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0500000008

第8章 不自知的狮子与绵羊 (8)

生命是种恩赐,纵然它在人们的脸上,身上留下了这样那样的痕迹,但他同样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生活”。生活是种磨难,但他同样赋予了我们厚重的生命。岁月如歌,如歌的岁月,它的公平不在于脸上的几条皱纹,他的公平在于它从你生命中走过后,沉淀下来的东西。

一个人只有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才会在年华老去后,在脸上生命里写下智慧。一个女人,无论是否穷困,只有抱着一颗热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玲珑之心,才会收获爱情。一个男人只有不去在意女人的脸蛋儿,感受了解身边的人,才会在收获江山的同时收获爱情,而不至于成为“孤家寡人”。一对夫妻,只有彼此相守,用一生去相识,才会收获橡树与菩提间恒久的爱情。

◎知耻近乎勇

在所遇到的怪事中,我们没有听到一句承认错误的话,没有听到一句表示歉意的话,完全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硬碰硬做法。不知道我们祖先做了多少坏事,造了多少孽,竟触玉皇大帝之怒,罚使我们这些子孙,一个个横眉怒目,嘴硬如铁,坚不吐实,死不认错。天乎,中国人何时才能赎罪完毕,再恢复一团祥和——一副笑容和勇于认错的嘴巴也。

——续《大男人沙文主义》

某日兴起,随手翻开小学时的德育书籍,看到一则关于第一任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故事。那是华盛顿还是小华盛顿时发生的故事。一天,小华盛顿的爸爸给了他一把斧子,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并且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小心自己那两棵心爱的樱桃树。小华盛顿拿着斧子开心极了。答应了一声,他跑到院子里,快乐的挥舞着手中的小斧子。等树砍完了,他才发现自己把爸爸心爱的樱桃树也给砍倒了。到了晚上,爸爸一回来就看见了被砍到的樱桃树,愤怒的说:“如果让我发现是谁干的好事,我一定要严厉的惩罚他。”他把家里的人都叫了出来,问:“是谁砍了我的树?”小华盛顿,偷觑了爸爸一眼,低声说:“对不起,是我砍了你的树,我不是故意的。”华盛顿的爸爸看了他一会,笑着抱起他说:“我的好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要你说一句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小朋友,要诚实,要勇于认错。

相类似的说法还有《礼记·中庸》中的“知耻近乎勇”、孟子的“知耻而后勇”等等。只要有心,翻阅古今中外的那些智慧格言、典故、神话会发现,与这类似的故事多不胜数。在我们古代先哲的眼中“知错能改”毫无疑问的被视为人的一种最为基本的品质。

但是这种品质在我们中国人身上却极为罕见。中国人的特点之一,按柏杨先生的话说就是“死不认错”。基本上,中国人头可断血可流,唯这认错二字的实现,是难上加难。而且,自己不认错就算了,即便看到人家错了,也不能直说。没什么关系的选择默而视之,任其发展。关系不错的,才要说上两句,但说的方式要委婉地劝之诱之,使他自己发现错误,万不能一语道破。否则,嘿,只怕犯错者会面上一红,接着脸色一白,咬紧了牙关,大有要跟你辩上三天三夜的架势,以证明错的是你而不是他。这还是碰上君子了,你要是再一倒霉说破了小人的错处,得,从今以后你可就危险喽,要时刻提防此类人的秋后算账。学术上如此,生活中更是如此。

设想一下,假如你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美丽娇俏的小姐,她生得一张芙蓉面,身材苗条若柳,从头到脚无处不美好,就是没拉上裙子的拉链,春光外泄。你会怎么做,告诉她“诶,你拉链开了。”那她得多不好意思啊。要是万一您再是位男性,恐怕你这仗义直言的后果,不是要挨一个大耳瓜子,就是要被啐一口,怒曰:“臭流氓!”您要是不说,等这位小姐发现了,羞得满面通红,举目四望,却发现就你一人在那,若有所思的盯着她没拉上的拉链,您怕是还逃不了这“流氓”的嫌疑。我们两相权衡之下,决定将眼睛调开漠视到底。至于,那外泄的春光谁爱看谁看。于是,她就挂着这种“错误”在大街上招摇。扬着修长洁白的颈子,迈着自信高傲的步伐,将人们的侧目归结为为她伟大的魅力所倾倒。直到她自行发现,或是终于碰上个不怕死的,神秘兮兮地对她说:“小姐,对,就是你,你拉链没拉上。”

由上,我们不难想象,做一个中国人,一个懂礼仪的中国人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小到别人没拉拉链,大到学术研究、政策实施。只要你想告诉他“你错了”,就必须思前想后,计量一番,再去实施。否则即使你是好意,也一样得挨人家的埋怨。

呜呼,若论中国上下,也只有幼稚园里的小朋友会清晰直白的说出别人的错处吧!

