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5200000072

第72章 皖城之危

就在孙策希望刘勋在皖城多为他拖延时间,以达到奇袭江夏郡的目的时,刘勋终于在苦等援军不来,城内粮草无以为继的情况下,准备开城投降,却是收到了孙策使者带来的信件。

刘勋拆开看后,大意就是江东内乱不停,暂时无法抽调太多兵力,只有近两万人手可供调配,由太史慈领军,不日则达。

这封信让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的刘勋重新拾起了希望,走上城头鼓舞士兵们说道:“援军马上就来,诸位坚持就是胜利!”周遭的士兵已经听到很多次类似的话语了,不过他们为了活命,只得拼下去,除非刘勋让他们投降,不然临阵退缩,一样是死。

见成效不佳,刘勋也不再多留,只得一边下命令死守,一边在府中焦急的度过一天又一天,终于在两日后,城西多出了一支部队,刘勋急忙派人出城清理周围的敌军,迎接孙策派来的太史慈。

就在刘勋准备开城与太史慈一同击退敌人时,太史慈却带着两万士兵一路向城内冲了过来,此时刘勋正在城门前准备迎接一下友军,只是那太史慈一马当先地冲了上来,嘴里还大喊着:“我乃东莱太史子义,刘勋太守快快开门!”

看着他们慌慌张张的模样,就好似那身后有着大量追兵一般,刘勋顾不上多想,立刻大开东门,跑上城楼等待着太史慈部队的开进,只是他却没有发现那士兵一个个在入城时井然有序,完全不像那败军的颓废,就好像只是单纯急着进来而已。

太守府,议事堂中,刘勋很感激太史慈的援军,但是就为何单单入城而非与城内军共击之感到十分困惑,于是在首次会面便焦急地问道:“子义兄弟为何入城而不与我共击敌军?”

太史慈当然知道这刘勋此时只想尽快解掉围困,从而早日发展,但是周瑜交代给他的任务却非如此,‘子义若到了那皖城,只消进城休息,消除士卒疲惫就好,待荆州久攻不下退兵之时,自可取下皖城。’公瑾对他说过的话就好像在耳旁又响起了一次,于是太史慈做了做焦虑的模样,说道:“主公尚且在平定吴地的山越乱军,此时内务不稳,无力发兵,故而让在下拉扯了一支民兵前来支援,只当是给太守大人壮壮声势罢了,若是打了起来,恐怕敌军士气高不可挡。”

听过这番话后,刘勋原本的莫名担忧的心忽而平静了许多,皖城虽然比不上富庶一方的荆州,但是供给几万人军队的粮食还是够得,于是彻底放心下来,专心招呼起远道而来支援的太史慈,二人在饭桌上商业胡吹,差点就当场结义了,要不是太史慈满脑子都是骚操作,怕是都忘了自己此番过来的目的了。

而此时在城外包围刘勋的赫连青衣却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昨日探子早已来报,从会稽赶来的孙策援军已经到了皖城附近,今日已经进城,原本触手可及的胜利果实就如此葬送掉了,“真是可惜啊!”赫连青衣揉了揉眼睛,合上了军情报告,在帐内踱步起来。

“大帅!”一声洪亮的呼唤后,闯进营帐的是那一脸凶相的魏延,“今日那守军们跟打了鸡血似的,死守不退,就连我出去叫阵他们都不回应了,攻城器械只有云梯,若是这样下去,恐怕我们人都死光了,也攻不下这座城啊!”魏延很明显已经感受到了皖城守军在获得援军后所增加的士气不止一点两点,更重要的是,又有数万人的生力军加入了守方,在这靠人数打仗的东汉末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知道了!”赫连青衣沉声说道,随后用一旁盆中的清水洗了洗脸,随意的说道:“传令下去,准备撤退。”

“什么!!!”魏延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惊掉自己的头盔,随后他的怒气就像火山一般喷发了出来,“我是看在刺史的份上才叫你一声大帅,这皖城就在眼前,我等虽是久攻不下,但是耗到敌军粮草消耗殆尽,不,不用耗下去!今晚我便回信让主公调拨‘特’字营的所有士兵,只需要一晚!我就能拿下皖城!”他敢这么说,明显是对吴奇最近让霍峻还有他组建的部队很有信心。

看着魏延那紧张的模样,赫连青衣摇了摇头,轻轻笑了一下,接着给魏延斟了一碗茶,轻声说道:“将军可知我要撤往何处?”

