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1000000003

第3章 读书的智慧 (2)

消化吸收同时也是创造,两者相辅相成。消化吸收是创造的前提,创造是消化吸收的目的。桑叶变成蚕丝,花粉变成蜂蜜,吃饭长力气,读书长精神,这是自然界的一条普遍规律。消化与创造的关系不仅用于读书,还可将其引申到文艺创造中。钱先生在《谈艺录》中屡次提到近代诗人黄遵宪的诗。当时的中国正向西方敞开大门,引进一切新鲜事物。在一片欧风美雨中,黄遵宪提出了“诗界革命” 的口号,希望中国的古诗在中西文明的撞击中获得新的生命力。黄诗企图突破传统的诗歌境界,大胆吟诵现代科技文明带给人的日新月异的感受,使用新的词汇、句法,但是他不能很好地消化从西方搬来的东西,没有创造出新诗,反倒让旧诗变得不伦不类,在艺术实践中并没有获得预想的成功。没有消化就没有好的创造,也惟有创造才能显出消化的价值,这是对读书消纳说的进一步阐发。

其实,我们不只可以通过读书汲取营养,只要掌握了消纳的真谛,日常生活也是艺术创造和知识积累的源头。因为生活和读书的原理往往相通。钱先生可以写出《管锥编》,也能描画出世态人情入木三分的《围城》,而两书同样能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钱先生“物化为我”的智能。善于阅读生活、提炼生活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会读书的人。

钱先生又告诫后人,读书作文既要“不得不同”,又要“不得不异”。就是说既然无法完全摆脱前人,必定得和他们有相似之处,又要和他们有所不同。因为学习认知是建立在前人的文化积累上的,没有汲取采撷就永远没有超越创造,因此总会有和前人相同的地方。但是读书作文又是以自己的智能心力运思,每个人的心智各不相同,因此永远也不会完全重复前人的见解。这种看似矛盾的过程,恰恰是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承累积的过程。掌握了这个辩证的道理,就是掌握了读书消纳法的真正秘密。

读书的心法

读书要用“心”去读,学会反观自己,推己求人。找到书中亘古不变的东西,使自己的心灵面对一个陡然开阔的境界,才算找到了书中的精髓。而钱先生所求的正是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一切文明和文化现象中共有的诗心、文心和人心。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引用了一个晋代人讲过的话,他说,有一个方子能让人目明,延年益寿。第一条就是要“损读书”,即少读书;第二条是去掉私心杂念;第三是要经常反省自己;第四是尽量少看让人眼花缭乱的东西;第五是早上晚起床;第六是夜里早睡。这段话是针对手不释卷,夜以继日的读书人而言。虽然刻苦的精神可嘉,但读书——这件被世人视为天下第一高雅的事情居然让人折寿,对读书人不能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钱先生又引法国剧作家费尔丁剧本中人物的话:“天下伤眼睛的事,莫过于读书了。我曾经想读遍法国小说,没想到几个月才读了十分之一二,而视力已大不如前,以至于不能向女人目送秋波了。”看来,无论中外,读书人的心意相通,钱先生的这两段话,不知说出了多少读书人的心声。

可是,读书仅仅是在用眼睛读吗?在书山里奋战,怎样才能做到纵横古今、啸傲群雄而又不至伤身伤眼睛?在给朋友诗稿所做的序言里,钱先生说,读书“必深造熟思,化书卷见闻作吾性灵,与古今中外无町畦”,沟通古今中外,化书本知识为性灵体悟,正是读书的心法。

古往今来,时代变迁。但是,无论时光如何流逝,社会怎样变化,人的精神总有相通之处。所以,我们能对说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孔夫子会心微笑,能为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扼腕叹息,能在周围的生活中找到莫里哀剧本中的伪君子达尔杜弗的影子。古人曾说:“《书》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精神心术尽寓其中,观《书》若不求其心所在,夫何宜!然欲求古人之心,必先求吾心,乃可见古人之心。此论最好,真读书之法也。”要明白古人的心思,不必重新置身于历史,只要反观自己,推己求人,找到这亘古不变的东西,使自己的心灵面对一个陡然开阔的境界,才算找到了书中的精髓。而钱先生所求的,已经不止是古人之心了,也不限于小我的一己之心,甚至也不局限在书本里,他要求的是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一切文明和文化现象中共有的诗心、文心和人心。

