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5100000010

第10章 生存斗争 (1)

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的关系--广义的生存斗争--按几何比例增加--归化的动物和植物的快速增加--抑制增加的性质--斗争的普遍性--气候的作用--个体数目的保存--一切动物和植物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间的复杂关系--最剧烈的生存斗争存在于同种的个体间和变种间:同属的物种间的斗争也十分剧烈--生物和生物的关系在所有关系中最为重要。

在未进入本章主题前,我要说几句以表明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之间的联系。在前一章中我们已认识到,在自然状况下,生物存在某种个体变异;但对于这一点曾有的争论我确实一无所知。将一群可疑类型称做物种、亚种抑或变种,对我们的讨论来说都是无关痛痒的;因为只要承认某些显著变种存在,便可将不列颠植物中二、三百个可疑类型归入任何一级。知道个体变异和若干少数显著变种的存在,作为本书的基础十分必要,然而对我们理解在自然状况下是如何产生物种的却毫无帮助。体制的这个部分对别的部分,以及其对生活条件的良好适应,还有这一生物对另一个的良好适应,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在啄木鸟和槲寄生之间,我们极明显地看到了这种良好的相互适应;在依附于兽毛或鸟羽上的最下等的寄生物身上,在潜水甲虫的构造上,在微风中飘浮着的带有冠毛的种子上,我们也能略微地看到这种适应;总而言之,可以在任一地方以及生物界的任一部分看到这种良好的适应。

此外,可以这样说,良好的、明确的物种是如何由变种即初期物种转变而来的呢?物种间的差异通常远远超过同种变种间的差异。然而一些组成不同属的种群之间的差异,与同属的物种间的差异相比更大,那么这些种群又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可以用生活斗争来解释这些结果,在下一章我也将更充分地作进一步说明。正是因为这种斗争的存在,因此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任何的微小变异,只要在一个物种的某些个体与其他生物的以及同生活的物理条件的复杂关系中发挥有利作用,这些个体就会被这些变异保存起来,而且通常会遗传给后代。由于在物种按时产生的大量个体中只有少数得以保存,后代因此就会拥有较好的生存机会。为了显示它与人工选择的关系,我把将每一个有用的细微变异保存下来的理论定义为“自然选择”。然而,斯潘塞先生惯用的 “最适者生存”,同样也很方便并且更为准确。我们都已知道,一方面人类利用选择式生活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另一方面通过积累“自然”给予的细微而有用的变异使生物适用于自身的需求。但是,我们以后将认识到“自然选择”是一种不断活动的力量,它具备一种超过微弱人力的优越性,就像“自然”的工作同“人工”相比一般。

当前我们将略为详细地讨论生存斗争问题,我会在另一部著作中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详细的讨论。渊博的老得康多尔和莱尔已经富于哲理地阐明,一切生物都生长在残酷的竞争中。在植物方面,曼彻斯特区教长赫伯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论点十分精当,这显然是由于他在园艺学方面的极深造诣。至少我认为,人们往往很容易在口头上承认生存斗争普遍存在这一真理,可要想把这一结论常记于脑中,却十分困难。但是,除非对这点有十分深刻的体会,否则我们对于整个自然组成,包括分布、稀少、繁盛、灭绝和变异等事实,会感觉模糊不清或完全误解。我们看到,自然界包含着愉悦和光彩,我们也常常看见丰富的食物;然而当悠闲的小鸟在我们周围唱歌时,我们却忽略了它们大多数取食昆虫或植物的种子,也就是在不断毁灭生命。或者我们会忽略这些鸟、它们的蛋或它们的雏鸟也经常会被食肉鸟与食肉兽吞食;我们也经常忘记并非每年每个季节都会有极为丰富的食物。

广义的生存斗争

首先要明确的是,若以广义和比喻的含意来使用生存斗争这一名词,它的内容则包含了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尤为重要的是,也包含个体生命的保持以及它们是否成功地遗留后代。可以确定,两只狗类动物在饥饿时,彼此争夺食物,为了生存而相互斗争;生长于沙漠边缘的植物,抵抗干燥以求生存,虽然恰当地说它们是依赖湿度的;然若一株植物,每年要结一千颗种子,但其中只有一颗种子能开花结果,所以为了生存它就必须和覆盖在地面上的同类以及异类植物进行斗争;我们也可认为依存于苹果树和少数别的树的槲寄生,是在和这些树相互斗争。因为,假如一株树上过多地依附着这类寄生物,那么这株树便会枯萎而死。可是如果几株槲寄生的幼苗集中依附在同一条枝干上,那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斗争了。由于鸟类是桷寄生种子的散播者,因此鸟类也是它生存权的决定者;打个比方说,桷寄生利用果实引诱鸟类替它传播种子,在这一点上,它就是在和其他植物作斗争。为图方便,我将这几个彼此相通的例子都概括于“生存斗争”这一名词。