“你还能撤到前线去不成?”魏延没好气的说道,随后咕咚咕咚地喝下了一大碗水,很明显在外叫阵半天的他,口很渴了。

“江淮之地虽然地处平原,但这皖城却是前低后高,依山傍水,地形险要,哦,忘了跟你强调重点了,重点就是,依山。”赫连青衣不知从何时学来了吴奇那样搞怪的语气,竟然还活学活用了起来。

“你的意思是......”魏延稍微思考了一下,好像突然被点明了一些什么一样,小声嚷嚷道:“今天就先信你一次。”随后又给自己倒了碗茶水,喝完后才走了出去。

没过多久,在江边驻扎的甘宁也让传令兵传来‘已收到,今晚撤退’的消息,赫连青衣便是开始整理起自己的东西,顺便期待一下马上就要上演的宫斗大戏,哦不,内斗大戏。

皖城外的天色逐渐暗淡了下来,特有的江南水乡夜景也逐渐展现在处在这看似平静却又水深火热的战场之中的所有人眼中,皖城城头上站岗的士兵正打着哈欠,忽而一只飞燕低空飞起,掠过他的眼眸,一声鸣叫后,便消失在了夜幕刚刚笼罩的夜色当中,站岗的士兵刚刚抬起头来,却看得远处尘土飞扬,围困皖城数日之久的部队有了动静!

这一幕吓得那士兵一点倦意都没有了,立刻丢下长矛奔回城中的太守府上,将此事一一告知了刘勋等人,听完过后,二人当即都是一惊。

太史慈和刘勋一样,闻言后都是一个天大的惊喜,只不过刘勋喜的是荆州兵退去了,皖城之围已解,自己的命保住了!而太史慈喜的是那荆州派来的统帅终于是忍不住要大规模进攻了,因为在他临行前,为了鼓舞士气,周瑜一再强调,‘荆州乃得胜之师,此番大胜,兵骄将傲,久攻皖城不下,自当无颜退兵,子义此番行动,定能大获成功!’太史慈本对周瑜没有多少了解,但是孙策天天在他身旁嚼舌根,苦口婆心地劝说着:‘公瑾乃我至交好友,你也是我的好朋友,为何你们不能和平相处呢?’‘巴拉...巴拉......巴拉......’于是太史慈脑海中便被灌输了,周公瑾牛逼!的概念,然而我们的周某人并不知道已经有个人被孙策给深深洗脑,此时还在与孙策一统前往袭取江夏郡。

于是二人各怀鬼胎,在士兵的带领下一同登上城楼,观望荆州兵的动向,之间他们二人在火把的照耀下,眯着眼睛,勉强眺望着远处原本应该有着大量营帐以及火把的平原,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至少,太史慈没有。

“太好了!荆州兵终于撤了!”刘勋一时没忍住,欢呼地喊出了声,一时之间消息传遍整座城,连那些生物钟固定,早早睡下的健康人们也被这惊天的喜讯给冲的兴奋不已,一时之间几乎已是进入了全城欢呼的状态。

这个结果对于太史慈来说并不是很好,因为他的目的要在攻守两方两败俱伤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于是太史慈拱了拱手,说道:“大人莫要大意,荆州吴奇多鬼谋,我们且过几日再确定是否退兵。”事到如今,他也没有办法了,要是荆州兵真的走了,他就只能强行占下这块地方了,刘勋此时身边并无什么大将,若是直接擒了他,可以控制太守府周边地区,再以命威胁,他这皖城还不是要乖乖的给我交出来?

