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立即投入的这部分力量,有时在全部抵抗力量中的所占比例,比人们一开始时想象的要大得多。所以,在第一次决战中就投入大部分的力量,军队因此受到了严重破坏,气势必然会受到影响,但可以重新恢复。关于这个问题,将来还要详细论述。在此我们只想说明,同时使用所有力量是违反战争原则的。当然,这一点不应该成为不在第一次决战中就加强力量的借口,因为一次失利的决战是谁也不愿意接受的结果。而且,第一次决战不是唯一的一次战役,其规模越大,对以后战役的影响也越大。然而,因为以后还有其他的决战,所以人们不愿过多使用力量,在第一次决战时不会像对只有一次决战那样集中兵力和使用力量。交战双方的任何一方因为存在某些弱点而没有使用全部力量,对另一方来讲,就成为了能够令其缓和的真正的客观依据。通过这样的比较权衡,向极端发展的趋向又缓和到按一定限度使用力量的程度。
9.战争的结局不是绝对的
最后,整场战争的最终结局,并不永远是绝对的,战败国往往将失败看成是在未来的国际政治关系中还能够得到补救的、暂时的不幸。显然,这种结果一定会极大地缓和相互对立的紧张程度和力量使用的激烈程度。
10.现实中的盖然性代替了概念中的极端与绝对
据上所述,整场战争过程逐渐摆脱了力量的使用总是向极端发展的严格法则。既然不再担忧对方追求极端,自己也不再追求极端,那么也就没有必要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可以通过谈判来决定使用力量的多少,当然,其依据只能是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及其他现象所提供的材料和盖然性的规律来确定。既然交战双方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国家和政府;既然战争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特殊的行动过程,人们就自然可以根据实际所掌握的资料,从而判断出那些应该知道而尚未知道的将要发生的事情。
交战双方的任何一方都能够根据对方的特点、组织、设施、状况以及各种关系,按盖然性的规律推断出对方将要采取的行动,从而制定自己的行动方案。
11.战争的政治目的
前面我们曾提到战争的政治目的,现在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了。前面讲述的趋向极端的法则,使对方丧失抵抗能力,以彻底打败对方为目标,一直掩盖着战争的政治目的。现在,当趋向极端的法则的作用逐渐削弱,战争的政治目的就显露出来了。既然这里思考的是如何按照具体的人和具体的条件进行盖然性的估算,那么作为战争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也就必然在估算中成为十分重要的因素。首先,要求敌方付出的牺牲越小,可能遭到的敌方的反抗就越弱。敌方的反抗越弱,需要动用的兵力就越小。其次,政治目的越小,对其重视程度就越小,就越容易放弃它,所以,需要投入力量也就越小。
这样,作为战争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就成为衡量战争行为应达到某种目标的标准,同时也成为衡量应投入多少力量的尺度。然而政治目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定要同交战双方的国情联系起来,才能变成政治目的的尺度,所以我们研究的是客观实际,不是纯粹的概念。同一政治目的在不同的民族中,甚至在同一民族的不同时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作用。因此,只有当我们认为政治目的能够对其受影响的群众发生作用时,我们才能把它作为一种尺度,这就是为什么要考虑群众情况的原因。同一政治目的所起作用的结果也许是完全不一样的,这要看群众对战争是拥护还是反对,这一点不难理解。在两个民族或两个国家之间也许存在着很紧张的局面,聚积着很强烈的敌对情绪,以至于战争的政治动机本身很小,但是却产生了远远超过其本来应起的作用,从而引起战争的爆发。
上述这一点不仅是对政治目的在双方国家中可以争取力量的多少而言,同时也是对政治目的应该为战争行为规定何种目标而言的。有时政治目的本身就是战争行为的目标,比如占领某一地区;相反,有些时候政治目的本身不适于直接作为战争行为的目标,这时就需要寻找另外一个目标作为政治目的的对等物,并在媾和时代替代政治目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始终要首先考虑相关国家的特点。有时,当政治目的有必要通过对等物来实现时,这个对等物就要比政治目的大得多。群众的情绪越冷漠,国内的气氛和两国的关系越平静,政治目的作为尺度的作用也就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某些场合,差不多只根据政治目的决定问题。
假如战争行为的目标是政治目的的对等物,那么战争行为往往趋向缓和,同时政治目的作为尺度的作用也越显著,事实就是如此。这证明了为什么从歼灭战到单纯的武装监视,存在着激烈程度不同的各种战争,这里面并没有任何矛盾。然而,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释和说明。
12.军事行动中为什么会有间歇
不论交战双方的政治要求多么低,不论使用的手段多么少,不论政治要求为战争行为规定的目标多么小,军事行动会有片刻的间歇吗?这是有关战争本质的问题,也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完成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把这段时间称为行动的持续时间。这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当事人动作的快慢。