钱先生给徐燕谋诗稿所做序言中,对近代中国国门开放之初的文化文明现象的论述,更能说明他所实践的“心法”。对于那些享受着西方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而对西方文化避之犹恐不及的腐儒,钱先生表现出极大的蔑视,把他们称为井底之蛙。这些人抱残守缺,重货利而轻义理,自安于狭小的生活空间里。而义理正是西方文明迅速崛起的关键所在,是古老的中国继续发展亟需补充的血液。思想的进步才能带来文明的振兴,现代科技成果不过是西方文化精神下的一个产儿罢了。其实我们的祖先在文化胸襟的开放意识上,早就做出了表率。钱先生特别提到了李斯和他的《谏逐客书》。李斯是秦代的丞相,他在文章中告诫秦始皇要善待各诸侯国的士人。他论辩道:既然皇帝能接纳六国的珠宝、美女、珍禽异兽,为什么要驱赶六国的士人呢?他们才是一个国家的精华所在。如果那些腐儒读过这篇文章,而且在阅读的时候,能掌握了读书的心法,不仅仅惊诧流连于其中所描绘的风物的华美和丰沛,而且能感受到在文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包举宇宙,凡天下之物皆拿来为我所用的开阔的气度和宏大气势,就不会这样愚顽不化了。

对于另外一批趋时追新者,钱先生同样持否定态度。他提到了黄遵宪,说此人只懂得铺陈欧洲的新名词、新事物,对西方文学的形象意境却不能领会,这就好比只看到了细小的金屑闪烁的光芒,却没有做到盐融于水那样对西方文学的领悟,生吞活剥,结果反而败坏了那些弥足珍贵的东西。在当年的中国,钱先生的这番论述的确让人警醒。即使是在今天,那种只会玩弄新名词、新概念却不理解其文化背景;只会盯着畅销书排行榜而缺少鉴赏口味;只是以西方的文化艺术现象为时髦而亦步亦趋,却不能领会其文化内涵的,不也是大有人在吗?

掌握了读书的心法,思想可以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自由驰骋。尘封在书页里的文字都有了生命,跳出来与你对话。你会看到思想的脉络是怎样在历史中延伸,而自己又处在这条脉络的哪一个结点上。你能够以自己的想法为主线,提纲挈领,在浩瀚的书海中发现你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将庞杂的材料理出头绪,为我所用。掌握了读书的心法,对作文尤有裨益。作文,其实是一种创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何在?钱先生认为,把书卷见闻化做自己的性灵后,就可以“因情生文,应物而付”,不再被书中的框架所拘囿,不再被前人的规范所限制,心之所至,手之所至,洋洋洒洒,仿佛所有的文字都是从自己胸中流出,古今相忘,一切人为的区别都被思想的深邃广博穿透了。

读书心法的卓绝之处正在于,使知识超越时空,化为己有。这比消纳法更前进了一步。如果说消纳法更侧重于对一本具体的书的读法,“心法”则告诉你面对人类文明的巨大图书馆时,应当从何下手。心法是一条有效的快捷方式,它教我们用心读书,而不只是用眼读书。当你学会了用自己的大脑在书海里钩沉索引时,读书可能就不是一件伤眼力的事情了。

