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兴叔的劝言,季文彦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侧身看了对面那位穿蓝色衣服的女孩一眼,忍不住在心里寻思,眼下不正有一个嘛。
“你认识那个女孩?”兴叔不愧是经历过事情的人物,仅仅是通过季文彦看对方的眼神,心里便猜出了个大概。
“见过一次面,中午我去公司的时候,碰巧遇到了她,并且有幸跟她闲聊了一会儿。”喝了一口饮料,季文彦继续说道:“在我认识的女孩子当中,她算是很有个性的了,至于她旁边的那位,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从省城来的股东代表。”
“哦?”这时候,兴叔忍不住看了沈浩几眼。
“盛洪所有股东之中,唯有隆泰企业的沈世忠远在省城,这个年轻人能够代表他出面,想必身份不一般啊?”
“当然不一般,他可是沈世忠的儿子。”听了季文彦的话,兴叔茅塞顿开道:“难怪,听你这么一说,我发现这个年轻人跟沈世忠长得确实挺像的,这几年来,隆泰企业没少帮助盛洪,你爸爸心存感恩,所以才会对这位大财主充满敬畏,可是说到底,他俩到底是一时并起的大人物啊。”
似是想起了当年的往事,兴叔感慨道:“二十多年的情谊,非比一般,不然以沈世忠现在的地位,完全可以脱离盛洪的股权,从此一心经营隆泰企业,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主要还是念及当年的情分。”
“这么说来,兴叔您也认识沈世忠喽?”季文彦道。
“当然认识,不过那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情,那时候的我们还都还很年轻呢!”
为了满足季文彦的好奇心,兴叔讲起了当年的往事,他第一次和沈世忠见面的时候,是在一个酒会上,当时季耀汉也在那里,可能是因为志向相同吧,三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两年之后,季耀汉做生意发了财,一心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公司,于是就拉着他和沈世忠入股,后来就有了盛洪公司。
就在盛洪创办的第二年,沈世忠便离开庐江,独自去了省城,说是要寻找失散了的妻子,从此杳无音讯。大概过去七八年左右,当沈世忠再次回到庐江的时候,已经成为了龙泰企业的执行董事,没有人知道这些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但是能够在短短七八年的时间创办隆泰企业这种庞大的集团公司,足见其魄力。
“这么厉害,那他的资产一定很丰厚喽?”兴叔闻言,似笑非笑地道:“这么跟你说吧,以沈世忠现在的地位,即便是我和你父亲在他面前,也只有敛容屏气的份儿,你还年轻,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为什么我爸从来没有告诉过我这些,如果他真是沈世忠的儿子,那我应该过去跟他打声招呼才是。”兴叔看了他一眼,道:“去吧,顺便把他俩叫过来,正好我也想见识见识这位故人之子。”
“哈喽,又见面了。”来到蒋媛跟前,季文彦笑着说道。
“媛媛,这位是?”看着走过来的陌生男子,沈浩忍不住问道。
“表哥,我来给你介绍,这位是盛洪季董事长的儿子――季文彦。”
“原来是季公子,幸会!”听到是季耀汉的儿子,沈浩忙站起身来,伸手以示友好。
“沈公子客气了,今日你我有幸相见,实在三生有幸。”季文彦同样伸出手,与沈浩紧紧握在了一起,接着邀请二人到对面餐桌上用餐。
沈浩不好推辞,索性带着蒋媛一块儿去了。
坐下来之后,季文彦指着兴叔对沈浩说道:“沈公子,你可知道这位是谁?”沈浩看了兴叔一眼,摇头道:“小弟初来庐江,认识的人不多,还望引荐。”
不等季文彦说话,兴叔抢先说道:“我叫周兴,二十年前曾跟你父亲一块儿在庐江打拼,不知道他有没有告诉过你这些。”
“原来是兴叔,可算见到您本尊了。”听到周兴之名,沈浩遂起身鞠躬道。
“表哥,兴叔是谁啊?”看到沈浩如此激动,蒋媛心中疑惑。
“表妹,你不知道,二十年前我爸曾在庐江打拼过几年,与季董事长以及兴叔乃是故交。”沈浩解释道。
喝下一杯酒罢,周兴不急不缓的道:“我和你父亲已经认识二十二个年头了,每当回想起过去的一切,都会觉得恍如隔世般的遥远,如今的我们,也都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终日为公司里面的事务忙碌着,见面的机会反而少了,说句心里话,在我认识的人当中,能够真正让我敬佩的人不多,你父亲便是其中一个。”
“小时候,我经常听我爸提起您,说您是一位极有胆识和谋略的生意人。”即便是像周兴这种到了不惑之年的人,听到沈浩的夸赞之后,也是免不了一阵笑逐颜开,沈世忠何许人,能够得到他的缪赞,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尽管我早就知道你父亲非池中之物,想不到最后还是低估了他,细算一下,他在离开庐江前往省城之后,仅仅用了数年的时间便创立了隆泰企业,此等气魄,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无人能及,说到“生意人”三个字,周某着实惭愧。”犹带着一股羡慕与叹服,周兴道出了他的心里话。
作为沈世忠唯一的儿子,沈浩同样了解自己的父亲是个极其懂得经营的人,就拿隆泰企业的创办来说,若非沈世忠将一片祖传下来的果园经营的好的话,是绝无那个资产的。
沈世忠用了四年的时间去悉心经营果园,然后依靠这四年的经营所赚到的财产,再加上早些年的存款,以及父亲去世之后留给他的那笔财产开始创办隆泰企业,然而工程之大、耗资之巨实在超出了他的预想,沈世忠急中生智,最后拿果园做抵押向银行贷款,方才成功创办了隆泰企业。
为了创办隆泰企业,沈世忠几乎搭上了所有的资产,不仅从银行贷了一大笔钱,另外亲朋好友那里也没少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人的一生总会做几件孤注一掷的事情,倘若不拼一把,如何知道会不会成功呢?
沈世忠在铤而走险的环境下创办了隆泰企业,事实证明他的决策的是正确的,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就再也停不下来,一旦停下,就会前功尽弃,所有的努力,也将付之东流,得不偿失。
经过几年时间的悉心经营,沈世忠终于还清了贷款,在那之后,更是小心翼翼,竭尽所能的去弥补公司的各种不足,所得之利,年复日益,十多年的光景下来,隆泰企业已稳居省城众企业鳌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