东方人和西方人的交往,往往存在着很深的沟,尤其是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间,这种文化鸿沟就更为明显。而排在西方人最不能理解的行为之首的,还要属中国人的“面子”观。在亚瑟·亨·史密斯的《中国人的脸谱》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面子”之于中国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这听起来似乎有些难以理解。然而在中国,“面子”不仅仅指人的脸面,它更是一个复杂的复合性名词,其含义远远超出我们所能表达的范围,或许比那些心领神会的词语的意义还要广泛。

想要弄清楚“面子”的含义,就算只是要理解其中的一部分,也要事先明白“作为一个种族,中国人富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戏剧本能。几乎可以说,戏剧是这一种族唯一的全民性娱乐方式。中国人对戏剧的痴迷程度,同英国人对体育、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狂热不分上下。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触动,中国人都会沉迷其中,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戏剧中的人物。置身于戏剧的场景之中,中国人会像戏中人物一般行礼、下跪、躬身、叩头。”

而这些行为在西方人眼中,即便不被认为是荒唐的举动,也会被看作是种无趣的表现。然而它却是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核心模式。

柏杨先生认为,当一个中国人的“自我防御心理启动的时候,即便只有两三位听众,他们也会像面对上百万民众一般,慷慨激昂地说:‘我不仅要对你说、对他说,我还要对你们大家说。’假如麻烦得到了解决,他们就会像绅士般自称自己是在一片赞扬声中‘走下舞台’的;假如这些麻烦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他们就‘下不了台’。如果你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你就会发现,这一切与现实毫无瓜葛。”

他们只是像演员那样,预演自己事先写好的剧本。并且要求剧本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得到完美处理,以达到他们戏剧心理的需要。至于现实之中,台下的观众是怎么想的,事实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只要你给了喝彩,就完全与他们没有关系了。而那些诸如行礼、下跪、躬身、磕头之类动作的产生,道理亦同,因为使用它们可以增加那些戏剧的戏剧效果,使剧情更富感染力。感染力上升到一定阶段,也就成为事实了。

在这样一种情结下,但凡是在中国长大的中国人,几乎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戏剧情结。他们在他们预先给自己设定好的舞台上,走出自己自认完美的舞步。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揣测着台下的观众是怎样的热切、怎样的欢呼。同样的台下的观众也在自己的舞台上,只不过他们这个场次的内容是看戏,于是他们设想着这场戏是如何的精彩,演员演得又是如何的认真,到了结尾,自己又是如何激动的鼓掌等等。然后他们就按他们想的做了,从来没有人关心戏的本身,戏外的现实。所以中国人的眼中,总是充满了“邪不胜正” “有情人终成眷属” “功成名就”等这样美好的幻想,并认为它们切实存在。

一旦有一天,你的话让他们从那些美好的幻梦中醒觉,或者让他们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足以破坏剧情完美的错误,他们就会觉得“下不了台”,观众喊了“倒好”没面子了。于是他们恼羞成怒,非要与你争辩一番,直到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争回了面子。

而我们这些可爱的国人,将这种祖先流下来的传统十成十的继承了下来,并发挥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那些昔日的(诸如“天朝上国”这出戏的)教训,并没有将我们从戏剧中将自己拉回现实。这也成就了今天的“死不认错”中国人。所以,我们的德育教材中,那个关于小华盛顿的故事,只是挖掘到了“诚实”这一层面,却没有将它挖掘到“勇于认错”这个深度上。

当然,中国人不愿意认错并不代表他不会认错,当他被逼到人生的某个死角,一些聪明之辈还是会认错的。正所谓“死不认错”,不死就认错。在中国历史上就出现过这么一位偷生“认错”的枭雄。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要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军在太湖一带交锋。越军败北,勾践召集国民,当众认错:“寡人无能!”并且听从范蠡的建议,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后来文种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送了一批美女和珍宝给他,请他在夫差面前讲好话。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的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勾践知道后,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了吴国。在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大坟旁边的一间石屋里,给自己喂马。范蠡则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都要给他拉马。

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践毛遂自荐,说自己能治夫差的病,可是夫差不让勾践接近他,勾践说只能尝夫差的屎来治病。果然,夫差的病被勾践治好了。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了。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问道:“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甚至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褥子。

从策略上说,勾践在民众面前主动认错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做法。他通过国君认错这一戏剧情节,将还在自怨自艾,自认将成亡国奴的国人们从预设的悲剧中拉了出来。接下来的尝屎治病也好,送美女西施也罢,都成功的将吴王夫差引到了他的迷魂阵中,消磨掉他的戒心和斗志。最后一招十年磨一剑,终将这部于他应以悲剧结尾的戏,变成了一出大喜剧。由此看来,恐怕正印证了那句“众人皆醉我独醒”吧!

