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0000075

第75章 法官张释之2

张释之是由刘恒一手提拔起来的,刘恒是领导,而且是有恩于自己的领导,按理说他除了感恩戴德,理应唯刘恒马首是瞻才对。

然而,张释之却常常惹刘恒‘生气’。

生气两字打上引号,说明它还有另一层的意思。话说得明白一点,张释之认为,我惹你,是对你好。就像严厉的父亲经常这样教训顽皮的儿子一般,打你骂你是为你好。

从效果来看,张释之的做法对了。

张释之认廷尉之后不认皇亲,不认国戚,甚至不认刘恒,但是他认法律。

不认皇亲国戚,当时的不少大臣都能做得马马虎虎,比如张释之的朋友袁盎同志,也是个拉长脸看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一号人物,还有老资格的周勃,估计这老头心中从来就没有皇亲国戚的概念,人家资历老啊,你也没办法。但他们再横,却并不敢惹刘恒。相比之下,张释之可了不得。

张释之在廷尉任上不久便名声大振,令人侧目。

当时发生了一件著名的案子,惊马案。

惊马案,顾名思议,就是马受惊了,事实上也确实只是马受惊了,既没闹出人命,又没损失财产,更没造成纠纷,这么件事情竟然成了著名的案子,不看事情,恐怕你是敲破脑袋都想不明白。

事情是这样的,它不是一匹普通的马,它是皇帝的马。

刘恒某天出行,经过一处廊桥,类似于今天警车开道,报警器峰鸣,刘恒的仪仗队也是锣鼓轰鸣,前面的路人听闻锣鼓声,纷纷回避让道,有一个农夫钻到廊桥下面躲了起来,司仪见路人清理好了,便不再鸣锣,农夫以为没事了,从桥下窜了出来,刚好惊扰了刘恒龙辇,具体情形没有记载,但可以想象一个农人能吓坏久经大阵仗的龙驹,除了农人身手矫捷之外,估计他还带着农具,马在受了惊吓之后,便前脚抬起蹦了几下,差点把刘恒摔出马车。

倒霉的农夫无可避免被送进了监狱。

冒犯皇帝,这可是天大的罪名,刘恒要心狠一点,他将此人就地正法都不为过。

但刘恒没有这样做,他把农夫移交给了廷尉府。

对于张释之,他是无比信任的,几年考察下来,刘恒发现张释之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干才,不但业务精通,而且有干事的勇气。都说好官难当,好酒难酿,特别是有点作为的好官更是难上加难。

可张释之做起什么职位,似乎都得心应手,廷尉没干多久,几年甚至十几年积累的案子一扫而空,而且人人竖起大拇指,没人抗诉。

没多久就可听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的高度赞扬。

刘恒把本可以自己了结的事情交给了廷尉府,一是免得留下恶名,二是相信张释之的业务能力。

这件案子迅速地成为长安城内的热点,因为它是直接关系皇帝的。

判得轻了,刘恒会生气;判得重了,张释之认法不认人的金身将随之告破。廷尉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廷尉更是权力场上炙手可热的职位。无数双眼睛盯着那里,等着看热闹了。甚至于某些跟张释之结下梁子的人已经准备好了菜刀,一旦张释之失势,就蹲在路上把他捅死。

最平淡无奇的结局莫过于张释之顺着刘恒的意思,把此人弃市,狠一点的话,夷人三族也并无过错。果然如此,张释之便不是张释之,他也不过是皇帝脚下的一条狗而已。到那时,刘恒的火气消了,张释之的恩宠加了,不守法度的贵族纨绔子弟笑了,老百姓却要哭了。

案子的微妙气息吸引了无数双眼睛,很多人认为张释之会因小失大,无论怎么判,对于张释之个人来说,前途都必然受损。

然而,张释之只能是张释之!大汉朝廷找不到第二个了。

案子审清楚之后,张释之一笑置之,不过是一个简单的违反“清道令”的小案,判起来何难?

