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臣也正想说此事。”刘伯温说道。
“哦,伯温你有何见解?”我说道。
“明王,安南太小,埃及那地方环境太恶劣了,我大明现有百姓四百余万,三年之内就会增到五百万,虽然安南粮食可以一年三熟,但是我们要考虑土地的肥力,以我们现在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大明的粮食产量都有些跟不上人口的增长了,所以之前明王提过的接收难民进入我大明恐怕难以实施。”刘伯温说道。
“哦,此事伯温你不必担心。我会让他们尽快结束埃及的战事,尽量控制在半载之内,随后我明军精锐就会进攻崖州(今海南岛),琉球(今台湾岛和冲绳一带),瀛洲(今日本列岛)三地。我大明疆土将会扩大数倍,五百万百姓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总不能每次打仗都是二丁抽一吧,等我大明到了元朝那样,打仗就是十丁抽一,甚至是百丁抽一了。”我说道。
“那便好,安南太小,中原很大呐。”刘伯温说道。
“伯温,你还有什么事?我一并给你解决了,十日之后,我随船队前往埃及。”我说道。
随后的七日之内,我接见了安南各级各部的官员,士兵,百姓。好在朱九真的陪同下去了大明造船厂和大明的港口码头。
——安南南港——
我和朱九真走在了这个大明最大的船港里,里面停泊着数十艘正在接受检修的大船,港口外的海面上还停泊着上千艘船,这些船会在几日之后运载大明十余万军队和海量的物资补给穿过马六甲海峡沿着海岸线向西穿过印度洋到达埃及地区,为正在埃及作战的远征军部队运输后续部队和补充物资。
我和朱九真二人在船港码头上边走边聊,看着停泊在港口里正在检修的大船,看着来来往往运输的海量物资已经在码头上堆积如山,但是外面还源源不断的往里面运输着,让这座山越来越大。
朱九真说道:“信哥哥,我以前在红梅山庄觉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最伟大的东西,直到我来到安南,第一次见到了出海的舰队,遮天蔽日,耸入云霄。”说罢,朱九正一脸陶醉,陷入了那日的回忆。
“那是大明开海的那一天吧。”我说道。
“是啊。那时也是上千艘船,在南港满载各种货物离开安南。”朱九真说道。
“元帝暴政,中原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哪有什么精力去海上做生意呢?安南粮食是一年三熟,虽然地方小,但是足够他们进行海上贸易,商人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敢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法了。我到明鼓励海上贸易,第一次甚至是大明官方借给他们本钱和船,你说他们能不疯狂吗?”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