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1500000003

第3章 摩挲中国文明 (2)

从古至今,始终有极少数人,为了个人的、集团的、区域性的利益,不断地制造与世界潮流不和谐的音符,对整个人类利益进行践踏,罪恶、暴力和战争时有出现。余秋雨先生在《两难的实验》中说道,“现在,我国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面临着一发而动全身的危险处境,一系列全球性法规的制定已不可拖延。以自由市场经济为最终驱动的发展活力、以民主政治体制为理性基座的秩序控制,能否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协调并一起面对危机?时至今日,各国热衷的仍然是自身的发展速度,掩盖了一系列潜在的全球性灾难”。可想而知,人们在享受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品尝着自己酿造的苦酒,这不能不让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人们感到困惑。

◎穿越现实的门径

桃花源,是对恶浊乱世的一个挑战。这个挑战十分平静,默默地对峙着,一声不吭。

——《白莲洞》

从水域到陆地,从树上到树下,从洞里到洞外,人类的发展史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从进入文明时代那一刻起,人类便从洞穴中搬了出来,由血缘和土地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或栖于茅舍竹篱,或居于楼台亭榭。然而从古至今仍不乏眷恋、追逐着洞穴生活的人们。

一千五百年前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最好的例证。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散文家,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文学潮流。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他是个生性热爱自然,不喜拘束的人。正如他《归园田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朦胧中,我们似乎看到一个身披蓑衣、脚穿草鞋,肩荷锄头的清瘦诗人正从山上悠然而下。这样一个原本就没有迁就世俗的个性,生来就酷爱山川自然的人,却让他做不喜欢做的,让他听不喜欢听的,让他说不喜欢说的,以致于让那志气高扬的灵魂还要堕落在肮脏的红尘俗事中,非让他去做官,每天逢场作戏、官场酬酢,那肯定是难受得很。

殊不知,早年的陶渊明也不免落俗。他幼年时家道中落,生活非常清贫,也曾想通过仕途改变现状,于是怀揣着单纯的理想在漫漫仕途之路上下求索,虽饱读诗书,颇有为官之才,但“大济苍生”的宏伟抱负却始终得不到施展,先后只是做了一些小官,而且时间都不长。最终因为无法忍受官场习气,发出一声“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感慨,挂印辞官,结束了浅淡的仕途生涯,回到家乡,过着“躬耕陇亩”的生活。当他真正抛弃了所谓的“功名利禄”之后,一个无限舒展的世界便向他敞开了。

他渴望开凿一个精神的洞穴——梦想中的桃花源,好让他避身其中,逃离现实。这篇千古名文《桃花源记》说的是武陵地方的一个渔夫,沿着一条小溪航行,忽然看到山中有一个洞口,就丢下船只从这个缺口中进去,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土地平旷,房屋整齐,人民生活古朴自然而富裕,男女老少熙熙为乐。看到渔人,人们大吃一惊,纷纷请他回家吃饭饮酒,自称是祖先为了逃避秦朝的战乱,躲进桃花源生活。这些人不知道秦以后有过汉朝,汉朝以后又有了晋朝。渔人在桃花源住了几天想家了,就和这里的人告别,出了桃花源。等他以后再去寻找,却如何也找不到了。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陶渊明用简净的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极富感染力。然而,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罢了。

对于在此用“逃离”来形容陶渊明,林语堂先生是持否定意见的。林语堂先生认为“他想要逃避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认为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谈到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林语堂先生说:“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日依然是一堆照澈古今的烽火,在那些较渺小的诗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最高人格的象征。他的生活是简朴的,风格也是简朴的,这种简朴的特质是令人敬畏的,是会使那些较聪明较熟悉世故的人自惭形秽的。

他今日是人生的真爱好者的模范,因为他心中反抗尘世欲望的念头,并没有驱使他去做一个彻底的遁世者,反而使他和感官的生活调和起来”。鲁迅先生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而我们更多人之所以能记住陶渊明的名字,正是因为那篇《桃花源记》。对于这篇《桃花源记》为什么能轰传百代,余秋雨先生认为,关键“就在于它开凿了这样一个洞口”,一个通向理想国的洞口。从此这个默默开放的洞穴,被埋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余秋雨先生在《白莲洞》中说“桃花源,是对恶浊乱世的一个挑战。这个挑战十分平静,默默地对峙着,一声不吭”。