一个生活在梦幻中靠剧本生活的人,是很容易迷失掉自己的,只有那些既清楚现实,又十分善于用剧本勉励自己的人,才能凌驾这出戏之外,并利用人们的戏剧心理,将这出戏导演到自己预设的结局上,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那些“死不认错”的主,就只能“打肿脸充胖子”的在那死磕,直到历史的车轮碾过,证明了他的错误。

其实,错误本身并可怕,谁不会犯几个错。承认它,改正过来,它产生的问题就会解决。可一旦你否认他,嘴硬的硬说错的是对的,那到头换来的就只是为了掩盖这个错误而产生的更多的错误。就像一个贪污犯,他刚开始可能只是从公款中拿点钱去炒股票,数目并不大。可是偏他倒霉,每支见涨的股票到了他手里就赔。他越看越急,心想“坏了,挪用的公款怎么赔呀!”想着,想着,心一横干脆再挪一笔,他就不信下次他还会这么倒霉。结果款子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直到他再也还不上这笔钱,直到他因此进了监狱。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错误也是如此,就像水管向下滴水,你忽略它并对自己催眠说,水管漏水是正常的。那么你只能做好屋子被水淹的准备。当有人告诉你做错了时,承认错误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人们才不会走上“蔡桓公”的老路。

古人云“知耻近乎勇”,其意义就在于此。人们只有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才会在未来改正它。人们只有为它感到羞耻,才会将它彻底的根除掉。同样,人们只有将错误改正过来,才能在未来的岁月里走得更加平稳。可惜我们多数人没有这种直面错误的勇气,不管是面对自己的错误还是面对别人的错误。

看着窗外的暖阳,记忆中勃兰特那震撼世界的一跪再次浮现在了我眼前。1970年12月7日,一个属于勇敢者的日子,在这一天,一个总理给世界人民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从这天起世界上空一直回响着这样的声音——知耻谓之勇。

同类推荐
  • 吕日周在朔州

    吕日周在朔州

    作者用质朴又平实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那样一种纯粹的生活、追求及风土人情,让我们的心不禁为之一震。
  • 谢女士 谢女士

    谢女士 谢女士

    《谢女士谢女士》是作者谢舒以自己在纽约的生活见闻为内容所写的一本散文集,从20世纪80年代入美国陪读,到现在定居在美国,主要包括初入美国时打工的经历、在美国的中国人的传奇或生活、西方人的生活状态等,文笔老练,表达出对祖国诚挚的感情,也表达出了作者对时代的反思。她写纽约江湖的镇江老板仍然惦记深埋故里的金子,她写国内屈辱国外风光最后死于骨癌的“小曹”,写靠经营饭店而去做收藏的邓先生,写少女时代为红军送信年老后在美国治病的周老太……
  • 写在雪地的脚印里

    写在雪地的脚印里

    《写在雪地的脚印里》是一本颇有特色的作品集,作者为50后人,他从军、从文、从政四十多年,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善于用散文的语言把对亲人的挚爱、对军营的情怀,以及对从政的思考真实地呈现给读者。
  • 文学批评学

    文学批评学

    文学思潮、文学文体和文学经典三大理论问题,呈现了文学批评学或批评解释学的内在思想结构。通过对“为何批评”和“如何批评”问题的深入追问,通过具体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范导性实践,通过“如何成为批评家”的诸多奈件的理论确证,本书变得极富思想操作性,并且具有理论解释力。从文学思潮出发,作者探讨了文学思潮与批评思潮的成败得失;从文学文体入手,作者特别强调诗歌、散文和小说批评的独特性,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文学批评的自由思想价值;从文学经典出发,作者建立了开放性的文学经典观,为先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双重经典体认进行自由立法。
  • 人生如画

    人生如画

    冯涨础的家属于“三和居委会”管辖。居委会干部们都知道本辖区里有一对名叫冯涨础和俞金妹的退休老人,特别有爱心,多次用稿费扶贫捐款。一次,老两口读报时发现有位农民工遇到了难事需要帮助,立即就献上一笔捐款。但干部们并不知道他的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突然有一天,发行量近百万份的《上海老年报》上的一篇题为《丰收永远属于勤劳者——老劳模、画家冯涨础逸事》的文章引起了居委会干部们的注意,文章介绍了冯涨础在大西北、上海两地教书育人及潜心美术创作所取得的斐然成绩,并写出了作者深深的敬意与祝愿。
热门推荐
  • 南方以南