判决在众人的错愕中立时生效,农夫死里逃生,喜极而泣,交了罚金便走出了廷尉府。

与张释之相交的同僚不免捏了把汗,甚至悄悄地提醒张释之,让他再慎重考虑,这可是冒犯皇上的案子,皇上还等着你给他重判呢?张释之依然一笑置之,一身轻松,仿佛没这回事般!

他太了解当今皇上了,宽仁爱民却又有些年轻冲动,他比谁都更看重天下百姓,他可是千百年来罕见的圣君啊!一代圣君,又怎会因为偶然之事失了法度?怎会因为民众无心之失乱了心性?况且大汉江山要真正稳固,法制当为唯一准绳,有法不依,视法若无物,早晚必然导致纲纪废弛,民心俱失。

张释之随判决书附送一道奏折,再一次诠释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刘恒想起农夫惊马之事,后怕不已,心情更是不快,他本可将农夫就地正法,但却忍了下来,交于廷尉府处置,也好让天下臣民看一看,做个记性。在未央宫后殿等来张释之的判决书一看,刘恒起身大怒,好歹也是个死刑。

正要发回廷尉府重判,内侍又送上张释之的奏疏,刘恒强忍怒火细细看了起来,张释之在陈述中说他做不到商君,但陛下却一定能成为秦孝公甚至超越秦孝公,要强国富民,非法无以达成。

刘恒看后平静了许多,他心里细细思量:“大汉立国已是三十余年了,人人渴盼民富国强,对本朝来说,每一年都十分宝贵和关键,我刘恒只希望在我的手上能强大起来!”

刘恒让谒者给张释之发了份批复,并且称赞廷尉做得好做得对。

惊马案不但没让张释之官位不抱,反倒让怀恨张释之的人失望透顶,有刘恒在上面‘包庇’着,张释之只能越来越受皇帝青睐。不满张释之的人只能熬,只能等了。

这其中便包括太子刘启。

不久后,发生了又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有人胆大妄为,偷窃了高祖庙中神座前的玉环。刘恒恼羞成怒,在全国开展大搜捕,很快就把窃贼缉拿归案,同样交到了廷尉府,刘恒的意思是要重重治罪,以儆效尤。

而张释之援引法律,判决贼人盗窃罪,弃市。判决结果忤逆了刘恒的想法,刘恒召来张释之问道:“此人狗胆包天,竟敢盗窃皇家器物,朕把他交给你,是希望你严加惩治,而你却只判他弃市罪,像这种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的盗贼,应当判处族灭才是?你如此判决,怎么维护高祖的尊严,怎么表达朕的孝心?”

刘恒言语异常激动。

张释之向前深深一躬说道:“依照律法,判处其弃市已是极限了。到底应判其弃市还是族诛,应当视犯罪情节而定,不能一时的意气用事,如果盗窃一只玉器就要判处族诛,那如果哪天又有胆大妄为之人挖掘了祖庙,陛下用什么刑罚加以惩治呢?”

刘恒听着张释之的辩解,虽然怏怏不快但却陷入深思,他知道张释之向来不是能言善辩之人,虽然他的说辞不一定恰当,但刘恒明白了他的意思,有法不依治国便无序,等到哪一天对罪犯已经无法惩治的时候了,那国家就将陷入危机。

聪明的刘恒再一次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刘恒的肚里岂止是撑船!

张释之就是这样刚直不渝,依法办事。

作为天下司法系统最高长官,张释之给司法界树立了标杆。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句话本来含有贬义词,但用在张释之身上可有另一番褒义,既然廷尉都唯法律是从,那么下面的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升官也好,政绩也好,发财也好,要往上爬必须得像张释之一般严格执法,否则是不可能得到上级领导看重的。

有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司法系统正了,各级官吏就正了,各级官吏正了,老百姓就舒坦了。

刘恒有这么多能臣干吏做帮手,国不富民不强那就奇怪了?

