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见军心不稳,只得继续后撤,退回吴郡。
石瑶一路东来,魏军一触即溃。不到半月,便已到达陈留郡。
攻下陈留,与吴郡慕容垂成犄角之势。如苍龙猛虎,对邺城虎视眈眈。
那刘显镇守襄国城,为表降燕诚意,兵发魏地,派军队攻打常山郡。常山郡守一面坚守城池,一面急忙派遣士卒向邺城求救。
冉闵知道此消息,异常愤怒。破口大骂道:“胡羌小儿,果真都是出尔反尔之辈,朕必除之而后快!”
现今邺城之围已解除,刘显行为,已然触碰到冉闵底线,冉闵自是气愤不过,如此小人,朝秦暮楚也就罢了,居然用我财物,攻我城池,真是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
冉闵想到这里,不顾朝臣劝阻,执意要狠狠的痛打刘显,给这小人惨痛的教训。
于是,留守大将军蒋辅留守邺城,辅佐太子冉智,自己亲率五千骑兵,前往常山支援。
那魏国如今已是四面楚歌,魏军士卒本已是穷途末路,是战亦死,不战困守此城也是死,大丈夫死则死矣,怎么死得如此憋屈。男儿汉大丈夫,自当征战沙场,马革裹尸,青史留名,岂能让家族蒙羞!
魏军将士,个个奋勇杀敌,刘显军队,接连败退,冉闵顺势进兵,进兵至枣强县,刘显部将惧怕异常,竟然拱手相让,出城投降。魏军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枣强县。
那刘显接连败退,却不见燕国军队前来救援,派出使者,却一去不回。等待无望,觉得燕国如此背信弃义,投靠无望,气急败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率部兵变,杀了石瑶留守襄国城的两千士兵,占据襄国,自立为冀王,旋即又觉不妥,因魏国封其为冀州牧,今者又以魏国封号称王,是自降一等,向魏低头。此刻战事已起,就算再投降魏国,那冉闵也决然不会放过彼此他,干脆,登基为帝,置百官,行礼法,祭天地,以城为国,国号为“襄”。
慕容垂知晓此事,如实上报朝廷,慕容儁回,自行处理便是。
慕容儁此时无暇顾及南部边陲。他之前倒不是不想救援刘显,出兵帮助刘显,必能损耗魏国兵力。给进攻邺城创造更好时机。奈何,彼时,燕国北部边境并不太平。拓跋代国时常侵扰边境,抢劫粮食,掳走百姓,燕国不胜其烦。宇文鲜卑自宇文逸豆归败北而逃后,散入草原,居无定所,如今又在四处集结,蠢蠢欲动。好在那高句丽因太后和皇后质押在龙城,那高钊不敢动作,边境尚算安宁。这种形势下,他如何腾出手来救援刘显呢!
那南面驻军,不过就只有慕容垂吴郡守军和石瑶陈留守军,与常山相隔千里,实在是鞭长莫及,如何能救。
牵一发而动全身,慕容垂深知此理,若是他率军前往救援,那邺城守军必定攻打吴郡,恐人未到常山,而吴郡已经落入魏地,常山恐也被冉闵攻破。岂不是得不偿失。
若是攻打邺城,那邺城楼高城坚,魏军坚守不出,守得一月两月,你也奈何他不得。徒自劳民伤财。
何况常山,本非燕地,今失之,就当是物归原主,也无甚大碍。
这边慕容垂深思熟虑之后,决然不救。陈留石瑶也决意不出兵相助。她实在看不起这样的小人,杀了自己留守士卒,已然着实可恨,
短短五月余,便换了三个主子,还真是个三姓家奴。如今居然敢自己为帝,岂不可笑!慕容垂与石瑶两人居然不约而同的做出了相同的决定。那刘显只得自求多福了!
有道是:
朝为魏将暮归燕,
乱世群龙撼河山。
千古多少帝王梦,
三姓家奴成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