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歪打误撞,听到这个绝密的消息,十二要继续留在山庄里扮演萧家小女,李好音则偷偷溜出去,要将消息尽快告诉林靖。
下山到一半的时候,天已经下起了雨。
李好音没有带伞。南方的雨看起来不大,丝丝蒙蒙的细线一般,可是过不了多久,满头满身也已经湿了。
好在这个季节,双江城气温较高,即使衣服淋湿了也并不会觉得冷。
李好音跑得飞快,白色的衣裙翻起来,像城边临海处的白色海鸟。倒不是因为害怕走夜路,而且急着回去见林靖。
每离客栈更近一步,她的心里就像路边随处可见的木棉花,开得火红又绚烂。
客栈子时就已经关门了,不过对现在的李好音来说,这已不算什么难事,她直接从二楼的窗户翻进了林靖的房间。
林靖平时这个时间都是还没睡的,他正坐在桌上看书,见有人从窗外闯进来,本能地抓起剑就刺了过去。
李好音双脚刚落地,就被他的剑横在脖子上,抵到了墙边。
“大人,是我。”剑刃紧贴着脖子,李好音一动也不敢动。
林靖一愣,看清来人,微微一笑,放开了她。
这次来岭南,他本来只是打算来看看,没料到她们去的第一晚就有收获。
他见李好音半夜淋着雨从山上跑回来报信,忙让她先回房去换了干的衣服,然后拿了自己的手巾帮她擦头上的水。
李好音坐在凳子上,任他用手巾摩擦头发,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摩挲得她心里也痒痒的。
林靖就站在她面前,近得好像她往前一靠,就能贴上他的身子。
她蒙在手巾里傻笑,给林靖汇报了偷听到的消息。
“印章不在山庄里……”林靖给她擦完头发,将手巾搭在她头上,在客栈里踱着步,自言自语道,“那肯定也是在他们常去的地方,能方便随时查看东西还在不在。”
李好音思索着他的话,脑中灵光一闪,“我知道了!”她兴奋地说,“是在见鹿书院里!”
见鹿书院就是杨澜清开办义学建立的书院。云华山庄在见鹿山接近山顶之处,见鹿书院则在半山腰。
林靖赞许地看了她一眼,也觉得这个的猜测可能性很大。他帮李好音和十二想了一个计策,让她们去书院看看情况。
李好音禀报完,就要连夜赶回云华山庄去,林靖取了伞,送她到见鹿山脚下。
本就是偷摸着跑出来的,回去时若撑着伞,一眼就被人发现了,李好音只能再淋着雨上山去。
好在见鹿山也不过四、五百米高,她一路小跑着就溜回去了。半夜山上也没人,只要躲过山庄外值夜的家丁就行。
不过她上山下山跑了这一趟,回到房里,已经是寅时了,累得没换衣服,就直接躺上床去。
身上淋了雨,房间里骤然的暖和,让李好音一连打了四五个喷嚏。
十二一把将手巾从架子上扯下来,摔到李好音脸上,她假装睡着了,懒得动弹。
十二只好过去把她拉起来。“作死的,一身湿的就睡觉,是想感冒还是怎么的。”
李好音嘻嘻笑着下床换了衣服,擦干了头发,如此这般地给十二说了林靖的计策。
第二天,十二假扮的萧季楠向杨澜清表达了想去书院参观的希望。
“家父一直钦佩杨伯父开办义学,临走时嘱咐我一定要去书院看看。还说若是明年身体好了,要来岭南看望杨伯父,与您一起交流学问,还要去书院讲学呢。”
十二收起了平时跟人说话时那吹胡子瞪眼的蛮横态度,装出一副乖巧贤淑的模样,轻声细语地跟杨澜清说话。
李好音在旁边看着她,努力憋住不让自己笑出来。
杨澜清当初与萧老爷子一见如故,然而自从帝京一别后,就再没见过面,一直只靠书信交流。
这回见到故友之女,他非常高兴,当即让长子杨也兼带着十二和李好音下山去见鹿书院了。
见鹿书院建在半山腰的绿树掩映之中,虽然面积不大,而且建筑朴实无华,但风景极佳。
书院中的学生最大不过十一、二岁,都是双江城和附近的穷苦人家孩子。因此,书院不仅免收学费,连纸、笔等用具也一律免费提供。
杨澜清开办义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识文断字,不为应试考取功名,所以只教授《千字文》、《千家诗》一类的启蒙读物。
他本人今年已经六十岁了,还经常亲自去书院里教学生们读书。
李好音和十二去参观的时候,学生们正在先生的带领下诵读《昔时贤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身之计在于勤……”
十二不像李好音,她是没读过几本书的,能识字就已经不错了。此时,只能装模作样的频频点头以示赞许。
见鹿书院有一个五间房面宽的大讲学堂,后面是祭祀孔圣人以及各位先贤的殿堂,还有几间房屋供教书的先生居住。
此外,就是几处观景的亭台了。
杨也兼在前面边走边介绍,十二在后面敷衍地应着,实则与李好音低声聊着。
十二在书院转了一圈,忍不住说:“这书院不像是能藏东西的地方啊。”
的确,书院不像云华山庄,这里几乎都是公共空间,谁都可以来,完全没有隐秘性。
“嗯……”李好音边看边思索,“讲堂人最多最杂,不可能藏东西。先生住的房屋藏东西容易被他们发现。若那印章没有埋在土里,我觉得就只有祭祀的殿堂里可藏了。”
十二表示赞同李好音的猜想,但她还有其他疑惑,“你再好好想想,若我们能猜到在那里,其他想偷印章的人,如果在山庄里找不到东西的话,是不是也会想到那个地方。”
“嗯……”李好音又陷入了沉思,“比起这个,我更好奇的是,杨家的这个印章盖在哪里。”
萧家的印章盖在了萧季桐画的“海天浴日图”上,也是凑巧而已。
杨家的印章会盖在字画上、书信上,或者是其他什么意想不到的地方,他们都完全没有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