果不其然,在刘恒的驾驭之下,国家实力开始蒸蒸日上。

他在各方面都实行开明政策,司法上废除肉刑,商业上废除山泽之禁,弛山泽之禁,朝廷用度上又注重修身节俭。大汉的第一个盛世终于在他的手上诞生了。

处处歌舞升平,连犯罪一年都才几十起,国库里的钱多得用不完。

据说,汉末赤眉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把汉代皇陵掘了一遍,唯独不挖刘恒的,还恭恭敬敬地拜了又拜。这也是刘恒的能力和开明赢得了后人的无比尊重。

这番景象恐怕高祖刘邦也没想到,好日子会来得这么快,在他的儿子手上就完成了这项丰功伟绩。如果他泉下有知,刘邦至少可以给秦始皇叫叫板,老刘家的子孙可比老赢家厉害多了,至少不会二世而亡。

刘恒的宽仁和励精图治创造了盛世,但在他的手上,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

他还是留了项残局让儿子去解决。

同类推荐
  • 王朝与职官(和谐教育丛书)

    王朝与职官(和谐教育丛书)

    俗传中国史朝代起讫年匡谬西汉起始年目前多采用公元前206年的说法。前206年是刘邦始建汉王国之年,当时的汉王国只是项羽主命所分封十八王国之一,西楚霸王项羽才是当时的天下最高统治者。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官制,解开我们心中深藏已久的疑惑,赶快和我们一起来翻开此书,品味历史吧。
  • 曾国藩如何改变人生

    曾国藩如何改变人生

    本书以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为主线,深入挖掘他在求学、当京官、镇压太平天国、晚年这四个不同时期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乃至如何显著地影响着他的人生轨迹。这对当代仍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实行两都制,大都是首都,上都是陪都、夏都。两都是元代的政治中心,皇帝每年来往于两都之间。本书对元代两都的建造、城市布局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述。大都的建造为今天的北京奠定了基础,上都则是中国古代具有典型意义的草原城市。对元史、蒙古史、中国都城史以及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重生之无敌吕布

    重生之无敌吕布

    喝烈酒,骑好马,抢地盘,拥美人。重活一世,吕布高举方天画戟,朝着麾下众人怒吼一声,“众将听令,一个字,就是干!”粉丝群号:611642175喜欢本书的可以进群来探讨一下剧情,嗨皮一下。
  • 三国CT

    三国CT

    《三国CT》说三国,说三国的那些英雄们、狗熊们、可怜虫们,其实相当的成分,是在说自己,说自己的幼稚、短视,说自己的褊狭、浮躁,说自己的彷徨、苦闷。
热门推荐
  • 都市里的生产队(中国好小说)

    都市里的生产队(中国好小说)

    城市郊区有一个白鹤庄,庄里还有二十多户人家,保留着生产队的治理模式。张东升是这个生产队的队长,试图在坐拥土地的实力上让庄子富起来。他找关系,使手段,在生产队里大建豪华商业城。东升曾经受到过不公平待遇,坐过牢,心里压抑着仇恨。他渴望着绝对的权力,在文化转型后还按着旧的标准尽可能地圈自己的领地。最终因对员工私自用刑,再次被捕入狱。
  • 第三滴水

    第三滴水

    传说沙漠中,第一滴水救命,第二滴水救心,第三滴水就会让人有活下去的希望。失意的陆敏,偶然落入一个巨大的圈套,生活由平淡无奇突然变得波澜壮阔。这期间他意外深陷国外的监狱,在异国他乡结识了重要的人生导师,并且慢慢发现自己背后的圈套。回国后,虽然依旧身处圈套之中,但是,已有所察觉的陆敏一步步开始反击。最后,为了维护正义,陆敏和对手展开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较量。
  • 残暴霸王柔情爱

