

唐司马贞注《史记》时引《汉书旧仪》云:高三十丈,去长安二百里,望见长安城也。他还命人准备了仙人用的房屋用具于那些高楼之下,时刻等待仙人的降临。

看《史记》中的这一段,总是会想起另一人来,商纣王。他也是为了见仙人,造了一所高高的楼,取名摘星楼。和自己的宠妃苏妲己每天在摘星楼上等候神仙降临。实际上是吃喝玩乐。

商纣王此举,直接刺激了武王伐纣。武帝比较幸运,在自己营造的寻仙希望中,一直到死。

虽然,最后的结局是必然的失望。这世上,哪里有什么仙人存在!

欢乐极兮哀情多。乐极生悲,水满则溢。这人生,这辉煌,已经到头了。

想:在无妄中,因一句金屋藏娇戏语,被长公主扶上皇帝宝座的时候,他雄才大略,那一步步,带领着一个国家,奋勇前进的场面,如此的沸腾身心。

盐铁官营、通西域、开拓疆土、打匈奴、得佳人,壮阔的人生犹如华锦铺陈,他哪里有时间发此哀叹。

当一步步走到顶,俯瞰众生,却终落个,高处凄清少人烟。

佳人难再得,长生不老无望,再大的欢喜,也终有一天会成空。

于是发此感叹: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荣华富贵终有时,你是皇帝,依然留不住爱妃仙逝,你是皇帝,却不得不面对生老病死。今天的欢乐越盛大,明日的凋零越不舍,越凄凉。

当权力真的大到一定程度,也无趣味。

最美的花期,永远是含苞待放,欲开还羞那一霎,等真正开到极盛,便也意味着,要开始凋零。

再盛大的人生,也终要落幕,再高的权力,总有时无力回天。

怎能不忧伤。

饮马长城窟行

彻骨悲凉彻骨寒

蔡邕 (133~192),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生平不得志,但是他通晓音律,流浪途中制造传世乐器焦尾琴和柯亭笛。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大多数人觉得这是一首思妇诗。

秦汉末年,秦始皇修长城,太多的丈夫去做苦工,剩下形单影只的妻,怎会不寂寞。

一个女子,春光无限中,思念远行不归的丈夫,无心生计,寂寞凄清。她做梦,哭泣,收到陌生人送来的一双鲤鱼,更离奇的是,居然在鲤鱼中,剖出丈夫的信帛……

翻遍汉诗思妇曲,唯此饮马最断肠!这一首,明显悲切更甚,诗中的女子,是超越了寂寞的,简直凄凉,凄凄惨惨戚戚。

一遍遍读下来,心里的悲凉如雨漫过。

第一层悲凉:他走后,女子已经没有了庸长的快乐心态。

看到青青绿绿的草地,无边无际地铺陈开来。应该很是赏心悦目的景色,她却无心欣赏。心是被爱填充的,爱不在,任何的景色都成空茫,没有你在身边,我看不到春景,感觉不到烂漫,我的心,随着绵延不绝的春草,一路跟随到了千里之外,你漂泊的地方。

过日子,多的,就是这一春一秋一草一木的庸长,哪里有那许多蜜里调油的甜蜜,和曲折过后的欣喜。

可如今,他不在,生生剥夺了她这卑微的、平凡的快乐。看草草伤悲,闻花花不语,春不入眼,日子难捱,心心念念都是远方的人儿——你到底,在哪里呢?归期何时?

爱情真是奇怪的东西,本来一个人的日子过得好好的,可是,那个人出现了。从此,愿意拉着他的手,做许多无聊平凡的事情。

忽然再回到一个人的日子,就空茫一片,做什么,也无趣味。

你看那林梢喜鹊,枝头连理,成双成对地在一起,总是让人欢喜的,满足的。

第二层悲凉:这是一个明智、理性的女子,在美好的春光中,在无时无刻的思念中,她劝自己:想也没有用,只能徒增伤感罢了。

去做做针线,或者到菜园子里拔草,看辣椒露出又尖又细的小脑袋,红得可爱,绿得喜人。

猛然一抬头,天啊,他居然出现在面前,他不但在眼前,还在身边,目光是昔日的深情……诗中没写这么详细,我们想象着,他或许蹲下来,帮她拔两根草;或许,她一睁眼,发现床榻的另一边,他正微笑着睡在身边;或许,他只是紧紧拥抱着她——反正,他是出现在她的面前。

这一层惊喜好强烈,清醒之后将映衬得更加荒谬凄凉——不过一场梦境。

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在长久的思念中,难免不梦见他。只是这一场梦境,太真实,真实得就像他真的在眼前!