刘勋可没有功夫跟他耗那么久,毕竟他也不蠢,围困已解,还找借口赖着不走,明显就是对他有想法啊,但是刘勋毕竟是个七尺男儿,可没有那些断袖之癖,刘勋一边想着一边上下打量着太史慈,心中默默想道:此人面容康正,美须髯,巨猿臂,看起来...还不错...呸呸!我在想什么鬼,不行,得尽快把他赶走,不然这想法不是对着我来的,就是窥视我的皖城!当夜回去,刘勋就迅速召集了几个心腹,在府中安排了诸多刀斧手,各个都伪装成普通仆人的模样,以保安全,又加固城防,以免太史慈的人手混入,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太史慈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进行的。

第二天,天一亮,刘勋就早早起来前去拜访太史慈了,毕竟他现在已经开始怀疑这太史慈是不是别有用心了,虽然他这样难免有过河拆桥的嫌疑,但是帮人家养兵,他们还什么事情都没有做,这就让他很不爽,完全忘记了当初是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援军求来的。

刘勋刚到太史慈住处,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太史将军,此番皖城之围已解,将军自可回去复命,我这皖城地小物寡,加上荆州的多日围困,着实是负担不起如此多士卒的吃喝。”

刚刚结束武艺训练的太史慈正擦着汗,便听到了他最不想听到的话,这语气很明显,若是他再不走,刘勋就要做些事情了,他必须在刘勋开始动作之前就将这皖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雾)之势拿下。

“哈哈,这个,自当如此,容我收拾收拾,今晚便离去。”太史慈嘴上笑嘻嘻地答应着,心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计划,不知道是北海救孔融一人突围给他塑造的幻觉,还是对自己武艺的信心,他决定晚些时候去刘勋府上告辞,再命令士兵一拥而上,攻占太守府,剩下的两万人士兵以太守府火起为号,安排机灵的士兵当领袖,以恐吓守军为主,占领要道,等他将刘勋押出来,这皖城妥妥的就姓孙了。

同类推荐
  • 大宋风雨情

    大宋风雨情

    主人翁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北宋,上演了一幕跨越时空的爱恋,因看不惯官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国家积贫积弱、被周边小国欺辱的局面,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一步步走上权利的高峰,随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强国强军的序幕。疆土扩大导致与当时的欧洲强国所接壤,一场决定世界格局的对弈就此展开……
  • 大明宫阙

    大明宫阙

    大明正统年间,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带领着匆匆召集的二十万大军出击瓦剌也先,但却不料被也先三万铁骑冲破大营,二十万明军溃逃,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其弟朱祁钰被扶皇位,朱祁镇虽被放回但被其弟幽居于南宫奉为太上皇,锁灌铅,墙洞递食。八年后,代宗朱祁钰病重,其子也夭折,兵部尚书于谦领大臣欲上疏奉朱祁镇之子沂王为太子,不料竟在前一晚,武将徐有贞联合宦官曹吉祥兵变,撞开南宫拥护朱祁镇重登帝位。至此朱祁钰暴毙,于谦等忠臣被杀,史称夺门之变。上天有好生之德,史料无记,朱祁钰宠妃竟带遗腹子出逃,诞下一子,于朱家,于大明国这终算是福还是祸······
  • 当骆驼祥子遇见那啥总裁

    当骆驼祥子遇见那啥总裁

    某现代宅男,因为怀着“大志”,穿越到民国初年,却无意中卷入一系列历史事件。在家国处于危难之际,他终于挺身而出……到底最后他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故事,就从1922开始……【兴之所至,工余写作,更新蜗速,敬请原谅】
  • 隋唐大猛士

    隋唐大猛士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
  • 大易师

    大易师

    这是一个卜噬盛行的世界。 这里最好的学堂不教四书五经,只教占卜算卦、风水面相。穿越到古代学占卜,不做秀才做神棍!吉凶祸福,一算便知。
热门推荐
  • 飞来横货

    飞来横货

    这个世上总有一货,不经意间一头撞入你的世界……“我们结婚吧”“……貌似跟你不熟……”“抱都抱了,差不多熟了。”“谁跟你熟!放我下来!”“不好意思,货已售出,概不退货,你要对我负责。”“娃啊,你这样忒不厚道了,其实咱是男的……”“我不介意。”“……我招你了吗?”“没。”“我吗?”“没。”“那你老是揪着我不放作甚!!!(发怒)”“你没结婚。”七年的感情终究逃不过一个痒,后来我才明白,原来等的是你……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宠媳无极限:庶出不好惹

