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0800000008

第8章 服务意识 (1)

当今社会对服务人员提升其服务意识的呼声越来越高了,作为服务人员,有没有必要不断地去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呢?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这次要专门跟各位谈一谈服务意识的相关具体问题。

我们反复强调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也就是说:人们的思维方式,往往决定其行为方式。所谓服务意识,实际上是讲服务人员工作时的感觉。做一件事,你得找到感觉,找到了感觉这个事儿就好办。但是感觉这种事儿,有的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喜欢一个人,你讨厌一件事,你爱一项工作,你不喜欢这本书,往往那种感觉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服务意识则不同,服务意识是你在服务岗位上,你就必须做到的一些基本要求。

简而言之,服务意识就是对我们服务人员在工作中的具体要求,也就是服务人员的岗位要求。也就是说,服务意识在服务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表现,同时也只能在具体操作中体现出来。

比如,服务意识讲究:对客人的要求,不厌其烦;在工作中,必须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具体工作中,少一条有时候就会有麻烦。

我前几天遇到一件事:有一位外国朋友,带着家人到北京来旅游,后来到外地去。在北京我可以陪他,到外地去就不方便陪他了,所以我就请朋友帮助他们安排一下。有一天半夜,突然有一个电话给我,说你的那个朋友,一家人中的男主人出问题了。我在那儿着急,我马上就把当地的那个最好医院的院长电话告诉他,我还把交通有关部门的电话给他,我说你赶快检查,赶快叫急救车,他说早住到医院去了。我问人怎么样,能不能救过来?我以为是什么中风、心梗、交通事故啊、急性病什么的,结果都不是,是到一家酒店吃饭之时食管灼伤。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那位男士跟我年龄差不多,四十来岁,他怎么会食管灼伤?我赶去了,当地离北京很近。赶去了之后到医院一问,医生跟我讲,是食管灼伤。因为当时这个患者在医院床上躺着,说话也不方便,写字也不好让他写,所以就不好沟通。那我就问怎么会灼伤?他的家人也说不清楚。然后到他吃饭那个地方去看看,问吃的是什么东西,吃的是自助。因为我要知道原因,我就跑到那个餐馆去了。那个自助餐厅也很好啊,三星酒店的啊,都很干净啊,没有问题。我问他们吃什么了,说就吃这些东西啊。我转了一圈儿也没有问题。后来他们告诉我说,其实派出所来看过了,旅行社也来看过的呀,都没有事儿。那么你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吗?等到后来这个患者清醒了,能够说话了,他才告诉我,他是吃皮蛋灼伤的。皮蛋,就是松花蛋,有的时候也叫便蛋。

我后来纳闷儿,虽然我不太爱吃皮蛋,但是也没有被灼伤过啊。我只知道那个东西吃多了,可能有些不好,它含铅。但是他怎么会被皮蛋灼伤呢?回去问他,到底是怎么吃的?你猜是怎么回事儿啊?他带皮儿吃的,大概他们用餐之时来吃自助餐客人可能比较多,爱吃皮蛋的人也多,服务生拿来几只蛋,每只只切成两半,放到边上儿了,没来得及剥皮。但边上应该摆上说明啊,是吧?客人不是什么事儿都懂的呀。你是医生你给他开药,你是护士你为他注射,你不说明必要的情况和要求行吗?这种药品有什么忌讳,这个治疗需要如何配合,你这副中药怎么煎服、有什么忌口,你不说清楚了他知道吗?你把那皮蛋连皮带壳儿放到哪儿了,他认为能吃啊。自助嘛,拿到的都可以吃吗?他就咬下去了,所以不灼伤他灼伤谁?可是这个事儿,说起来应该是怪餐厅的,怪酒店的。

在平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啊。比如人家消费者逛商厦来了,孩子被电梯给夹伤了,它还怪人家,说你为什么不看清楚?那你商厦为什么不放一个警示呢?到它这个专卖店来,它地板打蜡,把一个老先生摔残了,那你专卖店为什么不能够考虑到,顾客会有可能摔伤这个问题呢?你心里真要想着别人,你就不会这样了。关键是你心里有没有把别人当回事儿,有没有尊重别人,有没有真的把别人当上帝看。所以服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服务人员一种工作场合的岗位要求,是广大服务人员所应该找到的一种感觉。

对服务人员而言,在这些服务中,应该着重注意些什么呢?就服务意识而论,我认为有以下两点注意事项:

第一,你有没有服务意识。

第二,你有没有正确的服务意识。

首先,服务人员必须具有服务意识。服务人员一定要意识到,服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要反思一下,你有没有?你只有意识没有行动是不行的,但你连服务意识都没有则更不行。你骗人、你蒙人、你宰人、你诈人,不行,你目中无人、你粗暴待人、你失礼于人肯定也不行,所以有没有服务意识,有没有正确的服务意识,是每一个服务人员都应该认真予以考虑的。