读书的境界

读书的境界应该是什么?钱钟书所推崇的就是不通过读书,而是通过在生活中细细体会,悟出的人生道理能与前人书中阐发的道理暗合,这就达到了读书的至高境界。

在《管锥编》中,钱先生提到了《世说新语》中的山涛。山涛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 之一。一次,晋宣武帝决定以文治代替武治,山涛反对说,孙子、吴起用兵的本意就是为了防止祸患发生,大臣们都没有在意。果然,八王之乱发生后,盗贼四起,各地缺乏防备,无法制止,人们想起山涛曾说过的话,不仅称赞此人“不学孙吴,而暗与理合”。魏晋时候,战乱频繁,政治处于篡夺了曹氏政权的司马氏的高压之下,士人们既无法于仕途施展自己的胸怀抱负,又于流离颠沛的生活中感受到生命苦短,人生无常,为了排解这种郁闷的心境,寻找生活寄托,只好隐居山林,过着诗酒风流的生活。老庄哲学一向提倡人要返归自然,不被人世的名缰利锁牵制,通过静观自然而忘我,达到与万物同游、逍遥自在的境界。这种豁达超脱的人生哲学正好成为士人们的心灵寄托。习读老庄,清谈玄理,以名士自居,成了许多士人的选择。但是,山涛从来不肯以清谈名士的身份标榜自己,他虽然不读老庄,但诗词歌咏、言谈举止总能与老庄的玄理暗合,旷达洒脱,故时人赞他为真正的名士。

能够做到暗合于理,读书的境界又上一层。如果说掌握了读书的心法,还只是在理论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暗合于理,已经是深入到生活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头脑进行综合判断,做出选择。这是建立在人生感悟上的一种“识”,比起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它是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的,两种知识的深浅差异不可同日而语。带着书本知识的积淀走进生活,必须通过个人的亲身感受,才能将这些知识化为人生的智能,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带着生活的积累去读书,以书印证自己的人生,才能理解作者的心意,做到书和人心有灵犀。而如果在不知不觉中能与书中的道理相合相契,那么,书就成了我们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而生活,也就成了一本读之不尽的大书。当你发现在生活中悟出的道理与他人、前人英雄所见略同时,心中的那种惊喜可想而知。

钱先生的一生,既有陶渊明的淡泊名利,也有李白的狂放不羁,同时又融合了许多中外学人的睿智、机敏,再加上自己诙谐幽默的个性,这些都成为他人格魅力的一部分。钱先生读书,读的是纵横古今的人心和世情;读钱先生的书,读的是一代学人的心灵和精神;看钱先生的人生,翻阅的是一部以中国蕴蓄精深的文化传统为根基,贯通中西文明的智能之书。

要点

1.“热读”和“冷读”是读书的两种技法。但是,“热读”和“冷读”也不是机械的规定,而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宜。

2.读书的关键在于“消纳”,是说读书像吃饭,书中的营养要化为自己的精神和血肉。

3.掌握读书的“心法”。读书不限于篇章字句,要凭一双慧眼悟到字里行间蕴藏的诗心和文心,发现古今中外相通的亘古不变的精神。

4.深刻体味人生,悟出的人生哲理与前人书中阐明的道理暗合,就达到了读书的至高境界。人生,也就成了一部精彩的大书。

注释

怀素:唐代僧人,玄奘弟子,以狂草出名,相传他种芭蕉树上万株,以芭蕉叶为纸练习书法,秃笔成冢,他的草书继承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的笔法,世称“颠张狂素”。

王阳明:1472—1528,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理学家,提倡“格物致知,自求于心”的知行合一说,创立了阳明学派。

黄遵宪:1848—1905,光绪年间曾以外交官身份出访欧美各国,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的思想,并且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

诗界革命: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的震撼,人们认识到要拯救中国不能只学习西方的科技文明,还要进行文化方面的变革,于是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领域出现了普遍的革命。黄遵宪作为“诗界革命”的发起者,主张诗无古今,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感受,不必非得模仿古人。

莫里哀:1622—1673,法国17世纪著名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著名作品有《伪君子》、《唐璜》。《伪君子》中的主角达尔杜弗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骗子的化身。

李斯:?—前208,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秦始皇的丞相,曾设立郡县制,下令禁书,和外戚赵高废秦始皇的长子,立次子胡亥做皇帝,后来被赵高诬陷为谋反,腰斩于咸阳。

山涛:205—283,晋代人,喜好老庄,是当时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曾任吏部尚书十余年。

竹林七贤:三国魏末,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七位名士经常在竹林里聚集宴饮,七人都擅长诗文,喜欢老庄玄学,行为放诞风流,不拘世俗,被人称为“竹林七贤”。

思考题

1.你认为哪些书应当热读,哪些书应当冷读?

