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59400000348

第348章 子张19.10

19.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关于信,《论语》中多次提到,回顾一下。

学而篇,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为政篇,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里仁篇,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公冶长篇,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述而篇,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泰伯篇,8.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颜渊篇,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子路篇,13.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宪问篇,14.31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卫灵公篇,15.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阳货篇,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朱熹说:信,谓诚意恻怛而人信之也。厉,犹病也。事上使下,皆必诚意交孚,而后可以有为。

邢昺说:此章论君子使下事上之法也。厉,犹病也。言君子若在上位,当先示信于民,然后劳役其民,则民忘其苦也。若未尝施信而便劳役之,则民以为从欲崇侈、妄加困病于己也。若为人臣,当先尽忠于君,待君信己,而后可谏君之失。若君未信己,而便称君过失以谏诤之,则君以为谤讟于己也。

子夏讲“信”,强调要取得“互信”,单方向有一腔热忱去“信”,很可能招致对方的误解。子夏举例子:“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君子要先取得民的信任,然后让民劳作,则民无怨,而如果君子未取得民众的信任,而发号施令号召、指派民众去劳作,百姓就会很不情愿去配合。“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同样的道理,作为人臣,只有取得了君主的信任,去劝谏、讽谏,才能得到君主的体谅与认可;如果还未得到君主的信任,而去劝谏,不论你说的多么有理,多么能自圆其说,多么普世价值,都无异于“批龙鳞”,龙颜不悦,君主会认为你这是诽谤,****,罪莫大焉。

“信”在孔子的概念中,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强调“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禽兽中都不乏“忠信”,比如犬马,但“人而无信”,则“不知其可也”。孔子认为,君子要做“德行”的表率,守“信”方面同样如此,当天子的、做国君的、为大夫的、做士的人,有政、为政的人要率先垂范,如果“上”不守信,却要求“下”守信,甚至强加于民“要信”,自己却做“信”外之事,则乃天下无道也。孔子对于无道,提出的方案是“隐”。但历史中更多的实践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信于民,民并非总是无动于衷、无措手足的。

同类推荐
  • 几世京华情

    几世京华情

    这部小说由《天桥遗梦》(已完成)《前门残梦》(连载中)两部分组成,讲述的是两代人四个主人公在民国北京内城所发生的悲欢离合。看点:在这部书中,如今已经灰飞烟灭的天桥,盛世不再的前门,面目全非的什刹海都将以最美妙时的景象重现,一些在民国时期风云一时的历史人物如天桥八大怪、刘春霖、小德张、赛金花、孟小冬、林白水、邵飘萍、曹锟等都会在其中悉数亮相,而各类老字号、会馆、老戏园、庙会、东安市场、北海、景山、鼓楼、西山的别样风情都会点缀其中。老北京的历史故事,曲艺,美食,民风民情的点滴精彩也贯穿着全书始末。
  • 温长君生活随笔

    温长君生活随笔

    这些文字都是我自己在生活,学习,还有那些寻常和不同寻常的经历中磨练出的一只自己的名言,还有一些可爱的文字。
  • 少倾言

    少倾言

    一个平凡人的所看所感,全书以文言文或古诗形式编写,不定时更新。
  • 惊鸿一瞥心悦你

    惊鸿一瞥心悦你

    [不定期更新]可能一见钟情这个词太敷衍了, 大概日久生情这个词也算不上, 那,命中注定,可能是最合适的吧。
  • 岁月与你暖时光

    岁月与你暖时光

    短篇暖文,随意写的。关于学霸与学霸之间的爱情。
热门推荐
  •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治浙成规

    治浙成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空轩诗话

    空轩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通天逸叟高禅师语录

    通天逸叟高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摆脱死亡

    摆脱死亡

    白雪深埋着大草原。胶轮拖拉机在银色的世界里吼着,向塔利花嘎查(嘎查:村)艰难地挺进。塔利花是边境线上的一个弹丸之地。这片草地与毗邻的蒙古。国山水相连,因为远离边防哨所,所以虽然有庄严的界碑林立着,虽然也偶有边防军人驱车来去,但是牲畜不懂国界,对方的牛马骆驼羊常常因为贪吃或者呼啸北风的驱赶而进入我国境内。还常常有对方牧民或者牧场工人毫无顾忌地越境放牧、打草,蚕食我方巴彦塔拉苏木的牧场。
  • 慕以温然

    慕以温然

    新文《总裁有点甜:老婆,收了我》已发布~~ “停,你够了!”她忍无可忍的发出控诉,“你不是不行吗?”夏温然一直以为,他是美人在怀也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结果她大错特错……惨痛的领悟让她不得不阻止,“那只不过是一次意外,你能不能放过我!”他笑的优雅且霸道,“意外这种事,怎么可能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她愣了,“什么意思?那一次不是意外?”他眸光深刻,“当然不是,那是你欠我的!”---为了讨回你欠下的债,我蓄谋已久。(宠文)
  • 名公法喜志

    名公法喜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树生桥

    树生桥

    《树生桥》讲述的是一棵树生出来的桥历史悠久,伫立在美丽的鱼米之乡。
  • 灾害:疯狂的自然灾害

    灾害:疯狂的自然灾害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大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会不停地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物、树木等带有异性电荷。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千伏/厘米~30千伏/厘米,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三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三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