简言之,有没有服务意识,实际上就是讲你对服务工作是怎样看的?你是服务人员,你是怎样看待服务的?做人首先要认清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是后者,知己是前者。你做任何工作,你对自己的工作性质不了解行吗?我当老师的,我要考虑师德尊严啊,要强调为人师表啊;做人我就不能乱来啊。什么是服务意识呢?实际上就是对服务怎么看。我认为:正确的服务意识应当是:服务就是为别人工作。

服务人员一定要建立服务意识——服务就是为别人工作。为社会工作,为单位工作,为国家工作,为人民工作。服务意识有没有?实际上就是你明白不明白,服务是为别人工作。换言之所有为别人工作的行业和岗位,都可以成为服务。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有机会充当服务者的对象。

实际上,从广义上来讲,服务永远是相互的。在此,我讲的是一种大服务,全社会是一个整体的服务系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为社会服务,社会为我们服务;在当代社会上,服务是全方位的,服务是双向的,服务是无所不在的,这就是我要讲的服务意识。假如广大服务人员意识到这一点的话,就会真正感觉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就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很神圣,很崇高,不可或缺。你能说护士不重要吗?护士很重要啊,谁敢说她不重要。不重要,谁给你打针,谁来护理你,谁来抢救你?你说保安不重要吗?那你们家里、你住的小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不来盗贼,没有保安行吗?不行!交通民警不重要吗?没有交通民警在那儿指挥交通、疏导车流、纠正违章,会出交通事故,交通能够顺畅吗?

我们倡导服务意识,首先强调服务是重要的,目的是要使广大服务人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树立起神圣感、崇高感和责任感。也就是说,要找到正确的感觉,我就是要找这样一种感觉。

在倡导服务意识时,还要强调,服务工作没有贵贱尊卑之分。道理很简单,我们都要意识到,在工作岗位上,我们为社会服务,社会为我们服务。比如,我给广大听众讲服务礼仪,表面上来讲是我讲你听,实际上我是为你服务,我肯定是为你服务啊。你是酒店服务生也好,你当导游也好,你为人家按摩也好,你为人家修脚也好,实际上你也很重要啊。我现在给你讲课,你听我的课,就是我为你服务。但一个场景,一会儿我到你的餐厅吃饭,你的服务生给我端菜,你的个咨客给我引位,那就是你为我服务。

我现在是老师,你家孩子、学生到我这里来,严格讲我是为学生服务的。可是我换一个位置,我下了课,我到社会上,我到商场买东西,店员就为我服务;我坐公交车,司乘人员为我服务;我到政府去求助,我办护照,我办边防通行证,我办户籍手续,民警为我服务。强调有没有服务意识,就是要讲这个问题。

倡导服务意识,首先要有崇高感,其次还要有平等感。从本质上讲,服务工作没有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问题,但是说个实话,我们有相当数量的服务人员确有自卑感。他总认为:自己在社会上不重要,做的事情不是惊天动地的事情。其实任何事情都没有贵贱尊卑,或者重要与不重要之分,关键是社会上需要不需要它,缺少不缺少它。

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讲过,不要拒绝作任何小事。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起来都离不开齿轮,也离不开螺丝钉。服务工作,其实也是这个社会上重要的齿轮和螺丝钉。

同类推荐
  • 萧何的奋斗笔记

    萧何的奋斗笔记

    萧何,是为数不多的青史留名又善始善终的谋士。《萧何的奋斗笔记》讲述了萧何跌宕起伏的一生。尤为难得的是,全书的视角很现代,语言通俗幽默,以萧何的官场升迁经历为蓝本,道出了楚汉传奇中的人性百态。从基层的科级干部,到万人之上的国级干部,萧何的职场奋斗史,不仅突出了其智商情商双高的经国之才,还勾勒了一个相互制衡、人情交错的官场形态,如何成功处理同事、兄弟、上下级等关系的职场秘籍。
  • 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超值金版)

    穷不是罪过,我们无需自卑,更不必掩饰,老话讲得好:“穷不过三代。”年轻时是穷人,不代表将来还是穷人。我们无力改变生存的环境和周围人的偏见,唯一能做的就足改变自己,不认命。志气决定前途,胆量成就事业。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三流角色,人这一辈子就该活出个人样。
  • 《老子》64个人生智慧

    《老子》64个人生智慧

    本书对《老子》一书在原文解释的章句今译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当前社会的现实“请”老子直接走上讲坛,面对我们这个时代发言,与我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这也是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延伸。本书为使哲学走出哲学家的殿堂,走向大众,加深人们作为民族文化源泉的中华古文化的认识,弘扬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方面作出了努力。
  • 做人要有“心机”

    做人要有“心机”

    成功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他不可能比你多,你也不会比他少,你唯一能胜过别人的地方就是你的“心机”。如果你缺少“心机”,就只能默默无闻、暗淡无光地走完一生。如果你不甘落寞,期待富有、高质量的生活,就一定要有“心机”。“心机”是做人的智慧和谋略,是助你通往成功的桥梁。化敌为友祸从口出忌功高盖主切忌自我炫耀你好我好大家好要善于“伪装”自己吃小亏是为了占大便宜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该退则退,该让则让巧用“含糊其辞”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脸人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必和小人划清界线学会爱你的敌人该说谎时就说谎 做事要方,做人要圆防备突然升温的友情异性朋友更有安全感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
  • 影响青少年的益智百科