梦,在古代有着特别的含义,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有托梦情节。

《红楼梦》中的梦幻情节有三十二处,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俏晴雯告别贾宝玉,二姐身心陷入艰难,三姐托梦引领……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梦里梦外,真真假假,无不悲切迷茫。

心里忽然一惊,这个可怜的女子,她日思夜想的丈夫,这是给她托梦来了吧?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不能想,却偏偏出现,正在欣喜,原来是南柯一梦。梦中,是清醒的,清醒到,知道他其实是在异乡的,异乡有多少地方啊,却一直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里,怎么会真的见到?

如此,只有一个解释:他是来给她托梦了!

梦是一件美丽的外衣,解开这层外衣,残酷的、虚幻的内核才显露。

《金瓶梅》第六十七回西门庆第一次梦见瓶儿,竟从梦中哭醒过来,书中有诗云:个中邂逅相思梦,风扑梅花斗帐香。西门庆对瓶儿之死悲痛欲绝,此后在很长时间里不能忘怀。

梦里梦外皆心惊!

第三层悲凉,她有所觉察了,心灵开始颤抖,开始哭泣,因为她不但做了如此诡异的一个梦,就连和他一同出去做工的邻居们都回来了,大家一字不提他的去向,关起门来才开始天伦笑语。这一动一静,一喜一悲,衬托着她的孤寂和绝望。晚来风急,邻居们的笑语传进耳朵里,她怎能不哀哭。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桑树也知道刮风,海水也知道天寒,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未必没有灵气,连它们都能感知季节的微妙变化,都能知晓自然的循环定律,为什么你,我的丈夫,就感知不到我的思念与焦急呢?

再好的邻里关系,再浓厚的血缘亲情,也抵不上爱人的一抹微笑。相聚常言笑,关门各自欢,谁能走进谁的内心,去慰藉真正的寂寞?

此情此景,不但是失去爱人的女子开始悲凉,就是读诗的人,心中也会掠起惆怅。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对名著的速读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速读使你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具体到本书来说:假如你想了解作者的情况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你可以阅读“作者简介”和“作品档案”部分。假如你想了解一部名著的主要情节,你可以阅读相关篇目的“内容概要”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中的主人公,你可以阅读“主要人物形象”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本身的艺术成就与名家对作品的评价,你可以阅读“文学成就”和“名家点评”部分;假如你想记一些名著中的精彩篇章,你可以阅读“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假如你读了这几部分而起了阅读原著的愿望,“名家点评”“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则指明了原著的精华之所在。
  •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精选集:春风沉醉的晚上》一书收录的都是郁达夫最为经典的名篇佳作。其中“第一辑:成长?我的梦,我的青春”收录的是郁达夫于1934至1936年写的8篇自传性质的文章,基本记录了作者本人成长历程;“第二辑:漂泊?一个人在途上”收录的是郁达夫的散文名篇;“第三辑:挚友?风雨故人”收录的是郁达夫回忆徐志摩、鲁迅、徐志摩等友人的文章;“第四辑: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收录的是郁达夫最为著名的小说作品,例如《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等等。
  • 从身份到契约:不完全城市化困局的理性思考

    从身份到契约:不完全城市化困局的理性思考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每一篇论文的作者在围绕共同主题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都在各自领域对主题进行了不同视角的诠释。
  • 让心灵更自由

    让心灵更自由

    读冯骥才先生的散文,或意味深厚或清新奇妙,像沉浸在诗画里,文字间有暗香浮动。他描写四季,春天最先是闻到的;他回忆年少,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他探究灵魂,家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不设防的地方;他行走异域,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的原貌与原状;他抢救遗产,今天为之努力的是为了明天的回忆……他热爱生活,是一位真正用心灵在生活的人。冯先生说,任何一种生活,都是对你的馈赠,不要抱怨生活。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
  •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

