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22700000041

第41章 八笔吏书贱体字(下)

适侍立一旁,看着墨子在地上画着横竖撇捺。

此时的文字有些扭曲,横平竖直不以为美,墨子的手纵然常年劳作有力,写起来还是有些疲惫。

等画完了一个捺后,回身问道:“一共几种?”

将木棍递给适,适低头又补完了其余几笔,回道:“先生,共有八笔。唐汉先生称之为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边说着,便将这八笔写在了地上,最终化为一个永字。

一字,八笔俱全。

汉字是二维文字,这八笔就是汉字的字母。

但这八笔“字母”不是一维直线排列的,而是在一个方块内形成了二维的字,读音又由这些笔画所构成的词根来决定。

适此时写的这些文字,源于秦字,又最终在汉晋演化完成,是凝聚了诸夏千年智慧的产物。

论及成熟,肯定是比现在的各种篆字、金文要成熟。书写起来更方便,学起来也更容易。

适说是一人所改,借用最辉煌的汉唐之名。

但归于一人,仍旧惊世骇俗。

墨子顺着适的手,重新写了一遍那八笔,点头道:“是,确是八笔。八笔可写万字。你学会这么多字,用了几年?”

适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道:“先生,我在村社半年,最聪慧的孩子认识了百五十字、会写六七十字。”

“了不起!”

墨子大声称赞,毫不吝啬。

半年时间,聪慧的孩子竟然能认识百字,可谓难得。也可以证明这东西学习起来确实比他所熟悉的那些文字容易。

墨者之中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学那些竹简上的字,可谓是难上加难,有些人学了数年仍旧不过认得百余字,写字的时候还是会写错、或多或少。

此时已经有墨,但是写字还是用蘸签。

毛笔当然不是传说中蒙恬做出的,但最早出土的文物也要到战国中后期的古墓中,此时距离三家分晋正式战国尚有两三年,主流书写还是用蘸签。

适用之前的兔子毛曾做过几支小毛笔,用来教人蘸水在石板上写字。

此时让墨子稍等,自己去村社房中拿出那两支简单的木头和兔毛做成的粗制滥造毛笔,拿出了教孩子写字用的河中冲刷平整的小石板。

将石板和毛笔递给墨子后,稍微解释了一下。

墨子心道:“《诗》中曾说,未雨绸缪。适就是这样的人啊。他说的草木之帛,此时我还未看到,他也没有做出。但他做出的毛笔,难道不就是为了《乐土》中所唱的草木之帛吗?”

此时没有纸,但是有丝帛。

在丝帛上写字,这毛笔定然方便。

至于那些学会写六七十字的孩子,让他们在木简上写字或许还难,可既然在石板上学会了写字,一旦草木之帛出现,那便是未雨绸缪了。

有便能写。

至于刚才适写的那段加了断句标点的话,更让墨子确信这些标点也是好东西。

讲书、讲义,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断句。这是教授弟子最重要的一环,也是需要浪费许多时间去背诵的一环。

如今有了这样的标点,只需要讲清楚标点是如何用的,那么读文字的人就不需要再有人告诉他们怎么断句。

此物一出,再无人敢于胡乱断句,篡改文意。

这正是授人以渔网。

再联想到之前适曾和他说过的……要让天下小吏均识此字、不学此字便不可能精通小吏的种种技巧的话,墨子慨然。

这就像是在为渊驱鱼,为从驱雀。

在网中的鱼,根本不知道遥远的四周已经布满了网,和平时没有任何区别,仍在嬉戏游动。

那些网离的很远,很远。

远到这些鱼和鸟觉察不到,以至于认为根本不存在。

但当有一天那些布网的人收网的时候,它们才会后悔为什么没有在最早那些网距离他们百尺之外的时候就从缝隙中逃走。

墨子沉吟许久问道:“凡物,总有名。这字,是何名?”

适早已想到。

“先生,凡字,均可八笔。故可称之为八笔字。”

“凡小吏,日后欲晓天志,必习此字,故可称之为吏书。”

“凡氓隶,若将来富足,也可以学习此字,故可称之为隶书。”

“凡下贱,若想贵不恒贵、贱不恒贱,必习此字,学而优则仕,故可称之为贱体字。”

“凡世人,若均习贱字,则无贵字。若无贵则无贱、若无贱亦无贵,故可直接称之为字。”

“如何称呼,不在于这字,而在于这天下。”

墨子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可以讨论光的直线传播、逻辑学充必条件、时间相对与无穷、定动滑轮等等问题的人。

所以简单的相对概念,对墨子而言并不晦涩。

相反,正是符合他思考方式的说法,稍微一想便明白过来适的意思。

如今,当然要称之为八笔字,以区分各国文字。

十年后,当天志之名渐显,小吏必学此字,到时候或可称吏书。

真到某一天贵族们察觉知识不再被垄断,氓隶也开始学字的时候,或可被怒斥为隶书、贱体字。

而如果真的有一天乐土实现,人人兼爱平等的时候,那便可以直接称之为字了。

贵没有了,贱便不存在了。

正如光影。

墨子心想:“凡有光,必有影。若天下俱墨,则不再有高高在上之光。这文字不也是一样吗?若天下均习此字,又何必再分八篆?又何必识字者必有高贵之血?”