在这个挑战之后,有一个挑战却是响当当的。这个挑战为世人所流泪,它的始作俑者就是中国历史上福气最好的大皇帝——乾隆。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个有趣的帝王,一个真正的唯我独尊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统治着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近3亿人口,写出了超过44000多首所谓的“诗”和数千散文,而且,他还是一个音乐家,一个水平出众的书法家,也是一个热心的三流画家。作为统治者他事必躬亲,对行政事务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他亲自签署其政权所颁发的每一条法令,并在中国进行了超过150次的长时期民间巡游、会见、探访和核查,以保证地方官员对他言听必从。但同时,他也大兴文字狱,宠幸大贪官和珅,六下江南游逸挥霍,耗尽国力民财……余秋雨先生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这样评价乾隆“乾隆靠着人才济济的智力优势,靠着康熙、雍正给他奠定丰厚基业,也靠着他本人的韬略雄才,做起了中国历史上福气最好的大皇帝。”

乾隆在位期间做了一个怎样的挑战呢?那就是“闭关锁国”。1793年英国使团来华,并提出了一系列双方贸易方案,先不说对方目的如何,乾隆皇帝不仅没答应,还把已经开放的港口也关闭了起来。“好大喜功的乾隆把他的所谓‘十全武功’镌刻在避暑山庄里乐滋滋地自我品尝,这使山庄回荡出一些燥热而又不详的气氛。”他独自沉浸在中华古老文明的夕阳余晖之中,浑然不知日之将暮、寒鸦凄迷。以致历史上对乾隆皇帝的评价向来是有功亦有过,人们无法忘记那段把国人封锁在“洞穴”中、与世隔绝的历史。

也许正是因为闭关锁国的悲剧太苦涩,致使它留下的阴影历经百年而不退,至今仍让国人耿耿于怀。余秋雨先生在《借我一生》中说,“我们再也不要躺在‘四大发明’上沾沾自喜了”。“中国由于长期封闭,不仅基本上没有参与近代文明的创造,而且对西方世界日新月异的创造态势也知之甚少。结果,直到今天,组成现代生活各个侧面的主要部件,几乎都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我们的下一代并不能感受此间疼痛,仍在“四大发明”和其他零星“国粹”中深深沉醉。这种情形,使文化保守主义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的步伐。”针对上面的问题,余秋雨先生在《迷昧和保守》一文中提出质疑并做了回答,“一种在辉煌时期都缺少变化的文明,怎么能在以后正常发展呢?当主体文明不再具有创造力,那么,只要特殊的保护因素一旦失去,就必然会让位于低层文明、原始文明,就像印度在戒日王之后便出现了佛教渐渐让位于印度教的势头。”这些年来,虽然我们已经走上了复兴之路,但我们似乎还是没有摆脱这种惋惜的心态。

人类进入高度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对洞居生活又有了新发现、新认识。科学家们对山西省住窑洞而得以长寿的人,进行了50年的研究后得出结论:他们之所以长寿,是因为窑洞生活方式带来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修仙求道的人多在洞中修炼,其中有很多人又得以高寿的原因。相传江西庐山的仙人洞,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修炼的地方。

从洞里走出来,又从洞外走进去,再从洞里走出来。刚刚摆脱困惑,又陷入新的困惑之中。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的态度又当如何?余秋雨先生在《白莲洞》做了最后的回答:“既然人们还得返回黑洞,为什么还要披荆斩棘地出来?出来,就是要自由地享用这个宽阔的空间;出来,就是要让每个生灵从精神到筋骨都能舒展;出来,就是要让每个个体都蒸发出自己的世界。这样,当人们重进黑洞,才不会对着蝙蝠和盲鱼羞惭。”