    《改变人生的一杯水》精心选辑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故事精品,书中的故事,多为励志故事、真情故事、传闻逸事等。这些故事,情节生动,引人人胜,让大家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感受到读故事的快乐,并能从中体悟故事作品中人物乐观、向上的情感。这是一本励志、有趣的故事书籍,十分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
热门推荐
  • 农家俏医妃:妖孽夫君,赖上门

    农家俏医妃:妖孽夫君,赖上门

    杏林世家传人,身怀异禀,医毒双绝,一朝身死,成了大元王朝握山村的一个小村姑。绝色容颜被隐藏,高门亲事被算计,阴谋阳谋层出不穷,神秘身世更是扑朔迷离。高傲神兽要认她为主?性格古怪的老头莫名要收她为徒?四大美男立誓要护她左右?可她不就是一不小心砸碎了他的蛋吗?怎么就被莫名缠上了?她杀人,他放火。她下毒,他灭口。她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他说: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 发展的潜力(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发展的潜力(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怎样面对人生不可避免的缺憾,而不感到缺憾呢?既然躲是一定躲不过去的,那么就勇敢地去面对它吧。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转身不一定不再回头——勇敢地去面对它,你也许就会发现缺憾的本来面目,你也许就会发现世界的本来面目。人生的旅途并非处处鲜花,而要常常跟不如意结伴而行。疾病缠身、情场失意等缺憾,常常会使人忿忿不平,叹息不止。失去平缓的心态,心理容易发生心理扭曲、变形,不但影响工作情绪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害于身心健康。这时,我们就要学会自我安慰。
  • 晋升力:老鸟不会告诉菜鸟的提振秘密

    晋升力:老鸟不会告诉菜鸟的提振秘密

    本书由美国最富盛名的成功励志导师奥里森·马登所著,从对职场的规律和细节的解读入手,向读者传授作者多年积累的经验,告诉读者在职场如何利用个性,复制强大内在力,彻底告别职场低迷。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其重点是启发读者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教会读者发掘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力量,而不是被大众的价值观洗脑。
  • Prime Ministers Who Never Were

    Prime Ministers Who Never Were

    Each of these chapters in this book of political counterfactuals describes a premiership that never happened, but might easily have done had the chips fallen slightly differently. The contributors, each of them experts in political history, have asked themselves questions like: what shape would the welfare state and the cold war have taken if the Prime Minister had been Herbert Morrison instead of Clement Attlee? What would have been consequences for Northern Ireland had Norman Tebbit succeeded Margaret Thatcher? How would our present life be different without New Labour - a name we would never have heard if either Kinnock or Smith had become Prime Minister and not Tony Blair? Each of the chapters in this book describes events that really might have happened. And almost did.
  • 识小编

    识小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

    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魔天煞

    天魔天煞

    从黑暗角落里走出的少年,将会在大陆上掀起怎样的风暴?
  • 莫让韶华付了流年

    莫让韶华付了流年

    墨韶华的娘亲曾经告诉过她,凡事要忍让,莫争莫抢,她照做了。可是为什么自己都这么低调了,还是有那么多的麻烦上身呢?不过是一个填房而已,又有什么资格在自己的面前炫耀?不过是在雪天的时候救了一个小子,这小子还赖上了不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剑与魔法与武侠

    剑与魔法与武侠

    热闹的酒馆里,冒险者们聚在一起喝酒吹牛,分享着最近的经历和收获。罗德坐在酒桌上,盯着突然出现的系统发呆。为什么我明明穿越到了一个西方奇幻世界,却多出来了一个武侠系统?别人法师打架念咒语搓火球,难道我要问他一句“你有没有见过一招从天而降的掌法?”系统赠送的铁布衫又是什么鬼?居然靠挨打来升级!我就算是让其他人继续嘲笑我,也不会练你的武功!算了,我现在就出门找人打我……
  • 生活的艺术:让内心获得幸福、快乐与宁静

    生活的艺术:让内心获得幸福、快乐与宁静

    《生活的艺术:让内心获得幸福、快乐与宁静》以格言汇集了爱比克泰德一生的思想精华,以精辟而又通俗的语言,向人们传授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真义。书中处处闪烁着作者独到的智慧,相信这本小册子能让读者在当今这个混沌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生活秩序。读者将从中分享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对人生、幸福、待人处世的感悟与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