    南方以南

    本书为散文随笔集,收录作者精选游记18篇。包括波普茨海姆印象、从岳阳楼到黄鹤楼、回望高句丽、越南妹子阿衡等中外旅行游记。是作者行走中见闻的记录,更是用心感知生活,体味人生的所思所想。本书以其中一篇散文命名。作者年志勇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天下》《洗牌》《命门》构建了中国通信业的激流三部曲,为读者喜爱。
  • 灵本无极

    灵本无极

    修炼灵力者,可以打碎山石,移山填海,粉碎真空修炼灵术者,可以灵魂出壳,附身夺舍,遨游太虚修炼灵力的肉身,就好像是船儿一样,以自己的肉身横渡汪洋彼岸,不死不灭,而修炼灵术的灵魂,则就是水儿一样,以自己的灵魂化身诸天万界,万古不朽。一肉一魂,你要修炼哪一种呢?本书纯属虚构,绝不断更,绝不太监,放心入坑。
  • 民族学如何进步

    民族学如何进步

    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宁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由宁夏大学政法学院、阿拉伯学院承办。《民族学如何进步》汇集了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论文,围绕中国民族学理论与话语建构、民族学学科建设、民族学发展历程等主题展开论述,为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人类学学派的建立建言献策。作者均为民族学、人类学界的著名专家,如杨圣敏、郝时远、王铭铭等。
  • 1936国足在柏林奥运

    1936国足在柏林奥运

    第三卷2018陆逐虎在俄罗斯世界杯,已经同步世界杯日程开始更新啦!敬请支持!(没看过前文的读者,直接从第三卷阅读也不影响。)自1936年奥运会、2014年世界杯蜕变归来后,作为中国队队长的陆逐虎,率领青年军征战2018俄罗斯世界杯。与前两次一出场就名动天下不同,陆逐虎这次却陷入“人设崩塌”“举国唾骂”的境地,究竟他能否再率领阿森纳、中国队这两只奇葩球队绝境求生?(1936年奥运会篇章已经完美终结啦!涉及1936年各场比赛的数据及过程,依据于民国《大公报》《申报》《香港华字日报》《出席第十一届世界运动会中华代表团报告》等文献及xudn大神《国足百年》,有据可查,可放心阅读。)
  • 生民之什

    生民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菊次郎与佐纪

    菊次郎与佐纪

    《菊次郎与佐纪》是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回忆童年与父母的一本小书,是北野武的自传,也是他电影的最佳诠释。日本三大报之一《读卖新闻》评论说:它写出了北野武其人的“原点”。但这本书最能够跨越国界感动人的,其实是那股浓浓的、朴实的亲子之情。根据本书内容改编的舞台剧十余年来在日本不断重演,感动了千万普通家庭。北野武,享有国际盛誉的日本殿堂级导演,黑泽明接班人。1997年凭《花火》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另有《坏孩子的天空》《菊次郎的夏天》《座头市》等影片堪称经典。
  • 绝色校草:恶魔小子爱上我

    绝色校草:恶魔小子爱上我

    李俊熙,是这座美丽校园的风云人物。静儿,从不曾想,才转学来到这个学校,就惹上了这位恶魔冷男!大战三个回合,她终于明白,自己不是他的对手了。可在她决定逃开的时候,他却说他喜欢上了她?慢慢的相处中,她一点点迷失自己的心,只是,注定,他们的相爱会很辛苦……
  • 每天学点读心术全集

    每天学点读心术全集

    《每天学点读心术全集》本书将心理学知识穿插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教你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洞察一切,“读”懂他人的微妙心思,并对之作出一番精确的评判,一旦你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你就能在周围的环境中,识别出谁是可以改变你命运的贵人,谁将是阻碍你进步的小人,并读出潜藏在他人内心的秘密,从而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八面玲珑、游刃有余。
  • 无尽宝术

    无尽宝术

    一个落入深渊的少年,一个超越轮回的至尊。一个为爱追寻的奇才,一个不弱于人的阎罗。阴阳,三才,八卦,金乌,雷道仙术,溺水之道,每一个宝术随手而来。妖山碑,人河石,巫殿碑,魔神树,每一件至宝伴随左右。这是一个名叫楚南,强势无比的传奇。以无尽宝术为道,话无尽为至简,以至简衍无尽的传说。
  • 闪婚七秒:纯情总裁咬一口

    闪婚七秒:纯情总裁咬一口

    萧初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夜锦给睡了,虽然在这条路上她是屡战屡败,但也阻止不了她那颗屡败屡战的决心。谁让她小时候因为好奇玩了他的丁丁呢,让他对自己有着强大的心理阴影。于是在自己那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下。萧初不得不对着夜锦禽兽了一把,并且闪婚。而婚后的萧初才明白,原来一直纯洁于莲花的夜锦,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