在此我们不想讨论动作的快慢问题。每个人都是按自己的方式行事的,办事缓慢的人并不是有意延长时间,而是因为性格的缘故需要较多的时间,倘若动作快了,他就会把事情办得差些。所以多用的这一段时间是内部原因决定的,本来就是行动持续时间的一部分。
假如我们认为战争中的每一次行动都有它的持续时间,那么,我们就要承认,持续时间以外所用的任何时间,即军事行动中的片刻间歇,似乎都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我们谈的不是交战双方的这一方或那一方的进展问题,而是整个军事行动的进展问题。
13.只有一个理由能使军事行动停顿,而且它永远只能掌握在一方手中
既然双方已经做好开战准备,那么必然有一个因素在促使他们采取这样的行动。只要双方没有放弃武力,就说明还没有媾和,敌对因素依然存在;只有当交战双方都希望出现讲和的有利时机时,这个敌对因素的作用才有可能中止。初看起来,似乎只有一方在等待有利时机的出现,另一方却恰恰相反。倘若等待对一方有利,那么对另一方有利的只能是行动。
即使双方实力完全一样也不会产生间歇,因为,这时抱有积极目的的进攻者一定会继续进攻。
假如我们设想的形势是一方有积极的目的,即较强的动机,但掌握的实力较小;而另一方拥有的实力较强,但目的性较弱,也就是说双方力量与动机的乘积是相等的,因此必须指出:倘若设想的这种均势不发生变化,双方就一定会媾和;倘若预料有变,这种变化只对一方有利,必然会促使另一方采取行动。由此可知,均势这个概念并不能解释产生间歇的原因,归根到底,问题的关键仍然是等待较有利的时机。假定两个国家中有一个国家抱有明确的目标,比如想占领另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作为谈判时的资本,那么,当它占领了这个地区时,就达到了它的政治目的,军事行动就没有继续的必要而可以停止下来了;另一个国家倘若接受这种结果,就会赞同媾和,反之,战争就有爆发的可能。假如它认为还需要四个星期才能做好准备,那么它就会寻找各种理由推迟战争爆发的时间。
从逻辑上讲,这时实力较强的一方似乎应该立即采取行动,使实力较弱的一方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战前准备。当然,这里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双方对彼此的情况了如指掌。
14.军事行动出现连续性,使一切又趋向极端
假如军事行动确实有某种连续性,那么这种连续性会把战事一步步推向极端,因为不间断的行动可以使人的情绪更加激动,使战事愈演愈烈。不仅如此,这种行动的连续性还会使每一次行动衔接得更紧,使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行动的结果就可能演变为更加危险的因素。
我们知道,军事行动很少或者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连续性。在诸多战争中,军事战斗的时间往往只占全部战争时间的一小部分,其余时间都是间歇。这不属于反常现象,军事行动中很可能出现间歇,这里面并不矛盾。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间歇以及产生间歇的原因。
15.两极性原理
当我们把一方统帅的利害看成是和另一方统帅的利害正好相对立的时候,我们也就承认了事物的两极性。我们准备在后面专门用一章来详细谈谈这个原理,但在这里需要作如下的说明:
两极性原理只适用于正负刚好能抵消的同一事物。在一次战役中,交战双方都想取得胜利,这是真正的两极性,因为一方的胜利必然否定另一方的胜利。但是,假如我们讲的是具有外在共同关系的两种不同事物,那么两极性就不会存在于这两种事物本身,而是存在于它们的关系中。
16.进攻和防御属于不同的作战形式,其强弱程度不是相等的,所以两极性原理不适用于它们
假如只存在一种作战形式,即只存在进攻不存在防御,换言之,进攻和防御的区别只在于动机不一样,进攻的一方抱有积极的目的,防御的一方则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但斗争的形式对双方来讲始终是相同的,即战争。作战中,对一方有利的恰好是对另一方不利的,有利的和不利的正好相抵消,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事物的两极性。
军事活动分为进攻和防御两种形式,以后我们还要详细阐述,进攻和防御是不同的,其强弱也是不相等的。所以,两极性不存在于进攻和防御本身,只存在于二者的关系中,即战争的过程。假如一方的指挥官愿意推迟决战的时间,那么另一方的指挥官就一定希望早日决战,当然这只是就同一作战形式而言。倘若甲方不是现在而是四个星期以后再进攻乙方才有利,那么乙方就不是四个星期以后而是现在就受到甲方的进攻才有利,这就是直接的对立。但不能因此说,乙方马上进攻甲方就有利,这完全是两回事。
17.两极性的作用常常因为防御强于进攻而消失,因此军事行动中会出现间歇
倘若防御比进攻强而有力,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迟决战对甲方有利的程度是否像防御对乙方有利的程度那样大,假如没有则前者也就不能用它的对立物来抵消后者,因此也就不可能促进军事行动的进一步发展。可见,利害关系的两极性所具有的推动力,会由于防御和进攻有强弱的差异而消失,直至不发生任何作用。
所以说,倘若目前形势对一方有利,但其力量太弱,不能放弃防御,那么就只有等待不利的将来,因为未来进行的防御,比现在进攻或媾和也许更有利。根据我们的推论,防御的优越性大于进攻的优越性(应该正确理解),而且比人们想象得大得多,因此,从这一点也表明战争中大多数间歇产生的原因正是由于进攻与防御双方力量不均造成的。行动的动机越弱,它就越被防御和进攻的这种差异所掩盖、抵消,其军事行动的间歇也就越频繁。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18.对情况不完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