    宠媳无极限:庶出不好惹

    本是现代间谍,狡黠聪明如她,是墙头草,哪边强风哪边倒,有着一位温柔的男朋友,在一次出行任务中,原本温柔的男友却转身为她的敌人,在爆炸中双双穿越到了异国。她成为了沈家不受宠的废物庶出七姑娘。沈家乃武将之家,不论男女从小自有师傅锻炼教导,偏生她是个废材,天生练不得武,因而爹不疼娘不爱。容不俏颜不艳,却偏巧不巧比嫡出姐姐好看了那么一点。一场擂台比武,君家为二公子君景提亲,嫡出姐姐嫌弃其是花花公子又是娘不疼的,大夫人宠她,姐妹们欺她怯,于是一推二推三推婚事落到了她头上。酒楼设计,她移花接木,踢着脚丫子躲屋顶乐着,只是,那人不是该一身红袍么,怎的变成一袭白袍了?猛的一转头,那熟悉的容颜,那不一样的性格,是他,还是不是他?(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冷月如霜

    冷月如霜

    十六岁前,她,是首辅的掌上明珠,满门权贵。十六岁后,她,一夕之间,家破人亡。凭借帝王最后一丝悯爱,慕如霜终于站在了六宫之上。阴谋、猜忌、离间,她除去后宫朝野之中一个一个的敌人。机关算尽,却没有最后的赢家。
  • 懂取舍知进退让你左右逢源

    懂取舍知进退让你左右逢源

    本书通过大量生动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做人做事要懂取舍、知进退的智慧。闲暇之余,读一读本书,足以让你领悟处世的技巧,做人做事的原则,形成一套自我调整的方式。也许,意外的收获就在书中。
  • 重生之富贵闲人

    重生之富贵闲人

    前世,穿越女乔珍是尊贵无比的国公府世子夫人。投身宅斗事业,功成名就之时却心力交瘁而亡。这一世重生她再也不想尔虞我诈,斗来斗去。只想做个富贵闲人。可是重生了,准备向着新的人生目标全速前进时,却是满头黑线,鸭梨山大。这要怎么说?她真的不好意思说,没胆量说……
  • 我的狐仙小女友

    我的狐仙小女友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林弋川曾经纯白如纸般的美好,都因这个尘世玷污而消失殆尽。。。夏末微凉,被俗世的纸醉金迷人性百态所熏染得骄纵跋扈的陈晔霖遇见来自深山远古净如白纸的小狐仙林弋川,极端的两个人碰撞在一起,谁会因谁而改变?痴恋于不可企及的凡间女神,却忽略了身边的纯美,蓦然回首,是否还能抓住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迷失过,终究被你拾回,是你教会我真正的爱,教会我如何爱你。所以,即便我背弃了整个世界,我也不会背叛你,这一生的末端,能回忆,能想念,已足够好了。
  • 认同的力量

    认同的力量

    高度认同,绝对跟从。认同,才能不断得到认可、赞同、肯定。本书力图通过认同唤醒职场人的“家意识”,从而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心随企业而动,行则自觉自律、自动自发、高标准严要求,从而达到与企业合二为一的高境界。
  • 良渚之水天上来

    良渚之水天上来

    在五千年前的中国东部曾经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王国——良渚古国,在这里上演一场人与人、人与神、人与水的战争,也许人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获得关于如何治水、如何治人的答案,或许根本就没有答案。
  • 一朵一朵的阳光

    一朵一朵的阳光

    《一朵一朵的阳光》共分为五辑,主要内容包括:你的容量有几何;感谢疼痛;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天使的产房;原谅一张蛛网。《一朵一朵的阳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美好,只要我们心中有爱。
  • 晚清谴责小说传播研究

    晚清谴责小说传播研究

    晚清谴责小说的滥觞与兴盛,是“特缘时势要求”、“以合时人嗜好”的结果。谴责小说呼应了小说界革命和现实主义创作思潮,对晚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揭露与批判,具有史学的价值和思想的意蕴,为人们了解晚清社会的原貌提供了资料,并成为近代思想史上重要的文献;小说形式上的雅俗流变,引导了白话文的进一步发展,也引发了小说的变革与发展,在中国小说史上体现出从古代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特质;而谴责小说还在文学市场化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对当下市场化小说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仅如此,晚清谴责小说还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它运用重复叙述艺术构建起媒介传播的“拟态环境”,能产生聚合效应,能够促使人们形成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形成社会舆论,并使舆论波一直回旋、回响,促发人们行动的产生,对社会的变革甚至革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