2.怎样才算掌握了读书的心法?

3.如何理解读书的最高境界?

同类推荐
  • 鹅湖新绿

    鹅湖新绿

    《鹅湖新绿》编辑推荐:鹅湖,因了一位长者的文化反哺,因了一群思想活跃,执着勤奋、怀抱梦想的鹅湖传人的激情创作,重又绿意青葱、鸟语花香。
  • 美洲现代作品

    美洲现代作品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红楼钟声燕园柳

    红楼钟声燕园柳

    本书是谢冕先生关于北大的一本散文集。谢冕先生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他工作和生活了将近50年的北大。那湖,那塔,那园,那月,只要是北大的一草一木都让他笔尖充满情感。北大在他的叙述中充满迷人而纯粹的美……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本书采录唐、五代139位作家的诗歌作品326首,其中五代作家3人,作品3首。本书中作家的排列,先以其主要活动年代归某一历史朝代。在同一朝代中,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者,则以其主要活动年代量情插入。同一作家的作品收录两篇以上者,尽可能按有关总集或个人别集的顺序排列。无名氏的作品则依其在有关总集中的位置加以处理。本书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话,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的等栏目。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串解;以赏析为重点,一作品一赏析。
热门推荐
  • 红色半面妆

    红色半面妆

    叶姗从快递员手里接过那封快递时,心里很是疑惑。她思虑了很久,还是签了字。可当她看到那封信的内容时,一下就傻了眼。因为信上的字有些古怪,不像是现代人的普通书信。首先,上面的字基本都是用毛笔写的,而且都是古体字其次,这种字体有些怪异,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但又俊美飘逸。
  • 祭义

    祭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悬疑的未解之谜(青少年成长必读·科学真奇妙丛书)

    悬疑的未解之谜(青少年成长必读·科学真奇妙丛书)

    人类有多少好奇,世界就有多少奥秘。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有多少想象,世界就有多少精彩。来吧!让我们一起去解读大自然的神秘物语。翻开《悬疑的未解之谜》一书,它将带领我们去解开各地悬而未解的世界之谜。 《悬疑的未解之谜》由李剑桥主编。
  • 佛说离睡经

    佛说离睡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公司因你而不同

    公司因你而不同

    “公司因你而不同”,是微软和IBM等公司成功的秘诀,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十分值得提倡的一种职业理念。《公司因你而不同》通过这个理念,帮你激发工作潜能,提升工作价值,实现人企双赢。
  • 窖大道心驱策法

    窖大道心驱策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吾仙万万岁

    吾仙万万岁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不就是趁醉发了场疯么,不就是指着天上的雷电唱superstar么?不就是又多嘴说了一句:敢问哪位仙友在此渡劫么?要不要就这么草率的被穿了过来?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改造青楼,当众姑娘的领导人这感觉真是非一般的爽!变成丞相老婆,也是吊炸天!只是其他人都来凑什么热闹?各位公子们,稍微歇歇可好?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不做皇后

