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爆炸新闻从春桃的嘴里出来,我惊慌道:“什么,春桃你刚刚说了什么,再说一遍,我可能是幻听了!”
春桃回道:“娘娘,皇上明天回宫了,刚刚太后就派了人来通知您明天去迎接皇上。”
天哪,怎么会怎么快,不是说还有一个月陈国大军才会抵达京城吗,现在怎么才一个星期不到就回来了,怎么办,怎么办啊,我顿时惊慌失措。
“春桃我明天可以不去吗?”
我可怜兮兮地看向春桃,以人格担保自己绝对不是在卖萌,我只是个穿越来的冒牌货,真的不想这么早就见到本尊名义上的丈夫。
春桃说:“啊,那怎么可能,而且明天娘娘你必须要去啊。”
“为什么?”我实在是不解。
“如果娘娘你不去的话,不就让后宫中的其他妃嫔们抢占了先机吗!”
“谁爱去谁去。”我不以为然,什么狗屁机会,本姑娘只想出宫。
“娘娘!”
春桃见自家主子如此迟顿,心里很是着急,作为皇后娘娘的陪嫁丫鬟,在这关键时期肯定是要助自家主子争宠得利,可是为什么她家娘娘如此平静,难道就不怕失宠于圣前吗?
“娘娘你想明天皇上回来之后看见娘娘您去迎接他,他肯定会很开心的,一开心肯定会答应娘娘您的一切要求,到时候娘娘想出宫就容易多了。”
她知道她家主子想出宫,看来只有利用这一点才能让她明天心甘情愿的去迎接皇上。
我不知道春桃的小心思,不过我实在无法苟同她的观点,忍不住反驳道:
“你这是哪来的自信啊!你怎么知道他一定开心而不是惊吓吗,到时候别说出宫恐怕好日子都没得过了!”
“可是,娘娘如果不去的话就什么机会都没了!”春桃见自家主子已经开始动摇,不免继续循序诱导。
“难道我真的只能去讨好那个人吗?”我不知道。
难道从此以后自己就要开启后宫争斗之路吗,然后从一个18岁少女熬成深宫怨妇,不,我决不要这样的人生,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拯救我呢,为什么当个皇后会这么累,连想出宫玩玩都要想方设法地去讨好皇帝陛下。
我不禁扪心自问,是不是我上辈子坏事做多了。为什么好不容易穿越成皇后了还怎么可怜。
然而就在我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后,却又被告知他们亲爱的皇上去了黄陵,所有人都不用去迎接了,那自己被折磨了俩个时辰花好的僵尸装不就白费了吗?老天这是要玩死我的节奏吗?
“春桃你说为什么皇上又突然去了黄陵呢,难道是祖传下来的遗训,打完胜仗就要去跪拜祖先,以祈求保佑。”我摸了摸已经有些僵硬的脸颊,不免抱怨,我也真是搞不懂这些古人,成天事多。
“娘娘你又说胡话了,什么遗训啊,刚刚奴婢出去的时候听到小利子他们在说今天皇上去皇陵的事,说是因为今天是瑾太妃的祭辰,所有皇上才会撇下大军只带着一小队人马匆忙赶回来。”
春桃有些头疼的想,她家娘娘估计是病了,总是胡言乱语。
…………
“等等,我脑子不够用了,这瑾太妃又是哪号人物,没想到这皇家之中居然还有这么多八卦!”
我有些不解,但也很是兴奋,不由双眼冒光的看着春桃。
“娘娘,你怎么又胡说八道了,什么八什么卦啊,是要算命吗!”闻言春桃微皱着眉头。
“唉,春桃你别管那么多了,反正我说了你也不知道,你只管告诉我这位瑾太妃是谁就行了。”
看来在这后宫之中总算是有些事可供自己消遣了。
“在太上皇在位期间曾有一位十分受宠的妃子,不到一年就产下了皇子成为了贵妃,听说那位贵妃的经历跛具有传奇色彩……”
我支着头认真地听春桃说关于那位奇女子的故事,我从没有想过她居然是跟我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
瑾太妃原名苏锦,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宫女,她的传奇人生是从那一天开始的……
据说在某一天晚上当时还是皇上的先皇喝多了酒,宠幸了当时值夜班的苏锦,第二天就封为了美人,这的确有些狗血。
也是从那一天开始,所有人都感觉苏锦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若是硬要说哪里不一样,就好像一个本来不爱说话的人突然变成了话唠。
当然不止是性格变了,还有一个人浑身的气质和才德,就好比说一个大字不识的人突然有一天变得有文化了。
那一日是先皇寿诞,又刚好在中秋前两天,宫中宴请了许多朝中大臣,其中还有许多闻迅而来的各国使者,其中就有一位外域使者进贡了一颗鸡蛋大小的明月珠,并扬言道:
“陛下,我听闻贵国人才济济,不泛诗歌词曲精通之辈,不知陛下能否让我等见识见识。”
闻言各国使者们纷纷附和,其中少不免一群想看笑话的人,于是便有人提议诗中必须要有中秋的意境,这下许多本来跃跃欲试的大臣或其子们立马歇了心思。
作诗容易,但要作一首好诗,还要符合要求,并且能让众人惊艳的好诗却难。一时之间竟无人敢出这个风头,毕竟谁也不想风头变笑话。就在皇帝的面子上快要挂不住的时候苏锦站了出来。
苏锦先朝皇帝行过礼,再道:“皇上,臣妾想试一试。”
皇帝看了看苏锦,顾不得想她到底能不能作出来,高声允诺:“好,苏美人要是能作出此诗,朕必大大有赏。”
苏锦施施然行礼谢恩:“那臣妾在此就先谢过皇上,但臣妾此翻作的不是诗是词。”
皇帝意外的挑了挑眉头。
“哦,如果真是首好词倒也没有关系,爱妃,此番看来是胸有成竹,来人,备纸笔。”
“是,皇上。”
侍奉的众人立马去为苏锦准备纸墨笔砚。
苏锦接过狼毫,略一思考,决定给众人露一手,便毫不犹豫的在纸上写下一首名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作品,在这个架空的时代最适合利用了,果然此词一出众人皆惊呆了,纷纷称赞不已。
甚至连苏州第一才女的头衔都落到了她的头上,原本那些想看她出丑的妃嫔咬碎了口银牙,就连上座的皇后都恨极了她。