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01600000246

第246章 1.86 学坛祭酒

“祭酒”,乃学官名。为太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后世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亦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古礼,祭祀宴飨时,以长者酹酒祭神,称祭酒。故祭酒乃为尊称。后渐演为官名。

汉初时,博士之长,本称仆射,东汉改为博士祭酒,秩比六百石。为博士之首。此外又有郡掾祭酒、京兆祭酒、东阁祭酒等。西晋以国子祭酒为国子学之长。历代沿置。

新莽时始置师友祭酒,为太子官属;讲书祭酒,主讲《尚书》的学官,既首席讲师,主讲师。

于是,四位大儒,刘备准备聘为‘学坛祭酒’,秩六百石。

俸禄和官秩皆有所出,不可僭越。比六百石和六百石,所差不大。故而可行。

恩师所思,皆为刘备。

临乡从无到有,平地建起。原本只是一片水泽,别无寸土。别说官吏,便是乡民亦没有几个。临乡所缺,便是各级官吏。楼桑学坛内的青年才俊,皆是可用之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楼桑学子亦不知归属。正如恩师远去,众师兄弟劳燕分飞。若将学坛归于治下,学子们便有所归依。学成便可出仕临乡。不能为一城之长,也可为各级官吏。亦不失为一个好出身。

少君侯早有此意,却担心好心办坏事。恼了一众大儒,皆振衣而去。若如此,哭都没有眼泪。如今等恩师提及,刘备这便咬牙,将心中所想向几位大儒,和盘托出。

大儒陈寔笑道:“六百石高俸,少君侯有何不可说?老夫为太丘长时,俸禄不过三百石。本以为老无所用,却能在少君侯门下领食六百石高俸。何乐而不为?”

前尚书崔寔亦笑:“若无少君侯年幼时赠磁石寝垫,估计老夫早已驾鹤西归。能为少君侯尽绵薄之力,也不枉为一世汉臣。”

刘宠点头道:“异象频生,天将变矣。祸乱将至,国破家亡。若能延四百年汉祚,便是舍此老迈昏聩之身,又有何所惜。今,不过是舍些虚名而已。”

蔡邕更是一声长叹:“我煌煌炎汉,若能三兴。此生再无执念。”

海内大儒,屈身于一个小小县侯之下。所求,又岂是六百石俸禄。

刘备不禁泪染衣襟。这便拜服在地。

择吉日,拜四位大儒为‘学坛祭酒’。秩六百石。与州刺史等同。月谷七十斛,一年八百四十石。折五铢钱二十五万二千。邑民所俸师俸另算。两项相加,超过中二千石俸禄。可比九卿。

四位大儒受领学坛祭酒。轰动临乡,亦遍传大江南北。少君侯天下知名。母亲说,四位大儒或可比‘商山四皓’。乃是人望之基。

大儒陈寔,号称有先见之明。

时逢中常侍张让父亲去世,葬于颍川。郡中人物虽皆来参加葬礼,却没有一个名士愿前往吊唁。张让深感耻辱。然而,名士之中,却独有陈寔一人参加了葬礼。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后,张让感念陈寔吊唁之恩,对他及一些名士多有保全。

正如少君侯救蔡邕却不得罪宦官一样。刘备为人处世,与陈寔颇多相契。

岁末雪大。今春又雨水丰沛。草长莺飞,杂花生树。西林美景深藏。日前,南匈奴王屠特若尸逐单于,携子南下。一行抵达楼桑。少君侯安排住进蕃邸五层馆舍。

匈奴王惊艳于楼桑的繁华,更惊讶汉胡相杂。侯府上下日日宴请,殷勤备至。楼桑八景自要尽览。演武场也要去看。刘备带他去见堤上苜蓿。又看马车割草如飞。

刘备笑言:若南匈奴驻地遍种苜蓿。只待牧草长成,便可用割草车尽数割取。用来喂马,岂不妙哉。

匈奴王缓缓点头:西域物种可堪大用。

恰逢第一个赛马日。

刘备便在五楼大平座设宴,请四位大儒,家臣部将,楼桑学子,还有匈奴王父子,观看赛马。

乘天梯直上五楼大平座。居高远眺。见西林邑中车楼联排,轨路并行。车楼竟能自走,皆敬如鬼神。

传言楼桑‘楼可自行’。南匈奴王听闻,一笑了之。本以为以讹传讹,笑谈而已。如今见木楼联排而进,又岂能不震惊。

这便向刘备看来。

刘备笑答:此乃车楼。楼下有轮,原理和高车无异。下铺铁轨,在轨行驶。车内有人力驱动,故能自行。

不等南匈奴王问出‘如何转弯’。下方车楼已给出答案。不是车辆转弯,而是轨道转向!一截截轨道由横转成竖,连成一条竖轨。先前排成横排的车楼,便齐齐变成了笔直的竖列。

赛马场东西两侧的轨道先后转弯,两列车楼,连成车墙。将赛马场东西两侧齐齐堵住,与南北看台合围成西林赛马场。

如此动静,别说南匈奴王,便是几位大儒亦惊叹不已。

细细看过,大儒陈寔不禁问道:“如何返回?”