    不做皇后

    三世情缘第二世<不做皇后>也许是老天爷看不顺眼她的螃蟹样,让她英年早逝,免得祸害人间,地府里出了点小差错,她就借尸还魂了,成了古代爪挖国的公主。当公主是不错!可是,一个被兵败和亲的公主就倒霉了,卑贱的地位,饱受虐待的生活,想想就头皮发麻,怎么办,她可不想傻坐在那儿任人宰割,她要保护自己。但是,那么多人联手欺负她,皇帝欺负她,嫔妃欺负她,侍卫欺负她,连太监宫女也欺负她......呜......别以为她是人人可欺的软柿子,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她说:总有一天,我会让所有伤害过我的人匍匐在我脚下,请求我的饶恕!匍匐在我脚下,请求我的饶恕!!请求我的饶恕!!!看清纯娇蛮的野玫瑰怎样蜕变成妖艳致命的曼佗罗......三世情缘视频地址:?pstyle=1哈哈!经过N久的申请,莎莎已经申请5折书成功了,大大们现在全文定阅《不做皇后》,只要花以前一半的钱,以前是16.23元,现在只要一半。呵呵……真高兴啊,以前觉得太贵的大大现在看正合适啊!*****************************************************三世情缘第一世<水月儿>因写毕业论文,暂时删除:三世情缘第三世<皇后转世>VIP作品,已完结:明月山庄系列,八小姐明月月莎《明月·偷心盗爱》连载中:******************************************《不做皇后》参加潇湘的言情大赛,请大家帮忙多多投票!多多收藏!多多宣传!莎莎不胜感激!请大家以用票票把莎莎砸死的决心来疯狂投票,把莎莎这个发誓要做千年祸害的祸害活活砸死!想砸砖头骂人的也尽管留言来骂人,莎莎会虚心接受大家的良好建议的!谢谢!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莎莎的古文修养不是很好,写的文字很白,想看文绉绉文章的请绕道吧!QQ:649480905敲门砖看过我的小说的人都会知道。谢谢读者白色裂痕赠送的QQ群,秋月怡莎书友群4:15939151敲门砖是作品中任何一个主角的名字
  • 博尔赫斯谈话录

    博尔赫斯谈话录

    博尔赫斯的谈话与他的作品一样深邃智慧,历久不衰。美洲西语文学的最重要开创者、现代文学最具感染力的经典作家之一。博尔赫斯的性格与谈吐,至少同他的作品一样意味深长,富于机智。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他游走四方,口授诗歌、寓言和故事。在旅行和闲谈中,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他作品中无处不在的主题,交织闪耀在这十一篇谈话中,使人得以一窥这位文学巨擘的心灵堂奥。本书为博尔赫斯、巴恩斯通、西川三位诗人一次跨越时空和语言的诗艺合作。西川自1980年代开始译介博尔赫斯,二十年后重校精译,修订新版。编者巴恩斯通三十年后新作“后记”,重新评价博尔赫斯的文学遗产。
  • 霸宠懒妃

    霸宠懒妃

    她,冷璐瑶,美容时尚界的新宠,一觉醒来灵魂穿越,她,萧雨霏,将军嫡女,胆小懦弱,被逼自杀含恨而亡她穿越成她,将会演绎出怎样的爆笑经历。且看白富美穿越成软柿子,异世如何扭转乾坤,智斗姨娘且看异世,美容达人如何开天辟地,成就巨业且看霸道王爷如何捕获惹火懒妞,将宠蔓延成海【来个温馨片段】“来爱妃,吃个荔枝,上次你说好吃,本王就让西域特使又送来了五十斤,今早才到就放到冰窖里了。”某王将剥好的荔枝喂入萧雨霏口中。“西域不是一年只进贡一次吗?怎么又进贡?还是五十斤,那么多吃不完岂不浪费啦。”萧雨霏吃着荔枝,眯着眼睛很是享受。“西域王爷抠门厉害,白送一次就肉疼了,本王再压榨岂不是要了他老命。这是本王花钱买重金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只要爱妃喜欢就好,本王有的是钱,最不怕的就是浪费了。”某王宠溺的捏了捏萧雨霏的小鼻子。“你这样宠我,就不怕把我宠上天啦。”此时萧雨霏心里跟吃了蜜还甜。“自己的媳妇肯定要富养,本王要霸宠你一辈子。”不善言辞的闷骚某王,难得煽情一把。PS:简介无能,内容宠溺搞笑,一对一无虐宠文,欢迎亲们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