    残暴霸王柔情爱

    笑到你岔气的搞笑文http://m.wkkk.net/info/m.wkkk.net两年父皇说只要两年!漫漫的两年,她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半年,她用泪眼承受他的残忍嗜血,恨不得手起刀落将他弑之!半年,她无故迎来他的缠绵对待,日日与他缱绻同床而眠!花开花落的一年,多么快,又是那么的慢。直到他温柔的进驻到她体内,她才知道,爱也依依,恨也依依。属于他的那天,竟是离开他的那天,但离了他,自己还是那个自己吗?伸出手,一寸一寸,穿越国恨如山,穿越两军对垒的烽火。穿越不知是谁辜负谁的思念之情。她只道自己真越过了那烽火,真越过了那不能越过的国恨如山痴情若遇家国事。竟真无一寸缠身之处举首,凝望天边她轻声呢喃真在喝孟婆汤后,全遗忘了前世的深情,所以才会有今生的冷酷无情或是前世奈何桥边天涯的等待不够长久还是我今生走的太匆忙忘了聚拢飘散在风中的誓言才会有我们之间这样无情的互相伤害他是草原上的雄鹰,旷世枭雄,天降之神,立于天地之间她是天地间最柔情的儿女,纤纤素手会抚琴,会抚去他的暴虐从伤害到相爱,从分离到厮守,不变的是他们那份永恒的爱
  • 出门

    出门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修家生活录

    修家生活录

    三界烽烟起,人间现危局。明朝斩龙之后,绝地天通,灵气外泄,有出无进。得薪火殿出面,以人族先贤圣器,布九星连环大阵,接引星力,延续人间修行一脉。众修以为末法之劫已过,却不知终焉之劫将至。妖魔仙佛,布局落子,小小人间,波诡云谲。
  • 你欠我一场盛大婚礼

    你欠我一场盛大婚礼

    你信命吗?我信,从十七岁开始信的。你信报应吗?我不信,一直不信,但十七岁后,在我漫长的人生路上,我确实看到我身边的那些人一一都遭到了报应,也包括我自己。这是一个关于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赎罪的故事。乱了的流年,伤了的心。在年华里,究竟谁欠谁更多?
  • 她是个笨女孩

    她是个笨女孩

    “疏远不一定是讨厌,可能是太喜欢。”任娆觉得这句话太符合她的现况了,于是就发到朋友圈。朋友们的评论都很有趣,但任娆看见一条“清新脱俗”的评论:“原来你喜欢我”。任娆一下子就后悔发这条朋友圈了
  • 马首农言

    马首农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秘王爷的爱妃

    神秘王爷的爱妃

    她是有着惊天容貌的娉婷郡主,是天下最美的女人,只一眼,便倾倒城池,媚惑众生。民间传说,她的美貌甚至吸引了自己的生父,以至于生生逼死了自己的母亲,其父亦不知所踪。圣上钦点她和亲邻国,被众多皇子明争暗夺,她安之若素。赐婚前夜,一场看似意外的大火,让她成功掩藏起绝色的容颜,变得丑陋不堪,所有人弃之如敝屐。那个极少有人目睹真容,传说中身有残障的七皇子,竟然娶她这个容颜尽毁的丑女?残王丑妃,全天下皆是耻笑声。大婚当夜,所有的传说一一应验,他身坐轮椅,她黑纱遮面。可是为何传说没有告诉她,这个七皇子竟俊美如斯?然而,竟还有人愿意娶她?
  • 嫡女无双:腹黑小毒妃

    嫡女无双:腹黑小毒妃

    她是侯府嫡女,却遭胞妹陷害,婚前失贞,被父亲视为弃子。成婚当日,被夫君囚禁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一碗堕胎药,一杯毒酒,了结一生。光阴往复,一朝重回当年侯府,她誓要将前世仇人亲手送上断头台,搅朝局个天翻地覆。他是朝中有名的冷面阎王,心狠手辣,手段残忍,对谁都不苟言笑,世人皆知他淡漠寡情,却鲜少人知道,当他遇到心仪之人,也能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她本百毒不侵,却独独中了他的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