    影响青少年的益智百科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热门推荐
  • 何以言欢

    何以言欢

    那一年,蔺彩看中了一个男人,所有人都说她们不合适,可是她还是勇往直前的追了,后来,当她看着他抱着别的女人躺在属于他们的那张床上,心碎欲裂。那一年,江零恨上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恬不知耻的夺走了他的心,就在他以为他们可以一辈子的时候,她拉着别的男人的手,跑了。后来,某会所的房间里,蔺彩跪在地上,泪流满面:求你不要卖掉那些股票。江大少嘴角微扬:如果你愿意,再追我一次的话,我可以考虑考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才不会爱上你

    我才不会爱上你

    爱情小故事……………………………………不虐
  • 海马天堂

    海马天堂

    这只是一个辛酸,温暖而平凡的故事。它就象一个悲伤的旋涡,泛起一圈又圈的涟漪。主人公冯浩然经营一家规模庞大航运公司,并且妻子贤惠美丽。看起来是如此得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往常的一天,他突然收到封奇怪的家书,即而得知了老父亲的病危。离别25年后,冯浩然再次踏上了梦中的乡土。多年未见的老父亲已病入膏肓。为了了却他的心愿,全家人回到了度过冯浩然童年时期的旧渔村。于是,回忆的幕布被徐徐地拉开了,丝丝入扣的疑团交织着熟悉的旋律与苦涩的片段被缓缓地解开了..........故事以主人公一家为原形,娓娓地讲述了遥远的小渔村里整整三代男人的梦想。描写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质朴的渔村生活,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巨大变迁。我不期待每位读者都能为此热泪盈眶,但至少故事让我们有了久违的那种感觉:关于童年,关于家庭,关于那些消逝的梦想。
  • 重生校园之邪魅老公的爱

    重生校园之邪魅老公的爱

    前世她眼瞎放着这么好的男人不要,偏偏吓了狗眼倒追那个无情的渣男,结果倒好:人被玩了不说,命也没了。重活一世,我时雪琪发誓,要倒追男神,虐渣男,手撕白莲
  • 有凤来仪之八字谶

    有凤来仪之八字谶

    一个从出生就被预言的公主…乱世沉浮只为了守护,哪怕是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但,狡兔死走狗烹…那时候该如何抉择?是放弃,还是…破釜沉舟?
  • 魔少放开我

    魔少放开我

    他隐瞒身份来到贵族学院,遇见了慕寒雪。一开始对外宣布慕寒雪是他的女友,纯属玩笑,却没想到日久生情,在一次意外中慕寒雪发现他是自己寻找的小男孩,两人相认,情愫蔓延。此后,俊男配靓女,羡煞旁人。花痴女芳心碎一地,痴情男眼泪流不尽。而他的俩兄弟,天天被喂狗粮,只能眼巴巴看着自家大哥大嫂上课秀恩爱,下课秀恩爱,天天都在秀恩爱。
  • 赢在积极的心态

    赢在积极的心态

    事情既已不可挽回就别再为它伤脑筋了,错误在人生中随处可遇,有些错误可以改正,可以挽救,而有些失误就不可挽回了。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有时只能听之任之,那么,是不是我们面对人生的失误就只有一筹莫展了呢?不,我们可以改变心情,让我们的人人生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这种乐观的心态能帮你重建人生的信心。
  • 激荡百年:大国企业

    激荡百年:大国企业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企业百年成败的MBA式教案,深入细述中国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百年成长史。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中国企业从百年历史风涛中一路坎坷走来。商业战场血雨腥风,企业如何在时代变革中破局而出。
  • 农村孩子城市路

    农村孩子城市路

    鸿宇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他的经历丰富又精彩,他的路何其酸甜苦辣。冥冥之中又和很多世人的人生经历产生着共鸣,但他的过往又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当他离开家乡的那一刻起,他的社会道路正式开始。他爱交朋友,结交了兄弟拜了把子。在老家想着外面的世界,到了外面的大都市何尝不牵挂着家乡。因为那里有他一生需要牵挂的亲人。
  •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百善孝为先”,西周国学的内容为“一日孝行,以亲父母;二日友行,以尊贤良;三日顺行,以事师长”。《论语》中也记载着孔子教育学生要把孝放在首位的事。《开宗明义》云:“君子之视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孝亲,不但可以忠君,而且可以延伸到一切道德领域。孝,成了修身、事君、交友、为官、临战中一切道德的根本,是“至德要道”。几千年来,孝敬父母这一美德,熏陶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陶冶了千万个杰出人物。本书节选了部分典型的孝敬父母的故事,目的是教育广大青少年读者认识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强调从根本上、从思想情感上去施行孝道,继而提升中华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