丹青石壁似竹简

◎罹难的“荷马史诗”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

——《莫高窟》

小时候,我们经常在不同的场合看见关于石窟壁画的画册或是图片,但由于那些绘画模式以及表现内容都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因此未曾过多留意。但当我们真的走近敦煌,靠近莫高窟时,还是不禁深深地被她震憾了,她的崇高似乎早已被历史唤醒。

石窟是一种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来源于印度佛教。因为佛教提倡遁世隐修,所以僧侣们常选择在崇山峻岭中比较幽静的地方开凿石窟,方便修行。最初的中国石窟是仿印度石窟开凿的,多开凿于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魏晋、隋唐时期是凿窟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在唐朝,修筑了大量大石窟,唐代以后则逐渐减少。

石窟艺术可以说是一种宗教文化。它既吸收了印度宗教建筑的艺术精华,又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传入中原及其汉化过程,也曲折地反映了各历史时期、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是研究我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我国现存的主要石窟群均为魏唐之间或宋前期作品,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古代的西域)、甘肃西部(古代河西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新疆是中国接受佛教较早的地区,最早的石窟拜城克孜尔石窟就在此地。

中国汉传佛教石窟的内容十分丰富,其辉煌的艺术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是佛教东传的特定产物,它继承发展本土汉晋艺术传统,吸收南北朝、唐宋美术艺术流派的风格,又不断接受、融合域外印度、中亚、西亚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东西两种文化的交融,以独特的身份完成了联接东西两端佛教石窟艺术体系的重大使命。

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由此开启。千百年来,碧天黄沙的丝路贯通着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南枕祁连,襟带西域,前有阳关,后有玉门,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丝绸之路上。汉代起敦煌即为辖六县之郡,贸易兴盛,寺院遍布。东汉大家应劭称:“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多年来,祁连山雪水滋润着这颗明珠,让它千年不衰,在沙漠侵袭、包围中生机盎然。两千年后的今天,这一“繁盛大地”以其拥有的举世无双的石窟艺术、藏经文物而成为人类最伟大、最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莫高窟作为敦煌石窟的象征,余秋雨先生说,“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在灿烂的阳光下,莫高窟背倚苍凉的鸣沙山,在高大的白杨树掩映下向世人绽露着神秘的微笑。古老而怆然的岁月,让固封的淳朴开放为久违的花香。如果把莫高窟历经的风雨比作一道万世经传的长诗,那么它的第一句是令人落泪的。重述那段历史,对今天的我们,意味着文化价值的存续。

同类推荐
  • 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

    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

    在南亚地区中,印度模式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一个典型代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印度模式涉及方方面面,该书选择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个角度切入进行阐述和分析。除了印度以外,在南亚地区中,巴基斯坦、尼泊尔和斯里兰卡三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各具特色,在书中作了重点介绍和分析。《凤凰文库·历史研究系: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的一个显著亮点是对相关学术界中有争议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独立的看法,特别在上篇印度模式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
  • 三国之大厨无双

    三国之大厨无双

    世人皆说三国好,可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乱世。乱世,人命贱如狗!什么西凉猛虎董仲颖,四世三公袁二子,八顾刘表定荆州,乱世枭雄曹孟德,民心所向刘玄德,孙家三代立江东……这些,都和方莫没有关系,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活下去!?慢慢的,他渐渐接受了身边的人。“桃园四结义?我看行!”——————————方莫!接下来事情好办了,大哥当领袖,二哥三哥万人敌,他则躲在背后出馊主意。大厨,也能无双!ps:已有百万字经验,不必担心太监!ps2:新书,《大汉第一狠人》
  • 史事讲将

    史事讲将

    三国群雄、元明末初、隋唐征战、汉末争霸、两宋风云,这里有你所不熟悉的历史人物传记
  • 历史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研究

    历史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研究

    本书将学术目光对准历史转型与文学思想,在对文学思想主旋律、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本呈现以及作家生存哲学、创作理念、创作体式、形象塑造等进行理性观照中探求当代文学思想理论发展与历史转型的内在关联。一方面,聚焦影响表现,另一方面注重求根溯源,即开掘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动态与流向和历史转型的密切联系,在追踪求解中揭示其历史根据与时代根据。
  • 中国历史与文化