按几何比率增加

所有生物都带有高速增加的倾向,因而必然出现生存斗争。各类生物在自身生长的一生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卵或种子。在它们生命的某时期,某季节,或某年,必然会遭到毁灭,因为按照几何比率增加原理,它们的数目就会急速增加以致没有地方足以容纳它们。因为产生的个体多于其能够存活的数量,所以不免每个地方都发生生存斗争,或者在同种异体中,或者和异种的个体,或者和物理生活条件。这便是马尔萨斯的数倍学说在整个动物界和植物界的应用。因为在这类情况下,人为地增加食料或者谨慎地限制交配都行不通。虽说某些物种目前正多多少少地在迅速增加数量,但并非所有物种都可以这样,因为世界将无法容纳它们。

自然界中存在这样一条规律,各类生物都可以自然地急速增加,以致如果不毁灭他们,那么一对生物的后代就会很快充满地球。纵使是生殖慢的人类,也可在二十五年内增加一倍,以这速率计算,不需一千年,人类的后代将毫无立足之地。林纳曾计算过,假设一株植物一年只生两颗种子,它们的幼株第二年也只生两颗种子,如此类推,二十年之后就会有一百万株。然而事实上,自然界中并没有生殖力如此之低的植物。我曾尽力去计算大象在自然增加方面可能的最小速率,因为它是一切既知的动物中生殖最慢的。保守地假定它在三十岁开始生育,到九十岁结束,这段时间内共生小象六只,并且它们能活到一百岁,若真如此,在740—750年之后,仅仅从最初一对象就会传下近一千九百万只象。

关于此题,除了单纯的理论计算,我们还有无数的事例。许多动物在自然状态下,如果遇到连续两三季有利的环境,便会迅速增加。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世界某些地方,有多种家养动物返归野生的事实。若不是生育慢的牛、马在南美洲以及最近在澳洲的增加率的记载有确实的证据,否则将令人难以相信。植物亦是如此;不到十年的时间,外地移入的植物很快就布满全岛,成为了普通的植物。有些植物原来是从欧洲引进的,如拉普拉塔的刺叶蓟和高蓟,现在在广大的平原上已非常普遍,往往在数平方英里的地面上,它们可以排除几乎一切植物而密布。此外,福尔克纳博士告诉我,在美洲发现后输入至印度的一些植物,已从科摩林角分布到了喜马拉雅。这些以及其他无数例子都表明,动物或植物的生育性是不会以任一可察觉的速度突然地或暂时地增加。对此我们可以解释为,它们具有有利的生活条件。因而,老幼皆少有毁灭,同时几乎所有幼者都可长大且生育。它们在新土壤上会异常快速地增加并广泛分布,其结果永远是惊人的,用按几何比率增加这一观点说明便很简单明了了。

自然状态下,几乎每一充分生长的植株,每年都生产种子。就动物而言,只有极少数不是每年交配。由此我们断言,按照几何比率增加是一切动植物的倾向。只要它们能够在某处生存,就会很快地充满这个地方,当然这种几何比率增加的趋势并非一味向前发展,必定会因生命某时期的毁灭而遭受抑制。因为我们熟悉家养大型动物,从而把我们引入误区,我们没有看到它们的大量毁灭,也忽略了每年都有成千成万只被屠宰以供食用;同时我们也忽略了由于各种原因,也有同等数目在自然状况下被处理掉。

同类推荐
  • 作女

    作女

    张抗抗编著的《作女》是一部女性自我肯定、自我宣泄泄、自我拯救的“她世纪”档案,现代版花木兰对独立与自由的精神宣言,作女说:我“作”故我在。 讲述了女主人公“卓尔” 和一群京城女性“作”的故事。每个“作女”都各有各的“作”法,都有一段精采的故事,她们既认真又能干,既聪慧又矜持,活得风光,过得潇洒,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体现了对几千年来的男权社会戒律、规则的颠覆与反抗。只要你睁大眼睛,就会发现,其实本书故事的主人公“作女”卓尔就生活在你我身边:或是妻子、情人,或是同事、朋友,甚至就是你的女儿、姐妹。 “她”和“她们”挑战社会、永不安分。一路吸引着男性的目光、公众的诧异,身后有事业的辉煌,但更多的是两性废墟。然而,我“作”故我在,“作女”不需要 同情,她们心中永远有一张翠绿翠绿的爱床……
  • 贺享雍文集(第一卷)