若是这些文字真的如适所说的,一个孩子半年也能学会六七十字,那么大可以让适教众墨者这些字。

反正墨者如今聚集在一起,还要在商丘住上很久,处理齐国之事和胜绰余波。

待这些文字学会后,再传授给那些没有回到商丘的墨者,就先以这种文字作为墨者的内部文字,正合心意。

至于说天下小吏这样的心思,墨子也动了心。

适没说自己准备怎么做,但在一些问题上肯定是和墨子有分歧的。

但他不会在这时候就把分歧说出来,相反还要隐藏自己的真正目的,顺着墨子的想法来,稍微在一些不涉及到根本性的问题上施加一些影响。

既然墨子相信墨者秉持墨者之义,作为官、吏,最终影响王侯和封君,那么前期也可以这么做。

天下想要求学为吏之人极多,春秋的井田制军事制度解体后,官僚、集权与贵族、分权之间的争斗是上层斗争的主要方向。

况且主动权掌握在墨者手中,垄断着新时代适用的知识,总可以培养出一大批可以成为小吏的墨者。

至于这些作为小吏的墨者,在墨子逝后会怎么做,墨子没想,适也懒得想。

适清楚,自己刚才在沙土上写的那番话,已经证明了三件事。

自己会写字,而且写的有标点符号,不容易引起误读。

自己会教字,而且教的手段尚可,连村社孩子都能学六七十个字。

自己写字很快,而且十分快特别快,可以作为记录墨者言行、或是记录墨者大义的人。

至于自己和公孙泽比九数那样的事,想来墨子也早已知道。

怎么看,此时的自己都是个人才。可堪大用,他是这么想的。

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重要性比自己想的还要沉重。

胜绰与齐国的事之后,墨者群体急需一个样板,一个与胜绰和那些为了俸禄而忘记墨者大义的人截然相反的样板。

更难得的,这个样板竟然还不是正式墨者,而只是听了墨子的几番话后就信守大义,更是一身不弱于别人的本事。

墨子虽有理想,却并不是那种没有心思的直白之人,适对此时的墨者真的很重要。

他终于问出了最后一个关于适种种不可思议之事的问题,作为终结。

“那赛先生与唐汉,现在在哪?”

“两人均逝。”

既然终结,那死便是最好的终结。

“葬于何处?”

“他们认同先生节葬的说法,火烧其身,化为滋润万物之泥。”

死总有尸体,但火烧之后就什么都没了,这是终结的归宿。

“除你之外,还有别的弟子?”

“唯有一长兄,才胜我十三亿倍,名曰共和。他听了唐汉先生与赛先生之学,自觉这世间已无不可知之事,于是乘桴而游,要看遍星辰大海,再不履岸。他已知必然之未来,这世间万物在他眼中已是必然之过去了,再无留恋,只探星辰大海。”

十三亿之说,在墨子看来定是虚指。传闻当年勾践二十年生聚,带甲之士亿又三千,墨子便以为这十三亿是亿又三千的化用。

饶是如此,听适说此人才智远胜于他,飘然入海追及星辰,心说这样的人终究站得太高脚不落此时之地啊。

墨子是相信有这三个人的,也相信这三人均已不在此时人世。

如今这世上精通这些学问的,也只剩下一个适,还一心想要行大义,或许真是万幸之事。

更多的问题,墨子也知道不是一时半刻就能问清楚的,于是不再问。

“等回商丘后,你就先教那些人写字认字,若有时间再将那些竹简上的文字写成这隶书。”

适点头同意。

墨子又道:“鸟兽鱼虫乃至家人国政,都有名目。我墨家有巨子,如头。也有专管财货的、专管内部赏罚的、专管各处消息的、专管木器制作的、专管守城之械的。正是我说的,人尽其用如筑墙,各显其能。”

“你既精通这隶书,写字又快,日后便负责记录墨家之义、众人之行。我既是巨子,你也该有个名目。”

墨子考虑一番,琢磨着各种名目,缓缓说道:“日后等回到商丘,你就是墨家的书记——以隶书记我墨家之义、众人之言行,故称书记。”

适一听这话,心道我一个鞋匠之子,刚刚加入墨家,怎么就成了书记?