    中国历史与文化

    在古代的绝大多数时期,中国都居于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中心。不仅农耕绐济水平世界一流,政治制度趋于精密完善,文化创造力旺盛,而且还将儒家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形成广泛的儒家文化圈。在经历艰难的近代变革之后,时至今日,中国在政治、经济及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发长足的进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在这里,中国人数千年的精彩画卷将为您展开!
热门推荐
  • 文殊师利耶曼德迦咒法

    文殊师利耶曼德迦咒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玄帝归来

    玄帝归来

    高考之后,林玄突然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没人知道他其实是被人沉入龙湖,从而意外穿越到了一个妖魔横行、仙魔林立、万族共存的玄幻世界,然而三十天后,他又从湖里爬了出来!
  • 当尘埃消散之时

    当尘埃消散之时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图书馆里的一个阴暗的角落里的一本尘封已久的手稿记录了一个被习惯无视了的事实,机缘偶合之下被一个沉迷于虚拟世界的无行浪子发现。不懈的寻根问底,到底又会带来什么?
  • 医道保镖

    医道保镖

    林尘,他是校花千金的金牌保镖,是童颜萝莉的大哥哥,是女总裁的炮…咳咳咳,合伙人,是神秘天圣女的小人皇,是女杀手的守护者……外表人畜无害,一脸正派的林尘,内心却是个超级无良的家伙,让人又爱又恨。林尘:他人笑我太无良,我笑他人不开放,无良不是我的错,全是你们逼得我。女主:林尘,你个无耻的混蛋,我才是你的雇主!我才是!林尘坏笑道:是啊,雇主,雇主,不是你雇我来当主子吗?女主:你个无良的家伙,居然重新定义雇主的含义!
  • 六道魔君

    六道魔君

    魔法、修真、蛮气、刺客横行的赤炎,演绎怎样的一段爱恨情仇!母亲还在通天铁柱上承受着痛苦!一个普通的少年该怎样迅速的成长?面对巅峰的对手,他能否横贯今古,捍卫一个男人的尊严!身怀两大古神的记忆!是否可以完成通天大业,恢复神界的安宁?九字真言诀,临!兵!斗!者!皆!阵!烈!在!前!
  • Letters Up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

    Letters Up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公园里的谋杀案

    公园里的谋杀案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财富泡泡糖

    财富泡泡糖

    本书为《微型小说超人气读本》之“致富篇”,由微型小说选刊杂志 社选编,本丛书编选了《微型小说选刊》杂志创刊二十五年来的优秀作品 。本册包括了千万富翁的秘密、道德量化法、把木梳卖给和尚、一面白 墙、海水的世界、帮仇人赚钱、高粱秸门帘、老和尚炒股、百万富翁培训班、百万身价的人、与两百个美女约会、跳楼价、失信的种子、致富秘诀、富商与乞丐、名牌的诞生等66篇精彩关于“致富”话题的微型小说。
  • 没完没了的穿越:王妃劫

    没完没了的穿越:王妃劫

    【轻松小白,不喜勿近】NND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够完结了?生活就不能安定点吗?为什么总是在不停地穿越?两个月就要穿越一次,TMD还让不让人活啦?什么?要想结束这种生活就必须要用爱人的鲜血来祭奠体内的穿越药?这还有没有天理了?哎不过开心的是,好在在古代凌凌找到了乐趣,每一次穿越遇到的帅哥被改造成了现代的帅哥不说,就连古代的人也开始穿现代服饰,凌凌还被称作最美丽的设计师?
  • 拐个校草做男票

    拐个校草做男票

    她是遭人唾弃的私生女,他是高贵冷艳的少爷,可就在三年前,安璟辰无意间救了一名车祸少女,从此便对她倾下心来,可女孩自知身份贫寒,悄然的离开了他,可三年后,他们竟在同一所高中相遇,一场校园猫捉老鼠的游戏拉开序幕,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混蛋,放开我的小一年”“滚,我才是她老公”可万万没想到,帅帅哒校草学霸竟也玩儿起了黑道?!ohmygod!求亲亲!求抱抱!注.本文甜腻又不失虐心逗比又不失高冷平淡又不失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