    贺享雍文集(第一卷)

    本卷收入作者长篇小说《后土》。佘中明老汉是一个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土地承包后,他家的田越种越多,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田大户。但他怎么也没想……
  • 曼哈顿情缘

    曼哈顿情缘

    本书一共十二篇,一年之中每月一篇,记录了以曼哈顿为背景的十二个小故事。本书与马修斯的《曼哈顿花絮》是姊妹篇,是又一本记录时节的纽约城市月历。本书与《曼哈顿花絮》是姊妹篇,都是以曼哈顿为背景的12个月里的12个小故事,故遵循上本书命名原则《曼哈顿**》,不按原名翻译。再者,本书言情较多,故名“情缘”。
  • 假面(下)

    假面(下)

    在段佑斯与优异成绩的保驾护航之下,雅子逐渐接近裙带关系复杂的学生会,但随着学生会核心成员接连“落马”,她的行为越来越超乎段佑斯的掌控。
  • 日本异闻录

    日本异闻录

    从泰国归来后,南瓜和月饼的惊魂之旅并没有结束,在之后的旅途中,他们遭遇了更加离奇诡异的事件。豪华游轮上停放的黑色空棺,午夜徘徊于十字路口的灯笼小僧,深山老林中吞人性命的烟鬼婆婆,富士山下神出鬼没的妖狐山姥……更多凄美哀怨的故事,都将在《日本异闻录》中得以呈现。这是一部揭秘日本神秘文化的特色小说,也是一本日本版的《聊斋志异》,在为读者讲述独具扶桑特色的民间故事的同时,也将为读者展现出一幅从未展开过的隐秘历史画卷。老羊的新书《中国异闻录》QQ阅读独家首发连载中。
热门推荐
  • 掠情99日:千金的神秘富少

    掠情99日:千金的神秘富少

    为躲追杀,他化身业内顶尖牛郎,玩心大起时跟她的一纸契约,却不料惹火烧身,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他本是中东首富之子,身份神秘,行踪诡异,为重新夺回她,他暴露了霸道本性,势要将不择手段进行到底!“从今以后,她就只能是我的女人,谁动她,我动谁全家!”她问,“如若我动你呢?”某男扑上来,“我让你动……”
  • 重生之纨绔千金

    重生之纨绔千金

    女主角=女强+纨绔+自信+腹黑此文YY无限重生前:她自卑胆小,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在家被后母和同父异母的姐姐欺负。生性懦弱,从未想过反击或抵抗。重生后:她光彩照人,自信潇洒。敢作敢当,纨绔异常,讨厌拘束,喜欢赛车,在钢琴界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水凌被好友推下海,一朝穿越,却未想一缕芳魂依附在一个胆小懦弱,连未婚夫都被自己姐姐抢走的女孩苏浅沫身上。“什么?”这个女孩是因为未婚夫才自杀?邪魅一笑,怎么办,她在也不会这么懦弱了,她要夺回她的一切。重生后,本为孤儿的她,得到了父亲的关爱,可一场蓄意的车祸,带走了父亲,后母和同父异母的姐姐串通律师,夺走了她的一切……遇上恶魔夜银澈,成成为她翻盘的依靠,接受恶魔的契约,从此沉沦……从此,掀起狂风巨浪!父亲的家产,她要拿回来,当年谋杀的真相,她也要血债血偿!有了夜银澈背后的财力帮助,加上自己在哈佛寒窗苦读四年的经济学,一手遮天,让那两母女披头散发流落街头。【片段一】再次面对前世好友时,她已经大放光彩,风光无限。苏浅沫邪魅的一笑:“你把水凌推下海,就要想到会有什么后果。”小晴故做镇静的说:“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苏浅沫走到小晴面前,小声的说:“不要装了,我会找出证据来的,你等着。”跨着女王般的脚步,离开了。【片段二】“欢迎各位东林的同学们,来到我们学校当交换生,我是学校的导师艾琳。”一个年轻的美貌的女人,穿着职业服,一脸微笑的说,但眼底的嘲弄出卖了她。五个人先是一愣,什么,东林?这个不是臭名远扬的学校?她们什么时候来自那里了?送他们来的司机也走了下来,“这几位就是我们东林的学生,虽然有些土里土气,不过她们都很棒。”【片段三】,“又是苏浅沫,导师怎么每次都叫浅沫,而且出的题,就连他们也都不会,而且还是难题。”浅沫无所谓的走上黑板前,思考了几秒,嘲笑的说,“老师,这道题我不会,请你教教我吧。这题,您会让我上来解答,说明很简单,全班人都会,就我不会,你也可以找同学来解答。”浅沫的话把导师接下来要说的话堵上了,也不知道如何应答。导师也没想到浅沫没有像以前一样唯唯诺诺的,而是理直气壮。这道题可是大学生的题目,她也不太会,她只知道答案。霸道的他:用尽办法想挽回她.温柔的他:以契约的方式赖上她.冷漠无情的他:以赛车的理由缠上她.……她该如何选择?
  • 东欧现代名著导读