曾为将作大匠的刘宠笑道:“转车台既能转出,自能转回。车楼能前行,必能后退。”

蔡邕却摇头:“若如此,皆是各轨首座车楼,方能入场赛马。排在后方的车楼,又该如何入场?”

众大儒齐齐点头。

刘宠细细看过轨路,这便笑道:“原路如此。”

“如何?”蔡邕这便问道。

刘宠这便揭开谜底:“且看两条相邻的轨路,与东西两条竖轨,圈成一个‘目’字形回路。车楼可在轨道上做‘之’字形折返。竖轨上的首楼,只需下移一轨,便可被转车台送到下方平行轨路。如此反复,所有车楼皆可排队入场赛马。”

蔡邕理解了:“相隔轨路,当逆行。上轨入场,下轨出场。迂回前进。故而,所有车楼皆可赛马。”

刘宠笑道:“然也。”

众人细细看过,果然如此。

陈寔笑道:“诸公以为如何?”

崔寔回道:“数年前,少君侯在楼桑邑中铺轨。听闻轨路遍布街巷,却只有东西长街上的一条轨路,用于舫车往来。如今再看车楼迂回而进,老夫这才醒悟,为何楼桑有邑无门,号称五缺。少君侯却执意不建城门。”

刘宠恍然大悟:“战车楼!”

崔寔捋须笑道:“若还有贼兵来攻,岂非皆如我等这般,敬如鬼神?”

同类推荐
  • 百媚江山

    百媚江山

    我穿越那一年,李治还是个小屁孩,武则天还不曾入宫,只是这混乱时空,秦汉唐宋蒙五国并存争斗不休,佛魔道儒四门交织爱恨情仇,天地人武道三境成就无上传奇。
  • 始皇歪传

    始皇歪传

    黄粱一梦遗世佳,老兵穿越旷世秦。无人晓破今往事,无奈重走世轮回。世间多知秦暴弊,鲜闻始皇有温情。秦政一统中华地,岂止正史十年功。(书友QQ:206960364)
  • 古墓往事

    古墓往事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胜利荣光:芷江受降

    胜利荣光:芷江受降

    本书以二百多幅照片为经,以美国军官约瑟夫·德和中国军民的口述为纬,全景观、多视角、细致化地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美盟军在湖南芷江的军事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包括日军在芷江投降的历史场景、美军在芷江的通讯工作、芷江的风土人情等等。既有重大历史事件的严肃性与庄重性,也有个人视角的趣味性和生活化,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展现了芷江抗战文化的各个层面。
  • 乱臣贼奴

    乱臣贼奴

    一个狼烟四起的地方...一个五国相互攻伐的世界...只身一人的少年,在这里一无所有...刀口舔血,苟且偷生...前路不知会走向何方...
热门推荐
  • 本草易读

    本草易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拟太平策序

    拟太平策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老公欠下十万赌债,竟然骗我去……事后却发现自己连母亲都做不了了,你们说我毒,说我狠。殊不知,我不狠,站不稳!
  • 学姐别玩火

    学姐别玩火

    新书《重生2005玩网游》开坑啦,求新书投资,求推荐,求收藏! 当深情霸道的学遇上理智冷静的学姐,这一切都乱套了……她,相恋四年的初恋情人移情别恋,分手的理由——她不够坏,不够辣,跟她一起没有刺激的感受。他,爱上已经心有所属的学姐,二次表白二次被拒,第三次表白,她终于答应当他女友,前提却是——不能认真,不能对她动真心。学弟表示暴走中!只想说——学姐,别玩火!
  • 无言至暖

    无言至暖

    她,很平凡,没有女主的绝世容颜,也没有各种金手指,她的生活中,没有声音,也不会发出声音。对,她是一个听不见的聋哑人,她的前半生是无声无息的,直到,遇见了那个人。他是一个心存善良的男人,不,或者可以说是一个血族。遇见她,可以说是命中注定也可以说,命运之神还是很心疼聋哑女人。
  • 光年之外还有我

    光年之外还有我

    我一直相信释迦牟尼说过的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她)都是你生命里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她)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无须过于介怀。所以我也就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应该去的地方,经历一些我自己该经历的事情,遇见一些我该遇见的人。。。。
  • 那和尚是驱魔师

    那和尚是驱魔师

    一个是皮痞坏的驱魔师,一个是做事一板一眼的修仙大弟子。机缘巧合下驱魔师穿越,二人相遇,上演了一出啼笑皆非小虐的剧情。
  • 下嫁公主不如妾:斗夫

    下嫁公主不如妾:斗夫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宫出品】如果不爱,那便倾尽一生,斗下去。冷宫公主下嫁状元,他说她不配,固执的将她拒之门外。是天定姻缘还是命中劫难。三天上青楼两天不归家,婆婆要纳妾,公公要休她,小妾要逼她,斗夫斗妾斗婆婆,铁腕乾坤,公主闹革命,绵羊急了也变狼,她从来不是善类!
  • 初爱末恋

    初爱末恋

    韩弋勋是S市重点高中的高材生,席亦妍是S市中专的一名普通学生,因为一次见面,他们都故事就此开始。
  • 江湖有多大

    江湖有多大

    一个人的逝去,带走了一个江湖,仅以此书致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