不过此时他也不谦虚一番,知道此书记非彼书记,至少此时不是。

于是躬身,欣然领命,于这村社之间,就第一任墨家书记之职。

同类推荐
  • 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

    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

    《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针对明初若干重要人物、事件在不同史籍记载中的异同,探讨它们如何在后世被渲染、附会、扭曲而呈现出彼此迥异的状貌,从而在政治生活以及民间传说中发挥影响。通过考证史料,寻根溯源,辨析真伪流变,以揭示不同时代及层次的历史价值观,探寻中国文化中历史与民俗传统交融的特质。主要论题包括明代的"国号"与"德运"问题、朱元璋酷刑考、刘伯温的传说、蒙古流传的北京城建城传说等。
  •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的书名“追昔抚今”并不是通常说的“抚今追昔”的笔误。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复兴的基础是五千年的辉煌。复兴人人有责,这就要求人人懂历史、爱历史。遗憾的是,如今有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还说:“都什么年代了!”“追昔抚今”这个书名,把“追昔”换到前面,有意突出“追昔”,是友情提醒,更是郑重呼吁:“追昔抚今”还有一层意思,便是从“追昔”入手,把落脚点实实在在地放在“抚今”,强调昔为今用,不致读史写史沦为空谈。具体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合乎逻辑而不牵强附会地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时代前进中释放正能量。
  •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洋务运动》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说明了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全书充满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动人细节,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场景,给人很强的现场感。
  • 大国秘史:它们为什么能主宰世界?

    大国秘史:它们为什么能主宰世界?

    大国崛起,这是一个喧嚣已久的话题。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拉开了世界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国家先后崛起,夺得了海上的控制权并成为了世界的霸主。这些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荷兰如何从一个与海搏斗的“低地之国”迅速崛起,在17世纪的世界舞台上独领风骚?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如何崛起为全球最富有、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现代法国是如何诞生的?美国又是如何从仅有200余年历史的国家崛起为今天唯一的超级大国的?……本书将为您一一生动解读。
  • 大明郡王传

    大明郡王传

    本故事跨越三代帝王,分别为永乐、仁宗、宣宗三朝。历史的轮回何其相似,又何其地出人意料。当年弑侄登基的帝王,魂葬异乡;当年谋求篡位的皇叔,命丧炙缸。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永乐十二年,在永乐帝朱棣第二次亲征蒙古前夕,大明郡王来到京城……
热门推荐
  • 不可刹那无此君

    不可刹那无此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半路新娘,捡个豪门老公

    半路新娘,捡个豪门老公

    披着最华丽的嫁衣,在去婚礼的路上,她被新郎推下婚车。她是S市的第一名媛,出嫁当天,也成了第一弃妇。“小姐,需要载你一程吗?”她狼狈至极,他恰好路过,这是他对她的第一句话。“既然你想嫁,我想娶,不如,趁着今天黄道吉日,我们结婚?”车行半个小时,恰好路过民政局,这是他对她的第二句话。于是,一面之缘,两语之分,她披着嫁衣跟一个陌生人照了结婚照,领了结婚证。自此,陷入他的宠婚蜜爱中。被人推进江水,他奋不顾身将她救上来,她问,“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替她裹上大衣,他回,“你是我的妻。”五个字,言简意赅,却同时,更深情不悔。遇上他,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嫁给他,是她这辈子最美的决定。
  • 随想生活

    随想生活

    生活,随便想想,闲暇之余聊两句,姑妄听之。
  • 在离乡

    在离乡

    本书收录了作家乡土文学的短篇散文精品,清新隽永,带您一窥原生态的文字美景。
  • 抗震精神

    抗震精神

    真英雄!用抗震精神挑战金融危机,自强不息、坚忍坚持、互救互助、无私奉献、不离不弃、共渡难关……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13亿,都会变得战无不胜。如果能将这种抗震精神顺利转接到企业中来,将凝聚起无限的激情与力量,从而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 花萝江湖日常

    花萝江湖日常

    沐雨鸾表示这几天流年不利,随便去个地方都会被误伤,包括主城。你们辣么叼在主城开屠杀真的好嘛?骚年,你们的杀气值还好么?!——沐雨鸾待到幸运值回复正常后,沐雨鸾还没欢快上几天,又忧伤了。这是那里来的蛇精病!快拖回去!还让不让人好好渣游戏了!怎么,游戏比你未来老公重要?——某男骚年,你谁!——沐雨鸾
  • 双面殿下太傲娇:落跑甜心快点跑

    双面殿下太傲娇:落跑甜心快点跑

    “Yaer~,终于回来了!”z国机场大厅。一个身穿淡蓝色的连衣裙,没有任何修饰的……
  •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解密中国大案(三)

    解密中国大案(三)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卑鄙的圣人:曹操1

    卑鄙的圣人:曹操1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