    东欧现代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主要根据语文新课标指定的中小学生阅读书目,在参考和借鉴许多译本优点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内容概述和欣赏与评析等全面性指导阅读,可谓是高度浓缩,既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又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把握。
  • 匆匆那年

    匆匆那年

    他为了金钱背叛了未婚妻,出卖了自己的灵魂,迷恋上一个有钱有势的白富美,可在慢慢的交往中,他却发现了她不为人知的秘密。匆匆那年,我们一起走过。
  • 诸般不美好皆可温柔相待

    诸般不美好皆可温柔相待

    当我们面临难关,通常都会产生各种情绪:压力、不满、焦虑、沮丧、愤怒、难过,甚至躲到各种上瘾的行为中。我们仿佛觉得自己故障了,找不到归属感,开始与自己为敌,更陷入不可自拔的悲伤或恐惧中,甚至认定自己的生命有问题。所以,我们总会努力保护自己免于痛苦、恐惧、悲伤、不适、失败,并以为这是在增强抗拒生命的盔甲。但实际上,当我们努力保护自己免于痛苦、恐惧、悲伤、不适、失败之后,我们已经不算是真正地活着了。
  • 园冶

    园冶

    《园冶》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传世经典,也是世界首部造园学专著,被日本宫廷评价为“开天工之作”,被欧美国家奉为“生态文明圣典”。它不仅展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度,也为现代别墅的建造与私人家居装修提供了可模仿的范本。
  • 战神联盟之光暗双生

    战神联盟之光暗双生

    拥有两种力量的少女来到了战神联盟身边,传承光明力量的她是神的使者,更是一代神王;又在一瞬间坠入黑暗,成为真正的冥帝,但不管怎样都是她体内的力量,当光明与黑暗的力量融合的时候,她也就唤醒了自己的心(本书剧情随意,你们也随便看看吧,男主应该是安排的雷队)
  • 曲江歌女

    曲江歌女

    本书原著名为《绣襦记》。关于它的原著者,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今以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中国十大悲喜剧集》编者认定的明代无名氏。我在改写时,将其改名为《曲江歌女》。这是因为原名费解,不通俗不响亮,又因为有人曾改用过此名。我认为《曲江歌女》突出了女主人公身份,并有地名界定,通俗而又响亮。李亚仙是唐代人,是京城长安曲池风景区的著名歌妓。她与书生郑元和真诚相爱。就是郑元和穷得沦为了打莲花落的街头乞丐,甚至被他当太守的父亲郑儋打死后弃之而去的情况下,李亚仙仍然不变心地将他救活并爱之如初;最后,还劝说与激励他发愤攻读,高中了头名状元。
  • 寂寞的游戏

    寂寞的游戏

    在这一本由七篇短篇小说组成的《寂寞的游戏》中,袁哲生通过各种不同的人际情感,例如父母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年少时同学之间的友情,或是两人结婚多年的夫妻之情,一再地去捕捉寂寞这种“生而为人必定面临的困境感”,字里行间处处散发孤独的感觉。寂寞、孤独一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基调,也是许多作家竭力描述的情感,但是,当我们在《寂寞的游戏》中仔细品味袁哲生冷静节制的文字后,终将会发现一种袁哲生独有的寂寞书写。
  • 晚唐风之王的面具

    晚唐风之王的面具

    人们往往熟知秦皇汉武,精晓三国,向往大明,却又痴迷清风。然而,有多少人又曾真正倾心过那大唐末年一段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故事?那一副副铮铮铁骨,一颗颗赤胆忠心;那一段段催人泪下的往事云烟,一场场震荡人心的智斗与血战。善与恶,美与丑,忠与奸,生与死;兄弟情,家国恨,赤子心,臣子泪。也许当你览罢此书,你会于脑海中也依稀辨见一人。而随着绕梁余音叩动心弦,或许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来那人正是你自己!你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的你,亦或者还有你那纯真的梦?本书以大唐末年那段真实的历史为大背景,精心塑造的人物只为将一段段破碎的情节串联起来。览其文,犹如观其踪。亦是亦非之间,只如梦似幻。文无浮夸,回溯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